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就不明白了,你非得让朕在这个时候册封昉儿为太子么。如果非要朕册封太子你们才肯答应,那好,朕即刻便下一道诏书,加封皇子赵昉为皇太子。”
俞德妃吃了一惊,慌忙施礼说道:“陛下,请恕臣妾狂妄之罪,请陛下册封赵昕为皇太子。”
?赵祯大吃一惊,不可置信的看着她:“为什么,昉儿可是你的孩子!”
俞德妃缓缓抬起头,怔怔的看着赵祯:“就因为昉儿是臣妾的孩子,臣妾才不想让他监国。”
“你、做个储君就这么可怕么,让你们视同为洪水猛兽。朕是昏君还是暴君,你们这是为什么!”赵祯愤怒了。
“陛下误会了,不止是臣妾不想让昉儿监国,是昉儿自己不想做储君。”
“这又是为何。”
“昉儿喜欢自由,陛下,做储君很累人,将来继承大统更累人。昉儿是个无拘无束的性子,坦白说,昕儿性格和陛下最像,陛下您不觉得么。”
赵祯沉默,是的,论起脾气性格,赵昕倒是最像自己。赵昉则是那种不习惯被约束,散漫的性格。这一点,是石小凡这个败家子的儿子,石一飞很像。
几个孩子在一起,赵昕比较稳重成熟,许多事会三思而后行。而赵昉则不然,他和石一飞臭味相投,两个孩子的关系也最铁。
赵祯叹了口气:“像朕有什么好,处处心软,许多事犹豫不决没太多主见。朕想昉儿个性跳脱,或许将来天下交给他,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大宋。”
俞德妃微微一笑:“臣妾在当陛下这是夸自己呢,陛下觉得自己不好,天下的百姓却觉得您好得多呢。百姓们无不念着你的好,就连昉儿每次从驸马府回来,都说京城的百姓都在夸陛下。就连驸马,在家里夸的陛下也是最多的。”
赵祯立刻嗤之以鼻起来:“小凡,他?还是算了吧,这厮没背后骂朕,朕便烧高香了。”
“陛下也无需妄自菲薄,您是天子,谁敢骂您。”
“那败、那石小凡他就敢。”一提起这个,赵祯就有些气不打一处来。没错,这事石小凡干得出来,这很像他。
俞德妃笑得更加温柔了:“真的,昉儿每次回来都说,驸马在家里念叨最多的就是陛下您了。陛下,人各有命,或许,昉儿不愿意当这个监国,未尝不是他的福分啊。”
这话倒是很和赵祯的脾胃,他点点头:“或许你说的对吧,朕知道了,朕知道该怎么做了。”
后宫,苗贵妃处,她听说皇长子赵昉居然不想监国,也着实是吃了一惊。赵昕是皇次子,苗贵妃从来没有想过让儿子将来能继承大统这一说。如今赵昉突然不同意监国,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会放着好好的储君人选不做,拒绝监国呢。难道说是其中有什么凶险么。
到口的肥肉都不吃,如果单纯的是因为这其中有风险,赵昉不肯监国,只能是赵昕来做了。本来赵昕就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他不是皇长子,按理说太子之位根本与他无缘。如果这个时候赵昉拒绝监国,而你同意让赵昕监国的话,则会被人认为你有不臣之心。
“昕儿,你去驸马府的时候,告诉公主,就说我在宫中烦闷,有些想她了,能不能请宫主有空,到宫里来一趟和我叙叙旧。”
苗贵妃和赵嫕交情不错,这个时候她请赵嫕进宫,那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她是想从赵嫕那边打听打听,为何皇子赵昉不愿意当这个监国的原因了。
赵昕对这个完全不知情,母亲这么说,他慌忙答应着:“好啊,娘,我跟公主说一声便是。”
赵嫕来到宫里的时候,苗贵妃极是惊喜:“公主,你说我这还得麻烦你来,快,快坐。”
赵嫕微微一笑:“苗妃姐姐,我正好在家也没事,来看看姐姐也好。”
苗贵妃很聪明,她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心机:“我就跟你实话实话了吧公主,叫你来并不是因为什么叙旧,而是你大概也知道了。陛下御驾亲征,说是立皇子监国。不知为何,昉皇子就是不肯,陛下虽然没有下旨,可文德殿已经有人来打过招呼了,说是让昕儿监国。你说这昕儿又不是皇长子,他监哪门子的国啊,我这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别人我也打听不到什么信息,只好把你叫来,给出出主意。”
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御驾亲征
赵嫕一直很温柔,很少有人见到过她生气。这对于一个公主来说,是极为难得的。
公主一般都是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脾气也往往都很冲。无限的娇纵,从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自然容易造成泼辣的性格。
赵嫕和赵祯母亲死的早,他兄妹二人何曾受过无限娇纵的宠爱过了。再说,大宋朝皇家的家教其实是很严苛的,从小赵嫕就很听话,她的性格是那种柔和型的。
苗贵妃找她来,她其实知道是什么原因,当下她只是笑笑:“苗妃姐姐无需担心,其实这事我们都知道了。我哥为此还去过我家,专门找小凡商议过这事。”
苗贵妃一听大惊:“哦,原来是陛下去过您家,不知驸马爷怎么说。”
“其实是赵昉这孩子他自己不想监国的。”
这事太过匪夷所思,苗贵妃和赵祯一样颇为不解:“这、这是为何?”
