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限垂钓系统-第3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总,没想到你这么年轻。”火花集团董事长秦锐,笑着伸出手。

    “秦总,久仰。”李昊跟对方握了握手。

    “去我办公室。”秦锐伸手示意。

    坐下喝了喝茶,李昊直奔主题:“秦总,我想和你们合作。”

    “什么样的合作?”秦锐问道。

    “这里面有一百枚石墨烯芯片,性能超过五纳米制程的硅基芯片。”李昊拿出一个盒子,将其递了过去。

    “李总,破晓芯片厂已经能量产了?”秦锐难以置信的问道。

    “量产技术早就解决了,注册破晓芯片厂的时候,芯片厂的生产线,也差不多做好了。”李昊笑道。

    “李总,你可真能忍。”秦锐感慨万千。

    “彼此彼此。”李昊笑道。

    “呵呵。”秦锐笑了两声,打了一个电话。

    几分钟后,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拿走桌子上那盒芯片。

    “秦总,听说你们在研发智能驾驶技术?”李昊问道。

    “嗯。”秦锐也没否认。

    “我的大地电动车厂,即将生产出第一辆电动车,电池采用石墨烯电池,预计续航里程三千公里”李昊说道。

    软件研发组搞定了电动车的操作程序,却没研发出无人驾驶技术。

    若能携手火花集团,大地电动车定能一战成名。

    “程序兼容问题,还得双方协作。”秦锐说道。

    “嗯。”李昊十分赞同。

    操作程序和无人驾驶技术,虽然都是程序,却有不少差别。

    火花集团掌握的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技术,对电动车的作用十分巨大。

    李昊麾下的研发大军,主要攻克对象为材料、机械、软件。

    现在去研发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一时半会难以出成果。

    为了尽快实现收益,赚取更多的研发资金,李昊只得跟国内的企业携手。

    合作达成意向,剩下的问题,交给相关负责人和律师。

    离开火花集团,李昊到处转了转,看了看风景。

    “光学镜片前景可观,既然弄出来相关技术,那就弄个工厂。”

    负责光学材料的研发组,研发出不少性能优异的材料。

    有材料有钱有人有机器设备,剩下的事就好办了。

    回到工业园的李昊,打开技术库,看了看积累的技术。

    之前无法实现量产的技术,现在量产难度不大。

    一是技术积累够了,二是世上能买到相关物资。

    比如,几十年前的时候,研发蘑菇蛋很难。

    以如今的年代,研发蘑菇蛋并不费力。

    科技一直在进步,各种东西的制造难度,必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

    “材料研发组的人,对机械研发组的情况不了解,机械研发组的人,又对材料研发组的情况不熟悉,有必要整合一下现有的技术资源。”

    “换岗实习的好处不少,轮流抽调各组研发人员,进行换岗实习。”

    思前想后的考虑了十几分钟,李昊决定每次抽调五分之一的研发人员换岗。

    召集十五个研发组的组长,简单开了个会,换岗培训的事,就交给那些组长了。

    “材料研发组的人,居然早就研发出这种材料了?”

    “机械研发组的人,能做这种机器设备,要是早知道这事,我们研发出来的材料,去年就能实现量产,按照净利润分成”

    “软件研发组的人,能够搞定操作程序,亏大了。”

    参与换岗实习的研发人员,又惊又喜又郁闷。

    不到三天,李昊的办公桌上,就多了十几份投产申请。

    兴市理工大学深造了四年的他,早已不是小白。

    无论是材料,还是机械,又或者是软件,他都算得上精通,至少在理论知识储备上,他不比各个研发组的组长差。

    “钱途不错,反正还有五百多亿存款,投了!”

    “钱不够的时候,节省一个月的研发资金,就能增加两三百亿。”

