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尽,李牧刚想说些什么,就见冲天而降的一支箭矢,射在了他的后背之上。
转眼之间,那名斥候便倒地不起,死在了他的面前。
见状,他咬了咬牙,从营帐内拿出镇岳剑,向一些骨干将领吩咐道:“让将士们不要慌乱!去河中挑水救火!”
渐渐地,敌军恢复一些秩序,可是,大火依旧在迅速蔓延着。
人数虽多,但是苦无太多的盛水工具,而且,远水也解不了近火。
“元帅,火势太大!还是暂避吧!”
这时,有将领跑到他的面前,给出建议。
确实,现在整座大营就是一片火海,随时都有将士们被活活烧死,继续在这里逗留下去,只能眼睁睁的被极速蔓延的火海所吞噬。
李牧深呼吸一口气,叹道:“嬴渊小儿!老夫与你不共戴天!”
言尽,他开始命令麾下将领去组织全军将士撤退。
这时,嬴渊与李通来到一处小山丘中,居高临下看着赵营的这场火海。
“你现在,终于明白本侯为何要让你战而必败了吧?”
闻声,李通感到由衷佩服,“先是让敌军骄纵,再是将敌军身心麻木,从而给我们争取到一次可以火攻敌军的机会,侯爷的谋略,当真是堪比兵圣在世。”
“他们开始撤退了。”
嬴渊看到山丘下赵军将士,正在往小河边撤离,神情便变得凝重。
李通请缨道:“侯爷,请让末将去围堵赵军!”
“不急。”
嬴渊莞尔笑道:“先让这场大火在烧一烧,待那些赵军将士全部将手里的兵刃放下,跳入河中避火的那一刻,我们在动手。”
李通郑重点头。
他等这一刻,已经等了很久了。
南征北战多年,他从未受到过近日一些的那些耻辱。
“传令季末,待我军杀向赵军之际,他们必然会向东北方向撤离,绕大河途径曲沃,让他在大河渡口,率五千精兵设伏,堵截李牧,今日,本侯就以这大河之地,为李牧葬身之所!”
所谓的大河,就是黄河。
函谷关附近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敌军想要撤退至赵国,必经曲沃,否则除此之外,他们便再无退路。
赵军全部退至小河边,有些将领,已经安耐不住被烟熏火烤的滋味,不由分说的跳入河中。
见状,李牧眉头一皱,刚想说些什么,便看到许多将领都开始丢盔卸甲的跳入河里了。
“混账!都给老夫上岸!重新着甲!”
在这种时候做出这样的事情,难道不是找死吗?
李牧气急败坏。
就在此刻,下了山峰的李通再也忍耐不住了,率领大军从左右包抄掩杀过去。
刚经历大火焚烧的赵军,此刻可谓筋疲力尽,哪还有力气与敌作战?
一时间,不少的赵军将士,都被秦军击溃,从而四分五散。
见状,李牧继续大声说道:“你们是赵国的将士,难道你们忘了长平之战,我们死的那些袍泽兄弟了吗?拿起你们的兵刃,与秦军决一死战!”
可是,现在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被击乱了阵型,即使重新拿起兵刃,焉能与以逸待劳的秦军作战?
很快,大量的赵军士卒死在了秦军的兵刃之下。
“元帅,撤吧!”
李牧突然听到身旁将领的声音,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打算先行撤离此处,毕竟,继续征战下去,只会让赵军在慌乱当中死伤更多。
“全军听令,随本帅撤退!”
李牧骑上一匹战马,迅速向大河方向撤离。
剩余的赵军士卒紧紧跟随。
而李通也是乘胜追击。
“李牧老儿,你今日必死无疑,还不快快下马受降?”
李通在怒吼着。
此刻,有名秦军士卒下意识疑惑般喃喃道:“反正左右是个死,为什么要投降?”
闻声,李通狠狠瞪了他一眼。
嬴渊的身边,还有三千轻骑。
得知李牧撤退,便率领骑兵向赵军冲杀。
大河边。
季末早已严阵以待多时。
看到李牧的军队刚露头,他便率领军队杀了过去。
漫漫长夜,前有埋伏,后有追兵,李牧心灰意冷。
面临这等前后夹击的局势,纵然他乃世之名将,只怕也无回天之力。
而且,他所携带的军队,实在是差嬴渊麾下将士太多了。
根本就不可能彻底将秦军战胜。
等待着他的,只有死亡。
“活捉李牧!”
“活捉李牧!”
秦军阵营里,开始响彻着一种声音。
李牧把心一横,大声道:“诸位将士,可愿随老夫赴死?”
既然已经被逼退至绝境,那便再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愿!”
