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时也就算,出现失误也能补救。让他把守西征军的后路,确实不放人放心。
不过郭孝恪毕竟在西域为国家戍边这么多年,也不能寒了人心。
李世民就任命他为安西都护府副都护,还给他的长子加了官,并把他的次子特招进入军校学习。
前者是对他功绩的直接奖励,后者是让他的孩子有一个更高的起点,给他吃一颗定心丸,让他安心办事。
李世民继续说道:“郭孝恪功绩卓着,又在西域戍边十余年。现在任命他为安西都护府副都护,就必须要任命一个能力更强能压得住他的都护才行。诸位以为谁人合适?”
说完他看了一眼刘仁轨。
大多数人并没有在意这一点,只以为他是随便看或者征求刘仁轨的意见。
然而有人却看出了他真实的意图,比如长孙无忌。
“臣举荐刘总参担任安西都护府都护一职。”
刘仁轨很是意外,没先到他会举荐自己,其他人也都差不多是这个表情。
李世民很是满意,但还是故作不解的道:“为何?”
长孙无忌解释道:“刘总参能力出众又是枢密院总参,当能压得住郭孝恪。且他是西征计划的制定者,最为了解这个计划。”
“若有他在宁远主持大局,必能和西征军配合无间,确保西征的胜利。”
李世民深以为然,但迟疑的道:“刘爱卿是副总参,去担任都护乃大材小用,不妥吧。”
这个时候刘仁轨要是在看不出是怎么回事儿就是真傻了,他知道该自己表态的时候到了。
就起身郑重的道:“圣人,赵国公所言甚是,臣请去安西都护府。”
李世民大感欣慰,高兴的道:“难得刘爱卿有此忠心,我心甚慰。好,那我就任命你为安西都护府都护,负责西域事物以及配合西征军。”
刘仁轨道:“喏。”
至于高昌都护,则交给了一个谁都没想到的人,渊盖苏文。
文唐
第843章 铁甲巨舰下水
渊盖苏文当高昌都护?
这个结果太出乎岳山的意料了,虽然他和渊盖苏文的私交还不错,但受到前世的影响心中对这个人非常的警惕。
不敢不警惕啊。
在他的想法里,让渊盖苏文当个标杆养在京城就可以了,放他出去有纵虎归山的意思。
不过他并没有当场把这个疑问提出来,李世民让渊盖苏文去自有他的道理。
有意见私下找他问就可以了,当这么多人提出来会让大家都下不了台。
不过还没等到去问李世民,他就自己想通了其中的道理。
原因很简单,包容性。
虽然他写出了华夏文明,口口声声说要有包容性,对待华夏文明体系内的所有族群都一视同仁。
实际上受到前世的影响,他心中的民族成见才是最深的。
反而是这些古人,心中对异族的成见很小。他们更在乎国家在乎道德礼仪,而不是民族成分。
大唐立国就有无数出身异族的将领效力,长孙家族、屈突通、尉迟恭、独孤怀仁、邱行恭、党仁弘等等。
这些人无不功绩卓着,为大唐建国和后续的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
大唐建立后也有无数出身异族的文臣武将加入。
着名的有阿史那社尔,原本是处罗可汗次子,东突厥一部首领,统帅铁勒和薛延陀。
归降大唐后被重用,帅兵为大唐夺取了西突厥近半的领土,灭了高昌,击败龟兹、于阗等国,迫使他们臣服。
还有阿史那思摩、执失思力、契必何力等等,在原本的部落都是首领级别的高层统治者。归降加入大唐之后全都忠心耿耿立下卓越的功绩。
可以说大唐能有今日的辉煌,他们也居功至伟。
汉朝也有这种胸怀,他正在写汉武大帝,翻看了许多这个时期的史书,太多匈奴和其他异族出身的人在汉朝成为中流砥柱。
其中最突出的是金日磾,这位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归降汉朝之后忠贞不二。
后来还被汉武帝当成了托孤大臣,成为大汉朝事实上的二三号人物。
可以说汉唐人的眼里几乎不存在族别差异,在他们眼里只有自己人和敌人。
只要是自己人都可以放心大胆的去使用,是敌人就想办法弄死。
抛开前世的记忆影响,渊盖苏文的身份在大唐任用的一众降臣里并不算多突出。
阿史那社尔这些人突厥王族都能用,一个高句丽的宰相为什么不能用?
害怕他造反?
