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幽州各地大家族,纷纷上书,力挺官府,对于王家所犯之事,坚决支持府衙严厉制裁。
王家人罪行公布,接下来就是砍头。
本来按杜荷的意思,把犯罪的王家主谋人杀了就算了,可是,李二让灭族呀!
杜荷不会为了一个王家而违抗李二的旨意。
人头滚滚呀!
王家几代人数百颗脑袋搬家,成为鬼魂。
杜荷有啥办法。
皇帝一怒、血溅千里。
不论是否有罪,只要是王家的男性,全部被斩首。
妇女打入官妓。
幸好是杜荷主事,没把王家妇女嫁人的列入严惩对象,否则,还会牵扯到更多的人。
毕竟,杜荷作为一个后世人,真不喜欢血腥味太重。
明知道一些人是冤枉的,在李二圣旨下,依然死于刀下。
当然,王家被砍脑袋,对于幽州乡、村二级组织机构的筹建是有好处的。
不论是组织机构的推进,还是梯次税收的执行,不会再有太大的阻力。
一些小的冲突还是会发生,不过,无关大局。
眨眼间,三个月时间过去了。
紧张的三个月时间,幽州各级府衙开足马力,实地到村村寨寨、田间地头。
一村一寨的建立乡、村二级组织机构,推行李二制定的梯次农业税。
让幽州百姓真正得到好处。
许多大家族自觉自愿把田地低价卖给府衙,把资本投入到商业、实业中。
从而活跃的幽州经济。
当然,一些土豪不理解,暗中生事。
对于这类人,杜荷不会放过,派出人手调查,然后,士兵跟进,该严惩严惩,该打击的打击。
能教育的教育,也不一刀切。
团结大多数,严惩少部分。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工作顺利完成,还清理了一番官场,调换了一批官员。
此时的幽州,官场上风气好了不少。
对于七品芝麻官,靠李二是不现实的,为此,杜荷提拔了一批县令、县丞、县尉。
三个月时间,辽西城里的技术学校也筹建起来,开始在全幽州招生。
那些军烈属的子女,不用交钱,全部免费上学。
三个月不可能只干一件事。
与高句骊作战时,俘虏了数万高句骊人,杜荷安排人手,让俘虏在幽州境内干活。
对一些沟渠进行疏通,一些通道进行打通。
幽州农业灌溉得到质的改变。
秋种时,只要建立乡、村二级组织机构的地方,杜荷均从系统中兑换出大量的麦种出来,供给百姓种植,等收获后再归还。
又进入冬季了。
天气也慢慢变冷。
“对了,百姓家的火炕改造好了吗?”
杜荷问道。
“将军,这件事是新上任的刺史刘大人负责,不过,我们调查了一下,
幽州改造得不错。毕竟,去年很多百姓偿到甜头,加上是免费改造,没啥阻力。”
秦理道。
“将军,我们根本不用管,幽州被将军插手,工作比原来容易做好多。”
李德謇摇头道。
杜荷在幽州,一直呆在兵营中住,就算兼职刺史,杜荷也没搬家,依然在兵营中。
呵呵!
“德謇呀,你的重装骑兵训练得如何?三个月时间,应该成军了吧!”
杜荷问道。
“将军,不算完全成军,不过,出战没有任何问题,随时能拉上战场。”
李德謇回答道。
哦!
“德謇,在对抗训练中成绩咋样?”
杜荷问道。
三个月时间,不仅是普通士兵在加强训练,按照杜荷的意思,每十天进行一次对抗训练。
步兵对抗骑兵。
步兵对步兵。
骑兵对骑兵。
呵呵!
“将军,重装骑兵现在能以压倒性优势获取胜利,不论对上什么兵种都能取胜。不过,一旦对上重装步兵,损失还是挺大的。”
李德謇道。
“杜二,想拿高句骊开刀吗?”
李德秋问道。
呵呵!
“是呀!问题是气候条件不方便出兵,看来只能等到开春后再出兵了。”
杜荷摇头苦笑。
三个月时间,高句骊伤口还末抚平。
毕竟,对于一个小国来说,损失十多万兵马,还是伤筋动骨的。
从彭越收集来的情报看,高句骊一直在与帝国求饶,希望李二能放高句骊一马。
一听要与高句骊作战,大帐中几名公子哥兴奋起来。
当然,经过三个月的强化训练,六万步兵进步很大。
与正规军没啥差别。
“对了,将军,西部战场情况如何?”
秦理问道。
西部战场,在李靖大帅的指挥下,双方展开了大战。
不过呢?
弩车、后勤马车的救援赶到,让李靖手中多了三分胜利。
貌似另一个位面,帝军与西突厥的战争,也是以唐帝军的胜利而结束。
此位面,让李靖缴获更多。
“帝军已经击败西突厥,正在追击敌人,有好几支部队杀进了西域,西突厥一直在往西部退。”
杜荷微笑道。
“将军,意思是战事马上要结束了?”
