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他们拿着刘远桥的金牌,倒是畅通无阻,不过当他们靠近京城的时候,这是遇上了刘布一行人,刘布就是此地的最高指挥官,负责指挥这里华夏军所有的行动。
静云公看见刘布,可不敢傲慢无礼,这是因为他跟刘远桥有很好的私人关系,亦师亦友,无话不谈。
曾几何时,静云公是把刘远桥当成了良友,当成了可以为他排忧解难的人,只是在刘远桥造反了以后,他才会知道刘远桥的真面目,这才渐行渐远。
但是他跟刘布之间,没有这样的关系,刘布就是在此地面上的最高掌权者,如果他有心要坏事的话,可以让你寸步难行,所以看见的刘布,静云公一个揖,说道:“刘大帅年纪轻轻,便成就如此功业,当真是英雄少年,老夫以前是看走眼。”
刘布倒没有他想象之中的持才傲物,看见的静云公,作了一个揖作回礼,说道:“公千里迢迢赶来,本帅设下了接风宴,为公接风洗尘,希望赏脸。”
静云公这才松了一口气,他还以为对方是有意刁难的,要知道他虽然是一力争取拿下了这差事,但是他知道在华夏军少壮派的眼里,自己这就是烂好人,很多人都要给他好看,他就担心刘布是这种人。
静云公道:“多谢大帅美意,老夫要办理先帝的葬礼,实在是拖延不得,改天再由老夫设下酒宴,宴请大帅,作为赔礼。”
刘布道:“再大的事也不急!磨刀不误砍柴工。”
静云公倒是注意到了,此刻的刘布,身上没有像以往一样,穿着一身铁甲,而是轻裘缓带,像一个贵公子一般,按说他立下了如此的战功,可以列为古往今来的名将,这是少年得志。
但是他却是没有少年得志的神采飞扬,反而有些郁郁寡欢,精神不振的样子。
静云公看见对方在坚持,他就知道对方不可能无缘无故请他吃饭,应该是有话说,这便说道:“恭敬不如从命,老夫这便欣然赴宴。”
刘布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现在刘布驻在正阳门的城楼这里,也就在城楼这里摆下了一个酒席,在此喝酒,向南可以看见华北大地的千里江山,向北则俯瞰整个京城,倒是一个喝酒的好地方。
静云公再次来到这里,不免有些感慨,正阳门,他也曾登过,也曾在此指点江山,再次到来的时候,大明已经是灭亡了,已经是物是人非,不免有些感慨,心情抑郁,借着敬刘布的借口,连喝三杯。
刘布倒是非常的给面子,酒到杯干,并进行了回敬,他还劝道:“不忙!不急!先吃点菜压压酒劲。”
静云公连喝了几杯酒,也是感觉到酒劲上涌,肚里翻滚,所以也都不拒绝好意,连忙吃了几口菜,他日夜赶路,也都没吃过多少好白,早己饿得狠了,此刻有人相请,他倒也不客气,大吃大喝起来。
刘布说道:“公真是一个有心人,在大明灭亡以后,还愿意为皇帝做出这种事情,真是难得。”
大明终究是灭亡了,令人感慨万分的便是,这么一个讲究气节的朝廷,在大明灭亡的时候,居然是跳出了这么多的小丑,有这么多的人不敢为大明尽节。
反而是静云宫这一种摆明已经是造反的人,反而在皇帝如此境地的时候,为皇帝筹办葬礼,这种道是念旧之人,令刘布有些欣赏。
静云公说道:“毕竟是君臣一场,旧情难忘,如果让先帝弃尸于野,不得入土,某终生不得安宁,此人臣应做事也,还望大帅多多关照。”
刘布道:“人死为大,我华夏军也都不是不讲情理之人,既然死了,就应该入土为安,只是天下苍生,何其之多,谁人都会死,我们能做到的,只是让死者入土为安,如果要操办体面的葬礼,这就只能由公你来负责操持,才能够把这一切办得体面。”
静云公倒是看得出,对方说这句话有些真心实意,在他的眼里,刘布就是一个有一说一的人,也不是一个有城府的人,还不是他爹那一种胸藏城府的老狐狸,既然对方欣赏他这种行为,静云公放心了,就怕刘布不支持,有意刁难,他就麻烦了。
静云公本来是想说几句恭维之话,但是他为人刚直,就不会说这种话,只好借着敬酒之时,再敬对方几杯,希望能拉上一些关系,在许多事情上,为他行一些方便。
第950章香火之情
刘布对于静云公,还是相当礼遇的,他举杯说道:“多谢公对我华夏军的帮助,在此敬公一杯,感激不尽。”
静云公叹息的说道:“某身为大明的官员,吃大明的饭,最后居然做了谋朝篡位的反贼,真是造化弄人。”
尽管静云公他一再的强调,自己帮助华夏军,主要是为了让天下太平,让百姓少死一些人,但是这毕竟就是谋朝篡位,就是干反贼的勾当,虽然他不食华夏军事之禄,但是终究还是难脱一个贼名。
而且现在他还当了华夏军的官了,那就更加说不清楚了,虽然他这个官是史官,是为了修史,是为了确保新朝对大明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但是他可以想象,他的苦心,没有人会理解,千百年之后,别人只会说,他是一个谋朝篡位,贪图富贵的小人。
