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旧日的山东四大家族,变成了两大家族,孔家因为其在仕林的地位,还有与刘家的关系,这是不可能抄的,所以说两大家族的势力格局开始形成。
刘布从前线回来,马上向他的父亲回报了前方的情形,用一句话来形容,这就是形势一片大好。
本来只是保卫东昌府的,结果都打到了河北北直隶之地,令大明朝廷惊恐万分,调兵回援,这样的声势,可不是西南之乱等可以相比的。
过去大明的内乱,基本上都是大明压着叛军来打的,只有这一次,是刘家压着明军来打。
现在刘家的形势一片大好,但是有一样事情始终还是困扰着刘运桥的,这就是他们的刘家该何去何从。
他们现在的所作所为,没有造反之名,却有造反之实,但是刘远桥他现在的官衔依然还在还是登莱巡抚,但是他却出兵攻占了西三府,并且堂而皇之的住进了德王府,种种大不道之举,已经是赤果果的造反了。
所以刘远桥现在也为一件事情烦恼,这件事情就是他们该如何定自己的名份。
既然他们已经造大明的反,就不可能再当大明的官,他们该做什么样的官,却是一样十分考究的事情。
比如说他们的刘将军刘布,已经担任了山东军元帅,刘家军也正式的从大明的编制里面剥离,成为了独立的军队。
但是他们的政府系统却是从大明分裂出去的,一时半会还不能割裂,刘远桥也都没有想好,他们到底应该叫什么好,许多人都上书,认为他们应该自立一国,名曰汉。
因为刘远桥他一直就声称他们这一支是东汉光武皇帝刘秀的一支,既然是皇族之后,现在重振祖业也都是顺理成章之事。
就五行始终说的论调,那就是大明属火,而汉属水,以水灭火,符合天道循环,所以他的许多手下都已经上书和暗示,他应该称为汉王,即使不称帝,也都暂时自封为汉王,静待时机。
也有人认为,到了此时,他们应该先把名分定了下来,即使不称为汉王,也可以改称为齐王,因为他们这已经是独立于朝廷之外的势力了。
如果不定好自己的名号,就没有号召力可言,许多人建议,既然他们崛起于东三府,这是为齐国的旧地,可以称为齐王。
第588章新的家园
这可是天大的事,对于刘家父子来说,也都是事关生死的大事,所以他们也都不敢有任何的掉以轻心,刘远桥也都不敢轻易的下定决心。
这虽然只是定一个名号的事,事实上却是关系到他们以后几十年的发展,因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习惯,这就是你封于何地,以后的王国就要以此为国号,比如说当年的秦国,他封于秦,是为秦国。
最具说服力的还是后来的刘邦,他被封至汉中,称汉王,后来的王朝就称为汉朝。
到了后面的隋朝,杨坚因为他是隋公,建立的王朝就叫做隋朝;而李渊因为他是唐国公,后来建立的王朝,就变成了唐朝,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他们取自封为汉王,以后的王朝基本上就得叫汉朝。
叫汉朝也都没有问题,问题就是历史上叫做汉朝的王朝,实在是太多了,什么西汉、东汉、南汉、北汉、前汉、后汉都有,他们应该叫做什么汉,才可以跟历史上的王朝进行区分?
如果叫做齐国的话,历史上以齐为国的国号也都有好几个,也都很难区分,以齐国为号的王朝也都是偏安一偶的,不是大一统王朝。
生长在华夏这一片土地上的政治家,自从秦皇一统六国以后,都有一种大一统的思想,任何一个王朝建立以后,都必须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才是天下正统。
刘家在考量其国号的时候,也会考量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其正统和合法性的问题。
刘家父子都有一种想法,那就是取大明而代之,统管全国,以齐为号,也都好像不太适合了。
这些事情还是其次的,真正重要的还是关于他们郑家的问题,刘布在略为汇报以后,马上单刀直入,说出了这件事,因为刘布明白,这一件事对于他们刘家的重要性。
如果郑家倒戈,可以令他们的优势立刻就逆转,还会陷入了极大的困境之中。
对于这一点,刘远桥他早有预料,他说道:“庆之全局观越来越广矣!关于郑家,为父也都早有部署,之所以朝廷到此刻,还没有调用郑家的舰队前来讨伐咱们,主要就是因为福建巡抚对郑家怀有敌意,至于他们的敌意是怎么产生的,这就是因为咱们收买了巡抚的幕僚,他们一直都在说郑家的坏话,这样福建官府没有信任郑家,在朝廷询问其调用郑家的可能性的时候,一直都是说郑家不可信,不可用。”
原来如此,刘布听了这一句话以后,才明白朝廷为什么放着郑家这么好的军力都没有使用,原来他没有在做事,但是他的父亲却已经在做事,刘远桥不愧是八面佛之名,擅长袖里乾坤的活,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是做了许多的事情,刘布不免对父亲感到由衷的佩服,他可是靠身边的人提醒,才想到这一招,才急急忙忙的补救,而他的父亲早就有了预料,并且做了针对性的策略。
