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应该是这样!既然是这样,那我是不是该像杨哥一样?
朱昆心里头又一次的确认了下,同时,他也有了些自己的想法。
“昆哥,跟杨哥他们一起训练是不是特带劲?对了,华哥你们去年好像就有林指导带着你们一起训练过吧?真是太棒了!”
这时候,张蒙问了话,他也有些羡慕。上半年其实他就在队里,他们的训练也经常看到。那时候他虽然有感受,但终究还差了些感觉。
但一次奥运会给了他太多的刺激,他在电视上看到林指导,杨哥、赵哥、陈哥和沈哥。看着领奖台上的听他们,看着红旗飘扬,听着国歌嘹亮。从小就接受熏陶的他,在那一瞬间打开了一道心门。
他似乎明白了很多,他心里萌生出了很多想法。对于获得荣誉的这些哥哥们也更加的钦佩、崇拜。渐渐的也成为了他的偶像。
因此,不论是偶像的力量还是实力上的向往,他心里的想法都越加的强烈。
张蒙的话也让另外几个小少年来了兴趣,看过亚锦赛,看过奥运会,现在那几位“老大哥”无疑是华夏许许多多运动员心目中的偶像。
朱昆和叶华对视了一眼后,相继笑了笑。带劲吗?确实挺带劲的!不过,这带劲中有着的压力可不小,甚至有时候都能感觉到丝丝绝望。
朱昆笑着问了句:“想要跟林指导,跟杨哥他们一起训练?”
“当然想啊!”
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几人回答道。
“想要实现其实也是可以的,什么时候你们100米能跑过俊哥,200米能跑过我,我想就差不多了,要是能跑过杨哥和赵哥他们,那就更好了……”
“啊~嘿!”
“昆哥,跑过你们,我们怎么可能……”
“……”
“只要肯努力,哪有什么不可能的。去年二月份,赵哥被林指导收下的那一天,百米测试的手记11秒多,现在多少?杨哥当时最好成绩200米也只有20秒5多,现在又是多少。还有我,我虽然差的多,但你们应该知道的,我去年城运会还是21秒多,我现在不也跑20秒5了。”
“张蒙,你看,你现在200米都有时候能跑进21秒了,苏天,你年龄最小,你现在100米最好成绩多少?”
“我…我10秒75……”
“是啊,10秒75,你才15岁呢。”
“咱们都好好训练,刚之前小苏问我是不是条件这么好,人这么少,我没说。但我现在跟你们说,怎么可能的!最好的条件给最优秀的运动员,哪天要是不优秀了,自然会有优秀的人顶上来。咱们现在都不算优秀,有点配不上这些,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
“好,更加努力!”
张蒙一声喝,瞬间响应,作为运动员家庭出身的人,其实他更明白里面的东西。
“那咱们继续训练!”
“小苏,能被林指导收下可不容易。你很幸运,好好努力!”
“嗯,我当然努力,我要像赵哥一样,我要上奥运会,我还要……”
伙伴们已经开始继续训练了,同样投入到训练中的苏天想着刚刚朱昆的话,他心里很赞同。
因为在体校时间不长就进了省队,也还没安排正式主管,省队的副总教练亲自带的他。因此他和梁宏被袁教练带过来后,国家队给他安排了新的教练。他是被林指导…教练收了下来。他既兴奋,其实也感到有压力。
现在在国内,只要是田径运动员几乎就没有不知道教练了,他的经历和成绩早就被无数人所熟知。能在教练的手下当然是幸运,但同样师兄们和教练都太优秀了,这让小少年心里有些怕。特别是教练现在还叫停了他之前在省队的训练方案,给他重新制定了训练计划后。
其实他感觉到省队刚开始给他安排的训练,成绩进步是很快的。他从手记10秒7多跑进电计10秒7只用了短短一个多月。
现在给改了,不少训练内容都有增减不同,他相信教练的安排肯定没错,但是成绩能不能再有如此快的提高他不确定了。
而他最怕的就是成绩不能快速提升,朱昆说的不优秀那些,其实他怎么可能不想。体校大半年,省队一个多月,哪怕是小小年纪没能考虑到更多深层次的东西,但眼见的还是让他有感触的。
“小苏,发什么呆呢,赶紧的……”
“哦~”
负责指导他执行训练计划的张教练在喊了,苏天赶忙的应了一声后,投入到训练中。
进入训练状态后,他只想的,要努力更努力,不能让教练不满意。至于能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成绩,他也只能把这个心思暂时放放了。
一群少年或兴奋、或期冀,或许他们心里也都有些小小的忐忑,好的希望能尽快的更好。稍差一点的,也想着能尽可能的快点追一追。至少也要让教练们满意。
小少年所不知道的是,他们在考虑着训练,考虑着教练们的想法,其实教练们更在考虑着他们。
……
场地另一边,刚结束了一轮训练的林幕走到了场边休息,而其他的教练们也很自然的围了上来。简单的几句汇报后,接着也谈到了现在分成两队的这些运动员们。
“林指导,你是打算让他们正式的成为接力二队?”
