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第一狠人-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偷的打法,虽然会被人骂钻狗洞,但胜者为王,只要能够取胜还会有谁计较这许多?

    但是朱由榔却并不太想这么做。

    主要是要把地道挖进城需要的时间太长了。

    没有个十天半个月基本上不可能挖的通。

    而现在明军最缺的就是时间。

    郑成功则建议直接令铁人兵冲锋。

    铁人兵全副甲胄,铠甲包裹到了牙齿,基本上寻常的守城器械根本伤不到他们分毫。

    郑成功此举基本算是向天子示好。

    毕竟铁人军是他的精锐心腹。

    郑成功肯把铁人军拿出来足以表明忠心。

    朱由榔觉得这个可以作为一个备选方案。不过也不能只靠郑成功。

    各个将领都表明了态度,赵旭自然不能不发声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或许可以声东击西,佯装要攻打一面城墙,主力却打另一面。另外可以驱赶那些俘虏填沟以减少我军伤亡。”

    赵旭说的就是很实际的操作层面的问题了。

    有一点朱由榔是比较认同的,那就是驱赶俘虏冲锋。

    之前明军俘虏了几千尚家本家兵,现在看来留下来要消耗粮食太亏,若是杀了又有些麻烦,倒不如驱赶他们冲锋填沟,倒也可以发挥出一些价值。

    反正尚可喜已经退兵,只要朱由榔手中攥着尚之信这张王牌,尚可喜就不敢轻举妄动。

    “你说的不错,继续说下去。”

    朱由榔和声道。

    “陛下,如果必要我们还可以用离间计。”

    赵旭思考了一番沉声道:“如今南昌城中虏兵并非铁板一块,耿继茂和洪承畴看似关系不错实则貌合神离。若是陛下能够离间二人,破城指日可待矣。”

    “然也!”

    一直沉默的张煌言也发声了。

    “赵总兵说的不错。离间计自古便是最容易出效果的计谋。要说起来,鞑子最是擅长使用离间计。我军没少在这方面吃过亏,若能对他们使此计也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只是要让耿继茂和洪承畴离心离德,必须要有足够的说服力。”

    赵旭咽了一口吐沫道:“不如陛下写一封亲笔信,绑在箭上射入城中。”

    “只要让他们其中一方相信另一方已经有了后路此计就成功一半了。”

    “那朕该亲近谁呢?”

    朱由榔笑道:“是洪承畴还是耿继茂?”

    “还是耿继茂更合适一些。”

    赵旭分析道:“耿继茂本身是虏廷封的藩王,有自己的封地。他并不完全依附于虏廷。他为什么要跟着洪承畴一起死?如果陛下给他机会,他选择活命不是再正常不过了吗?”

    朱由榔仔细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而洪承畴就不同了。他是虏廷封的官,一切荣华富贵都依赖于虏廷。他手中的兵将都是绿营兵,若是他叛变能够带走多人人?怕是没有几个肯跟他走吧?”

    “这是小孩子都能看明白的事情,陛下即便写信拉拢洪承畴,故意让耿继茂知道,耿继茂也不会信以为真。反而会让二人明白陛下是在有意分化他们,抱团抱的更紧。”

    经由赵旭的一番分析,朱由榔的思路更为清晰了。

    首先耿继茂是唯一的突破口。

    如果能够分化清军那一定是从耿继茂下手。

    那么这封信要写成什么样才能让耿继茂心动,令洪承畴起疑呢?

    朱由榔仔细想了想,似乎允诺耿继茂只要投诚,便让他保留福建封地是个不错的选择。

    反正是画大饼,糊弄一下,又不打算真的如此,自然是怎么入戏怎么来。

    只要打开城门届时他还不是被朱由榔随意拿捏。

    呼,若是一封信能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用,那这封信就太值了。

    “报!明贼射来一支箭,奴才在箭上找到了这个。”

    一名亲兵将一张纸条恭敬的呈递到洪承畴的面前。

    这种无非就是明军的劝降信,洪承畴本来没有什么兴趣看,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索性瞅上一眼。

    他接过纸条展开来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大明永历皇帝御笔。

    永历亲笔信?

    洪承畴顿时来了兴趣。

    只是他越读越惊,这永历分明是想离间他和耿继茂啊。

    不得不说永历给出的条件十分丰厚,若是耿继茂看到这封信会不会动心?

    洪承畴可不敢保证。

    若是换做他是耿继茂或许真的会动摇。

    呼,还好这封信没有落到耿继茂的手里,不然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万一耿继茂起了异心南昌城就危险了。

    现在的南昌城可真是一点岔子也不能出了。

    洪承畴却不知道与此同时耿继茂也在读一封一模一样的信。

    这不是永历会变戏法,而是同样一封信写了十几封。

    毕竟朱由榔的目的是离间洪承畴和耿继茂,而不是真的劝降耿继茂。

    如果只写一封信,那样不论是洪承畴还是耿继茂看到都不会有他想要的效果。

    而十几封就不一样了,会有极大可能二人都同时看到信!

