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费仲、尤浑高呼,伏于大殿三叩九拜。
但费仲、尤浑本人却没有多大欢喜,唯有庆幸和恐惧。
此事乃殷辛秘密交代他二人办的,实非他二人本意,事成获此赏赐,到让他俩有些不自在。
二人偷偷看向大殿高高在上的帝辛,骨子里都生出一丝惧意,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颤。
“土方国都城自即日起改名‘换日城’,封张奎为第一任城主,高兰英为副城主,镇守换日城,震慑宵小。”
张奎、高兰英闻听忙出班,叩谢谢恩。
殷辛已跟张奎、高兰英夫妇事先谈过,并告知此事。
北地乃混乱之始源,事实证明单靠北伯候崇侯虎无论是武力,还是威信,都无法震慑北地二百诸侯,曹州侯崇黑虎、冀州侯苏护都有不臣之心,不服崇侯虎牵制。
且最让殷辛担忧的,乃是北海袁福通等七十二路诸侯,竟能牵制太师闻仲十数载不能回朝,恰逢太师闻仲奉敕征北,才牵出一系列变故,最终导致殷商走向毁灭。
闻太师乃截教三代精英弟子,境界和修为丝毫不弱于阐教十二金仙,且所统率大军骁勇善战,却迟迟无法镇压北地名不见经不转的七十二诸侯,若说其中无隐情,殷辛绝不信。
且那北海七十二诸侯为何会突然反商?事先却毫无征兆。
殷辛猜测,那幕后推手或许就是封神幕后的推动者阐教,否则闻太师岂会被牵制在北地,迟迟无法归朝。
殷辛将张奎、高兰英派驻‘换日城’,看似寻常,实则关乎重大。
常言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封神一战前,务必要摸清袁福通等七十二路诸侯的底牌。
张奎土遁之术无双,行事方便,可秘密探访,且不易被发现,此乃殷辛将张奎、高兰英派往换日城驻守的真正缘由。
北地乱象丛生,单靠崇侯虎难以招架,殷辛尚在盘算该如何对北地进一步把脉。
尤其是封神演义中一直提到的一个地方,此乃殷辛最大的心病,正是‘北海’之地。
殷辛直觉北海之地不简单,定然潜藏着不少秘密。
九间大殿下群臣莫不艳羡。
张奎、高兰英原本仅为殷辛护卫,却因殷辛登基,他夫妇俩一朝成就封疆大吏。
內侍宣诏官继续。
“余众臣官居原位,各司其职,钦此!谢恩……”
“大王万岁!”
殿下群臣以首相商容、镇国武成王黄飞虎为首,跪倒一片,齐声高呼。
新皇登基大典礼毕,群臣退朝。
皇室宗亲以亚相比干为首,前往帝陵山帝庙祭拜成汤历代先祖。
宫女內侍退出九间大殿,殿门戛然合上。
大殿内,只余商王殷辛和太师闻仲。
殷辛坐于大殿台阶之上,席地而坐。
“太师,坐。”
太师闻仲看傻了眼,他不曾想殷辛竟这般洒脱随意,不拘小节。
“大王这……不妥吧!”
太师闻仲懦懦的道。
“有何不妥,此地唯孤与太师,不足与外人知也。孤常闻如太师等修仙问道之人,洒脱随意,率性而为,今为何太师反倒不如孤也。”殷辛畅然而笑道。
“呃……”
闻太师有些懵圈,他发现竟有些看不透殷辛。
“老臣领旨便是。”
闻太师未再托辞,忙稽首欠身,于下阶侧身而坐。
“太师,吾大商传承六百余载,今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孤可坐享太平否?”殷辛抽来一张兽皮,边擦拭着他那凡品随身武器斩将刀,边问道。
“大王不可!”闻太师闻言大惊,就欲要起身,却被殷辛一把拽住。
“有何不可?”殷辛似笑非笑的道。
“请恕老臣斗胆!如今的大商看似国泰民安,实则内忧外患!四镇诸侯各领二百镇小诸侯,兵强马壮,国富民安,已不安于现状,蠢蠢欲动。”
太师闻仲忧心忡忡。
殷辛未接话茬,继续擦拭斩将刀。
“其次,四方诸夷国虎视眈眈,连土方小国亦敢扰吾朝边境,其余诸国潜伏暗处,伺机而动也。”
殷辛内心一动,闻太师所言恰是他想。
“照太师此言,孤想做太平王岂非无望矣?”
殷辛轻轻敲打着斩将刀,响起一道道脆声,极为悦耳动听。
“呃……”
闻太师愕然,不知该如何接口。
“四镇诸侯蠢蠢欲动,四方诸夷频频试探,太师可有妙计除之?”殷辛将斩将刀入鞘,虎目生威。
“大王,请恕老臣无能!唯有兵伐之……”闻太师亦无好对策,唯有率军讨伐。
“如何兵伐?以力镇压之?”
第35章 又是一颗星
“唯有如此!”闻太师并无他法。
殷辛起身,登阶而上。
“兵者,诡道也!”
