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复印机,以后他们就可以自己复印各种资料文件了。所以教辅资料买一本就行了。
在省城逗留了两天,办完了事情后余思雅才回去。
这时候,王秘书,不,现在应该叫王书记已经来上任了,而冯书记也要去县里面了。
冯书记特意等余思雅回来,给他们介绍了彼此:“余厂长,这是我们新上任的书记,王爱国同志。”
余思雅笑着伸出手跟王爱国握手:“王书记,你好。冯主任,你不用介绍了,我跟王书记是老熟人了,谢谢王书记在梅书记面前替我们美言。”
不管有没有这事,先把话说得好听点总没错。
王书记也很客气:“余厂长说笑了,梅书记可是很看好你,我初来红云公社,缺乏基层工作经验,还请余厂长以后多多提点。”
他的态度放得非常低。
余思雅并没有被这态度迷惑,笑道:“王书记哪里的话,我参加工作的还没两年,只是一直呆在红云公社,对红云公社比较熟而已。王书记但凡有什么想问的,我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双方聊了几句,初来乍到,王书记还有很多资料要看,情况要了解,跟其他同志认识沟通,余思雅便没有打扰他,提出告辞。
冯书记也要下班了,他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拎着,跟余思雅一块儿出了公社:“还没恭喜你获得了省劳模呢,过几天应该就能在报纸上看到你吧。”
余思雅笑:“冯书记,这可说不好。报纸上应当会刊登一张合照,但估计你找不到我,几百号人呢。”太模糊了,根本看不清楚。
冯书记感概地说:“那不一样,我也要把报纸收集起来,这可是我们红云公社的荣誉。恭喜你,小余同志,有了这个荣誉你可以走得更远。”
余思雅诚挚地说:“谢谢冯书记,也恭喜冯书记高升。”
冯书记笑着摇头:“哎,让我打仗训练还行,搞经济我是真不如你们这些年轻同志,我这辈子应该就这样了。不过能去县里我也知足了,老钱肯定羡慕死我了。对了,小余,你也看到了王书记,他人还不错吧,以前在梅书记身边,他做事就很周全,跟了梅书记好几年,是梅书记最得力的秘书。”
又没相处过,谁知道好不好。余思雅不会这时候下定论,不过在冯书记面前场面话还是要说的:“挺好的,王书记看起来是个不错的人。”
“嗯,你们都是年轻人,年龄相差不是特别大,想法观念可能比咱们老一辈更合得来。希望你们俩能好好合作,将咱们红云公社打造成得更好。”冯书记由衷地说道。
余思雅也希望如此:“嗯,冯书记你放心吧,公社以后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说话间,已经走到了冯书记家门口。
冯书记停下了脚步,笑看着余思雅:“你送我到这里就行了。以后到县里做事,顺路也来县委转转,有什么需要我牵线搭桥的,你也尽管说,只要能帮的,我一定尽全力。”
余思雅感激地点头:“好,冯书记放心吧,我以后肯定会经常去叨扰你的。明天养殖场那边还有事,我就不来公社送冯书记,祝冯书记你一路顺风,前程似锦!”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3…15 17:51:53~2021…03…16 18:01:2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叫我爸爸谢谢 20瓶;珩妈妈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51、051
王书记初来乍到; 又是第一次担任基层一把手,不熟悉状况,上任后主要的工作在于了解摸索红云公社的情况; 他时不时地找干部了解情况; 下大队; 体验民生疾苦; 非常亲民。
两个月下来; 倒是在公社中积攒了不错的口碑,大家提起他印象都觉得不错。
余思雅目前也觉得他人还不错; 每次去汇报养殖场的工作; 王书记都是多听少说,工作起来还算愉快。
进入夏季; 天气炎热,虽然有冷库,但食物的保质周期仍旧缩短了不少,养殖场也没什么大动作; 生意算是进入了一年中的淡季,生产和运输量都比前两个月有所减少。
于是余思雅作主给大家放了一个星期的高温假,养殖场的职工分为几个组,每个组轮着休息带薪放假一周; 既不耽误工作,又能让大家轻松轻松。
这个年代提倡的是劳动光荣; 过年能有一两天假就不错了; 现在竟然平白无故地多出一个星期的假,工人们都很开心。就连干部们听说了这待遇,也都是羡慕不已。
这个消息传到了王书记耳朵里。等余思雅去公社,两人碰头的时候; 他随口问道:“余厂长,听说你们养殖场要放高温假?”
