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僧没说完的话,一下子咽了回去。
唐僧将孙悟空亲自扶起,面上仍是不由笑道:“不曾想我这般年轻就有了徒弟,为师只是一介俗僧不会那些翻江倒海的大神通,但为师亦会认真待你教导你如何做人,如何为善,如何向佛,你可嫌弃?”
孙悟空忙摇头道:“不嫌弃,不嫌弃,只要师傅收下俺就行了,若无师傅之恩俺老,,,弟子如今还在五行山下压着受苦呢,如何可以脱困?”
唐僧见他面色真诚不似做伪,心下也是欣喜,念道贫僧看人的眼光虽偶有走眼,但还是不会看错的这个弟子是个听话懂事的弟子。
至于那位被他当做凡人的刑天祖巫早就不在了,自然就算不得他看走眼了。
唐僧与孙悟空二人认师之后彼此了解了不少,孙悟空就牵扯白马走在前方,唐僧坐在马背上赶路,而马身两侧则是挂着两担行李压的马行走有些吃力。
落日余晖下,太阳星辉将二人一马的影子拉得极长,走在荒土原野之上,寂寥无声空阔无言,唯有步伐一步步向西而行,坚定且从不倒退。
第554章西行大道路
西行路途漫漫,如今唐僧师徒二人还尚未走出两界山,尚未走出真正的大唐边界。
师徒二人走向山下,不疾不徐。毕竟西行路十万八千里,长路漫漫当缓行。疾行虽快可难持久。唐僧心中向佛,向西天大雷音寺,他认为只有他不言放弃终有一天可到西天极乐世界。
但唐僧不知道,纵使他走完这人生百年,以他的步伐也难以走出这南瞻部洲,更遑论谈及西牛贺洲的极西之地灵山之巅?
下山途中,山路崎岖,天色渐晚,夕阳斜落金霭霞云镀嵌山边。
师徒二人行路时,有一斑斓大虎跳出,惊得唐僧差点滚下马来,后被孙悟空一棒子打死取了虎皮当做衣摆收起。
二人终于在星月升天时找到了一户人家入住。夜间唐僧为孙悟空用虎皮缝制了一套花皮衣摆,正衬了他那行者的名头。
夜间,唐僧歇下熟睡。
孙悟空独自坐在屋顶遥望天幕。
星光忽隐忽现,太阴神月皓光中天四周环而无星,众星遥隔而聚,偶有一两颗拖着长尾光痕的流星划过天际。
他想家了。
想那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花果山,那个有着猴群众数豺狼野兽遍布的花果山,被镇压五百岁月,不知道花果山里究竟怎么样了。
他想回去看看,但又犹豫。是近乡情更怯的犹豫。他怕他的猴子猴孙忘记了他,或者厌弃了他。
他,孙悟空,是齐天大圣,但不在是曾经的那个齐天大圣了!
五百年的沉淀,他明白自己身处天地大劫中,又处天地大能算计中,他犹如一枚棋子,和他这个便宜师傅一样都是颗棋子,虽然是至关重要的棋子,但终究还是摆脱不了受人操控的下场。
这一夜,他脑子里很乱,有身为妖的自责,有身为棋子的愤恨,有对天地大势的无力,有对佛门的厌弃,有。。。很多很多,也很沉重。
他出了如来佛祖的五行山,却又被压在了自己的五行山下。
一夜匆匆而过,第二日晨光浅摊天幕,天光正好,唐僧告别人家,翻上马继续西行。
孙悟空满脑子纠结,即便走在路上仍旧是无精打采。
行至正午,盛夏七月,烈日炎炎。
一块巨石横卧荒野。
巨石之上,只刻有一字“唐”!
此石以西,荒野万里,山河迢迢都不再属于大唐。
此石以东,江山社稷,盛世众生皆为大唐天下。
唐僧在此驻足,回首东看去,崇山峻岭连天横,景秀河山万里空,看往西去,穷山恶水处处绝,旷野命途生死茫。
此一去,他便只有取经而归,否则便是骸骨弃他乡,死生不复再见乡。唐僧掩泪,泪落碑石,从此是为天涯沦落僧。
孙悟空在一旁看着,面上无动于衷,心中却嗤之以鼻,凡人脆弱如此,何以能达西天大雷音寺?
唐僧伏首,向东三拜,感谢此方生养于他的天地,这方沃土生他养他,是天地自然的牵挂,而非凡俗牵挂,纵然是僧抛却凡尘,也忘不了天地恩情。
唐僧站起,取出包裹,打开,拿起观音所赐袈裟,自行披上。然后扯开缠在锡杖上的布条。
明黄锡杖端持,宝妙袈裟临身。
唐僧直起身子,持起锡杖,翻身上马,道:“走吧!”
此去一行,便是九州第一国大唐圣僧出行,代表的是盛世大唐气度,是万国之邦的骄傲,是唐万万子民的希翼,他唐僧不容失度!
