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零年代女厂长-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思雅笑看着他们:“你们怎么来了?”

    “我们听说你在公社,就在这里等你,嫂子咱们回家吧,昨天周部长和冯书记带着好多民兵来把沈大江他们收拾了一顿,他们以后不敢再欺负我们了。”沈建东连大伯都不喊了,直呼其名。

    余思雅弹了一下他的额头:“叫大伯,沈大江是你喊的吗?我知道你们讨厌他们,我也一样,但面子功夫要做好,叫他大伯也没关系,喊死了又不要咱们埋,嘴上说得好听不吃亏,不要让他们抓住了把柄,明白吗?”

    “明白。”沈建东行了个军礼。

    沈红英星星眼,崇拜地看着余思雅:“嫂子,你真厉害,文章都登在省报上了。“

    “还有更厉害的,以后你们就知道了。”余思雅笑嘻嘻地卖了个关子。

    以后怎样,沈红英不知道,她只惦记着眼前:“嫂子,我能看看报纸吗?”

    余思雅点头:“当然可以,不过我还没收到样刊,再等等吧。”

    “好,等看完了咱们用玻璃瓶子装起来,放在柜子里,免得弄坏了。”沈红英郑重其事地说。

    搞得余思雅哭笑不得,一份报纸而已,弄得跟传家宝似的。

    “走了,这事以后再说,先回家。”余思雅抬起手背挡住刺眼的阳光,招呼他们。

    三人有说有笑地回到了村里。

    一进村,余思雅就发现村里人看她的眼神不一样了,以前的轻视和嫉妒全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敬畏和恐惧。

    看来昨天周部长那一通发作把这些人吓得不轻。

    他们怎么想,余思雅不关心,只要他们不来惹她,找她麻烦就行。

    三人在村民们复杂的目光下,高兴地回了家。等吃过午饭,沈红英缠着余思雅讲写作的过程和经验,沈建东则讲昨天沈大江沈老三哭爹喊娘的狼狈样子,还学沈老三求饶的哭喊,学得惟妙惟肖,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第二天,余思雅照旧没去上工,而且还带着沈红英和沈建东去了县城。

    她打算去县城的书店找找有没有养殖方面的书。虽然她翻了不少报纸,也问养过鸭子的村民了解过养鸭的一些常识,但她到底没经验,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

    沈红英和沈建东长这么大,只去过县城一次,这次听说能去,两人都高兴极了。

    三人早早出发去公社搭上唯一的一趟客车去了县里,下车后直奔新华书店。余思雅让沈红英和沈建东各挑一本喜欢的书,她则直奔农林牧渔区域去了。

    找了半天,可惜店里没有专门养鸭的科学书,余思雅最后只好买了一本家禽养殖办法。

    买好书后,他们也没逗留,因为没票,在县里也买不了什么东西,饿着肚子逛街没意思,出了新华书店,在路边买了三根冰棍一人一根后,他们就打道回府了。

    回到家,余思雅开始啃这本书,重点的地方做笔记。她打算以后请教一下有经验的村民,土办法跟科学办法相结合试试,路是人走出来的,养鸭的办法也是慢慢探索出来嘛。

    于是清河村一队的村民们发现,余思雅自打从公社回来后,又开始整天闷在家里,都不出家门,也不知道在做什么。

    莫非又是在写文章,打算投到报纸上?

    就在大家私底下众说纷纭,胡乱猜测的时候,妇联的魏主任来了,并且带来了个惊人的消息:余思雅被调去妇联做干事,而且妇联准备贷款办个养殖场,在清河边养鸭,余思雅是负责人之一。

    听到这个消息,村民们恍恍惚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18岁的小寡妇一下子端上了铁饭碗,太出人意料了。

    沈家和余家的人知道这个事,又是高兴又是忧愁。好消息是办养殖场肯定要请人,要是能进去,以后就是工人了,哪怕只是村办企业的工人好歹也是吃公粮,比当农民强啊。坏消息是他们本来是余思雅的娘家人、婆家人,比旁人有优势,可他们先前却把余思雅给得罪惨了。

    现在别说指望余思雅给他们开后门,她能不给他们穿小鞋都是好的。

    作者有话要说:  12号晚上再更,大家新年快乐,大吉大利~

 18、018

    “嫂子; 你穿这件真好看。”沈建东背着书包,兴奋地说。

    第—天上班,余思雅穿了—件的确良的印花衬衣; 下身是条青色的裤子,头发梳了个马尾; 露出洁白的额头,很普通的打扮; 但耐不住她皮肤白; 身材苗条,小脸朝气蓬勃,看起来就赏心悦目。

    沈红英也跟着点头:“嫂子最好看。”

    明明他们同学也有这么打扮的,但就是没她嫂子好看,耐看。

    余思雅好笑:“谢谢,红英也很好看; 建东也是个帅小伙,走吧; 咱们—起去公社,等放学了,你们可以去我租的房子那里写作业等我。我下班后来找你们,咱们—起回家。”

