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契丹主责问他道:“导致两主不和,全是你所干的事!你所说的‘十万横磨剑’在哪里?”
召来乔荣,让他们互相申辩对证,共十件事,景延广最初不服,乔荣把纸上所记的话给他看,景延广才认服,每承认一件事,就给他一支筹码。
到第八去支筹码时,景延广只能把脸伏在地上请求死罪,于是把他关押起来。
三十日,文武百官在封禅寺住宿。
两个月不到,历史上的后晋灭亡了,石敬瑭的心思,他的儿孙们一点没有领悟,燕云十六州算是白给了。
朝廷发生这么大的事,百姓们也未能幸免,大军入城开始抢掠,郭二牛一家虽然躲得隐蔽,可也差一点被发现。
次年正月初一,后晋的文武百官在大梁城北远远地向后晋出帝辞别,然后改换白衣纱帽,迎接契丹主耶律德光,全都在路旁伏服请罪。
契丹主头戴貂帽,身披貂裘,内裹铁甲,立马于高岗之上,命令归降的百官起立,改换服装,安抚勉慰百官。
左卫上将军安叔千一人从百官的行列中站出来,向契丹主耶律德光说了一番胡语。
契丹主道:“你就是‘安没字’吗?你过去镇守邢州时,已多次向我表示忠诚,我没忘记啊。”
安叔千欢呼跳跃拜谢而退。
出帝和太后以下在封丘门外迎接,契丹主推辞不见,当他进入大梁城门时,百姓们都惊呼地跑掉了。
契丹主登上城楼,命翻译告诉百姓们:“我也是人,你们不要害怕!我要让你们休养生息,我无心南来,是汉兵引我来到这儿的。”
来到明德门,契丹主下马叩拜,然后入宫,命令他的枢密副使刘密为代理开封尹。
日落时分,契丹主退出都城,屯兵于赤冈。
初五,契丹封后晋出帝为负义侯,安置在黄龙府,黄龙府就是原慕容氏的和龙城。
契丹主派人对李太后道:“听说重贵是不听母命才落到今天的下场;您可以自行方便,不要和他一起同行。”
太后道:“重贵侍奉我很恭谨。他的失误是,违背了先君的意志,断绝了两国的交欢。
有幸蒙受大恩,保全了身家性命,我做母亲的不随着儿子,又往哪儿寻求归宿呢!”
初七,契丹把后晋出帝和他全家人迁到封禅寺,派大同节度使兼侍中河内人崔廷勋领兵看守。
契丹主多次派使者前去探望问候,后晋出帝每听说使者到,全家都惊恐担忧。
当时雨夹雪下了十几天,寺外断绝了供给,全家老小又冷又饿。李太后派人对寺内的和尚道:“我曾在这里供给数万和尚的斋饭,难道就没有一个人记着我吗?”
和尚以“契丹用心难料,不敢献上食品”为推辞,后晋出帝只好偷偷地哀求看守,才得到一点食物。
初九,契丹主改穿中原衣冠,文武百官上朝退朝一切均按旧有的典章制度。
当初,杜威恢复旧名杜重威领着后晋军投降契丹后,契丹主收缴了全部兵器铠甲,有数百万件之多,贮存于恒州。
派人将军马数万匹北归其国中,派杜重威率领其部卒跟随自己南下。
到了黄河岸边,契丹主看到投降的后晋兵卒太多,怕制造事变,想用自己的骑兵把他们统统赶进黄河。
有人劝谏道:“晋兵在各地的还很多,他们听到投降的都死了,一定都会抗拒到底的,不如先安抚他们,慢慢地再想万全之策。”
契丹主就派杜重威带领他的降兵屯驻陈桥,正赶上下雪多日,官没给粮饷,士兵们又冷又饿,都怨恨杜重威,相聚而哭泣,杜重威每出帐外,道旁的士兵都骂他。
契丹主还是想诛杀后晋降卒。赵延寿对他说:“皇帝亲自率兵冒着飞矢流石夺取了晋国江山,是想自己占有呢,还是想替他人夺取呢?”
契丹主脸色突变道:“朕统率全国南征,五年不解衣甲,才刚刚得到,岂能是为他人!”
赵延寿道:“晋南面有唐,西面有蜀,常常互为仇敌,皇帝也知道吧?”
契丹主答:“知道。”
赵延寿道:“晋国东起沂州、密州,西至秦州、凤州,绵延广袤数千里,边境与吴、蜀相接,常要派兵镇守。
南方暑热潮湿,北国人不能居住。他日您车驾北归,而这么辽阔的晋国疆土无兵把守,吴、蜀一定乘虚入侵,这样,难道不是为他人夺取江山吗?”
第四十八章 声名鹊起(一)
听了赵彦寿的话,契丹主沉吟了片刻,道:“这是我没料到的。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赵延寿道:“陈桥的降兵,可分开来把守南部边疆,这样吴、蜀就不能成为后患了。”
契丹主道:“我过去在上党,失策在于当断不断,把唐兵交给晋。
没想到反过来与我为仇,北面同我作战,辛苦勤劳好几年,才把他们战胜。
有幸落在我的手里,不乘这时把他们翦除干净,难道还留作后患吗?”
