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建筑是完工了,不过灰突突的墙面有些难看,郭浩指了指墙面道:“把这些墙面都刷上白灰,然后写一些标语,什么忠君报国、保家卫国之类的。
还有就是桌椅和床,图纸已经拿过去了,督促他们尽快完工,九月份就要让第一批学员入学!”
“遵旨!”
军事学院,又是一个新鲜事物,钱庄的劲还没过,百姓们都觉得跟不上郭浩的思路了。
招生的告示贴了出去,年龄要求十八到二十二,身高一米七以上,体重五十公斤以上,身世清白无犯罪记录的男子。
一旦被录取,吃住免费,学习时间为四年,毕业考核通过后,直接安排进军中担任低级军官,日后根据功劳晋升。
百姓们一看这个,这不是又一个国子监么,而且和武举人差不多,考中了可以直接当武官。
而且还没等大家惊讶,一个更劲爆的消息传出来,郭浩有可能会亲自讲课,这意味着军事学院的学生一样是天子门生!
这个消息传出来,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无数学子,不过招生还没开始,还不允许进入汴梁,而是先由地方官府主持初试。
既然是地方主持初试,那么汴梁也不例外,考试场地就是军事学院,这一天来了不少年轻人。
主持考试的是兵部尚书王彦超,作为开国功臣之一,郭浩觉得他自少从戎,在军中数十年,南征北战,战功卓著。
他平时为人温谨,对所镇之地均竭力安抚百姓,对士兵也十分和蔼可亲,能礼贤下士,从不盛气凌人,所以任命他为兵部尚书。
这次的学员选拔,热闹成都不亚于科举,所以武将们都觉得脸上有光。
报名处,学员们都排好队,先一个个登记好姓名、年龄,家住何方,然后就会发一个“准考证”。
人群之中大多数都平民子弟,不过偶尔也有些官宦子弟,引起他人注意。
“姓名。”
“石保兴。”
“年龄!”
“开运二年生人,今年二十二!”
“籍贯!”
“开封浚仪人!”
三个信息登录完毕,记录官抬头看了一眼,只见一个英俊的青年站在面前!
“敢问这位公子,石守信将军是你的”
“正是家父!”
嚯
所有人都唏嘘不已,投去羡慕的目光,下意识地看向远处的石守信,因为他是学员的教员之一。
也许是察觉到众人的目光,石守信瞪了儿子一眼,原本还很得意的石保兴缩了缩脑袋,连忙领了号牌离开。
又登记了几人,这时一个儒雅青年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下王承衍,今年二十一岁,祖籍洛阳!”
王承衍?
有人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记录官笑着点头,他认识这个青年,正是北境将军王审琦之子,又是一位功勋之后!
而王承衍的后面,跟着一位桀骜的青年,看到轮到他了,直接开口道:“潘惟正,大名人,今年二十二岁!”
青年姓潘,而且和王承衍认识,不用说,又是一个将门之后,除了潘美没有别人了。
如此之多的将门之后,让其他人很有压力,毕竟人家老爹就是当将军的,和他们一比就有先天优势。
这次汴梁只要二十人,这还是京城特招,别看名额不多,但是全国上百个郡县和在一起,就有几百人。
到了傍晚十分,两百多学员已经登记的差不多了,这还是事先筛选出年龄不合格,身高不够的,否则要比这多。
就在报名快要结束时,一个少年匆匆忙忙跑到报名处,由于报名快结束了,所以留下来的人都在看热闹,所以这个少年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呼,大人,我没来晚吧!”
记录官看了他一眼,发现这个少年年龄不大,身上风尘仆仆,应该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
“没晚,说你的姓名、年龄和籍贯。”
“李继隆,上党人,今年十八岁!”
十八岁!而且还不是本地人,按理说不应该出现在这里,这个少年什么情况!
记录官听了也皱眉,抬头说道:“你既然不是开封人,看起来也不像是住在开封,为什么来这里报名?”
