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越是回天乏力?你如此精明之人,大战何时拉开序幕,你会算不好时日?”
玉澜听得此言,面上瞬间浮现出一种落不下眼泪却痛彻心扉的无奈,若不是几人都知他是个什么人,都要忍不住同情她。
“那时,他们给奴家递了信儿,说奴家阿娘病重……”
第305章
“奴家阿娘,凄苦了一辈子,却只有一个念想,想回到故国,我阿娘,原本也是大云人,奴家不过是不想让她死不瞑目,仅此而已。”
接下来这位玉澜的话,若不是因为他着实犯下了滔天罪孽,倒要叫院中几人都唏嘘不已。
早几十年,北地战乱频发,便是连岐雍关这样的重要关隘,也曾被素苫破关,玉澜的阿娘董氏,就是在这样的战乱中家破人亡,在逃亡的过程中,失了所有的亲人,被裹挟着入了素苫,再被玉澜的阿爹,买进了府中。
关键是,这位董氏的祖父,曾是岐雍城的父母官,祖籍西南,但董氏基本上都是在岐雍关长大的。岐雍城这样的关隘重地,一般都是武将当家,所以董氏祖父素日并不十分繁忙,董氏就是在祖父的掌心里长大的。
此后几十年的凄苦人生,也是在儿时愉快的回忆中度过的。
董氏刚入玉家时,得过一阵子宠爱,待她怀上玉澜,不能承欢之后,便被玉家老爷抛诸脑后。
但是被忘记之后,倒让董氏自在了许多。玉澜是玉家最不起眼的庶子之一,却是董氏唯一的支撑,母子俩在偌大的玉家后院过着最平凡的生活,唯一叫玉澜觉得不同的,还是他阿娘能教他识字背书。
孩子长大了一些,便不再满足阿娘那有时背了上句忘了下句的书,偷着潜入玉家已经几乎人迹罕至的书楼里,想看看写在书上的字,是不是就是阿娘教的那样。
极其偶然间,玉澜看到了玉家祖辈留下来的那些据说能混淆雌雄的记载,玉澜便心生向往,若是自己能学会了,是不是就可以帮着阿娘乔装改扮,两个人一起逃回大云,虽然那时的玉澜,别说对大云了,便是对素苫,也没有任何概念。
玉澜上了心,就开始揣度这些典籍,到底藏在什么地方。
作为玉家庶子,平日里几乎已经被除阿娘之外的玉家人忘记,唯独祭祖的时候,他作为玉家男丁,玉家人丁重新兴旺的象征,还是要进祠堂磕头的,这样的情况下,玉澜发现,他们家祖父对祖先的祭祀,好像除了人,还有玉家那些光鲜的过往,那过往里,就有那些典籍。
那些典籍,似乎就只是祖上的荣耀,玉澜把那典籍偷藏进怀中的时候,那上头的灰尘,扑了他一头一脸,呛得他差点儿露了行藏。
待他看过那功法之后,才明白,为何这门功夫,在玉家只余典籍,再无会者了,因为这功法要成,必要从小儿就苦练一门缩骨功,可这缩骨功若是稍有差池,就会坏了子孙根。
他们玉家,到他祖父那辈,只有他祖父一人,他阿爹更是一根独苗,人丁不丰,几乎就要断子绝孙。
他祖父不知听了什么传说,一是觉得那驯兽之术有违天和,所以导致满门凋零,二是觉得这混淆雌雄之术就是断子绝孙最大的杀器,所以他宁愿将这些祖上传下来的秘术,放在祠堂里供着,也绝不敢再叫子孙沾染,甚至为了向世人显示,他们玉家并没有遭天谴,便放纵膝下独子风流成性,妻妾成群,儿孙满堂。
当然,这是玉澜在许多年以后,他祖父临终前,才得知的细情。
可练成混淆雌雄的功法之后,玉澜才发现,他从前想得太过简单,他自己走还可能得成,但是要带走他阿娘,几乎不可能,于是他就觉得,若是他祖父知道他能自学成才,兴许就会对他刮目相看,他就可以自由出入玉家,甚至往后执掌玉家也未可知。
却未曾料到,他那祖父见得他真的练成了此功之后,却又心生重振玉家家门的心思,把他送入家族禁地,甚至把那莽儿交到了他手中,让他学会驯兽之法,又许诺待得功成之时,不仅在玉家,便是在素苫,也能站得一席之地。
可玉澜没有想到的是,这不过是玉家祖父对他的虚与委蛇之计,他一走,他阿爹又日日歇在董氏屋中,直到董氏又被诊出身孕。
等玉澜再回来,他阿娘膝下,他阿弟已经十岁了。
玉家在素苫朝堂的斗争中,也败下阵来,主要是败在那主宰天神大阵的国师手上,玉家从前的兽阵之法,被政敌污成导致素苫连年天灾的天谴之说。
彼时玉家式微,玉家家祖担心玉澜功成之事,会导致玉家破家灭族,又不死心玉家真的就此败落,给了他一笔银子,让他往外头找营生。
玉澜那时刚从只有兽群没有人的山里回来,还十分天真,提出要带了阿娘走的条件,可董氏是玉家辖制玉澜的唯一手段,玉家祖父怎么可能放他带走,但是为了显得自家慈悲,便让他把阿弟带走,说是董氏什么都不会,跟着他们颠沛流离,十分辛苦,让他们在外面站稳了脚跟,再来接董氏走。
