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祯并没有急着下结论,而是问道:“卿家们还有别的意见么?”
监察御史张茂,朝中并不受待见的人物,屡败屡战。大概是想刷一把存在感,这种人在朝中有很多:“陛下,臣以为此事是西北边防军种世衡的失误,朝廷既然把西北军务交给他,他没能阻止住山遇惟亮的遇害,理应下旨斥责。”
把给别人添堵作为毕生事业,这是张茂的人生座右铭。一事无成,屡屡犯贱且乐此不疲。
就连赵祯也不喜欢他,张茂这么一说,赵祯生气的道:“西北边防这么大,赵元昊又是从宥州赶上杀了山遇惟亮的,与种世衡何干。”
张茂却不依不饶:“陛下,西北军隶属种世衡统辖,他自然难辞其咎。”
韩琦是个急性子,他忍不住冷笑道:“张御史此言倒也有理。”
张茂一听大喜,居然有人同意自己看法的:“对对对,宥州虽说不是种世衡的范围,可赵元昊能带兵长驱直入我宋境,种世衡也算的无能了。”
“这,这算是什么话。”群臣一听立刻反对起来。
“就是,宥州之错在于朝廷为布重兵,种世衡只是镇守边防,此事若强加在他头上,是否有失公允?”
“岂止是有失公允,岂非寒了西北将士的心!”
韩琦四方一拱手:“既然张御史说是种世衡难辞其咎,那推荐种世衡镇守西北的那个人,是不是也得受处分?”
张茂忙不迭的点头:“对对对,是谁推荐的种世衡,自然也是脱不了干系。”
突然张茂脸色变了,说完这句话他才知道自己闯了祸。是谁推荐的种世衡,不是那败家子么?
一想起败家子,张茂忍不住打了个冷战。这,这人可是惹不起。
果然韩琦冷笑道:“张御史说山遇惟亮的死种世衡难辞其咎,那么推荐种世衡镇守西北的是驸马爷。张御史的意思是,驸马爷也脱不了干系了?”
张茂大惊:“我、我可不是这意思,我,这……”
韩琦微微一笑:“这个没关系,张茂乃是监察御史,有弹劾职权。回头下了朝我就去跟驸马爷说说,让他来入宫请罪。”
张茂面如土色,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吧。惹那个败家子?想起来就不寒而栗。
朝中许多早就看张茂不顺眼的家伙,纷纷煽风点火起来。
“对对对,这事应该告诉驸马爷。”
“没错,既然世衡都有罪了,推荐他的驸马爷怎么能跑得了,张御史厉害。”
“若是说驸马爷也有责任,那驸马爷可是陛……”这人想说石小凡是赵祯提拔的,那赵祯也有责任了?幸亏他见机的快,话到嘴边慌忙收了回去。
张茂擦汗了,想起败家子的手段,不擦汗是假的。
石小凡一回京,原本死气沉沉的朝堂立刻又会鸡飞狗跳。赵祯不知该是喜还是忧,败家子一回来,朝堂为威严就会荡然无存。
众人说了半天,却都跑了题,赵祯不由得恼怒起来:“好了好了。”
“肃静!”下首的陈琳喊了一声。
百官立刻醒悟过来,这朝堂又成菜市场了,于是人人都闭了嘴。
“诸位卿家,都决定开战了?”赵祯又问。
赵祯其实并不想开战的,至少不想全面对西夏开战。大宋如今是强盛,可是一旦全面开战就是两个国家之间的角逐。此消彼长,战争除了死人消耗的还是国家的经济。
朝廷好不容易攒下来了两年的家底,为了打穷的叮当响的西夏耗空国库,赵祯有点不舍的。
至于能不能拿下西夏,赵祯不担心,百官也不担心。以大宋的军事实力,夺取西夏是迟早的事。
总算有人站出来说了点正事,包拯,虽然这位包青天不懂军事,可他推荐了一个人:“陛下,臣以为此事还是询问一下驸马爷,或许他有些主意。”
额……赵祯感觉有点不爽,这大宋朝到底是谁的天下,怎么离开了这败家子就办不成事了?
实际上还真就是这么回事,离开石小凡许多事还真是就难办了。眼下赵元昊欲要称帝了都,似乎开战是唯一的出路。
可赵祯不想开战,说不定败家子还真有办法,他只好无奈的问道:“石小凡呢?”
同样是有些膨胀的石元孙站了出来:“回陛下,犬子去了城北大棚看水稻去了。”
赵祯立刻又不乐意了:“眼下都什么时候了,他还有心思看什么水稻。这些粟米粮豆的有什么好看的,他还能种出花来么?”
