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在兖州的名产名吃中,首屈一指的要算胡辣汤了。有这么一句话在流传,“不喝胡辣汤,一辈子不知香”。
胡辣汤可说是“隔坛十里香,一闻就要醉”,胡辣汤味美、口辣、色清,喝起来清心透脾,舒肝润肠。
盛上满满的一大碗胡辣汤,猛喝两口,那感觉简直是美极了。稠稠的汤汁随着那份香气流到肠胃,那种感觉是多么的惬意,汤中的海带丝和碎蚕豆在你的咀嚼下,满口清香。如果你还感觉味道不够,可以随手拿起汤匙来舀一些陈醋调剂。
如果是冬天,胡辣汤中的胡椒可以多放些,辣、酸、脆、香,一碗汤下去,你会顿时感觉到精神清爽了,心情舒畅了,浑身充满了干劲。
胡辣汤配方也很简单,碎豆子、面粉、胡椒粉、海带丝、食醋,仅此而已。后来有了花生米,才把碎豆子换成口感更好的花生米。
店小二给石小凡端来一碗热腾腾的胡辣汤,石小凡吃的酣畅淋漓。
看似平凡的一道汤却是价值不菲,因为在这个时代海带是稀罕物,属于贡品。胡椒价值更高,胡椒甚至一度成为官员俸禄。
在今天看来,胡椒粉简直是非常平常的东西,根本没有什么稀奇的,但是在唐朝的时候,却是非常珍贵的东西,在中世纪欧洲,胡椒曾经跟黄金等值,胡椒绝对可以算得上是硬通货。
大宋一朝,全国只有广州种植胡椒,每年产量不上百斤。后来产量才慢慢跟上来,不过这胡椒依旧非达官显贵不能吃的,平头百姓怕是连见都没见过。
“好喝,不错!”石小凡摸了摸嘴,对一桌子山珍海味没兴趣,唯独对胡辣汤赞不绝口。
赵嫕和曹小梅却不喜欢,二人面面相觑,不明白石小凡为什么觉着胡辣汤会这么好喝,她俩觉得酸酸的辣辣的一点儿也不好喝。
“那个,小梅,你陪公主在客栈休息,我出去一趟。”石小凡想溜。
曹小梅立刻急了,她扔掉碗筷:“我也去。”
“州府衙门据说今天有个什么讲坛,我想去看看那位林知州。你愿意去就去吧,反正这种讲坛都是听了就让人犯困的废话屁话。什么效忠官家,为百姓谋福啦、什么本官清如水廉如镜一心为民啦。还有,那些去听讲的人都常年不洗澡,在衙门外臭气熏天的,小梅你愿意去就跟着去吧。”
“啊?我、我不去了,我要陪着嫕姐姐说话。”
石小凡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带着狗腿子们出了悦来客栈。
兖州府衙门,果然在衙门外聚集了无数的百姓。一个身着道袍的牛鼻子老道,手拿拂尘在那念念有词,下面一种百姓跟着焚香祷告。
这些都是次要的,石小凡居然看到一个身着知州官服的人,也跟着百姓一起对那道士俯身施礼。
这人自然是知州林青铜了,他居然跟着一起装神弄鬼,这是让石小凡没有想到的。
来福凑上来:“小公爷,咱们怎么办。”
“看看再说,你的名帖呢?”
来福将赵大郎给的那张名帖拿了出来,石小凡接过藏在了袖子里。
那道士念完各种天上的神仙,尤其以太上老君念得最多。然后他盘膝坐了下来,那些百姓,甚至是知州林青铜也跟着纷纷席地而坐。
突然那道士眼睛一睁:“你们想不想发财?”
百姓纷纷高呼:“想!想!想!”
道士似乎有些满意了,然后他撸起袖子,摇着拂尘:“想发财,就卖剪刀。古家剪刀,招财进宝!”
那些百姓立刻打了鸡血一般:“古家剪刀,招财进宝!古家剪刀,招财进宝!”
石小凡有些莫名其妙,邪教?百姓愚昧,这知州林青铜也是没脑子的么。且不动声色,看看他们搞什么鬼。
等这些百姓澎湃完了,那道士才开口道:“你耕田,你种地,一年到头不见钱,能吃饱、能穿暖,那是好光年。遇上灾、遇上祸,你人亡又家破。想发财、想赚钱,就卖我古家剪刀!加入我古家剪刀,只需缴纳二两银子。然后你就会得到以你名字命名的名帖,拿着你的名帖你就去卖给别人剪刀,卖出一张名帖,你会得一两银子,大家听明白了没有?”
“听明白了!”百姓们热情又开始高涨起来,然而还有一部分人茫然不知。
石小凡这才发现,除了他们,还有许多也是新来的百姓。他们手里都拿着一张名帖,显然也是和自己一样,被吸引过来的。
只听那道士又说道:“不明白没关系,我给大家再讲明白。张二郎、赵大郎、孙四郎你们给我站出来!”
