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张趁机打压东宫和武党,大肆升赏亲信,连兵败鸿山关的张九节也被提拔为左卫将军,职权上与曹悍分庭抗礼。
左卫大将军程处弼处处受到排挤,职权被张九节架空。
曹悍听到张九节复出的消息,后悔的直挠头,没有在河北找机会除掉此人,让他回到神都得以翻身。
朝廷一系列的人事变动,让嗅觉灵敏之人觉察到一丝烽烟渐起的气味。
李显和李旦多次秘密碰头,朝野上下渐渐变得风声鹤唳。
此刻,曹悍的心思却落在另外一件突如其来的大事上。
公主府,曹悍目瞪口呆的望着面前,满面温柔笑意的太平公主,目光渐渐下移,落在了她的肚子上。
“怀。。。怀上了?!!”曹悍喉咙发干,咽咽唾沫。
太平公主轻轻点头,面庞上满是柔情爱意。
“我特意乔装打扮,跑了好几处医馆,大夫们诊脉后都说。。。有了!”
曹悍拍拍脑门,脑子里一团浆糊:“让我静静。。。不是。。。芙儿三人一年多肚子都没动静,怎么你。。。这么厉害?”
太平公主白他一眼:“傻瓜!芙儿她们悄悄用着秘药,以免自己怀上!否则,你这家伙现在早当爹了!”
曹悍愣愣地道:“为何要用药?我也没说不让她们生孩子呀?”
太平公主忍不住伸出指头戳了戳他的脑门:“她们三个没名没分的,生下孩子算什么?何况,就算做了你的侍妾,在正室没有入门之前,生下庶长子,将来,孩子和母亲都会麻烦不断!女人在这方面必须考虑周全了,哪像你。。。吃干抹净就走。。。。”
曹悍大翻白眼,满脑门子黑线,说的他好像是拔屌无情的渣男一样。
“那这。。。。”
曹悍忍不住轻轻摸上她的肚皮,现在还是一片平坦,可再过几个月,这里将会显现出生命的奇迹。
太平公主抿紧嘴唇,双眸有些紧张地看着他,小声道:“我想要这个孩子。。。。”
曹悍苦笑了下,他当然也想要,何况这还是他的第一个孩子,而且是和太平公主共同孕育的。
只是,这小家伙来的有些不是时候。
现在这个节骨眼上,等再过几个月,太平公主大着个肚子出现在世人面前,只怕这天当真就要被捅破了。
“实在不行,等过一段时间,我请旨去长安小住,等孩子生下再回来。。。。”
见曹悍盯着她的肚子皱眉沉默,太平公主有些生气似地说道。
曹悍看着她双眸微微泛红,苦笑了下握住她的手,柔声道:“生下来吧,大不了,我带着你们娘俩跑路。。。。”
太平公主破涕为笑,倚入他的怀里,慈爱的面容闪耀着母性光辉,充满期待地喃喃道:“这是我们的孩儿,希望她能安然无恙的出生,平安长大。。。。”
曹悍拥着佳人心中五味杂陈。
他都不知道,这是自己第几次生出跑路的念头。
可这一次喜当爹,孩儿娘还是国朝第一公主,若是让武则天知道,只怕大周万里疆域之内,他都逃不过朝廷追杀。
曹悍默默算了算时间,必须赶在孩子出生前,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难办啊难办~~
唐贼凶悍
第一百九十七章 武家内讧
入秋,神都城一片肃杀之气。
近来,一个不知从何处流传开的谣言,让神都城的气氛莫名变得诡异。
当年,魏王武承嗣并非突发心疾暴毙而亡,而是死于非命!
