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千零二十九章 归降
万万没想到,这个败家子居然又立了一个大功。这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一件事,本来,这厮私自离京出去逍遥赵祯已经一肚子火。他想找个机会,狠狠收拾一下这个败家子一番。
谁知,人家轻描淡写的,去了平安县破了一桩大案。这就过分了,好端端的,怎么这个败家子走到哪里,哪里总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
但同时,这又让赵祯怒火万丈。别的不说,平安县糜烂至此,朝廷这些官员都是吃屎的么。
实际上是吃屎的,深挖背后的关系网。不止是火药作坊,京官因为平安县一案受牵连的竟然多达二十多人。
这二十多人,自然也没有捞着好下场。四个砍了脑袋,家产充公,剩下的充军发配。
石小凡带着狗腿子们,在平安县呆了不短的日子。这段时间,西夏竟然真的就献上了降表。
西夏国王赵谅祚,表示愿意接受大宋朝的招安。只想做一个西夏王,这在朝野引起不小的轰动。
一旦西夏归顺,则天下大安。像是吐蕃回鹘之类的少数民族,他们根本无力与中原相抗。
此时的吐蕃早已四分五裂,西州回鹘、黄头回纥、黑汗王朝根本不足为惧,他们的势力甚至于还不如一个地方军。此时大宋王朝面临的最大威胁,西夏和大辽已平,天下可兴。大宋朝面临的所有的威胁,基本已经扫除了。
开创千古之盛世,至于将来谁去想征服黑汗王
朝、西州回鹘和黄头回纥以及大理和交趾,那就交给下一任皇帝吧。
赵祯不兴兵戈,他是不喜欢主动挑起战争的。挑起战争的,都是他们。自始至终,大宋朝都是以和为贵。是对方一直在屡屡挑衅,结果现在被大宋一统。
华夏归一,四海承平。大宋朝开始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支持西夏发展,和大辽一样,西夏国主赵谅祚称王不领兵。军权有大宋派驻军队,但是西夏保留一部分自治,有少量的治安军。
说白了,西夏已经彻底回归为大宋国土,和辽国一样。但是赵谅祚的西夏王是世袭罔替的,待遇和耶律宗真一样。
这就让人嫉妒了,大理。虽然大宋一再表示,大理为大宋属国,宋与其用世之好。但是,大理皇帝还是惴惴不安。当年太祖赵匡胤的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让他们记忆犹新。
大理国王非常清楚,归降和征服完全是两个概念。被征服会受人制约,那时候你就彻底失去了谈判的资本。不是你想要什么,是对方想给你什么。
归降则不一样了,你可以有谈判的权利,甚至可以讨价还价。大辽的耶律宗真就是看到这一点,他知道再打下去辽国必败,于是果断干脆的归降。结果,人家成了契丹王。
大理又不傻,本来他们就是偏安一隅的小国。别看大宋一直表态没有侵略的意向,等哪一天人家有意向了,一切都来不及了。
于
是,大理国王数次上书表示归顺。而大宋这边,则是数次驳回,赵祯表示,安心做你的大理皇帝,朕不是征战之君。
可大理国王依旧心慌慌,不断的上书,我归降。大宋只好不断的安慰,你放心,朕和大理永世之好。
闹到最后,每次大理都上书归降,大宋就屡次拒绝。甚至派出专门派出使者,去大理和皇帝段思廉畅谈人生。
可段思廉依旧是长吁短叹,表示愿意诚心归顺。
“朕偏安小国,怎敢称帝。朕久慕大宋文化,乃是诚心归顺。只要大宋把我大理百姓待如一家人,我大理国子民,愿归华夏正统。”
段思廉说的情真意切,情浓之处竟然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
这次,作为使者前来出使大理的是韩琦,韩琦一脸为难:“大理皇帝陛下有些妄自菲薄了,我大宋与大理素来交好,大理皇帝陛下怎敢生此心。旁人不知,还会说我主陛下逼迫与你们也似。大理皇帝陛下尽管放心,我主陛下此行派我前来,就是与大理结好的。大理为我大宋藩属之国,比起高丽朝鲜更是亲近一些。我们陛下还说了,将来会引一些农作物,帮助大理百姓解决衣食之忧。”
可以说,这是极大的优待了。大宋不想仗势欺人,对大理小国真的没有什么兴趣。
这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原因。西夏和大辽对大宋的威胁最大,但这两个威胁如今已经消除。对于大理,大
理小国对大宋是构不成任何威胁的。
就像是朝鲜,朝鲜永远都是中原的藩属国,他们可以不服,但是朝鲜想征服中原也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所以,对于大理这样的小国,大宋是真的没有想过吞并。且不说,吞并之后带来的负面效应,天下人会说大宋皇帝暴虐嗜战。就算是吞并了大理,也是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这次为了消除大理皇帝段思廉的忧虑,赵祯甚至于派出大臣韩琦,韩琦也跟他说的明明白白,大宋愿意提供新作物的种子,帮助大理百姓。