飘了鸭的石元孙施了一礼:“陛下,犬子说,他种的水稻,亩产可达八百斤。”
此言一出,群臣登时哄笑起来,八百斤?你咋不上天,大宋朝最好的水稻田亩产也不过二三百斤。
三百斤的水稻田已经是极限了,范仲淹在奏议《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臣知苏州,田出税者三万四千顷,中稔之利,每亩得米二石至三石。
而一石到底有多少斤,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史书争议颇大。
较为合理的是宋代南北方粮食平均亩产33石,合今市制亩产309斤,比唐代降低75,比汉代增产17以上。
一个亩产二三百斤的稻米,到了败家子这里成了八百斤?真要如此,那西夏和契丹还打什么仗。真要如此,天下则无挨饿的百姓了。
第六百二十一章 能者多劳
亩产八百斤,百官知道败家子喜欢说大话,赵祯也只是当个玩笑:“卫国公,什么水稻就先别管了,让他入宫,朕问问他西夏赵元昊称帝的事该怎么做。”
石元孙只好施了一礼:“诺。”
城北,石小凡不止是来看杂交水稻,他还想利用水力做个锻造机甚至是水力驱动的机床
有了水里锻造机,可以加工各种零部件,当然重要的还是要来看看杂交水稻的进展。
水稻大丰收,杂交水稻的种子足足种了三亩多地。这让石小凡很是兴奋,在田边,他看着即将成熟的水稻激动的问道:“能产多少?”
武大郎,石小凡将水稻交给了他。这老头种了一辈子的地,对农耕作物是手到擒来。
武大郎笑的合不拢嘴:“回驸马爷的话,老汉看来,多了不敢说百斤应该没问题。”
亩产百斤,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足以逆天了。这是实验田,就算是普通的农田,最少也得产六七百斤稻米的样子。
这个产量,将来足以让大宋朝的粮食翻一番。这是个极其恐怖的数字,若是突然多出一倍的粮食,百姓的温饱就可以解决了。
节省了大量劳动力,百姓还可以饲养牲畜,搞一些多样化养殖。
四海蛮夷为何屡生事端,说白了,饿的。
契丹还好一点,毕竟土地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还有契丹还可以掠夺女直人的物资,日子虽苦,勉强可过。
西夏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赵元昊统制下的西夏国力几近崩溃。没钱没粮,赵元昊就靠发动战争掠夺物资来生活。
结果就是越打仗越穷,越穷越打仗。最后弄得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
而有了粮食,掐住了他们的经济命脉,就算是赵元昊想打也打不起来。
比如契丹,他们也不是不想吞并大宋四海称王,可前提是得有这个能力啊。榷场物资单薄,自己的经济命脉握在了大宋手中,他们想打也打不起。
如果用经济摧毁西夏,赵元昊将不战自溃。西夏并不是只有党项人,赵元昊治下的西夏由无数个大小部落组成。
若是用利益诱惑之,诱惑那些大小部族纷纷投靠大宋,赵元昊还有什么能力发动战争,到时候他自保尚且不暇。
石小凡附身摘了一把稻谷,用手一搓,这稻粒颗颗饱满,与现代水稻不遑多让。
他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好,武老汉,看好了这些水稻,我会记你一功!”
武大郎弯着腰眉欢眼笑:“驸马爷,实不相瞒,我老汉就跟这做梦一样。我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见有这么高产的稻田。这简直就是跟做梦一样,将来四海九州都种上这种稻子,百姓可是天天躺在米堆里打滚了。”
石小凡笑了笑:“会的。”
“凡儿,凡儿!”
远远的,石元孙带着几个家丁急匆匆的走了过来。
石小凡眉头一皱,老爹怎么来了。肯定有事,不会又是朝中出了什么事吧?
果然石元孙急匆匆的奔了过来:“儿啊,朝中出事了。”
石小凡最不想听的这句话,还是被他猜中了:“老爹啊,我只想在这安安静静的种颗稻子,眼看这水稻就要成熟了。朝中有什么事,就交给官家和百官处理就好啦,朝廷养着那么多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臣子,让他们吃闲饭啊!”
石元孙凑了过来,小声地:“他们还真都是吃闲饭的。赵元昊的叔父山遇惟亮逃宋,结果被赵元昊派人半路截杀。现在赵元昊据说欲要称帝,西夏乃大宋属臣,称王不称帝。赵元昊这么做,这不是摆明挑衅么,百官的意思呢是想开战,一路打进兴庆府。官家倒是没表态,可看样子官家对开战还是持有谨慎态度,这不,官家就想让我来接你回宫,听听你的态度。”
“没态度,开战就开战。赵元昊个王八蛋没一天消停,让朝廷派军灭了西夏,收归我大宋版图。”
石小凡没好气,他对赵元昊印象极差。若不是西夏人,曹小梅也不会死。
石元孙知道儿子脾气,只好耐心的劝着:“赵元昊是该死,咱们打进西夏也是对的。可这打仗涂炭的是生灵百姓,死的还有是我们大宋的子弟兵。再说,西夏党项人中有不少是赵元昊的追随者,到时候朝廷管理西夏还是个麻烦事。凡儿,你主意多,不到万不得已朝廷不会开战,你看看有什么办法让赵元昊举手投降么?”
石小凡想了想:“有。”
石元孙一听大喜,他拍手笑道:“我就知道,你果真是有办法的。”
这真让人无奈,能者多劳,石小凡也很无奈。对付赵元昊嘛,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