这一世渊盖苏文是弑君投降的,高建武有再多的不是也是高句丽的君主。
杀了君主还指望读书人和百姓跟着他一起造反?别做梦了。
好不容易得到一个表现的机会,渊盖苏文会竭尽所能保护好高昌,稳固住这个西域门户。
李世民重用他就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场的其他人听到这个任命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他还是受西方狭隘思想荼毒太深啊,都穿越这么多年了还无法摆脱这种想法。
不过还好,他一直都没有这种想法表现出来,否则想在大唐搞民族大融合就成了笑话。
想通了这些,岳山摇头叹了口气。
“翠岚,你有不同意见?”这时李世民问道。
“啊,什么?”岳山茫然的道。
“你……”李世民哪还不知道他刚才跑神了,脸色顿时就黑了下来道:“商量国家大事不要胡思乱想。”
“喏。”岳山羞愧的道。
“刚才我们在讨论从海上运输军需物资去西方以防万一,你觉得这个建议如何?”李世民问道。
岳山惊讶的道:“海运?这个想法不错啊,可以派遣一支海军沿路跑一跑。不求他们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全当锻炼远洋航行能力了。”
“也可以考察一下沿途适合修建补给点的岛屿,到时候朝廷可以派遣专门的人过去修建补给地。”
“等我们的补给地遍布海洋的那一天,整个天下都是我们的囊中之物。”
……
朝廷正在商量西征事情的时候,棣州造船厂也有一件足以影响历史发展的大事发生。
北洋舰队大都督刘仁愿及其麾下数十位中高级将领、棣州造船厂厂长赵胜安,大匠师梅江、梅河,棣州刺史苏临开,棣州书院院正施房……
数百位有头有脸的人齐聚棣州造船厂的船坞,此时他们正一脸震惊兼兴奋的看着眼前的庞然大物。
作为这艘船的总建造师,梅江负责介绍道:
“这艘铁甲舰全长971米、宽196米、高78米,装甲为全钢制最厚处为三百毫米,最薄处有一百六十毫米。甲板为铁制五十毫米厚。”
“采用三桅帆和蒸汽螺旋桨双重动力,全速可达时速五十里……共装有各类大炮四十门……拥有远洋作战能力。”
刘仁愿身旁一名将官本来还很开心,听说大门数量的时候就不乐意的,道:“为何铁甲舰的大炮数量比木壳船还要少?”
梅江解释道:“铁甲舰安装的大炮和木壳船不一样,口径更大射程更远。不需要太多,四十门就已经足够了。”
那人似乎还有些不满,棣州书院院正施房淡淡的道:
“这艘船的是有书院一百多位学者和船长数百位工匠一起设计的,每一项数据都经过严格论证,且事先已经得到夏国公的批准。”
听到最后一句话,那个人犹如泄气的皮球一般再也不敢说什么。
刘仁愿心中叹了口气,这群大老粗,平时让他们多读点书就是不听,出门就丢脸给自己找麻烦。
“他就是个粗人诸位别和他一般见识,他们恨不得把战舰每一点空余的地方都装上大炮”
“见到这么大的铁甲舰就装了四十门炮有些想不通,不是对你们有意见,还请不要见怪。”
施房有底气硬刚普通将领,却不愿意轻易得罪北洋舰队的大都督,所以马上堆笑道:
“大都督说的哪里的话,大家都是为了大唐的战力考虑,没什么怪不怪的。”
“铁甲舰和木壳船差别甚大,你们不了解也很正常,后面对熟悉熟悉就理解了。”
刘仁愿道:“确实啊,放在十年……不,五年前我都不敢想象海战会变成这个样子,数里外就已经决定胜负了。”
施房笑道:“难道这样不好吗?”
刘仁愿顿了一下,也大笑道:“好,实在是太好了,最好的地方还是这种先进的船掌握在我大唐手里。”
施房道:“是啊,木壳炮船就已经能让我大唐海师无敌于天下,现在又有了更加强大的铁甲战舰,海洋将成为我大唐的掌中之物。”
刘仁愿郑重的道:“我代表大唐海师官兵感谢诸位的付出,谢谢。”
施房连忙道:“使不得使不得,你应该感谢的是夏国公。铁甲战舰的思路都是来自于他,我们不过是按照他的想法做出来的而已。”
刘仁愿道:“施院正有大功而不自居,让某佩服。造船思路重要,各种数据更加重要,没有你们研究论证的各项数据,也不会有现在的铁甲舰。”
施房很是受用,谦虚的道:“过奖过奖。”
这时棣州刺史苏临开笑道:“两位有话不妨等会再说,及时就要到了,还需要你们下令点火呢。”
三人中他的职务最低,但棣州刺史这个位置直接代表岳山。只要他自己作死,干上五年十年直接就能去中枢任职。所以即便是面对北洋水师大都督他也一样谈笑自如。
刘仁愿也知道他身份特殊,并没有摆大都督的架子,笑道:“你看我,差点把正事儿给忘了。施院正、苏刺史要不咱们一起来?”
“呵呵,谢大都督好意,我们两个就不抢这个风头了。”说完两人一起后退半步把位置让了出来。
今天是这艘铁甲舰下水兼入列仪式,本来就应该刘仁愿这个大都督下令点火,施房两人哪会这么不识趣。
刘仁愿也没有在继续客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