这可是无上的恩赐,要知道这些新兴作物的种子,可以完全改变一个时代的。但是,段思廉面对大宋这么大的优待,还是忧心忡忡。
他还是想上书,再次表示大理愿意归降大宋,哪怕大宋不愿意。韩琦无奈,遇到这样的一个皇帝,他又能怎么办。
尽管说破了嘴皮子,段思廉就是不同意。韩琦无奈,在大理呆了十余日,这个大理皇帝就是油盐不进。没办法,他只能打道回府,将情况如实汇报给赵祯。由赵祯决断,接下来大宋该怎么办了。
谁知,还没等韩琦回大宋,大理这边就出事了。
虽然大理国虽小,但是五脏俱全。三省六部皆有,文武百官都不可或缺。这日韩琦正在迷迷糊糊的睡觉,尚未起床的他,被宫里的太监叫醒了。
作为大宋的使者,韩琦在大理受到了极高的待遇。衣食住行
都是最好的,人家这么热情,韩琦也不好拒绝。
于是,他披上衣服起身开门,小太监一脸慌张:“上使,出事了。”
;downloadAttribute:1;oHide:0;preChapterUrl:/r/488175590/548120504ht?z=1ln=10002441_25584_3801_2_380_L4=0000z=1is_np=1purl=https3A2F2Fread2Fr2F4881755902F548190952htvt=3ftlType=1oHide=0;chapterID:548190952;suaryUrl:read/sns//l/foru/bookjsp?bookid=488175590;ChapterUrl:;downloadAttributeByChapters:1
第二千零三十章 出家
韩琦一怔:“发生何事了?”
“陛下、我们陛下,陛下他”
最烦这种人,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偏偏他们就惊慌之下,就是说不出来,让你急的抓耳挠腮进而暴怒。
要么,更有甚者临死之人会说:“杀我的那个人就是、就是、就是”还不等说完,两腿一蹬就挂掉了。
就问你气不气,有什么临死的话赶紧说出来不行么。言简意赅,坏人死于废话多。好人死于误会大。
换成石小凡或者他身边的狗腿子,早就大嘴巴子扇过去了。磨磨唧唧的,有话就说有屁就放。你想干什么,结结巴巴的让人闷煞,欠揍是不是。
和韩琦毕竟是文化人,是读书人,人家有涵养的。况且,大理对自己还不错,自己怎么能对人家发火。
“不着急,慢慢说,慢慢说到底发生什么事了。”韩琦温言安慰着。
这小太监总算是恢复了些平静,但还是忍不住的的惊恐:“陛下,我们陛下出家了。”
“什么!”韩琦也惊恐的睁大了眼睛,出家?
没错,大理国王出家的例子比比皆是。大理国二十二位国王,有九个出家的。
大理国崇尚佛法,即便是皇帝,对佛法也一向尊崇。这也造成了,许多皇帝晚年都想出家的奇怪现象。
崇圣寺位于云南大理县城西北苍山脚下,是一座建于六诏时的古刹。崇圣寺曾经贵为皇家寺院,一度为东南亚的“佛都”。
这里地理位
置绝佳,左顾苍山,右眺洱海,处于山海之间,唤做崇圣寺。大理国九个君王在此出家,史书有“逊位为僧”、“避位为僧”的说法。
出家为僧的段思廉,这让韩琦大为震惊。要知道,但凡大理皇帝出家,总是有他的原因的,而且出家前都会留下诏书,比如说任命继位之君。
可这次,段思廉直接跑去崇圣寺,把头一剃袈裟一披,然后就不问正事起来。
偌大个大理国,群龙无首。国不可一日无君,段思廉的避位为僧使得朝野大哗。
在位之时,段思廉就已经说服群臣,要归顺大宋。一来大宋强大,他们有了庇佑。二来,自己德微年迈,实在不想当这个皇帝了。
开始群臣还苦劝,到最后发现段思廉去意已决,加上归顺大宋确实好处多多,群臣也就都默认了。
本来,大理国皇权旁落,落在了高智昇手中。他这个皇帝当的着实憋屈,似个傀儡一般。
后来,朱大昌陪同吕夷简出使大理,协助段思廉夺回了皇权。段思廉本就对大宋暗暗感激,如今他看到大辽与西夏归顺了,而且大辽和西夏百姓过得日子还不错。
尤其是最先归降的辽国,简直就是辽北的鱼米之乡。大宋有富庶的粮食,喝不完的美酒,吃不完的鱼肉。再看看大理,他们依旧还过着之前一样的生活。百姓们种植的,依旧是粟米杂粮之类的农作物。只有在水田之中,才能种植
水稻。
可段思廉突然间好端端的就去做了和尚,其实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大理归顺了大宋。
历史上,居然还有主动交出皇权,从而归降的例子。放在任何一个朝代,也是没谁了。
韩琦惊骇莫名:“快,快带我去!”
崇圣寺,韩琦等人被挡在了大雄宝殿之外。此时,一个身穿回袍的老僧取代了原本高高在上的皇帝。
之前那个意气风发,气宇轩昂的大理皇帝,此时不过是一个干巴老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