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失,更是这天下百姓的损失。
这样来想,王相那样的贤臣,又是个有大智慧的,什么都不说,将来万一有个万一,王相肯定能觉察,这就是个局,他们王家平白无故被人利用了不说,还在不知不觉间,淌了这趟浑水。
说一说,也是应当的。可是这说,又该怎么说?怎么说,才能让王相肯就这样去淌这浑水呢?照阿念从前隐约透露的意思,王家是真正的忠直人家,他自己竟能放心把她托庇到王家,后来王相爷揭了那个盖子,还依旧保全了念丫头。若是这么想,倒不如豁出去信上一回。
就便是王相爷肯入这个局,这个亲要怎么说?阿念再怎么说,还是姓秦,她亲爹还在世,要在他面前说成这门亲事,照王家的门楣,难道不难,关键是怎么能做到悄无声息?说成之后,他又成了个棋子,若是将来再遇上点风吹草动,或是有心人算计,那也是后患无穷。
最好的法子,似乎是去求一道圣旨,可这圣旨,是张家去求还是王家去求呢?张家用这回这鼎力相助去求?可不说眼下这事还没了,关键是总有些名不正而言不顺。
要让王家去求,一是王家肯不肯应,二是王相用什么说辞呢?
这些事怎么就这么难?难怪得,家中那位高瞻远瞩的祖先,宁愿功成身退,隐居方外,还定了那么多怪异的家规。
张青川左思右想还是没能想个明白,可这事要是再到父亲跟前请示下,就便是父亲能立时有个决断,一来一回也要两三个月,那时候局势更紧张,管他官家还是王相爷,谁还有心思去理这样的事。
若是将来,北边真能一战而毕全功,往少了说也得两三年,可这时候越拖得长,变数就越多。要是短期内这仗打不完,那个旌南王府,只怕就是个最大的变数,到时候,他们会不会把阿念变成筹码,也未可知。
眼前这形势,阿念那身医术他们已经看得明明白白,阿念的女儿身也已经被识破了,他们旌南王府敢这样有恃无恐,送那样有身份标识的服饰,只能说明他们很明显已经知晓阿念的重要性,但是却还不知道张家的底蕴,以及张家对阿念的相护之心。
张青川握着盏茶,从热捂到凉,却一直沉默不语,面上又是阴晴不定,看得孙大和袁二心里直打鼓。
孙大心里忐忑,憋了半晌,终于说了句:“大爷,这信儿,总还是要送去老太爷面前的,要不,小的明儿一早就启程南回,到老太爷跟前请个示下?”
张青川这才回过神来,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只怕来不及,北边的局势,你们只怕比我更清楚,眼前或许就是最好的时机,万一一开战……但是无论如何,这信儿还是要送到老太爷跟前去,只是得缓几日,等尘埃落定了再说。”
孙大还是憋着股子劲,想再替姑娘争取一回:“大爷,请恕小的无状,小的就想问一声,难不成,这满大云,就非得是那位王三郎,就没有个别的儿郎?”
隐世医女
第277章
张青川辗转反侧了一夜,第二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借着一粒瑶生丸,调息了小半个时辰,才算厘清了心里那些锋利如荒草刀边,慢慢割得心里一点一点滴血的愁绪,深呼吸了几回,出了屋。
抖擞了精神,张青川喝了两碗粥就了两个包子,看着得了招呼聚在檐下的管事们,一一叫进来分派了差使。
头一条,是不管那位秦大人如今在哪处办差,他身边不能有陌生人靠近,关于家中姑娘的一切,一个字都不能往外说,必要的时候,可以让他在路上病着,除了留他一条命,其余,可自行决断。如今他身边那两个小厮,是自己人,可以放心用。
然后是秦氏族里,也得像铁桶一般防严实了,实在不行,横竖就那几个人,迁去别的什么地方先待一阵子也行,就只一条,关于姑娘的事,一个大字都不能往外说。
最后是君山县城,君仙山上,要紧起来,来历不明的,一定要防住了。药行还好,医馆、万寿观、君山女医馆,各处都要交代清楚,但凡有打听姑娘的,或是拐着弯儿打听的,得摸清楚了,若是外来的探子,凭他是谁,先把人悄无声息关了再说。
再十分郑重写了拜帖,送到了王相府上。
明夫人正坐在自己屋里,喝着今年新晒的桂花沏的红茶,满足地闻着那香味儿,看着本书。
家中二郎王曦也没让小丫鬟禀报,便匆匆进了门,明夫人听见动静,抬头看了眼,笑嗔道:“都多大了,还没个规矩,这是什么急事,过来坐下喝口茶,今年的新桂花,都是丹桂,闻见这香味儿了吧?”