文人如果没有了气节,那就跟普通人没有了什么分别,称不上道德君子了。
刘布微微一笑,其他的人可是不敢说这种话,其他的人,只会在他面前,尽量撇清跟前朝之间的关系,恨不得画地为界,割袍断义,只有此公,老是说前朝的好。
大明朝是一个好的朝廷,只是对官员好,对普通百姓不好而已,大明朝对于士大夫,那是相当的礼遇,刘布所在的家族,就是享受了这种礼遇的产物,只不过最终还是被朝廷逼反了。
刘家与朝廷之间的矛盾激发,有了利益冲突之后,就变成了敌人。
刘布他们就明白,如果不反的话,估计死的就是他们,朝廷可是想把他们的钱财,都用于那一套补贴国家财政了。
其实这一条政策没有错,如果换做刘布在当大明的皇帝,只怕也会这么干。
只是刘家自己,可是不想自己成为砧板上的肉,任人向他们宰割,他们别无选择,就只能断言反抗,鱼死网破。
刘布道:“天人交感,五德轮回,不可避免,这是圣人说的,普通老百姓也都明白一句话,那就叫做城头变幻大王旗,这天下吗?乃是天下人的天下,唯有德者居之,何为德?至少当政的人,必须能让老百姓有饭吃,穿得暖,有房住,这才称得上有德,而不是自己会做几篇狗屁文章,就视自己为道德君子,人生而平等,为何有些人天生就注定富贵,有些人天生就注定吃不饱饭,一辈子的劳苦命?”
刘布这般疑问,倒是把静云公给问倒了,儒家学派也在讨论同样的话题,但是也都得不出一个结好的结论,儒家最擅长的,就是站在道德的高地上,自我标榜,他们更是标榜自己为道德君子,所以处处高人一等,刘布这一句话,就把他们拉下来了,但是刘布反驳所说的,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自古以来,谁人不称自己就是道德君子,但是百姓没饭吃的时候就得造反,百姓一造反,所能并发出来的破坏力量,是何等之可怕,静云公深有体会。
大明可是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三年前还一片大好,但刘氏家族一旦造反,轻易的就把他们推翻了。
推翻他们的,不是刘氏家族,而是大明自己,自己根子都烂了,别人轻轻一推,他自然就倒了。
烂根之树,风吹亦倒。
静云公说道:“要想要天下太平,就得让天下的百姓吃饱饭穿暖,有房住,希望大帅日后登基了以后,牢记这点,并且让子孙后代牢记这一点,便可以千秋万代,江山永固。”
刘布道:“这一点,咱们是明白的,某祖上不过是一个打鱼的,因缘际会,成就了大事,坐了天下,今天我们能坐天下,明天别人也能,不牢记这一点,君为舟,民为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后天灭亡的,就是咱们。”刘布一声叹喟,道:“今天大明的皇帝死了,还有人为他举行葬礼,就不知道我华夏灭了以后,有没有人会为我的子孙,举行葬礼。”
静云公不明白刘布为什么说得如此悲观,但是有一点,他是理解的,刘氏父子,都是务实的人,不会像明朝的皇帝那一般,讲究那些虚的仁义道德。
只要对他们有利的,他们就会全力以赴的推行,对他们没有利的,就会否决,若能把这一套完全的延续到施政方面,天下的百姓,就会有上百年好的日子过。
这也不枉自己,身负千秋骂名。
刘布看见静云宫默然无语,知道其心理负担,大家同为老乡,刘布其实还是非常尊重这位老者的,至少他是一个刚直的人,人品没有任何问题,虽然他作为大明的官员,最终投靠了刘家,为刘家办事。
但刘布明白一点,对方投的不是刘家,投的是百姓,只是为了让百姓过上一些好的日子而已,这样的人,才是高节操,才称得上道德君子,虽然他的名声,在历史上难逃二臣之名,但是这种人才是民族的精英,才是脊梁分子,刘布就在感叹:“如果异日,华夏帝国灭亡之后,还有这样的忠臣,那便好了。”
刘布道:“我等起兵造反,实在也是迫不得已,大明内有流寇做乱,外有建奴夺取辽东,内外交困,如果我等不奋起,就是坐看大明走向灭亡,历史会证明我等是对的。”
这一句话,刘布是有底气的,因为现在再怎么惨,都不可能比原版建奴入侵中原,把汉人杀了个半那么惨。
华夏军在最短时间之内,用最暴力的手段,夺取了大明的天下,也就意味着杀戮控制到了最少,对国家的伤害损失降到了最少。
刘布都说到了这句话,静云公也都不藏着掖着,他说道:“大明是内外交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