孙悟空点头称是,心中对唐僧不由生出一分敬重。
师徒二人迈出大唐,走进外邦,踏上西行大道之路。
脚步落下踏起尘埃那一刻,冥冥天穹大劫云起,人道气运庇护失之,大道之途苦难折磨降临。
孙悟空每踏一步便觉身上有万斤之重,每行一里心中便有无数凡人念叨红尘乱音扰动杀心。
孙悟空心中一震,双目中有红光微起,那是身为大妖的嗜血弑杀野兽本意,他压下心中狂暴之意,回头看坐上白马上的唐僧,只见他身上发出一股常人可见之的神圣佛光庇护周身,丝毫不受此影响。
唐僧见他回头,问道:“悟空,可是有事?为师见你双目赤红,可是身体不耐?”
孙悟空强笑一声道:“许是昨夜没睡好,有些熬眼了,今夜好好睡一觉就没事了。”
唐僧点了点头,也不好言说过多,毕竟他只是一个凡人,如何能知这些妖神如何?
师徒二人开始真正的西行之路。
没了大唐人道气运庇护,这样的西行之路才是真正的西行之路,百诸之苦,千劫临身,万难之路,寻常之人根本无法担此重任。
孙悟空有大罗金仙之境,道心坚韧,纵然如此行了数十里后也觉得心神疲惫,压制恶念劳累不已。
至于唐僧凡俗肉体,虽有锡杖袈裟护持,但奔走一天也是腰酸背痛。
而此时正行至荒原野地里,半个人影都看不到,根本无处借宿,只能在荒郊野外修习一夜。
这一夜,不仅是唐僧睡得极沉,就连孙悟空都沉昏睡去。哪怕以其大罗金仙之能,抵挡这种嗜血杀戮之意也觉得心神疲惫。
第二日,继续启程。
茫茫原野,自九天苍穹落下无尽煌煌天威压于孙悟空心头,更有魔念杀伐乱心入耳。
唐僧于孙悟空行在人间路途,也是在行天道路途,人间路途有周车劳顿之苦,有大日炎眼酷暑,有饥肠辘辘之饿。
大道途中有天道意志磨砺,有大劫杀戮考验,有九九八十一难考验。
有肉体之劳,更有精神之苦。
哪怕是唐僧有袈裟锡杖护持,也觉得心有烦闷,每日行路都是折磨心志。
孙悟空无袈裟锡杖护持,更是饱受其苦,心中暴躁烦闷之意越积越多,越压越盛,每日忍受天道压制,那种感觉实在难以忍受。
如同身处宇宙之中,除去周身之外,哪怕亿万光年里都是无上威严,这种被压服的感觉没有空间尽头,也没有时间尽头,无边无际,无穷尽的折磨!
第555章师徒离散
这样的压抑一直持续了三个月,从盛夏走到了深秋,从荒原沙漠走入了山林水泽。
自遥远北方吹拂而来的秋风,带起片片枯叶簌簌飘落。这一路走来平安的很,没有一个妖怪。哪怕天下已经传遍了吃了唐僧肉体便可得长生不老之能,更可得无上造化。
虽然无上造化更为重要,但对愚昧的人类和未成金仙的小妖来说,显然是唐僧肉体可达长生不老的名气与作用更大。而天下妖魔中自然是修为低者众,经过他们谣传之口,这唐僧肉的名气,传遍了东西二大部洲。
不过这数月来,于唐僧和孙悟空来说,寂静如一,没有什么大妖凶魔来触霉头,只有一直往西行去,压抑烦躁苦心之感伴随一路。
没有妖魔来侵,不是因为孙悟空这位曾经的妖族大圣名气太大,而是因为他们走的距离太短了。
日出而行,日落而息。日行半百之里,数月来走了四千余里。虽然看似很远,可与跨越两大部洲的百亿之遥,实在是太过渺小。
因为走的距离太短,故而还没有遇到妖魔。大妖的领地划分可都是以万里为则的。只有大妖才敢对唐僧肉起心思,才不惧怕孙悟空的名气。
唐僧坐着白马上,抬起左袖护在额头之上,眯着眼睛看向西方,前方又是一座高峻的山脉,他不由叹气。
西行路上,最怕大河与高山。大河宽阔难以横渡,高山险峻,难以攀跃。
他身下的白马已经不堪重负了,这几日越行越慢,怕是担子太沉了,再过几天白马怕是就要被累死了,那样的话他只能步行前往西天了。
但唐僧没有开口向孙悟空说出帮提行礼的话。前几日,遇到了一行山贼,被孙悟空一一打死,唐僧实在不忍杀生,还未来得及出言阻止孙悟空已然大开杀戒了。
五条鲜活的人命就这样没了。
唐僧心中仍旧是一个向善向慈的僧人,怎能眼看着五条人命因他而死?
他与孙悟空争执了一番,师徒二人第一次发生口角之争,孙悟空本就忍受着西行路上心中的乱魔之音,心神疲惫,又被唐僧啰嗦吵得心烦意乱,他不由怒起呵斥了唐僧一句,显出妖猴本面,吓得唐僧再也不敢多言了。
他是妖,心中对人并没有多少慈悲心,况且他杀了这强盗是为保护唐僧反还被唐僧责怪了。他如何能不气?
师徒二人心中各想各的,谁也不多言语。
二人走了许久,到了一处峡谷通路前。孙悟空看马上的唐僧面色发白,显然是饿得不轻,便说道:“俺去看看这附近有什么可吃的东西,师傅你且在这里休息片刻吧。”
说完,便起身一跃向远处山林里找吃食了。
唐僧见此正好下马,牵着白马为它卸下重重行礼,再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