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固始汗东来之时,裹挟其一起东进,后来此地又逐渐成为各个小部落汇集之地,约莫有两百多户,有土默特、喀尔喀、辉特,多为不堪忍受原来部落大台吉盘剥逃亡至此”
像这样的牧户,一到晚上肯定是安静入睡的,为何如此闹腾?
“戒备!”
赵良栋突然低声喝了一声。
接着他又指着两个灰衣卫说道:“你俩先过去探查一番,我等赶紧将马匹、骆驼的嚼子勒起来”
不多时,那两个灰衣卫回来了。
“禀总旗”
如今大夏国麾下的正规军都采取了后世那种称呼,无非是将“团长”之“长”字去掉,改称指挥使罢了,而在灰衣卫,依旧是按照明国锦衣卫的办法,最高的是指挥使同知佥事,接下来是千户、百户、总旗、小旗不等。
“是肃州明军,都是骑兵,约莫两百多骑,彼等洗了这个牧地,正搂着蒙古女人、烤羊肉作乐呢”
赵良栋点点头,这也是时下明军的常态,特别是对于夜不收来说更是如此,原本陕西边境的明军还能不时北上袭扰鄂尔多斯部落,在鄂尔多斯部落归顺大夏国之后他们就不敢了,不过甘肃北面的大漠里里尚有大量小部落,都是围绕着一个个的湖泊驻牧,人数从几十到几百不等。
每个湖泊之间相隔近到几十里,远到几百里,这样的情形,很难有一个强大的部落将彼等捏合在一起,于是都各自为政,这倒是给了甘肃镇明军时常出赛洗劫的机会。
不过这王子庄附近的牧户可是有几百户的,一般来说,明军是不敢前来袭扰的。
“是李栖凤的亲兵,我等偷听了一会儿,李栖凤这厮新上任,府衙原本在甘州,这厮近几日竟带着大队家丁到了肃州一带视察,这一日竟到了此处”
赵良栋听了心里一凛,“大队家丁,到底有多少人?”
“三百左右,不过彼等似乎忘乎所以,并没有四处布置岗哨”
赵良栋点点头,心里却在紧张地思索着。
眼下他们这里有两百多人,对方是三百人,以有备攻击不备,胜算很大,不过这样一来就完全得罪明军呢,何况还是甘肃镇的总兵。
得罪明军到底值不值得呢?
刚才赵良栋的手下与他说话时用的是汉语,说话的时候声音也很小,除了杨庭玉等人,其他人都是蒙擦擦,看着阿卜杜拉赫等人一脸忧色的模样,赵良栋突然有了决定。
“诸位,前面有一伙马贼占了王子庄,残杀了牧民,我等都是大国的子民,岂能让这等行径发生?何况此处是大漠里少有的可以休整、歇息之地,绿洲面积有几十万亩,不剿灭这帮马贼,我等便难有安稳之日,你等看”
杨庭玉见他一口一个“马贼”,这心里正气恼着呢,正欲出口反讽几句,突然看到阿卜杜拉赫等人的模样,心里不禁暗自叹服。
“以前在甘肃北面的大漠里,我与杨庭栋、赵良栋三人均为一时俊杰,武力难分高下,杨庭栋相对耿直一些,赵良栋最为狡猾,而自己居于其间耳,现在看来,杨庭栋已是大夏国带领三千骑兵的指挥使,三千精骑,若是放在大明,必定是一个总兵的位子”
“而赵良栋加入大夏国相对较晚,不过倒是符合他的性子,干起了锦衣卫的差事,现在看来,此人不单单是狡猾,简直是狠辣,且有大智慧啊”
当晚,在赵良栋带领的两百多骑的突袭下,李栖凤的家丁大败。
不过在他们逃走前,赵良栋与他们的头子进行了一番对话。
“你等到底是什么人?竟敢对堂堂大明国甘肃镇总兵府的亲兵动手?”
“呵呵,我等是去东边大夏国朝贡的哈密商团,原本以为你等是马贼呢,没想到,真是对不住”
“哈密商队?彼等不是与大明一向亲厚吗?为何”
“我等可是听说了,大明如今朝不保夕,自顾都不暇,何况千里之外的哈密?而那大夏国方今正是如日中天,我等自然要去联络,还准备结为秦晋之好”
“”
“也罢,看在以往你我两家曾经友好的份儿上,姑且放你等一马,晓谕尔等,速速退去,不要有任何痴心妄想,居延海附近有大夏国三千精骑候着,尔等若是冥顽不灵,大夏国的大军将踏破边墙直指甘州!”