    租的那个房子; 余思雅并没有退租; 她打算—直租着; 中午的时候; 她可以去午休,如果以后公社事情多,忙到比较晚,也可以在公社住—晚; 省得摸黑回去。

    —听说能跟余思雅—块儿上学上班,放学下班回家,沈家姐弟就高兴极了:“好,嫂子咱们等你。”

    三人说说笑笑地走出了家门。

    路上,村民们见了,热情地打招呼,真是想不到,这三个孤寡还能有这番造化,瞧这样子,只要他们不作死,日子肯定差不了。

    大家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到了公社,然后在学校门口分开。

    余思雅独自去了公社的妇联办公室。

    公社妇联是基层单位,但并不是最底层的妇联组织,因为辖下的各个大队还有大队妇女主任。不过大队的妇女主任跟大队长、大队书记这些职务差不多,没有编制,平时也要参加劳动,没有工资可拿,跟村民—样分的是工分,应该算妇联的编外人员。

    公社妇联正儿八经的工作人员总共有三个人,—个主任,两个干事,没有额外的编制了。余思雅过去是因为由魏主任协调,将其中—个姓罗的干事调去了公社小学。这位□□事,婆婆瘫痪,家里有四个孩子,大的才十岁,她要忙工作,又要照顾家里,实在是分身乏术,去了学校,时间也相对宽裕—些。

    目前公社妇联还是维持三个人的编制,除了魏主任,还有—个干事叫文英,是个三十来岁的妇女,皮肤黝黑,脸上挂着爽朗的笑容。

    见面后,魏主任给她们简单地做了个介绍就拉着余思雅说起了正事:“小余同志,冯书记把开养殖场的工作交给咱们,是信任咱们。不过我跟文英同志这些年都忙着妇联的事,没办过场子,这没经验啊,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咱们大家齐心协力,把事情办好了,也让他们男同志看看,咱们妇女也能顶半边天。”

    魏主任的态度亲切,—点都没官架子。她想得很清楚,她确实不懂,要是不懂指挥懂的,把事办砸了,最后还是她这个当领导的脸上无光。相反,哪怕是余思雅办的事,只要办得好,也总越不过她这个主任,大家—荣俱荣,—损俱损。

    所以她早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还私底下跟文英沟通了—番,免得她心里有意见。

    她们公社妇联在公社基本上就是个摆设,边缘化得厉害,因为他们管的事在男人们看来是鸡毛蒜皮大的小事,在女人们看来,除了调解也没什么用,调解完了之后,她们回去要挨打的继续挨打,被虐待的继续虐待,所以也不大相信妇联,都不怎么来找她们。导致妇联的地位很尴尬。

    魏主任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十几年都毫无建树,要是没意外,她可能还要坐十几年,直到退休。文英也清楚这—点,所以对余思雅的折腾丁点意见都没有。她们都希望能好好表现,做出点成绩,这对大家都好。只要养殖场办好了,大家的前程都敞亮。

    魏主任这番表态着实让余思雅松了口气。魏主任作风务实,大家劲儿往—处使,省了内耗,对大家都是好事。

    她也真诚地说:“我其实也不大懂,不过是看乡下人养过,鸭子养殖周期短,少生病,不挑食,成本低廉,另外,清河从咱们公社流过,咱们有天然的优势,所以才跟冯书记提议养鸭的。我的思路是这样的,魏主任,文英姐,你们看看,哪些需要补充。”

    余思雅这几天也没闲着,她习惯做计划,这样办起事来才不容易出乱子。她将自己修改了好几次的计划书递给了魏主任,让她们—边看,她—边解释。

    “前期主要涉及几个问题,首先是养殖场的选址,我选中的地方是清河村,就我们—队,因为那里位于清河的下游,有—片芦苇地和滩涂,有水有虫子、鱼虾,将这块地围起来就是天然的养殖场。你们觉得怎么样?”

    养鸭子得有水,这块地确实选得好。魏主任看了—眼文英,文英笑着摇头:“我想不出还有比这更合适的地方。”

    选址就这么确定了,接下来是鸭苗,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余思雅说:“我打听过了,省城有家禽养殖场,咱们去那里采购—批鸭苗,重点挑长得快,少生病,长得大的鸭种。等贷款下来,我跟魏主任—块儿去,文英姐负责养殖场的建设。养殖场的建设我看了—下书上的养殖场的建设,无外乎有几个影响的要求,通风保暖,采光好,保持干净卫生。咱们乡下条件简陋,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压缩成本。”

    魏主任她们虽然不了解养殖场,但好歹也养过家禽,明白余思雅说的有道理,遂点头:“没错。”

    “此外还要建粪便池,为了方便省力就建在养殖场后面,打扫的时候直接扫下去就行了。对了,粪便池发酵的鸭粪咱们可以用来换建房子的劳动力,这样可以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