 第三百四十九章 待价而沽的耿继茂(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就在洪承畴心中忐忑不已的时候,耿继茂也在读这封劝降信。

    毫无疑问这封信是永历亲笔写的,信中永历自称朕,俨然一副天下之主的口吻。

    若是放在几个月前,耿继茂看到这封信后会放声大笑,并嘲笑永历的自不量力。

    但现在时过境迁,明军兵临城下,他们被围困于南昌城中。

    怎么看,明军都是一副要逆袭的态势。

    现在耿继茂越发觉得尚可喜撤走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现在耿继茂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偏偏在这个时候永历给他写了一封亲笔信劝降他,这让耿继茂十分犹豫。

    不得不说,永历开出的条件十分丰厚。是以耿继茂真的有些心动。

    永历承诺他投降后福建封地保持不变,王爵头衔也可以继续享有。

    作为异姓王,其靖南王的爵位可以世袭罔替。

    也就是说清廷给他的永历同样能给,只要耿继茂能够反正。

    莫非尚可喜也收到了类似的信?

    若是没有任何承诺,他怎么会这么干脆的退兵?

    耿继茂越想越觉得是这个道理,心中暗暗盘算着利弊得失。

    从目前大的战局来看,明军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争夺长江以南广大土地上。

    这里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可以供养大量的人口。

    明军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兵力不足,要扩军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粮食产出。

    所以明军必须夺下湖广、江西乃至南直隶、浙江等地。

    拿下这些地盘之后明军就有和清军叫板的资本。

    接下来就看两广、福建的态度。

    广西且不去说,广东和福建不就分兵是尚家和耿家说了算吗?

    所以永历努力争取他们的支持也就十分合理了。

    如果耿家、尚家同时反正,清廷在长江以南的地盘就几乎全部丧失。

    空有云贵之地,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等于明清换了波家。

    在某种程度上明军甚至会占据一定优势,毕竟江南的财力远比北方大。

    当然,要完成这一套并不容易,既需要实力也需要一定的运气。

    耿继茂要不要去赌呢?

    如果其中任何一环出现了问题,清军都会搬回局势。

    到了那时耿家可就没有退路了。

    如今的耿继茂就是福建的土皇帝,他已经几乎拥有了一切,在这种时候赌确实没有道理。

    可如果不赌,万一明军破城,他同样难逃一死。

    岂不也是扑了一场空?

    难,真的好难抉择啊。

    其实耿继茂也知道不论是清廷还是明廷都是想要利用他们来打天下。

    等到天下太平就是过河拆桥的时候。

    所以对耿继茂来说,最好的局面就是明军和清军实力相当,然后双方划江而治。

    这种情况下,耿家就能在福建保持一定的自主独立性。

    思来想去,眼下还是应该争取平衡啊。

    明军虽然势头不错,但是地盘还是有点小。

    如果耿继茂加上一把火,会不会改变整个局势?

    渐渐的耿继茂的心思有些偏向永历那边,那封信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心动了!

    有些念头一旦产生再想压下去就很难了。

    耿继茂深吸了一口气努力是自己冷静清醒下来。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只要他答应永历倒向明军那边,南昌城是手到擒来的。

    凭借着献城的大功,或许他应该能够赢得永历的信任了吧?

    最起码明廷可以给他自主权,这就够了。

    不过如此一来,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耿继茂的脑子飞速运转,两个念头不停出现。

    一个声音告诉他要维持原状效忠清廷,另一个声音却再说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

    便在耿继茂纠结万分的时候,亲兵来报说洪经略有请。

    耿继茂心中顿时咯噔一声。

    洪承畴这个时候叫他过府一叙?

    目的是什么?

    耿继茂十分警惕,莫非走漏了风声,洪承畴知道了永历给他写信的事情?

    毕竟亲兵说看到明军射到城中的信不止一封。

    万一洪承畴也看到了相同的信,岂不是已经对他起疑了?

    耿继茂越想越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背负双手在屋子里踱起步来。

    洪承畴该不会是想要摆下一个鸿门宴吧?

    南昌城中绿营兵的绝对数量虽多,但战力却比尚家的本家兵差了不少。

    洪承畴应该是不敢伤及耿继茂的性命的,最多只是控制软禁耿继茂以起到安稳人心的作用。

    只要耿继茂在他的手上,城中的兵力调拨就是洪承畴一个人说了算。

    尚家军就是为了耿继茂的安全考虑,也得听洪承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