程处嗣问道。
“不会有那么快,进入西域可不容易,那地方帝军补给线太长,短时间内不可能结束。”
杜荷道。
之所以帝军会朝西追杀突厥铁骑,是杜荷告诉李二,绝对不放过突厥人,要趁此机会把西突厥朝西部赶,不能让突厥呆在东部。
说白了,杜荷想让西突厥去祸害西方国家,让罗马帝国去头疼。
等到西突厥在西方肆虐时,帝国再慢慢推进。
杜荷必须尽快消灭高句骊,然后顺势跨过压路江,把那个半岛拿下。
以此为跳板,虎视东洋国。
一旦机会成熟,跨海作战,一举灭掉东洋国。
那是一个邪恶的国家,不能让其留下在世上,否则,华夏帝国又要遭殃。
把对华夏的威胁全部消除,是杜荷的责任。
第217章 疯抢镜子
兵营中军大帐:
“少爷,玻璃厂生产出面积达3平米的产品,用来制作大的穿衣镜,配合家俱销售。
产品生产好了,我们准备将这些产品运往各地销售,少爷有啥建议?”
杜四十问道。
哦!
“老四十,玻璃生产跟得上吗?一旦销售,需要的人会很多。不能断货啊!”
杜荷道。
不要怀疑唐帝国的有钱人。
通过查封王家,让杜荷明白,唐帝国的有钱人真的很牛逼,毕竟,是蓄积了数百年的大家族,底蕴太厚重了。
一旦玻璃之类的奢侈品出现,绝对会让有钱人家争抢产品,这一点杜荷相信。
只要产品足够好,不怕有钱人家不消费。
“少爷,玻璃生产量上去了,仅仅供镜子制造,不会有问题。”
杜四十回答道。
“老四十,先把那个要送给李二的穿衣镜,还有拿一箱香皂,马上让人送到长安。
然后,咱们就可以在各地对外销售,先考虑在各地寻找经销商,价格稍微低一点,让对方有钱赚。
那样操作能让销售量很大,自营方式暂时不考虑。”
“遵命!”
新产品面世,杜荷肯定要第一个让李二使用。
一是好宣传,二是拍李二马屁。
毕竟,这是封建王朝,不是后世,必须把李二拍顺了才行。
“对了,另外再送一面穿衣镜、一箱香皂到李德秋家里。”
杜荷道。
“知道了少爷!”
“蒸汽机的生产进度如何?”
杜荷问道。
“少爷,现在一天能生产出二到三台,人手足够的话,数量还能再多。”
杜四十回答道。
丫的!
需要工匠呀!
“老四十,在各地张贴布告,大量招聘打铁工匠,把工匠的薪水公布出去。”
杜荷道。
唐帝国不缺乏优秀工匠,关键是薪水问题。
有足够高的薪水,一定能招聘到大量好的工匠,这一点杜荷不会怀疑。
“遵命!”
“好了,去安排吧!”
杜荷道。
“是!少爷。”
“杜二,谢谢!”
旁边的李德秋道。
“不用谢!好东西出来,本少肯定要先给你父母使用。”
杜荷微笑道。
“杜二,辽东等地已经收复,道路也基本修好,只等开春后,就能继续挺进。”
李德秋道。
杜荷不仅让高句骊俘虏修乡、村的沟渠,还组织一些俘虏修建通往各地的通道。
顺便把一些地方收复。
主持人是薛礼负责。
一切均已就绪,就等开春,天气好转后出兵。
杜荷看了看在坐了四大公子哥,心中感慨万端。
“几位兄长,抓紧训练士兵,最后还有一个冬季,开春后不要掉链子哦!”
杜荷调侃道。
“遵命!”
四大公子哥纷纷拱手道。
“对了,你们四人在幽州城开的那家火锅店,生意咋样?”
杜荷问道。
呵呵!
四大公子哥脸露笑容。
“生意非常好,不比长安城中差。”
秦理道。
“关键是幽州城走上正轨,百姓手中慢慢有了闲钱,加上我们在价格方面,大大低于长安城。”
李德謇道。
“改天本少去品尝一下。”
杜荷微笑道。
……
长安皇宫中:
李二围着一面特大号的穿衣镜左照右照。
心中震撼无比。
唐朝是使用铜镜,啥时候见过如此明亮的琉璃镜。
丫的!
这个小兔崽子,不错!
杜荷送给李二面穿衣镜,一面是李二使用,一面是皇后长孙无忌使用。
李二使用的哪面穿衣镜,上面雕龙画凤,使用酸枝木制作而成。
是工匠精心打造出来的精品。
送给长孙皇后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