有消息称,魏王当年与人合谋,在均州四?山埋伏兵马,欲图秘密袭击九梁山,以乱军之名铲除幽禁黄枫谷的庐陵王李显。
事情败露后,有人为了掩盖真相,推卸责任,派遣刺客暗中将魏王杀死,将一切罪责推到他的头上。
不明真相的圣人和朝廷,为了保住武氏名声,就以魏王暴毙为借口,将这件事消弭于无形。
在这个故事里,并未指明是谁与魏王合谋,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个人就是梁王武三思。
特别是武氏内部,更是对此心知肚明。
只是,如果当真是梁王指使刺客谋害魏王武承嗣,那么这件事就太过匪夷所思,梁王将毒手伸向武氏内部,也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东宫对此事不发表任何言论,二张一党则是幸灾乐祸的作壁上观,坐看武氏起内讧。
圣人卧病,也无精力处理武氏内部矛盾。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武家身上,看看他们会如何处理此事。
曹悍倒是顾不上去打探武家内部的消息,这段时间他都在忙着做一件事,将当初的八百黑曹军全数调入右卫,尽一切手段,把他的人安插在各个职位上,从队正、火长到团主、旅帅、校尉,争取将这支戍卫京都的三万六千兵马牢牢捏在手里。
近来十六卫府频频调动,将领和各曹官员更换频繁,搞得神都城人心浮动,涟漪不息的水面下,似乎暗藏什么惊涛骇浪。
东宫也以各种借口,抽调神都周边军府精锐,充入东宫十率序列,神都大街上,时常可以见到兵马调动。
十月中,武家诸多宗亲齐聚魏王府,发起人正是嗣魏王武延基。
以往武氏宗亲聚会,大多会在梁王府。
毕竟梁王才是目前武党领头人,真正执掌武氏大权。
可是这次,嗣魏王武延基公然站出来挑头,与梁王分庭抗礼的架势不言而喻。
朝野观望,想看看从今往后,武党究竟是谁说了算。
魏王府主厅里,武氏宗亲济济一堂,却是泾渭分明。
梁王府的铁杆拥趸者坐在一侧,魏王府的支持者和中立观望者坐在一侧。
自从武氏当政,魏王一脉一直是武氏宗亲的核心,武承嗣也是武家内部公认的太子人选。
现在武承嗣已死,但魏王府的影响力还未消除。
武延基也已成年,等到明年完婚后,就能正式继任魏王爵位。
武三思主掌隆武堂和武氏大权,自然也会有武氏子弟不服气,平时在武三思面前阿谀奉承的武懿宗武攸宁等人也各有心思。
正中左右主位上,武延基和武三思并排而坐。
武三思神情淡然,端着茶盏满满品鉴。
武延基环视众人,咳嗽一声打破宁静:“在场诸位,许多都是我武家长辈,今日请诸位前来,是想就近日以来,神都出现的有关武氏传言一事商量一番。”
话音刚落,武三思的长子,新安王武崇烈不满地道:“嗣魏王这是何意?难道当真听信了坊间的无稽流言?”
武延基三弟,肃国公武延义冷笑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们梁王府做过些什么,自己心知肚明!”
“放屁!一群蠢货!那是有小人故意挑拨离间,就是想让武氏内讧!”武崇烈恼怒喝骂。
武延义冷哼道:“如果父王之死当真与梁王府有关,我魏王府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是非曲直,今日就要说个明白!”
当即,梁王的几个儿子,和魏王的五个儿子当场争执吵骂起来,可惜武延秀还在漠北放羊,要不然以他的口才,倒是魏王府吵架的得力大将。
武懿宗、武攸宁几位年长的武氏宗亲夹在中间不发一言。
他们也在心里猜测着,武三思到底有没有杀武承嗣。
如果传言属实,他们也不禁心里防范起来,武三思心机太深手段太狠,谁也不敢保证,他还会不会背地里捅刀子。
如果能趁此机会,分掉梁王府的权力,扶持魏王一系分庭抗礼,争取隆武堂的控制权,对于他们这些武家旁支宗亲来说也大有好处。
武延基连连大声喝止,才让大厅安静下来,侧身朝武三思拱手道:“梁王叔,传言之事真相如何,小侄并不想再去追究,时隔多年,就算有证据只怕也早已被抹除干净。只是,隆武堂毕竟是我父王与您一块创立,而今,我魏王府应该拿回属于自己的一半权力,想来梁王叔不会阻拦吧?”
武三思放下茶盏,微笑道:“隆武堂本来就由梁王府与魏王府共同执掌,我本想在你明年成婚以后,再让你接手,现在既然你主动提及,那便提前让你接手也无不可。”
武三思招招手,有人送上一个锦盒,武三思打开,亲手推到武延基身前。
“这是武氏金令和调兵虎符,凭此,隆武堂一众高手和兵马的生杀予夺之权尽归你手!”
武延基怔了怔,接着面露狂喜之意,没想到武三思竟然会如此痛快的交出一半权力。
武延基的几个弟弟也很兴奋,拿到一半隆武堂大权,魏王府就能与梁王府平起平坐,他们今后也就不用再看梁王府脸色。
武懿宗和武攸宁几人面面相觑,本以为梁王会据理力争,甚至怒斥一番,没想到就这么轻描淡写的交出隆武堂大权。
武三思的几个儿子则是面露愤慨,在他们看来,梁王谋害魏王根本就是荒诞不经的谣言,目的就是让武氏内部分裂。
如果没有梁王府多年照拂,魏王府早已没落,被朝廷收回爵位都是有可能的。
现在却平白让魏王府得到隆武堂大权,削弱了梁王府的势力,他们自然不甘心。
武三思站起身,环视诸人,长叹一声道:“本王知道,坊间流言四起,让诸位心中对本王产生怀疑。只是清者自清,本王也无需多做解释。本王为圣人、为武氏鞠躬尽瘁,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壮大武氏!
如今,东宫拥有唐室老臣支持,天下臣民拥戴,我武氏只能蛰伏其下,静待时机。还望今后,诸位与本王继续勠力同心,共同维护武氏权益,千万不要被一些捕风捉影之事,闹得兄弟阋墙,四分五裂!”
武三思一番话说的真情流露,言辞恳切,武氏宗亲们都默默点头。
不管怎么说,从外部看,武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圣人年迈多病,一旦哪日山陵崩,太子正位,必将恢复李唐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