自从刘家造反了以后,郑家的地位也变得暧昧,他们可是刘家的姻亲,如果按照朝廷灭九族的规矩,在诛灭刘家的时候,也得顺便把郑家给诛灭了。
但是郑家可是东南第一大势力,海上最强的海盗王,当地官府就是想剿灭他,也都没有办法,但是说要使用他们,估计也就不敢轻易用了,即使这位官员拥有大智慧和大勇气,但是身边的人都说郑家不可信,郑家不可,用估计他也都不敢乱来,因为这样承担的后果太大了。
连地方官府都认为如郑家不可信,郑家不可用,朝廷也就更加不敢用郑家了,就怕他们在战场上起兵,勾结在一起,坑瀣一气,为祸更烈。
这一手袖里乾坤,以巧打力,称得上是高明之极,刘布不免赞叹,姜还是老的辣,他说道:“原来父亲早有预料,孩儿这便放心了。”
刘远桥他说道:“为父虽然做了不少,但是这样的事情应该拖不了多久,如果朝廷节节胜利,他多半还会逼反郑家,剿灭郑家,但是现在朝廷他们可是形势不妙,如山穷水尽时,其别无选择之下,很有可能会破格地使用郑家。”
刘布也都明白这一点,他就知道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只要价码合适,双方就可以合作,更郑家还没有出兵攻打,这是因为朝廷还没有给足够的价码,朝廷他在没有山穷水尽的时候,也都不会出大价钱。
刘布他说道:“这该如何是好?如果朝廷出的价钱合适,郑家一旦出兵,断我后路,我等危矣!”
刘远桥反问:“庆之有何妙计?”
刘布也不藏着掖着,就把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这是王文杰出的主意,虽然很阴损,但是却有效,可以离间朝廷与郑家之间的关系,令他们难以合作。
要知道朝廷是高傲的,是高高在上的,而郑家则是有点自卑的,毕竟他们是海盗出身,出身不正,朝廷看不起他们,猜忌于他们,也是正常的,一旦有了什么把柄,加深了这种猜忌和痛恨,令双方无法合作,这就更好了。
刘远桥道:“目前只能如此,但打铁还得自身硬,咱们还是得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以应对目前的局面。”
刘布说道:“关于这一点,孩儿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近期召集全体的官员一起商讨。”
他们父子此时都感觉有点怪怪的,那就是他们已经成功的割据了山东,成为了地方最大的势力,也都以一己之力与朝廷对抗,但是他们的身份就显得有点尴尬了。
刘远桥还是挂着登莱巡抚的职位,掌管着整个山东的军政事务。
刘布则是担山东军行军元帅,负责指挥刘家军所有的军队,为他四处征讨打天下。
但是他们的军队可是有一点名不正了,名不正则言不顺,说白了他们需要一个更加响亮的旗号,这才令他们更有权威,更加有号召力。
这让刘氏父子都意识到一点,这件事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他们必须作出选择了。
刘布他与父亲商量完军国大事以后,马上就转往后宫,前去后宫拜见他的奶奶老佛爷。
老佛爷才是刘家后宫至高无上的存在,她可是连刘远桥都敢打几棍子的人,没人敢轻视于她。
当然刘布对这一位老妇人,也是真正的敬爱孺慕,真正的尊重,因为他知道这一位老妇人对他的爱才是真真正正的,想当年他初来之时,这位老太太可是说了一句令他终身难忘的话,万金美人都是愿意为他买来,这样的奶奶哪里去找?
刘布进入了后宫佛堂,老佛爷正在优闲的喝着茶,儿媳孔氏和两位孙媳正在旁边伺候着。
刘布快步上前,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说道:“拜见老佛爷!祝老佛爷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老佛爷看见了刘布归来,笑得合不拢嘴,连忙让他来到自己的跟前,摸着他的脑袋,拍了几下肩膀,说道:“更黑更瘦了,但是看起来更壮了,应该在外头吃了不少的苦吧?”
刘布说道:“哪能吃苦?孙儿指挥着数万大军,出入都有人伺候着,能吃什么苦?”
老佛爷说道:“看你这孩子说的,那为何瘦了?变黑了?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朝难,你一直在外征战,車马劳顿,既然回来了就好好的休养休养。”
刘布道:“遵命。”他这才起来,他的两位夫人郑紫宁和陈圆圆也都坐在了旁边。
刘布只是向后娘孔氏行了一礼,不再言语。
他两位夫人现在都是有身孕在身,陈圆圆已经八个月了,就快临盘了,郑紫宁的肚子也都鼓了起来,一妻一妾俱是有孕,令刘布有一种鸿运当头的感觉。
人丁兴旺,意味着家族兴旺,刘布可是看过《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