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授银质勋章者,享受伯爵待遇,得授铜质勋章者,享受子爵待遇”
看着诸人兴奋的模样,尼堪也是有些激动。
瀚海大学成立超过十年了,十年的功夫也才聚拢了这些人才,相信拿下辽东以及今后更多的土地后,随着丁口的突飞猛进,大量合适的人才会像雨后春笋那样冒出来。
不过就凭这些人才,在自己的指点下,花了八年时间便将瓦特式蒸汽机捣鼓出来了,不可谓不成功。
不过终究离自己的目标还有些距离。
“朕宣布,李光宗荣升科学院院士,并兼任院长,刘文献为院士兼副院长,嘿嘿,院士暂时就这么多,以后有何人可为院士,需要提出申请,附以论文、成果,报请李光宗、刘文献两人阅示并由朕同意后才能加入”
“这一次,朕给李光宗颁发银质勋章,晋升一等伯”
尼堪亲自将勋章一枚银质的、正面是大夏国国徽,反面则是一个瓦特蒸汽机模型图案的勋章戴到李光宗的胸前。
“给刘文献颁发铜制勋章,晋升一等子”
其实,在尼堪心目中,孙秀节的儿子孙德馨,与李光宗一届毕业的探矿高手陈文光都可以进入科学院,不过当下这两人都在官府任职,按照发展势头来看,这两人今后成为一个“学者型”的官员不成问题,就暂时作罢了。
颁发完勋章后,尼堪正式摊开了那张图纸。
“诸位,如今我等的蒸汽机只有一个气缸,这个气缸通过气压将活塞顶起做功,剩下的蒸汽全部进了冷凝室,实际上太过浪费了,嗯,你等可以想一想,若是没有冷凝室该当如何?”
“多余的蒸汽若是继续流向下一个气缸继续做功又如何?当然了,此时的气压肯定不如头一个,假如我等将第一个气缸称为高压气缸,那这第二个便是中压气缸,让他继续做功”
“接着便是第三个,我等称之为低压气缸,到此时,其依旧能够做功,不过到了此时其能耐就大为削弱了,不过有前两个的帮衬,第三个还是能够做到锦上添花”
“此时多余的蒸汽,就可以直接排到外面了”
“如此一来,同等煤耗产生的蒸汽可以做更多的功,可以带动机器运转更长的时间”
“这,便是你等下一个目标,眼下这明轮,可以暂时安装在沿海航行的客船、货船上以及内河的船只上,与风帆配合使用还是可以的”
“除了这三个气缸新式蒸汽机的研发,你等还需要考虑,如何用更小的机器产生同样甚至更大的效能?否则,这样的蒸汽机若是安装在战舰上,就不能放置多少士兵了,你等想啊,既然是三个气缸,第二、第三个气缸分别是中压、低压,就无须要第一个气缸那样的厚度和体积了,同样的,第一个气缸、包括锅炉的体积都需要减少,否则就不太适用了”
“好了,不说这个,你等看,这是何物?”
尼堪指向图纸上的螺旋桨。
就在尼堪在海参崴指点蒸汽机的研发时,辽阳牛鼻子堡。
张无忌看着堆满粮食的房舍,忍不住双手掩面大哭起来。
大夏国占据辽东后,立即将境内的田地进行了丈量、清查,最后,将约莫六成的田地分给了以前种地的农奴,每户大约有三十亩,包括了粮田、菜田、麻田,同时给他们颁发了田契。
除此之外,帝国还将旗人留下来的女人与农奴们配对,张无忌很幸运,配到了以前的旗人头目萨哈留下来的一名汉人小妾,就是祝世昌被发配到此地被那旗人头目抢走的小妾,而以前旗人居住的屋子也全部分给了他们。
张无忌也分到一间,还是以前一个旗人小头目的居所,至于那个旗人头目萨哈的屋子则被新来的堡长位在参与辽东大战时受伤退伍的骑兵占据了,而萨哈两个儿子的居所则分别被堡子里的游徼、啬夫占据,游徼还是退伍的士兵,啬夫则是从阳都高等政务学堂毕业的学生。
一时,在辽东,像牛鼻子庄这样的情形处处皆是,境内绝大多数人都对大夏国感恩戴德,就算有部分人心怀不轨也无足轻重。
“明天有两件事”
张无忌满意地看着自己小腹微微鼓起的婆娘,小心地说道。
“一是交粮,我家今年收获了六十石粮食,需要上缴三成,也就是十八石,我已经向堡长借了一辆大车,按照他的说法,大车连带牲口,借一次需要支付两石粮食的租金”
“两石?”
他那媳妇不禁大叫起来。
张无忌却摆摆手,“无妨,堡长、啬夫、游徼都是不种地的,他们就靠着租赁一些个牲畜、物件儿来养活自己,两石而已,我等还有四十石剩余!”
“四十石!”
张无忌的声音有些发抖,半晌才平复起来。
“另外一件事便是民兵训练的事”
“民兵?”