    签字盖章,剩下的事,交给相关人士负责。

    买地建厂,花钱如流水。

    江县没有合适的土地,新厂只得建在别的地方。

    看了看时间,李昊离开厂区,驾车来到水果店。

    “最近这几天在忙什么?”王伟问道。

    “厂里有点事。”李昊说道。

    “什么厂?”王伟问道。

    “就仓库那边的厂。”李昊说道。

    “那些厂都是你的?”王伟若有所思。

    “嗯。”李昊点了点头。

    “牛人,按照网上的推测,那些工厂至少价值几万亿。”王伟佩服道。

    价值几万亿很正常,前后的研发投入,就有五千亿左右。

    冶炼厂、材料厂、芯片厂电池厂都相当于印钞机。

    冶炼厂量产之后,每年研发投入三百亿左右。

    现在每个月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四百亿了。

    个人账户的存款和飞信余额,李昊都用不完。

    工厂赚到的每一分钱,都被他砸进研发里面。

    全部加起来,投进研发的钱,就算没有五千亿,也有四千八百多亿。

    本章完

 第428章 炼化宇宙之心

    第428章 炼化宇宙之心

    搭载石墨烯芯片、石墨烯电池的火花手机,以锐不可当的优势,横扫夏国境内、以及部分海外国外的高端手机市场。

    石墨烯芯片的运算速度和稳定性,都超过硅基芯片。

    而且石墨烯芯片的体积,也比硅基芯片小很多。

    得到火花集团的支持,大地电动车厂开始加装自动驾驶技术。

    三个月后,几辆样车出现在火花集团的体验店。

    租了一个足球场,大地电动车开始直播续航里程。

    自动驾驶的大地电动车,沿着足球场不断绕行。

    一圈四百米,十圈四千米,百圈四万米全程直播。

    “已经绕行一千圈了,续航里程达到四百公里。”

    “绕行两千圈了,续航里程八百公里了。”

    “绕行三千圈了,续航里程一千两百公里了。”

    “绕行八千圈了,续航里程三千公里了。”

    电量所剩无几的测试车,四平八稳的停了下来。

    “大地电动车别的不说,光是这个续航里程,就能碾压一切。”

    “其他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还在五百公里上下折腾,大地电动车的续航里程,都超过三千公里了,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一秒不剩的看完直播,中间没有任何充电行为。”

    “我和几个朋友,在现场轮流看测试感觉像是在做梦。”

    各种各样的直播测试,让无数人目瞪口呆。

    想了想后,李昊将大地电动车分为四个等级。

    低级售价二十万,中级售价两百万,高级售价两千万,顶级售价两亿。

    不同等级的大地电动车,材料有很大的区别。

    顶级大地电动车,以最好的材料制作而成,短期之内,难以量产。

    比如,顶级大地电动车的电池、玻璃等,都是实验室做的。

    如果有人愿意用两亿订购,单独生产也没关系。

    成本几千万的车,对外售价两亿,利润好歹也有一亿多。

    “卧槽,最便宜的电动车都要二十万。”

    “尼玛,最贵的电动车要价两亿?”

    “还要不要脸?国产车卖两亿?”

    “两亿的车,无法量产,就算你有钱,也得排队。”

    “听说火花集团董事长秦锐,定制了一辆售价两亿的顶级电动车。”

    “我买了一辆二十万的大地电动车,质量没话说,性能也很好,可惜开车的时候,手不能离开方向盘。”

    “手不能离开方向盘,是自动驾驶吗?”

    “大地电动车的自动驾驶技术,没有任何问题,开车的时候,手离开方向盘是违法的,这都不知道?”

    “售价两百万的大地电动车,买到就是赚到。”

    “两千万的大地电动车物超所值,玻璃用榔头都砸不烂”

    无视网上的喧嚣,李昊开着电动车厂专门为他制作的越野车,直奔码头而去。

    宽、高超过两米,长有六米多的电动越野车,看上去异常霸气。

    李昊的车拥有很多先进技术,所选材料都是优中择优。

    续航里程高达五千多公里,百公里加速不到四秒。

    驾船出海,钓鱼健身,尽情玩了几天。

    半个月后,夏国电视台的记者张怡,带队前来采访。

    这些年来,李昊一直谢绝采访。

    从最初的的四方水果店,之后的旭阳冶炼厂都有记者想采访他。

    一般的电视台,拒绝了也没事。

    夏国电视台的采访,应该配合一下。

    究其本质,是他掌握的技术和工厂,无惧海外打压了。

    “李先生,什么时候开始?”张怡问道。

    “随时都可以。”李昊说道。

    “李先生,能介绍一下你的产业吗?”张怡问道。

    “我们车上说。”李昊笑道。

    让夏鸿开车,前往烈阳材料厂。

    “水果店赚钱之后,我弄了个材料厂,就是这个烈阳材料厂,原来叫着旭阳材料厂之后的事,就是这样了。”

    李昊讲了讲一个个工厂的成长历程。

    “李先生,你现在这些产业,都是无意之间弄出来的?”张怡有些瞠目结舌。

    “一号合金研发出来的时候,各种性能超过预期,投资就能赚很多钱,也就顺水推舟的买了个冶炼厂”李昊笑道。

    “李先生,每个月赚到的钱,你都用于研发了?”张怡难以置信。

    “可以这样说。”李昊点了点头。

    “现在研发投入有多少?”张怡问道。

    “每月大概四百多亿,研发成本具体多少,要看利润如何。”李昊回答道。

    “李先生,你为何放弃硅基芯片,而选择石墨烯芯片?”张怡好奇的问道。

    “我们的硅基芯片光刻机技术,突破十六纳米制程的时候,正好研发出适合制造芯片的石墨烯”李昊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