“这”
李继隆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其实他乃是开国名将李处耘之子,历史上李继隆的妹妹经赵匡胤撮合嫁与赵光义为妻,即后来的明德皇后。
李继隆幼年时在伯父李处畴家生活,成年后,李继隆因父亲的功劳被荫补为供奉官。
到李处耘被贬为淄州刺史时,李继隆也被除籍,郭浩大寿,李继隆与其母入贡,被官复原职。
因李处耘和赵匡胤的结拜兄长慕容延钊不和,李继隆屡遭压制,少年时代的他只好每天游练武,等待机会。
现如今赵匡胤不是宋太祖,却还是禁军统领,李继隆依旧不得志,要不是听说军事学院招生,慕容延钊也已经死了,他还没机会出山。
所以李继隆也是将门之后,却不在汴梁居住,所以没有人认得他,自然也就不会照顾他。
“大人,其实我是”
李继隆犹豫着,要不要说出自己的身份,事实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父辈之间的事,也会牵连子孙。
他如果说出身份,也许会得到通融,可是赵匡胤就在汴梁,知道他来以后,会不会为难他。
但李继隆也知道,他不能放过这次机会,实际上郭浩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很多人的命运轨迹已经偏离了历史。
“大人,我是”
“慢着,给他登记吧,他一个孩子远道而来也不容易。”
就在这时,李辉忽然出现在众人面前,所有人都是一愣,下意识地四处寻找,因为李辉在的地方,郭浩八成也在。
“李统领,这是的意思?”
记录官指了指天,李辉微微点头,记录官闻言不再多说,其他人看的明白,可李继隆却不明白,只道是李辉在帮他。
“多谢这位大哥,继隆感激不尽,来日如果有机会,一定报答今日提携之恩!”
第三百八十二章 选拔考试(一)
报名结束后,人所有学员都回去了,准备第二天的考试。
李辉回到教学楼二楼的一间教室,郭浩正负手站在这里,今天的报名他全程目睹,实际上他也在观察这些年轻人。
“陛下,那个李继隆已经报名了,陛下这么做,会不会有些不公平……”
“不公平?就因为他爹和慕容延钊不和?父辈之间的事,何必牵连下一代?
而且元朗也不是小气的人,如果他知道朕这样做,也应该明白朕的意思。”
李辉闻言不再说什么,他现在越来越明白自己的位置,他是郭浩的影子,应该隐藏在黑暗中,在需要的时候出现,这就够了。
站了一天,郭浩也觉得有些累了,于是返回宫中休息,明天来观看选拔考试。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郭浩没有上朝,所有大臣也知道郭浩要干什么,有的干脆和郭浩一起来观看。
为了不影响学员比试,他们都和郭浩一样,躲在教学楼上,郭浩很人性的给他们准备了桌椅板凳,还有茶水糕点。
早上八点(之前规定了时间,不要杠哦!),比试正式开始。
军事学院入学考试,郭浩规定了五项项目,分别是:朗读、跑步、举重、骑马、射箭。
朗读考察文化基础,跑步测试耐力,举重考验考验力量,骑马射箭不用说,这是武将的基础。
看着桌子上摆着的书,有的人面露苦色,他们大部分人都是习武之人,平日里读书不多,能够识字就不错了,有的能写名字就很满足了。
虽然郭浩一直强调读书识字,可效果并不显著,毕竟有些观念很难改变,哪怕后世的扫盲运动,也是进行了十多年,经历了两次,还没有彻底完成。
所以郭浩要求未来的将领,第一点就是要识字,否则连兵法都看不懂,还怎么学习高深的技能。
较场上设置了四个考点,两百多学员排队考试,书籍是随机抽取的,其实没什么高深的内容,只是单纯的朗读。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e)乎……人不知而不……”
仅仅是论语,就难倒了不少人,有些人还好,生僻字不认识,可有些人不行,简单的字都不认识,看的郭浩直摇头。
就在何时,后面忽然传来脚步声,郭浩回头一看,只见两名少女进了教室。
“父皇,有这么好玩的事,您怎么能不叫我们!”
郭浩看着两名少女,脸上露出笑容,来的不是别人,正是郭浩的两个女儿。
“你们怎么来了,外面正在考试呢,你们怎么进来的!”
郭妱梅闻言吐了吐舌头,看了李辉一眼,神秘的笑了笑,李辉见状赶紧低头,郭浩看破不说破,难怪李辉刚才离开了,他还以为是去方便了呢。
“这不是妹妹心情不好,所以我就带她出来散散心,父皇你把三弟调到格物院,雁菡妹妹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
“这不是还有你吗?”
郭浩故意不接郭妱梅话茬,要说他这两个女儿,和他们的母亲性格完全不同。
自打郭浩认识李芙,李芙都是一副端庄贤淑的性格,可他俩的女儿,却有些活泼。
而郭永宁年轻时很活泼,他俩的女儿却不同,郭雁菡很内向,平日里不喜欢说话。
也许是生活环境造就,郭浩也许是一个好皇帝,却不是一个好父亲,他没有太多的精力陪伴子女,哪怕他也知道这一点。
“既然来了,就坐下来好好看吧,想吃什么就说,这里不是宫中,可以随便一些。”
“多谢父皇!”
郭妱梅大喜,拉着郭雁菡坐到一旁,郭浩回过头继续看学员考试,可两个女儿也在小声讨论,郭浩听着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