“不知道,昉儿说他不喜欢监国也不喜欢做太子,这事我哥找过俞德妃。德妃也支持孩子,说当储君也没什么好,将来若是继承大统了,肩膀上的责任也会更大。赵昉不想不束缚,他羡慕小凡,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
这放着唾手可得的太子之位不去做,拒绝监国?
苗贵妃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赵嫕,她知道赵嫕绝不会说谎的。只是,这也太不合乎常理了吧。
储君啊,将来可是九五至尊的皇帝,皇帝还有人居然不想当?
“那、那陛下去找驸马爷,驸马爷是怎么说的。”苗贵妃慌忙问道。
这才是最重要的,不管你是赵昉想不想做这个监国,赵祯想立谁为太子,驸马爷的建议最为重要。
毕竟,这两个皇子是拜在石小凡门下,由石小凡负责教授他们课业。这个时候,石小凡的建议至关重要。如果他说赵昉适合,那赵祯就还是会优先考虑将来的储君就是赵昉。这关乎国运,绝非儿戏。
赵嫕看着她:“小凡说,赵昕更合适。”
苗贵妃心头一震:“驸、驸马爷当真如此说么。”
赵昕更合适,就凭这句话,赵祯就有七成的意思会考虑赵昕做储君。苗贵妃喉头发紧,只感觉一颗心怦怦的都要跳出来了。
赵嫕点点头:“是的,小凡并不是偏向谁。若论治国理政,赵昕确实更合适一些。所以,我哥决定,让昕儿监国。”
“这、昕儿,昕儿他何德何能,公主,我觉得这事还是让昉皇子去做吧,毕竟是他是长子。”苗贵妃内心激动,这么说其实是在说好听的了。
既然赵昉早已拒绝,这个时候怎么可能再让他监国。再说了,监国和将来太子是挂钩的。
赵嫕站起身:“该说的我都说了,苗妃姐姐,你好自为之吧。我先走了,赵昕这孩子不错,希望你好生培养。”
这简直就是天降大喜,苗贵妃犹自还在梦中一般,她怔怔的看着赵嫕,连话都激动的说不出来了。
自己的儿子赵昕,居然成为监国了?而且,将来可是太子,然后就是皇帝啊。
儿子当了皇帝,自己这个做母亲的算什么,那就是皇太后啊。这事,俞德妃不想么。
苗贵妃不太理解,但不管怎么说,是俞德妃母子故意将储君之位让给赵昕的。她苗贵妃也不是不知道知恩图报之人,如果将来儿子真的有一天身登大宝,一定不会忘了他们母子的。
对了,还有驸马爷。赵昕能有今日,全都是驸马爷的功劳,都是驸马教的好,昕儿才会出息。
圣旨很快下来了,天子御驾亲征,着二皇子赵昕监国。宰相范仲淹、陈执中等人辅佐。
圣旨上甚至还写有,若天子不测,众臣当拥立赵昕为国君,以保我江山社稷。
这已经是变相的承认赵昕就是储君了,只是仓促之际并未册立他为皇太子而已。
已经做好了退路,赵祯决定御驾亲征。
二十三万禁卫军,几乎京城主力竭尽出动了。不知为何,石小凡却隐隐有一种不安的感觉。
大明王朝英宗朱祁镇,也曾率二十万大军亲征瓦剌,也被认为是一场必胜之战。结果呢,大明精锐损失殆尽,皇帝都被掳走了。
好在自己不是王振,石小凡有理由相信,他能拿下契丹。
这是一支禁卫军的火枪队,无论是装备武器,还是后勤保障都是最先进的。石小凡不相信征服不了契丹,大军开始整军待发。
二十多万将士,光是后勤保障就是个天文数字。好在这些年大宋攒下来的家底厚实,军饷粮草一应俱全。
这么多兵员,如何约束部下才是重中之重。三军条令,沿途欺压百姓者,杀无赦!
东京城外,各路大军集结,赵祯的八马龙撵缓缓出城,护送的将士清一色火器装备,要多威风就有对威风。
不战则已,战则必胜!这么一支铁军,没有理由打不了胜仗。
不过石小凡也不敢掉以轻心,契丹乃是大国,一旦他们举国之力,是完全有能力和大宋抗衡的。契丹士兵作战勇猛,单兵综合素质要强的多。
大宋唯一占尽优势的,就是武器方面。论起治军大仗,还是契丹人勇猛。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宋军不占据武器优势的话,除非遇到个千年一遇的武将奇才,如白起韩信之流。否则,根本无法与契丹抗衡。
可火器也并不是万能的,这一点石小凡也是知道的。战场上,他不能把胜负的决定权单纯的交在武器方面上,而是统筹全局。
这边,耶律宗真也是御驾亲征西夏,而契丹开始是一路如入无人之境,打的西夏毫无还手之力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