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不相瞒,我和秋南是逃出来的,秋南的父亲是我师父,他是当地有名的善人。
连年大旱,飞蝗四起,百姓民不聊生,我师父拿出所有的家财救助百姓,还制作蝗虫粉,救活了无数百姓。
谁知道树大招风,皇室残暴,他们看不惯我师父的做派,竟然让人把他抓了起来,惨死在狱中!”
郭浩讲的故事,挺起来很扯淡,可在这个时候,却很合情合理。
散尽家财,收买人心,谁知道你是不是要造反,这时候的人都很敏感,也很简单,谁给你饭吃就听谁的,谁能给你钱财,就让谁当皇帝。
“我们师兄妹没法救师父,一路上遭到无数追杀,好不容易跑了出来,打算下颍州,去南国,将来有机会,就回到中原替父报仇!”
郭浩说完看着陈林,陈林好像信了他的话,被二人悲惨的遭遇感动。
“原来郭兄如此不易,可怜了中原的百姓了!”
陈林喝了一杯酒,好像很有感触,事实上他一路行商,也看到不少人间惨剧,可是他也无能为力。
就像郭浩所说的一样,就算他很有钱,但是他什么都不敢做,否则就会被说成别有用心,从而引来灾祸。
事实上中原的灾民也有不少逃到了南方,南方的国家也来者不拒,毕竟有人就有兵源,想要维持和平,就必须有自保的力量。
“我听说陈兄是来自南国,不知道能否带我们兄妹一程,郭某在此先行谢过,日后有机会必当报答!”
说着郭浩躬身施礼,求人还要有求人的样子,陈林见了起身搀扶,道:“郭兄不必客气,反正我们也要回去,多两个人也不要紧,举手之劳而已。”
郭浩闻言在此拜谢,陈林在此搀扶,二人继续落座,郭浩问道:“不知陈兄打算何时出发。”
陈林道:“明日就走,天气越来越冷,路上也是受罪,而且我答应家里,要在中秋之前赶回去。”
郭浩闻言点头,敬了陈林一杯酒,既然明天要赶路,二人也就没多饮,都早早休息。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二人先行出城,在城外汇合陈林的商队。
其实说是商队,商品已经卖出去了,回来时带的东西不多,都是些中原的特产。
商队一共二十三人,除了陈林和他的侍女,其他的都是护卫,不大的马车坐四个人,一时有些拥挤。
“陈兄,我看我还是做到外面吧,让秋南在里面就可以了,这样是不是有些挤了。”
郭浩说完,他的侍女很想郭浩出去,可陈林却不以为意,摆手道:“不要紧,人多暖和而且热闹。
对了,我听郭兄谈吐不凡,一定是读过不少书吧。”
郭浩闻言摇头道:“读过几本,不求甚解,和陈兄比不了。”
“哎,郭兄何必妄自菲薄,这一路正好闲的无聊,不如你我作诗一首,打发下时间如何。”
听到要作诗,郭浩连连摇头,秋南在一旁却很有兴趣,陈林见了微微一笑,道:“你看,秋南姑娘也想让你作诗呢!”
郭浩看向秋南,只见她比划道:“你前两天不是说了一句诗,那句听起来就不错!”
“前两天?哦,那不行,那是李白写的,我只是念出来。”
“那之前那些呢,在家里那些,你给我和师父说的。”
“家里那些?不行不行,那都是别人写的。”
秋南听了有些不悦,陈林看不懂二人说什么,但从郭浩的话里,也听出他确实作过一些诗。
“秋南姑娘,你是说郭兄之前作过诗?”
秋南点头。
“那我拿纸笔,你写出来可好?”
秋南再次点头。
郭浩见了有些傻眼,忙拉着秋南道:“秋南,我什么时候作诗了,我怎么不知道,你别乱写,让人看笑话。”
可是秋南却不愿意,执意要写,在她看来,她的浩哥哥是无所不能的,不能让人瞧不起。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秋南放下笔,二人已经念完了,郭浩思索了一下,忽然想起来,问秋南道:“这不是那天我念的诗么,你听一遍就记住了?”
秋南点头,露出可爱的笑容,她确实记住了,郭浩和她说的很多话,她都记住了。
正是由于这些话,让她意识到郭浩的不凡,才让她越来越相信郭浩,相信她的与众不同。
“好诗啊,郭兄大才,随口一念就是如此佳作,陈某佩服!”
南唐好文,郭浩此时算是见识到了,只怪这时候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文人喜欢这些好像也正常。
看到陈林称赞郭浩,秋南也很高兴,他那天的确是有感而发,因为当时的画面很应景。
一行人继续前进,速度不如二人走的快,好在人多比较安全,而且不用担心吃住问题。
晚上,郭浩回忆白天那一幕,他当时随口一念,秋南就记住了,那他后来和她说了那么多,她岂不是都记住了?