“唉,也就是以前的团练,堡长让我等青壮隔三差五操练一下,等冬季正式到来之时还要集中训练一段时间,还说”
“甚?”
“自己的成果要自己来护卫”
“,可是服兵役?可要出远门?”
“操练就在堡子周围进行,服兵役嘛还没有听说过,不用太担心,这样能将大部分田地分给穷苦百姓的官府也差不到哪儿去,就算要服兵役也是在冬季农闲的时候,莫要惊慌”
“”
第四章 换了人间之一:降将们(1)地字第十一号房
偌大的东京城几乎空了下来,由于其旁边就是辽阳城,最后尼堪干脆将此地设置成了一个学校集中地。
此时,大夏国已经将辽东改成辽宁省,于是,在东京城的几所学校纷纷以“辽宁”冠名,它们是:
辽宁军政学校,专门培训并没有经过大夏国境内各级学校学习出身的官员和军官,如今重点是降官和降将,设置在金州;
辽宁海军学校,设置在旅顺,从此之后帝国便有两所海军学校了海参崴还有一所;
辽宁高等技工学校,设置在辽阳,辽宁煤、铁、铜矿产资源丰富,将来这里肯定会成为大夏国境内最大的工业中心,肯定要提前进行人才储备;
辽宁高等师范学校,设置在沈阳;
辽宁陆军学校,设置在东京城,学员正好守卫城池;
除此之外,在梨树城、定方城新设瀚海骑兵学校,吸纳附近牧民、农户子弟加入,如此一来,帝国境内便有了五原、梨树城、定方城三所骑兵学校了。
而步军学校,也有赤塔、哈尔滨、东京城三所,帝国重视军事的传统可见一斑。
当然了,在每个省的省城都设有帝国高等技工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对于人丁稀少的帝国来说也算是倾尽了全力。
原东京城阿敏的府邸如今改成了军政学校,校长是当今国舅、辽宁的镇守使阿克墩,副校长则是新近上任的辽宁按察使冯如京。
说起这冯如京,他本来是孙传庭的幕僚,投奔尼堪之后先后在理藩院、枢密院、政务院干过,还下放到下面担任过知县、知府,以三十余岁的年纪便高升大省辽宁省的按察使,不可谓不位高权重。
阿克墩管辖的军事分校主要教授瀚海军的军制、纪律、操典等,还要按照步军学校、骑兵学校、海军学校的规制进行至少三个月的训练,这也是以前的军政学校放在济州岛,如今迁到金州的原因,只有靠海的地方才能满足三个兵种的需要。
而冯如京管辖的行政分校则主要教授大夏国的官制、各种政策、政令、大夏律法等,文官们管束倒没有武官那么严格,不过统一的作息、学习还是需要的。
对于那些投降过来的军官、文官,尼堪进行了一刀切,武官超过四十岁的、文官超过五十岁的一律不录用,于是,像祖大寿这样的人就不能加入瀚海军了,他如今也只能靠祖泽润、祖泽洪两个儿子过活。
目前,祖泽润也在军政学校学习,他同尼堪同岁,也三十三岁了,不过他投降时便是明军的副将,投靠满清后也是一个副都统,在军政学校学习三个月后如果被认为“合格”,还是能获得一个不错的职位的,当然了,像以往那样年纪轻轻便位高权重肯定是不可能了。
祖泽洪今年才十五岁,不过他从小读书、习武,在尼堪的建议下,他进入到了梨树城骑兵学校。
还有一人也是很尴尬。
洪承畴。
对于洪承畴这样的人,尼堪还是准备重用,就凭他在投降满清之后成了清国攻略长江以南地带事实上的首席督抚来说,他的能力还是有的,如今在大夏国的旗下,像他这样的文武双全的老成之人还真不多。
说尴尬是因为洪承畴今年正好五十岁,若是大夏国再蹉跎一年收服辽东,洪承畴便不能进入大夏国的文官序列了。
闲话少说。
金州。
大夏国占据此地后便准备扩建一番,让其成为辽宁南部工商重镇,而让旅顺专门成为军事重镇。
故此,占据此地后不久,大夏国便让工部在此地扩建城池,准备将原来方圆四里的城池扩大一倍,如今已经过去几个月了,城池仍在建设当中,不过旧城之中,原本的属于金复分巡道衙门所在,已经改成了大夏政学校。
既然是军政学校,就不能像军营那样一间大通铺,可以住上两个班的人员了,都是五人一间,还是火炕的大通铺。
前面说过,大夏国在拿下辽东的战事里,接受的满清千总以上降将有好几百,其中有的年纪大了,按照帝国四十岁的年限,就不合适留在军营里了,最后尼堪还是放弃了将所有旗人全部歼灭的心思,对于在辽东各大城池有宅子、家眷、钱财的依旧给彼等保留,但以后就要靠自己了。
对于千总以下的军士,愿意从军的全部拨到新设的几个步军旅,不愿意从军的则按照普通百姓分配田地。
以上几宗都不愿意的,也好办,全部分配到本溪、鞍山、抚顺各大矿山、作坊或作为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