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还是只是单纯的技术迭代而已,就像陈意刚穿越那会儿,各大厂的新产品背面没有五六个摄像头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
其实多摄像头成像技术的原理就是多个摄像头拍出来的照片合成在一起,集合每张照片里高质量的部分,提高平均分,就这么合成为一张高质量的照片。
陈意的思路很简单,有没有一种镜头,能做到多镜头成像的效果呢?
其实是有的,并且在人类还没出现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那就是——昆虫的复眼,其实多镜头成像技术的灵感就来自于复眼。
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感知器官,只不过现在蓝星因为成本的问题都没考虑过把若干个镜头都集合到一个镜头上来,做到真正的复眼结构,但陈意不怕烧钱,他现在多的是钱。
这也是陈意从面板的数据总结之中得到的灵感,他在芯片联盟那边提了一下这个思路,大家便开始了大力出奇迹的研发过程,主要目的就是将感光元器件与镜片的数量都压缩成一。
经过一段时间的捣鼓之后,大家还真弄出了一种新颖的设计——蜂巢式透镜,镜片是由众多的六边形格子组成的,咋一看,这不就是陈意前世的一些美容机构搞出来的蜂巢激光镜片吗?
不过细看之下就会发现二者简直是天差地别,看似就是在镜片上雕刻了很多六边形格子,其实这些格子都处于镜片内部。
每一个格子都相当于一个镜头,高低、大小、透光性都不同,这些都是经过了精密的计算的。
当然想要靠传统的加工工艺把这种镜片给磨出来那纯粹是扯淡,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六边形格子对应的镜片表面凹凸度各都不相同,真要一个个去磨了,别说蓝星有没有这么牛B的人,就连这么牛B的机器都没有。
陈意想出了一个办法,反正现在电费不要钱,他直接上激光打印,利用激光内雕技术对特制晶体内部进行雕刻。
先是计算出一个立体的结构,然后在内部打印出一层层六边形格子作为镜头。
这样就可以通过所有镜头与晶体剩余部分所组成的立体结构控制光线不断的折射与反射,用来控制光线达成陈意所想要的结果,这就是蜂巢式立体镜片组。
蜂巢式立体镜片组研发成功之后,极紫外光源研发难度彻底的下降了一大截,而且已经可以应用在很多行业里了,最先应用的就是激光武器以及机器视觉。
特别是对于基拉来说,曙光社将会兴起新的一轮产业升级,她在日国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基恩士已不足为虑。
经实验,同一功率的光源之下,激光仪器使用蜂巢式立体镜片组比常规透镜的照射功率提升了两倍多,而且这还只是蜂巢式立体镜片组刚刚研发成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更进一步的研发,继续对结构进行优化,同一光源下对比传统透镜的激光照射功率将会几何倍数增长。
于是燕京某个海又炸了,黄金市场的各个马甲再一次加大了黄金扫货量,哦,现在金价相比最初已经涨了一半了。
其他的工业应用方面陈意暂时不用操心,内地那边一堆企业与机构都在大开脑洞,各种各样的成果在实验室里已经有一大堆,都在那嗷嗷待抚的等着最后定型之后进行大规推广应用。
。
第六百一十五章 第一步
陈意依托蜂巢式立体镜片组首先研究的项目就是激光武器。
和军方某激光武器单位合作之后,没过多久就研究出了相关的成品,但各种测试仍然还在进行中。
相关产品出世的时间太短了,按照p的规矩,那是必须得在各种环境下都测试一遍搜集相关数据之后再看怎么样,毕竟有些问题在短时间内是看不出来的,必须要进行长时间全方位的测试。
不过前几天在幽灵党那群人身上使用的一线实战数据,倒是让军方那边如获至宝,根据相关数据反馈之后项目组又开始新的改进了。
激光武器陈意是不用多操心了,他现在又把重心放到极紫外光光刻机的光源系统上了,虽然极紫外光刻机这个名词在这个年代都还没有出生。。。
但是蜂巢式立体镜片组研发成功之后,不止极紫外光源系统的研发就从炼狱难度降到困难难度了,连带着反射投影系统前半段也被降到了普通难度。
眼前的光源以及反射投影系统在陈意一阵操作之后便开始运作了,陈意透过特制的滤光眼镜就看到一束功率二十千瓦的红光射入摄向梯形晶体下底面。
一根插入下底面中空部分的微型喷管喷射出一连串高速运动的液态锡滴,直径只有20微米,肉眼看上去就像是连续的一条水线,其实每一滴液体之间都有微小的间距,这个频率与激光照射的频率一样,每秒钟五万次。
必须得保证每次激光聚焦时恰好打在锡滴表面,使其瞬间气化、电离产生出等离子体,辐射出波长只有13。5n的极紫外光。
极紫外激光无法在普通物质中产生和放大,只能在“特殊物质”中产生,这个“特殊物质”就是脱离原子核而单独存在的自由状态的电子。