刚讨论了一下运动员们的情况后,刘仁这会儿就问起了这个问题。他也很关心这个问题,毕竟现在接力总队,他是负责接力训练的直接负责人。
这次的奥运会拿金牌了,他非常兴奋,他也是名副其实的奥运冠军教头了。
可其实他知道,这个冠军虽然比去年的来得有分量,但还是有些侥幸的。至少从自身来说,做的还不算好。
有运动员自身上的问题,比如沈欢的速度保持和弯道技术上还差了些,陈建海的爆发也差了些。杨祖耀的起速和赵林的腾空步伐都还有欠缺。自身体能素质上的差异那更不用说了。
但更多的还是配合上的,就以和英国和日本他们来比,在交接棒的配合上,还是有一些差距的。如果这一次华夏能有英国和日本他们那样的接力效率,以四位运动员的水平,根本就不可能那么艰难的才战胜了有着失误的美国队。
这次美国是失误了,或许下次还会,但不能总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失误上吧。还是要努力夯实自身才对。
需要多磨合,需要多加强配合训练。毕竟以前华夏的接力其实跟美国他们也差不多,都是来自不同省份平时都很少在一起训练的人临时凑起来的。大不了比美国多几个月的磨合时间罢了。
接力总队的成立,也是建立在改变这样情况的基础上的。比起以前已经有了长足进步,那就继续努力,这是刘仁的想法。但似乎林指导的想法更超前一些,现在这一批还风华正茂呢,就有打算培养下一代了。
“先让他们跟着训练下吧。在个人训练的同时多培养一下他们的配合意识和技术意识,至于老刘你说的是不是二队的问题,倒也不一定非要有这个名头,现在谈接班还太早了!”
林幕调整着呼吸,舒缓着身体,很简单的回道。
“林指导的意思是意识?”
袁国华似乎感觉都了关键字,开口问了一句。
几位教练也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意识?配合意识?或者是其他意识?
林幕微微颔首,“是啊,意识!”
说着话,他的视线投向了场中正在训练的运动员们,扫过了一边,又转向了另一边。特别是正在另一边训练的那几个小孩,他的心里很是有些感慨。
收回了视线转过头看向了身边几人。
林幕很是郑重的说道:“几位,咱们华夏短跑这一块,现在还缺了些……”
。
第二百九十六 我想要跑的更快
“对,意识!包括这几个小孩,也包括小杨他们,更包括所有的教练和地方田径队,都需要点意识。”
训练场边,林幕很郑重的说着话。
“我之前其实就考虑过这样的问题。队里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大多来自不同省份,代表国家比赛自不用言,但如果参加国内比赛的话,还是都会代表各自省份的。
回到地方,如果可以把这些配合和训练上的意识带下去,或是组成接力队伍,或是多些参谋辅助,应该能起到不小的作用。带动起地方更多的人,才能行成这样一个传统。
能直接进入国家队的毕竟是少数,这少数就要多起点作用,努力的多带动起来。只有整体的起来了,才有可能更多发掘到新鲜血液。
教练这一块咱们先不说,可能要考虑的需要更深一些,但运动员这里倒是可以多增强些意识。从年龄上来说,小杨他们作为运动员应该还能活跃不少年,他们可以先带着。至于那几个小一点的,当是下一个梯队吧。”
其实这些事林幕早有些考虑的,特别是看了英国队的情况后。
“说到这个,还要归功老袁。之前在我们接力总队刚成立时我就有想过,只是当时因为没什么具体人选就暂时放了放。也算是先把小杨他们这批的基础先打起来。咱们以前的基础还是太薄了,少了些梯队层次。
现在,老袁看的这几个苗子都不错,体能素质天赋上不说,他们也有着步频或者步幅上的一些先天特别之处,这些比一般的天赋可要难得多了。有了这样优秀的两到三代的带动,整体的梯队氛围起来了,情况应该能好很多。”
袁国华听着话只是浅浅的笑了笑,他没觉得有什么功劳的,那也是他的工作和喜欢干的事。他倒是对林幕所说的氛围梯队感触的要多些。
“我从来就不迷信天才,但不可否认,天才在培养时间和效率上要有优势的多,特别是对那些有一定特别之处的,往往顶级和顶尖的差别也就在这一点上。国家需要许许多多的运动员把项目环境托起来,但也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