到了这时,一直在一旁观察的杨庭玉已经完全消去了心中那一丝不满,剩下的只有佩服,他杨家的家境比赵良栋略好一些,小的时候读过私塾,身处边塞之地,自然也了解过汉代班超、陈汤等人的行径。
“这厮的所作所为,竟一点也不亚于那些人啊,不仅将哈密人完全拉到大夏国这一边,还断绝了大明的心思,真是一箭双雕啊”
至于那甚居延海的三千骑,打死他也不相信。
人家距离此地最近的丰州、白城都在千里之外,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区区商队而大动干戈。
与杨庭玉想的差不多,等几日后他们抵达居延海,果然没有见到大夏国的大军,不过也没见到出赛打草谷的明军。
到了此时,阿卜杜拉赫也完全明白了赵良栋的意思,不过为时已晚。
不过阿卜杜拉赫也是心下了然,“按照大汗之前的吩咐,本来就是要分出一部分商队去大夏的,如今倒是省事了,直接去大夏得了”
话虽这么说,他对赵良栋这厮的行径自然没有一丝好感。
过了居延海后,再往东就有大夏国探子三三两两出现了,此时,别说明军了,就连其夜不收都很少了,大队人马一路畅通无阻,沿着沙漠里大大小小的湖泊从容抵达贺兰山北麓。
第五章 蝴蝶效应(一)北境三少之白皙通候最少年
秋日,秋高马肥,正是大好行猎时分。
山海关西北,祖山,一场盛大的围猎正在进行。
“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
人家苏东坡那只是在诗词里的戏言,区区大宋,战马本来就少得很,一个地方官怎会有千骑让你挥霍?
眼下却大不同。
平西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一身银盔银甲却真是一千骑在祖山行猎。
吴三桂,今年也三十岁了,不过他皮肤白皙,英俊潇洒,兼之身材挺拔,三缕长须的衬托下更显得英姿勃发。
原本的山海关总兵、他父亲吴襄,武事平平,却是一个经商的高手,中原的布匹、茶叶、瓷器以及一些个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辽东的人参、皮毛都在山海关附近汇聚,加上朝廷每年拨下来的大量的饷银、粮食,如今的吴三桂的家底那叫一个厚实。
四万劲旅,驻扎在西至永平府、东到宁远这一狭窄的地带,不过眼下从来没有传出因为饷粮缺乏而闹事的。
四万劲旅中,更有吴三桂倾心打造的两千家丁。
他实际上有三千家丁,不过是为了避免引起朝廷的“非议”而谎报了一千而已。
三千家丁,那是以前的辽东之王李成梁才有的盛况,就是那三千家丁将蒙古人、女真人压得服服帖帖。
而如今,在大量的辽饷以及自家家底的喂养下,他这三千家丁与以前李成梁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眼下,吴三桂的身边正跟着两人,年纪轻轻,都是二十左右,都是身形剽悍、骑射过人之辈,一人叫做王屏藩,十岁,身材修长挺拔,另一人名唤高得杰,年岁与王屏藩相仿,身形粗壮结实。
吴三桂身边还有一人,约莫十四五岁,虎头虎脑,正是他的的侄子,其大哥吴三凤的长子吴应琪,吴三桂一家,也就是他在武事上颇有天分,大哥吴三凤、他弟弟吴三辅都是经商好过武事,唯独这吴应琪也颇好武事,一直跟在吴三桂身边历练。
一千精锐骑兵,还都是家丁,出现在祖山一带,莫说以前的喀喇沁,就算是满清八旗来了也能一战,放到以前吴三桂更加年轻之时,出宁远与八旗骑兵大战一场也使得。
除了三千家丁,吴三桂旗下还有七千骑兵,另有三万实打实精锐的步军,这可是一点也没有虚报瞒报的。
当然了,山海关总兵向上报的自然是有“胜兵五万”,那都是账面上的,实际上能够拉出来作战的也就是这四万人。
四万人,还是他头上挂着“平奴将军”、“平西伯”的名头才有的,当然了,一旦得知他手下有三千家丁后,如同左良玉一样,朝廷就更不敢拿他怎么样了,虽然如今满清已经自去国号,自称“清王”,向大明俯首称臣,不过双方打了几十年,岂是一个“自去尊号”所能化解的?
何况,山海关以北,又出现一个强大的大夏国,故此,自从皇太极向朱由检臣服以来,朝廷并没有丝毫减少辽饷的供给,对于吴三桂依旧优渥有加。
混乱的形势,给了像吴三桂这样的人更多的想法,准确说来,比历史上更甚。
这不,自从与满清“和解”以来,吴三桂居然与满清镇守锦州的大将、豫亲王多铎达成了结为姻亲的承诺。
吴三桂孀居在家的妹妹嫁给多铎,而多铎则将他从范文程那里抢来的小妾、他的侧福晋送给吴三桂。
眼下,自从旅顺港被大夏国夺走,博和讬兄弟三人先后命丧长白山之后,皇太极急火攻心之下已经多次晕倒在大殿里,满清上下明眼人都看得出,他的时间不多了,撒手而去也就在这一两年了。
皇太极身边,有资格、有能力继承大位的人不多。
代善太老,多尔衮屡次败于瀚海军,更有被俘的耻辱经历,皇长子豪格又刚厉耿直无比,其余诸子,不是年幼便是母亲的身份不高。
而皇太极的幼弟,以前老汗最为喜欢的儿子,今年才二十八岁的正白旗旗主多铎突然炙手可热起来。
多铎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他带着一万五千八旗精锐镇守锦州、广宁一带,原本是以鲁莽、处处与皇太极作对、一副狂悖不羁的模样出现在世人面前的,如今却开始小心翼翼,处处示人以弱起来。
与强大的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