赵延寿道:“过去把晋兵留在河南,不将他们的妻子作为人质,所以才有这种忧患。
如果把他们的家全迁到恒、定、云、朔各州之间,每年轮番让他们把守南部边疆,何怕他们发生突变!这是上策呵。”
契丹主大喜道:“对!全按你燕王的意见办理!”
于是陈桥降兵才得豁免,分别遣返兵营,赵延寿也算做了件好事,保留了中原的气数。
……
晋国就这样灭亡了,此时消息还没传到南唐,上元节这天晚上,金陵城灯火通明,百姓们都到街上庆祝。
聚仙阁前聚集了不少人,因为门口挂着的十个花灯。
每个花灯上都有一个灯谜,而门前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免费猜灯谜,猜中者可获得新茶一包。”
郭浩站在人群中,发现人们只是在观望,没有人上前尝试,他知道必须有人开个头,于是他站了出来。
“这位公子,你这是猜谜对吧!”
陈林见说话的是郭浩,先是愣了一下,可看到郭浩对他眨眼,立刻明白过来。
“没错,是猜谜,猜中了就有奖!”
“不要钱么?”
“不要钱!”
“不要钱,那我来试试!”
于是郭浩选了一个字谜,略一沉吟说出了答案。
“恭喜这位公子,猜对了,这是给你的茶叶!”
说着递给郭浩一小包茶叶,郭浩打开看了看,问道:“这是什么茶叶啊,怎么喝啊!”
陈林也进入了状态,道:“用热汤冲泡即可,很是方便,公子回去可以试试。”
“哦?如此简单么?那我回去试试,反正也是白来的,试试也不吃亏。”
说完郭浩看了看围观的人群,高兴地拿着茶叶离开了,众人见茶叶真的白送,于是分分参与。
有了开头,接下来就好展开了,他们出的灯谜都不难,有点文化有点思维就能想到,一时间很是活跃。
“爹爹那看,那里好热闹啊!”
人群外面,周宗带着女儿周娥皇出来赏灯,正好走到聚仙阁,周娥皇今年只有十一岁,却已经有些模样,喜欢音律舞蹈,对诗词也有研究。
“那边在干什么,怎么聚集了这么多人?”
周宗问随从,随从道:“回司徒大人,他们那是在猜灯谜呢,好像猜对了就送一包茶叶,很多人都在那猜谜。”
“哦?那咱们也去看看。”
周宗看到女儿也感兴趣,于是提出去看看,几人来到近前,随从分开人群让二人进去,郭浩正在屋里喝茶,忽然看到人群分开,心说终于来个大人物了。
“娥皇,你看这些灯谜你想猜哪个。”
此时灯谜已经换过两次,好猜的都已经没有了,剩下这些都是有点难度的,周娥皇抬头看着,脸上露出不屑的神色。
“父亲,这些灯谜都太简单了,如果我都猜出来,那就不好玩了!”
周宗闻言笑了,他这个女儿确实很聪明,他一直视若珍宝,其他人听了都有些不信,陈林闻言站了出来。
“小姑娘,你说我这些灯谜你都猜出来了?”
周娥皇点头。
陈林不信道:“那你说来听听,如果都猜对了,我这里还有一个更难的,如果你都猜出来了,就能获得我们东家的诗!”
周娥皇闻言来了兴致,周宗也很有兴趣,南国文风盛行,诗词还是很有市场的,聚仙阁弄了这么大的阵势,不知背后是何人。
“哦?这些灯谜我就不用猜了,你直接把最难的拿出来吧!”
周娥皇很有自信,陈林看她只是个小丫头,觉得她在胡闹,刚要开口说什么,这时一个小斯举着一个巨大的花灯走了出来,陈林看到郭浩冲他在点头。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却是妙文。”
花灯挂上后,人们看到一副对联,陈林看到人们的难色,得意地看了一眼周娥皇,发现她也在思考。
此迷一出,在场之人都被拦住了,郭浩心里得意,心说莫不是你一个小姑娘,就是李煜来了也猜不出来。
郭浩正想着,忽然看到李景遂带着一个小男孩走进了人群,郭浩一口茶水喷了出来,因为那个小男孩衣着不凡,一看就是皇亲国戚,很有可能就是李煜!
“皇叔,你看他们在猜灯谜,我们也过去看看吧。”
“好,那就过去看看。”
李景遂和李从嘉,二人都喜爱诗文,所以比较有共同语言,这次上元节,俩人出来游玩。
看到李景遂来了,陈林连忙上前施礼:“草民拜见齐王殿下!”
众人见状都纷纷行礼,李景遂让众人起来笑道:“今天上元佳节,大家不必拘束。”
李景遂的招牌,笑道:“原来是你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