所有的赵军将士,发出此战的最后一声怒吼。
很快,秦军便被他们团团包围。
可是,就算是此等严峻局面,也无一人撤退。
因为他们知道秦军的狠辣。
当年长平之战后,三十万赵军甲士被残忍坑杀。
就此以后,秦赵对阵,后者再无降卒。
很快,赵军迎来了一场屠杀。
他们的数量,较之秦军相比,实在是少得可怜。
毕竟,有很多的将士都被那场大火和小河边的秦军伏击所冲散了。
“元帅!末将护送您出去!只要您活着离开赵国,我们赵国,就不会亡!”
有将士提出建议。
想要将他送走。
可是这般要紧关头,四面被围,如何去走?
“走?还能向哪去走?死战!”
李牧紧皱眉头。
一开始之所以没有向攻打函谷关的赵军那边撤离,主要是被大火堵住了去路。
现如今,曲沃也去不了,真无法遁逃了。
而且,他心里的顾虑有很多,即使真的逃回到了赵国,作为一名败军之将,郭开完全有能力可以站在大义的旗帜之下给自己降罪。
也就是说,即使回国了也是一个死。
秦时:开局成为始皇亲弟
第一百三十四章 杀李牧
与其死得苟且,倒不如死得壮烈。
李牧亲自上阵杀敌。
然而,即使手握镇岳剑,又能如何?
说到底,终究还是回天乏力。
战至最后一刻,李牧的身边,就只有十余名将士了。
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秦军就已经围剿了将近上万名赵军士卒。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漫长黑夜,总有一些漏网之鱼逃脱了。
好在,秦军将士的所有注意力都凝聚在了李牧身上,并未让他逃脱。
嬴渊坐在马背上,缓缓来到剩余的赵军身前,看到了身形落魄,被赵军将士团团保护的李牧。
衣衫褴褛、灰头土脸,要不是手上牢牢握紧着镇岳剑,真的就很难想象,他乃是当世名将——李牧。
唯一值得让人称赞的,估计就是他那神色坦然而又淡定的面容了。
李牧见嬴渊骑马而来,便让众人散开,独自向前,与嬴渊对视。
“今日一战,终究还是老夫大意了,这一生,唯独大意了这一次。”
虽然已经溃不成军,而且,自己的生命也即将得到终结,但是他丝毫不感到任何恐惧。
或许,戎马一生,最终死于战场,当真就是一名将士最好的归宿。
嬴渊没有劝降,因为对于他这样的将帅来讲,任何劝降的言语,对其都是一种侮辱,他看了看四周,虽然是黑夜,远处还有大火在蔓延,但是他依然感觉到这里是个好地方,
“头枕高山,脚踏大河,此处坟地,乃本侯为你精心挑选,你可还满意?”
李牧顺着他的眼光四处探去,莞尔笑道:“的确不错。”
嬴渊有些愧疚道:“可是。。。不能留你个全尸了,但是本侯保证,在你死后,会为你手中的镇岳剑找个配得上它的新主人,同时,你麾下分散的各部,若被我军擒获,绝不诛杀,尽可能的让他们安然无恙的返回赵国。”
李牧点点头。
他明白对方的意思。
自己这颗人头,如果运用得当的话,的确能够起到很大用处,最起码,是能解决函谷关内外的所有纷争。
“秦军杀降,可不是一次两次了。。。”
李牧冷嘲热讽。
嬴渊道:“你还有别的选择?”
闻声,他苦笑一声,的确,走到现在,已然山穷水尽。
“老夫这一生,北拒匈奴,西拒秦国,立下战功无数,未尝一败,没想到,今日,却被你所杀。”
李牧缓缓将镇岳剑举起。
嬴渊正色道:“本侯早就说过,你也不会例外。”
李牧不死,将来大秦东出,必遇阻力。
与其未来惨死在郭开的手中,倒不如现在就送他归西。
这才是他最应该获得的归宿。
死在郭开手中,多少是有些玷污了他的身份。
李牧不再言语,目视赵国方向,深邃的目光,似乎透过了万里河山,回到了邯郸。
在他最为风光的时候,几乎掌握着赵国所有的精锐军队。
廉颇、蔺相如、毛遂、庞煖、赵奢等,多少名臣将相,可是为什么,最终还是被秦国比下去了呢?
为什么就是无法恢复到武灵王胡服骑射时的荣光呢?
问题。。。。到底出现在哪?
君臣相疑?
当年秦昭襄王,不也是将白起杀了吗?
不占天时地利?
想到这里,他摇了摇头,长叹一声,挥剑自刎,决然离世。
鲜血自脖颈处流遍全身,直至侵红了大地。
嬴渊翻身下马,向着李牧那死而不倒的身躯郑重作揖。
其余秦军将领,皆是如此,无一例外。
这位老将军,半生戎马,到了这番年纪,还要为国征战,值得令人钦佩。
一生为国,堪称绝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