人群中站出三个人来,其中一个正是石小凡他们认识的赵大郎。
只听那道士说道:“张二郎交了二两银子给贫道,他买了贫道的名帖,然后张二郎又把名帖卖给了赵大郎。赵大郎的二两银子就要给张二郎一两,剩下的一两上缴给古家剪刀。而赵大郎又把自己的名帖卖给了孙四郎,那么问题来了!赵大郎得孙四郎一两银子,剩下的一两银子其中五百文给张二郎,五百文交给古家剪刀。也就是说,谁卖的最多,发展的人最多,谁就赚的最多!”
石小凡一听暗暗吃惊,这特么不就是后世的传销么!
好厉害的牛鼻子道士,在这个时代他居然已经深谙传销套路了。要命的是这草包知州居然也深陷其中不得自拔,幸亏这还只是小小的兖州城,若是被这股不劳而获的骗子得逞,传遍天下的话怕是为祸不小。
s:求,明天恢复更新三章。
第七百一十三章 阴谋
很快石小凡就找人弄明白了一件事,牛鼻子老道是俗家名字叫古德茂,祖上是靠卖剪刀为生。
古德茂十二岁那年突然顿悟了,要去道观做道士,于是去了当地一座本土卧龙山道观成了一名道童。
可惜,卧龙观是个残破的小道观。平日并没有什么香火,道观日子过得艰难,许多师兄弟都散了。
自主持死后,道观加倍落寞。这古德茂却没有离开,而是选择了留守道观。
这家伙也有韧性,在道观里闭关了七日七夜,吼不住了,其实是饿的。
饿了七日,古德茂知道自己的人生不能就这么过下去了,于是出关后下山创立了剪刀门,自称天门道长。
天门道长巧舌如簧,能言善辩,很快闯出了好大的万儿。在卧龙山下这种小地方窝不住了,于是来到了兖州城继续坑蒙拐骗。
兖州知州林青铜是个满脑袋浆糊的家伙,他自认为是个清官,不贪污不受贿,可是偏偏对这个天门道长言听计从。
有知州官方推波助澜,剪刀门以几何倍数增长。而天门道长古德茂的身价,据说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天门道长并不避讳自己的财富收入,因为他知道,对外宣称自己赚得越多,其追随者也就越众。
据说,天门道长的身价如今已经达到了百万贯之巨,对于一个小小的兖州城,这无疑是个恐怖的数字,说他聚一城之财富也不为过。
“还有谁想入我剪刀门,想发财的,赶紧来买!”
然后那些拿着名帖的百姓疯了一样纷纷掏钱加入,天门的喽啰们跟着登记,然后根据其引荐人再给加入者发放属于他自己的名帖。
这其中还有一样,剪刀门也是有等级的。最先跟着天门道长的人级别越高,他们当中也是为数不多赚钱的人,剩下的普通百姓则都是冤大头。
若是想升级快,那就投钱,就是你投的钱越多升级越快级别越高。
天门道长嘴角露出一丝冷笑,那些拿着名帖的百姓纷纷打了鸡血一样挤破了头的要加入。
“还有谁,还有谁想要加入的?”眼看着报名的百姓都差不多了,
“我加入,我投一万两!”石小凡举起手。
人群中震惊了,一万两啊!这人莫不是疯子,就连天门道长都吓了一跳。
天门看他气度不凡,当下不敢怠慢,站起来一拱手:“敢问这位施主,贫道怎么没见过,外地来的?”
“嗯,我们是京城来的。”石小凡淡淡的道。
京城,众人又是吃了一惊。京城可是藏龙卧虎的地方,随便拎出来一个人都是达官显贵,要么就是与那些皇亲国戚沾亲带故的,一般不好招惹。
“天门道长是吧,你这剪刀门倒是不错,只是我有些奇怪,你这不是骗人么。二两银子,买你一沓废纸,这有什么用?”
来者不善啊,天门道长大怒:“休的胡说,这里千百百姓皆是见证。这么多人都赚了钱,就连知州大官人都骗人么。”
知州林青铜冷笑一声:“本官不管你是不是京城来的,也不管你是什么人。天门道长为我兖州百姓谋福,多少百姓发家致富,难道这也是骗人。你再这妖言惑众,当心本官治你的罪!”
石小凡微微一笑:“知州好大的官威啊,你们几个当然赚了钱,可下面这千百百姓他们都赚了么。”石小凡指着那些百姓:“你们谁赚钱了?”
一众百姓愣住了,然后有人开始窃窃私语。是啊,大多数人都是二两银子打水漂了呀。
“你们还说这不是骗人,一把剪刀值几个钱。二两银子能买几百把剪刀,你们拿着几沓废纸搜刮敛财坑骗百姓,还说不是骗人?”石小凡指着林青铜的鼻子大骂:“你身为知州,是非不分善恶不明,与这牛鼻子老道坑骗百姓,你该当何罪!”
“你、你、”林青铜气的七窍生烟:“本官两袖清风,不曾贪过百姓一文钱,你竟然敢如此污蔑本官,你是谁!”
“哼,你不贪污就是好官了?身为一州之长,满脑子都是浆糊,你身为父母官带头坑骗百姓就是不孝,你愧对朝廷就是不忠。你这不忠不孝的狗官昏官,还有脸在这说教,我呸!”说着石小凡狠狠的吐了一口唾沫。
林青铜几乎气炸了肺:“来人,把他给我抓起来,抓起来!”
“谁敢动我家小……”旺财和来福一看这还了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