所以必须得费这么大的周折,先制造一个真空的环境,然后再设计一个超高精度的激光照射及靶材喷射系统,此时才能得到一束寿命极短的极紫外光。
但这仅仅是第一步罢了,接下来锡滴气化辐射出的极紫外光传播进入了蜂巢式立体镜片组内部,经过无数个镜头折射、反射等一系列的控制之后,最后才真正得到曝光所需的光源。
嗯,这只是极紫外光刻机研发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的步骤如果用接地气的说法也就是不那么专业的话语来描述的话就是:
极紫外光照射在设计出来的集成电路图上,然后把电路图给缩小到一个天文数字的倍数之下再塞到面积差不多只有指甲盖大小的晶圆上。
而简单的一句话却是需要十几个系统、几万个高精密零部件以及几百个执行器、传感器,在工程技术人员的精确控制之下将整个设备给集成起来,期间不能有一丝误差。
陈意看着一束紫光从梯形晶体上底面射出,照射在特殊的测试板上,整台机器就这么开始不间断的运作起来了。
他又观察了一会儿数据反馈之后暂时没发现什么问题,就离开了这间房,相关数据的收集会由轩辕狗蛋来完成,现在光源已经制作出来了,要解决的问题是该怎么让整个光源系统长时间的稳定下来。
这个地下研究所一共有二十几个无尘车间正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既然用电成本可以忽略不计那就大力出奇迹。
这也是黄钻被研发出来的红利之一,要不内地那群大佬为啥要把蓝星的黄金期货市场给搞得一地鸡毛呢?
华尔街那群人可能会赚,但内地却永远不亏。
。。。
半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时间已经来到了一九九五年七月四号。
这半个月中,深紫外光源系统出现了一系列的毛病,譬如锡靶材投射不稳定、激光发射器震动过大、蜂巢式立体镜片组对焦不准等一系列问题,短时间内运作还好,可一旦整个系统运作时间超过一天就会出现很多毛病。
虽然都是一些小毛病,误差可能也就小数点后六位加减一左右,但这却大大的影响到了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要是用于实际生产,随便一个小误差都会让一次流片作废,几百万几千万会打了水票,这是大家所不能容忍的。
不过科研这种事情就是这样,急是急不来的,不管是哪个行业,都是找到问题解决问题,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直至最后大功告成。
陈意的极紫外光刻机才完成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艾丽卡的商业帝国版图正处于第一步中。
自从她宣布在南邦府和青来府大肆撒币之后,整个钛北都因她的动作而动了起来。
她首先向legion购买了一系列的服务套餐,本土化套餐以及DE企业定制版那是必须的,其他的还有人员招聘、市场调查、工厂选址咨询等一堆服务因初期人手不足就都暂时交给legion帮她搞定,零零总总差不多半年期的服务一共花了两亿刀。
钛国分部接到了这么个大单子便全力运转了起来,这一下就抽掉了差不多四分之一的人手,实在是艾丽卡的摊子铺的太大了。
利用南邦府与青来府的棉纺织产业与食品加工行业作为切入点,利用手里kg集团深厚的技术技术储备继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除了拓展这两个行业的版图之外,还逐渐延伸到其他诸如电子产品与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与本地现有行业的细分交叉行业之中,如汽车内饰与润滑油、添加剂等。
陈意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艾丽卡这是想把自己打造成钛国的化工业巨头啊,不过这个设想还真有很大可能实现。
毕竟她既有技术又有资金,如今缺的只是生产设备以及素质达标的员工,官方肯定也是非常欢迎这种自带干粮为钛国基础工业做贡献的土豪,特别是马合王子都感到一阵热泪盈眶。
终于来了个大佬不搞房地产了,搞得还是化工这种基础工业!
陈意、博士还有沙普丘他们,对此倒也是特别欢迎,毕竟三角形地区的各行各业他们也不可能全部都照顾到,巴不得多来点人帮他们承担部分业务。
这个妹子总算是干了一件人事啊!
甚至连陈意他们都感觉这妹子是不是准备自己开个工业园把钛北这一块的化工产业份额全部都给包了?
但他也无所谓,反正最后厂子建成了,也不怕艾丽卡搞什么幺蛾子,肉怎么说都是烂在锅里嘛,这可比所谓的招商引资靠谱多了。
艾丽卡、罗伊、加布里埃尔这三家不仅投钱而且还带着核心技术,根本就不操心核心技术外泄会怎么样。
陈意都在感慨,要是那些来投资的都像这三家这样那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