而且这小丫头平时没看出来,好像还挺喜欢卖弄,有机会一定要提醒她一下,他说了那么多大逆不道的话,可不敢和别人胡说。
接下来几天,商队有惊无险地来到颍州,打算在这里停留一晚,好好休整一下,然后继续出发。
自从知道郭浩文采不错,陈林就一直拉着郭浩讨论诗文,郭浩肚子里虽然有些诗词,可那都是压箱底的,用一首少一首,他可不想浪费在这里。
“郭兄,你看这秋日景致,夕阳西下,小桥流水,难道就不想赋诗一首么,秋南姑娘都告诉我了,你就不要敝帚自珍了!”
陈林笑着看着郭浩,郭浩被他磨了一路,实在没办法,望着眼前的场景沉吟了片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人在天涯……”
陈林反复品味着郭浩的词,仿佛感受到他心中的悲凉,而郭浩回头看着偷笑的秋南,瞪了他一眼。
第三十三章 南下之路(五)
“妙,妙啊!短短二十八个字,却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完全表达出了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等到了南国,我一定要把郭兄引荐给那些所谓的才子,让他们整天说我就知道行商,和郭兄一比,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郭浩闻言哑然,原来陈林在南国文化圈混的不怎么好,那些才子都瞧不起他,只因为他是商人出身。
于是陈林发奋读书,结交各路士子,但是作诗是要看天赋的,陈林在这方面并不擅长,于是就想找一个外援,来壮一下声威。
一路走来,陈林也遇到不少读书人,但是都资质平平,没什么过人之处。
唯独郭浩语出惊人,两首诗都是难得的佳作,尤其是后面这个长短句,这时候虽然不流行,但也不影响作品本身的魅力。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可不是开玩笑的。
比曲一出,陈林对郭浩更是客气,郭浩也算幸运,遇到个识货的,否则这年头最多的就是文盲,就连当今的皇帝,其实也没读过几本书。
商队修整了一晚,第二天继续赶路,路上陈林还像郭浩要诗,郭浩打死也没给他。
从颍州到南国,这段路并不太平,这里是来往商队的必经之路,有很多盗贼在附近出没。
“公子,接下来我们要小心了,这段路不安全,我们必须走快些,也许会有些颠簸,还请公子忍忍。”
“我省得,沈统领不必管我。”
沈风,陈家护卫的统领,和其他护卫一样,一身短衣襟小打扮,手里拿着一把刀,是普通士兵佩戴的横刀,全长60…80厘米,刀厚6…8毫米。
郭浩观察他很久了,因为他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具体是什么郭浩说不出来,但他猜测沈风心里出身军旅。
对于古代的军人,郭浩还是很好奇的,这时候个人武力还是很有价值的,有时候武艺高强就可以脱颖而出。
沈风说的有些颠簸,郭浩实在不敢苟同,这时候的马车没有减震,跑快了稍微有点不平就颠的厉害,郭浩受不了索性下车走路。
“郭公子,你怎么下来了。”
沈风一个人走在前面,一边观察一边探路,看到郭浩出来有些惊讶。
“车上太颠簸了,还不如下来走走,否则没等到南国,我就要散架了。”
郭浩随口说道,沈风却有些不屑,他把郭浩当成了真正的文人,以为他吃不了奔波之苦。
“这段路有二十里,期间不能休息,我看郭公子还是回到车上吧,等走过这段山路,前面就好了。”
郭浩闻言笑了笑,知道他什么意思,转头看了看两边的小山,忽然想起兵书里描写的场景。
“真是个埋伏的好地方啊!”
郭浩的嘴仿佛开了光,他话音未落,只见前面几块巨石滚落,郭浩忙拉着沈风后退,结果却拉空了。
二人退后了十来步,好像同步一般,沈风诧异地看了郭浩一眼,回头喊道:“小心,前面有埋伏!”
沈风话音刚落,小山上忽然出现一群人,个个手持武器,足有五六十个个,比陈家护卫多了两倍还多。
沈风面色凝重,拔出了手中的横刀,郭浩此时才见到横刀的真面目,比后世复原的漂亮多了。
“公子,对方人多,我让人保护你先离开!”
陈林此时也有些惊慌,他是真正的富家子弟,平日里也不是没见过大场面,可今日情况确实很危险。
五六十人的山贼队伍,这是很少见的,他的护卫可以以一敌二,但人多了也难说。
“郭兄快随我来,咱们先离开这里再说!”
陈林呼唤郭浩,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