王曦有些讪讪,恭恭敬敬行了礼,才走过去往明夫人跟前躬身道:“阿娘,是张家大爷送了个拜帖来,说是有急事,请见阿爹,您老人家不是吩咐过,但凡是和张家有关的事,让儿子多经点心,儿子一看这急事,也跟着急了。”
明夫人伸手接过儿子递过来的帖子,飞快扫了几眼,才抬眼问了王二郎道:“你三弟,在南边儿,没什么事吧?你别是有事瞒着我,这会子兜不住了。”
王二郎连忙摇头道:“阿娘,三弟的事,儿子何曾敢瞒您半个字,前儿不才得了三弟送来的信儿嘛!”
明夫人蹙眉道:“张家大爷可是来了京城有日子了,平日里除了礼数周全,都不往我们府上走动的,他们家的人都不爱给别人添麻烦,上半年我说想请他来家吃顿家宴,你阿爹说他来京城是有大事要做,已经在衙门里见过了,家宴不家宴的,便是咱们请了,人家来和不来的,也难做,让我只装不知道。”
王二郎轻声道:“阿娘,这个儿子倒是知道些,北边不是要那啥嘛,从去年开始,咱们这里往隽城的路上,可热闹了,张家大爷应该是来督药材的。”
明夫人瞪了自家儿子一眼道:“这样的事,你也敢随口就说,你阿爹知道了,不要揭了你的皮。”
王二郎连忙解释道:“阿娘,这点轻重儿子哪能不知晓,儿子知道这事儿也有些日子了,这不是第一回在阿娘面前说嘛!那别人面前,就是阿泽他娘面前,儿子也没提半个字。”
明夫人又想了想才道:“既是在衙门里能见着,就必然不是公事,私事又是急事,今日没有朝会,这样,午间给你阿爹送饭的时候,你去一趟,到你阿爹跟前请个示下,得了回复,就赶紧给人家把信儿送过去,记得不要弄出动静来。”
王二郎连忙应诺往外走,这会子,可不就快到了要送饭的时候。
夜里天刚落黑,王相便回了府,刚用了晚膳,专门候在门房处的王二郎便进来禀道:“阿爹,张家大爷到了,儿子按您吩咐,迎到外书房用茶了。”
王相进了外书房,示意王二郎在外头看着,便随手关了门。
张青川见得王相进来,连忙起身,门刚关上,便直接长揖到底行了大礼。
王相愣了愣,连忙扶了张青川起来,轻声道:“大郎,咱们两家之间,无须这样,有什么事,大郎只管说就是。”
张青川站直了些身子,拱手开门见山:“青川此来,是有一事相求。我们家的事,相爷想必也大体知道些,家中长姐去得早,就留了阿念这一点骨血,承蒙相爷关照,这才过了几年自由自在的舒坦日子。”
“说是舒坦,实际上,自打阿念回了江南西路,一日也没歇过,有些事,不用青川多说,相爷想必也知道。”
张青川说到此处,突然话锋一转,再次长揖下去:“青川想把阿念交到明夫人手上,和府上结下秦晋之好。”
王相扶了张青川起来,又拍了拍他的手臂,请了他坐下,自己却一脸凝重,在屋里踱了几步,才转身看着张青川,一脸苦涩道:“大郎,都不是外人,我也不瞒你,阿念这孩子,若是能归于我们家,是我们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可我这膝下,就余一个三哥儿尚未婚配,三哥儿那身子,虽说如今……但是……哎,我只怕亏了念丫头……”
张青川深吸了一口气才道:“相爷,这样的事,青川肯定是做不了主的。如今念丫头的事儿,便是家父,也说不上话,这事儿,是我们家老祖宗,从北边遣人送了急信过来交代的,相爷想必也知道,老祖宗带着阿念,往北边也去了有日子了。三郎的病,当初便是老祖宗和念丫头经的手……”
王相听了这话,瞬间便爽朗地笑出了声来:“既如此,这样的大好事,大郎怎的说得如此沉重?”
张青川被王相笑得有些发懵,只赶紧躬身准备再说话,王相却抬手笑道:“大郎,你只说,这亲要如何结就成,往后成了一家人,多少话不好说的?”
王相爷笑容中的意味深长,张青川看了个仔细,当下只觉心头有些发热,当即便干脆拱手道:“既如此,青川想请相爷到官家面前去求道圣旨,虽说,虽说这事儿有些艰难,若相爷有难处,青川便,便自去……”
王相爷再次抬手止住张青川的话,跟着笑道:“这样的事,怎可由大郎越俎代庖,求亲这样的事,还得是我们王家来,往后对三哥儿和念丫头也好。我王家虽说没什么根基,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几分薄面,官家还是会给的。”
张青川还在愣怔,王相爷极低调的人,今日这份大包大揽,可叫人实在有些琢磨不透,却听相爷又问道:“念丫头当是还没及笄吧?不知……”
张青川连忙答道:“翻过年,阿念便要及笄了……”
王相爷笑得十分真诚:“真是岁月催人老啊,一晃眼的功夫,念丫头都那么大了,一家有女百家求,正是好时候,既如此,今日我便不多留大郎,等我请了圣旨下来,再和大郎叙话。”
张青川只觉跟做梦一样的,心中准备的那些话,一句都没说出来,心里正十分不落定,王相爷又压低了些声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