摸不清楚他是不是来兴师问罪的,余思雅笑着说:“是啊,最近单子有所减少,养殖场咱们不需要那么多工人,与其让大家在工厂里磨洋工,还不如轮流放假,回家干活,挣点工分,改善改善家用。”
这理由真是无懈可击。
王书记算是再一次领会到了余思雅这张嘴的厉害。他笑道:“还是余厂长你想得周到,你们养殖场有你这样的厂长,可真是有福了。”
“哪里,王书记过誉了,我只是不希望浪费资源而已,一个人能干完的活,为什么要两个人,一天能做完,为什么要拖两天三天?”余思雅淡淡地笑着说,“王书记,没事我就先去学校了,听说中考成绩出来了,我去看看。”
王书记知道她弟弟妹妹在念初二,遂笑道:“好,不耽搁你了。”
等余思雅走后,他在嘴里默默念了念“一个人能干完的活为什么要两个人”,念完之后他自己就笑了:“不愧是从无到有把养殖场建起来的同志,这说法就是新鲜。”
今天余思雅来学校,主要是了解三个孩子的成绩。沈红英、沈建东和余香香三个人今年都初二毕业了,这会儿实行小学初中高中九年教学,他们三个人都即将升到高中,就是不知道考上没有。
余思雅去了找了老师,拿到了他们的成绩。
两个女孩子成绩不错,都考上了县里面的高中,沈建东落榜了,距高中还差好几十分。
这个结果余思雅一点都不意外。
只是她有点头痛,如今时间已经进入了七八月,很快十月就会到了,届时高考的消息就会传来。如果她考上了大学,过完年就会去城里念书,到时候家里就只剩沈建东一个半大的孩子了。
十四五岁的年纪,没有长辈在身边引导照顾,他胆子又大,现在经济还未完全开放,投机倒把罪得九十年代才能消除,他万一走错了路,惹出麻烦把自己搭进去怎么办?
要是他能考上高中,跟沈红英一起去县里面住校,每个月就放一次假,那还让她放心些。
可他没考上,怎么安置他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沈大江和沈宝安这两家都是靠不住的,别说照顾沈建东了,他们不把沈建东带坏都是好的,余思雅可不希望将好好的孩子丢给他们。
算了,还有好几个月,她有的是时间慢慢想办法。
余思雅拿着录取通知书回了家。
到家里,沈红英已经开始在做饭了。余思雅环顾了一周问道:“建东呢?就你一个人在家吗?”
“建东去卖冰棍了。”沈红英从灶房里探出个头说道。
余思雅狐疑地皱着眉:“他的冰棍还没卖完吗?最近天气热,我记得他生意不错的啊。”
进入伏天,最近每天的气温都是在三十度以上,坐在屋子里人都能出一身的汗。在没有冰箱、空调、风扇的乡下,能有根冰冰凉凉的冰棍无疑是种很大的享受。
红云公社这两年当工人的越来越多,不少人家手里都宽裕了一些,因而也舍得给孩子买根冰棍尝尝。所以沈建东的生意还不错,每天出去都能将箱子里的冰棍卖光。
沈红英从灶房里出来,擦了一把脸说:“他今天下午已经卖完一箱子了,这是第二箱子。”
一箱子好几十根雪糕,上午卖一箱子,下午卖一箱子,他还不知足,竟然又跑出去卖了。
余思雅实在是佩服沈建东的干劲儿,这么热的天,大家都恨不得窝在家里面,就他每天走街串巷,满公社的奔走叫卖,从早忙到晚,不亦乐乎。
其实家里不缺他卖冰棍的这些钱,余思雅今年做了厂长,工资又往上提了提,已经六十块钱一个月了,年底还有两个月的奖金。两个孩子每年各自还有两百多斤的基本口粮,光这些就足够他们三个人用了。
沈跃的抚恤金,除了刚工作那段时间,没钱,余思雅花了一部分,现在还剩三百多没动,她打算以后把这笔钱分给他们姐弟俩。别人用命换来的钱,她还不屑于去占用。她借了烈属这个身份用,也帮沈跃把弟妹带大,就两不相欠了。
至于沈建东现在有多少钱,余思雅也不清楚。他经常捣鼓一些小玩意儿卖,挣了多少,余思雅都不过问,让他自己保管。他偶尔碰到卖鱼卖肉的,不用票的时候也会买些回家,有时候还会给她和沈红英买点小东西。
明明什么都不缺,但不知道这孩子怎么回事,就像掉进钱眼里去了。眼看天都要黑了,他人还没回来,余思雅有点坐不住了,问沈红英:“建东有说他去哪里卖了吗?我去找他。”
沈红英摇头:“嫂子,你不用去了,他一会儿就回来,先吃饭吧,这么晚了,你肯定饿了,咱们把他的饭留在灶上。”
话音刚落,一个背着箱子的人就跑了进来,兴奋地喊道:“嫂子,红英,我回来了。”
余思雅扭头,看到他一脸的汗,人也瘦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