闻太师一惊,慌忙起身,稽首道。“老臣愿闻其详。”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必击其惰归。”殷辛目光如炬,气势夺人。
“实者虚之,虚者实之。实实虚虚,方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啊……”闻太师骇然。
他统兵数十载,向来正面对抗,以力压制。且闻太师对手大多凡人武将,如何是其对手。
即便偶遇懂法术之人,如何是金仙境界的闻太师对手。
若换作其他凡人商将,与敌军正面碰撞,商军或可败之。
“老臣受教!”
闻太师看向殷辛的眼神变了,甚至多出一丝佩服。
不过这还不行,尚未达到殷辛的目的,他要的就是彻彻底底的从闻太师那赖以自豪的领域击垮他。
唯有如此,闻太师才能尽归其用。
虽闻太师忠于大商,但与忠于殷辛,完全是两回事,殷辛要的是后者。
“吾朝如今局势,正如太师所言,内忧外患。”殷辛表演的时刻到了,侃侃而谈。
“如何破局?在孤看来,攘外必先安内!”
“攘外必先安内?”闻太师细细品味,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安内必借外力。”
“外力?”闻太师现下被殷辛牵着鼻子走。
“吾朝东南西北四镇诸侯,北伯候崇侯虎近商,且所辖北地二百镇小诸侯各自为政,遂不足为虑;南境连遭水灾,哀鸿遍野,亦不足为惧。唯西岐、东鲁兵强马壮,且姜桓楚、姬昌素有贤名,东西两镇民风淳朴,二侯不得不防!”
殷辛将心底的腹稿一股脑呈现给闻太师,大商需要闻太师坐镇,殷辛故不予相瞒。
“大王英明!”
闻太师骇然,殷辛一席话,让其刮目相看,几乎完全颠覆了他对殷辛的认知。
“四方诸夷虽虎视眈眈,则唯有东夷最甚,其余诸夷多处观望中,且东夷祖民乃上古巫族遗脉,不受约束,战力惊人,邪法畅行,更曾对孤行刺暗杀,日后定为吾朝之隐患,必速除之!”殷辛目露凶光,杀气在这一刻释放,就连闻太师都能感受之。
“大王欲要对东夷用兵?”殷辛之言够明了,闻太师意会其意,心神领会。
殷辛郑重点头。
“东夷必灭之!东夷之地定要归吾大商版图!”殷辛意气风发,话语掷地有声。
“以东夷为据点,东可牵制姜桓楚,南可牵制鄂崇禹,自此东南稳矣!”
“老臣愿亲率大军横扫东夷!”闻太师受殷辛气势所染,不由请命。
“太师好似忘了孤先前所言,实者虚之,虚者实之。”殷辛嘴角浮起一丝邪笑。
闻太师看去,竟有一丝诡异,冷冽之意。
“大王的意思是……”闻太师尚有些不明其意。
“既然内忧乃东鲁和西岐,外患以东夷最甚,何不让双方亲近一下?”殷辛笑的极其灿烂。
“大王之意……老臣明白了。”闻太师骇然,瞬间明白殷辛之意。
“大王圣明!”闻太师稽首欠身,看向殷辛的眼神透着浓浓的崇拜之情。
殷辛转身登阶而上,摊开掌心,落宝金钱就横躺在其间,八颗星亮起,耀眼夺目。
殷辛笑了。
一番交谈,闻太师对他的忠诚度竟跳跃式的提升两颗星,由六颗星升至八颗星。
殷辛虽事先早有预料,但此刻瞧着八颗星亮起,心中却不由顺畅了许多。
由八星忠诚度的闻太师坐镇朝歌,他当无忧矣。
“大王,东伯侯姜桓楚、西伯侯姬昌都乃老谋深算,如何肯轻易对东夷动兵?尚需好生谋划一番。”
闻太师冷静下来,不由开始思忖,却一时想不到什么好的方法。
“太师无需纠结,孤自会让东、西两侯甘心出兵。”
殷辛神秘的一笑。
“明日,召四大诸侯龙德殿面君,孤自有对策。”
殷辛自信满满。
他来自后世,且熟知历史走向,若玩不转东、西两侯,岂非让人耻笑。
关键殷辛已将东伯侯姜桓楚摆平,仅剩老谋深算的西伯侯姬昌一人矣。
次日。
殷辛召太师闻仲、镇国武成王黄飞虎于龙德殿议事,宣四镇诸侯面君,意在采问民风土俗,淳庞浇兢,国治邦安。
当然,殷辛另有心思。
闻太师心知。
四镇诸侯整齐朝服,轻摇玉佩,进午门,行过九龙桥,至丹墀,俯伏于大殿,山呼朝拜。
“臣等拜见大王!”
四镇诸侯中东伯侯姜桓楚和北伯候崇侯虎,殷辛夺舍后曾有过接触,西伯侯姬昌和南伯侯鄂崇禹尚是首次。
昨日登基大典,殷辛忙的晕头转向,亦未关注西伯侯姬昌和南伯侯鄂崇禹,今日才不由细观。
西伯侯姬昌年逾八旬,精神抖擞,温文尔雅,一脸和气,殷辛却知其深藏不露,内敛而不外显。
鄂崇禹宽背熊腰,络腮胡蓬松张弛,标准武夫一枚。看似粗莽,却绝非凡夫,不然如何震慑南地二百诸侯。
“平身,赐座。”
殷辛坐于龙椅,面带威严却不失温和道。
闻太师、镇国武成王黄飞虎坐于大殿下首太师椅,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