玉澜不同意,玉家就说动董氏来劝服玉澜,玉澜在阿娘的眼泪面前,没有丝毫抵抗之力,带着阿弟入了大云,先去了西南,开始用玉家给的银钱,做起了生意。
玉澜带着阿弟在外有了稳定的生活之后,多少次回去接董氏,都被玉家祖父以各种名义拒绝。在外辗转多年,玉澜早已不是当初的玉澜,对玉家祖父的心思,渐渐揣摩得十分透彻,当然也已经寒心绝望,更不甘心一辈子就当个隐形的棋子。
正当此时,毕彦在和素苫勾结的过程中,一来二去,和玉家勾搭上了,竟知道了玉澜的存在。
毕彦对玉澜十分感兴趣,找到玉澜之后,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以自身从前和玉澜颇为相似的身世,说动了玉澜,关键是,他对玉澜承诺,只要大事得成,他必会帮他接走董氏。
这个时候,玉澜已经在西南有了些根基,又在毕彦的辅助下,在祁城和安远布下了局面。当然,玉澜对毕彦,也不是完全没有防备,比如在安远城里经营的织锦铺子中,那雌雄不辨的假绣娘,就是玉澜留下的后手,他甚至还把阿弟带到了安远,负责经营这织锦铺子。
玉澜对阿弟玉波,还真是呵护有加,他做的那些事,几乎都是瞒着玉波的,只不过自把玉波带到大云之日起,他就对玉波说过,要忘记过去,忘记自己姓玉,只记得自己姓董,否则会招致杀身之祸。
说到这处,玉澜笑得极为苦涩,这时他显然已经失去了先前的情绪控制,身着女装却用了本来的声调道:“到底,还是害了我阿弟,即便他真的什么都没说,也没能逃脱,是我害了他。”
一时院中一片寂静,片刻之后,张家老祖才问道:“那织锦庄中的管事,是你阿弟?”
玉澜点了点头道:“我那时只是想,若是能把那位太妃握在手里,兴许有朝一日,能换了静之的性命。”
几人皆尽默然,对玉澜的这些盘算倒是不难理解,毕竟在北地,安北王太妃的地位和声名,在漫长的岁月里,在更广的范围中,影响要比邹静之大多了。
说到这处,玉澜突然又凄然笑道:“其实如今想起来,毕彦的败局,在广灵翁家倾覆之时,就已经出现了裂缝,可叹我当时还帮他游说策划了西南死士入江南西路刺杀六皇子,企图搅乱局面。”
“所有我们认为的必杀之局,居然都被奇怪地破解了,后来毕彦自己也坐不住了,银钱上也吃紧,就自己去了江南西路,却又无功而返,若是我所料不差,兴许还并不单单只是无功而返吧,否则,在安北王府后继有人之时,他怎会如此自乱阵脚?”
玉澜显然也并不是想要一个答案,只是自顾自往下道:“我在安远城的织锦铺子被封得猝不及防,我得了暗桩递来的信儿,到了安远城时,人都不知被抓到了何处。再后来,那位太妃淫乱后宅的消息被放了出来,我才知道是如何着了道儿,也知道了人是被谁抓了去。”
“那时我忧心如焚,却半点法子都没有,那位安北王身边,我一个指头都不敢伸,从前我也试着伸过,差一点就露了马脚,从那以后,我对这位安北王,十分忌惮。”
“我也知道,既是因此名目被抓了进去,我那阿弟必然凶多吉少,我当时只觉得他必死无疑,心中便生出了要替阿弟报仇的心思。但我当时还弄不明白,从前一直无事,隐藏得那么深,怎会突然就出了事。”
“我就开始留意安远城和安北大营的动向,又听说一向低调的长公主府竟公然和安北王府那位至高无上的太妃公然叫板,叫板的还是位带了圣旨,从京城来的女将军,又听说这位女将军是广南府楼家女将,还是护送了女医来给长公主治病的。”
“后头又得知北地建了万寿观,安北王竟那么大手笔,把祁远山划给了万寿观,连那女医馆也搬到了祁远山。而且自这些女医入了安远城之后,诸多变化让我都感觉到了深深的危机。尤其是那个替孩童强健体魄的法子,我实在不敢深想,只觉细思极恐。”
“当时我曾揣测过,或许我那织锦庄突然出事,便是和这女将军有关,后头我又细细打听了一番,虽说没有找到实证,但直觉就是如此。再后来,长公主府一派喜气,我就更觉得,无论我这直觉对不对,这个女将军和她护送的这位医女,留不得。”
“我就开始时刻注意这位女将军的动静,能让广南王府和大云君主出动楼家女将护卫的医女,必定不是简单的人物,可是我从外围,打探不出一丝风声。后来竟被我探知,这位女将军护卫什么人出了城,我开始只识破了广南王世子,后头,不知道姑娘可还记得,你曾在去岐雍关途中,替一牧民家孩童治过病?”
玉澜一双美目看向秦念西,见她并无表情,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