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郭浩已经派人调查过了,这个苏易简才华不错,却酷爱饮酒,这在古代貌似不算什么,但郭浩却不喜欢嗜酒之人。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关于这首诗,苏易简你怎么看?”
郭浩突然念出了这首诗,士子们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苏易简略一思索,脸色大变。
“陛下,学生我……”
郭浩没有搭理他,反而看向其他士子,开口问道:“谁来说说这首诗。”
士子们听了面面相觑,那考官此时也反应过来,郭浩这首诗绝对意有所指,在其背后有一个典故!
见所有人都不说话,郭浩知道他们不想做这个恶人,诗背后的意思他们都明白,看苏易简的目光都有些同情。
原来,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孟浩然所作。
唐朝兴诗成风,大凡写诗作赋稍有名气的人大都混得不错,年届四十的孟浩然,亦按捺不住,便来到京城谋求一官半职。
他找到交往甚笃的王维帮忙,当下王维得知来意便满口答应,并择日约孟到官邸饮酒畅聚。
诗坛泰斗与翘楚雅聚的消息不知如何被当朝皇帝唐玄宗知道,竟突然摆驾到了王宅,见了孟浩然便询问诗作之事。
孟见皇帝垂问便受宠若惊,一首接一首背诵诗作,朗诵不停、喝酒不断,人已进入醉态。
当孟浩然把这次进京新作《岁暮归南山》朗诵的第二句“不才明主弃”时,本来听得很高兴的唐玄宗,突然正色说道:“你何曾求官,朕又何曾抛弃你?”
说罢便拂袖离去。
这次“醉吟”口不择句得罪皇上,丢失了进身机遇。
而郭浩在这里拿出这首诗,明显就是在说苏易简喝酒。
殿试喝酒,召见还喝酒,哪怕他是清醒的,来之前也沐浴更衣过,办事也很靠谱,但郭浩不想自己的大臣都是酒鬼。
苏易简站在那里,冷汗忍不住的流,郭浩拿起他的文章。
“文章写的不错,你也算年少有为,一表人才,但你喝酒的毛病,朕倒要管一管。
朕给你两个选择,戒酒和状元,二者你只能选其一,你要是戒不了酒,以后你也不用考试了。”
郭浩此言一出,其他士子都纷纷议论,考官此时也很紧张,生怕郭浩怪罪下来。
苏易简站在那里,心里十分犹豫,郭浩见状大怒:“来啊,把他给我抓起来,打进天牢,朕还不信了,饭不吃不行,不喝酒还能死人不成?”
郭浩一声令下,禁军进来就把苏易简带走,苏易简如梦方醒,连忙求饶。
“陛下,学生知错了,学生不喝酒了。”
可是郭浩缺不为所动,把苏易简的卷子放在一边,又拿起了第二张卷子。
“谁是寇准!”
郭浩仿佛余怒未消,脸色还有些许火气,人群中的寇准脸色一变,战战兢兢地走出来,
“学生寇准,拜见陛下。”
看郭浩这个表情,所有人都觉得寇准也要倒霉,谁能想到郭浩竟然连喝酒都管,以前也没听说这事儿啊!
看着寇准那稚嫩的面容,郭浩开口问道:“你今年多大了?”
士子们一听这个问题,心说果然,朝廷选士,都是有要求的,一般太年轻的不要,能参加会试的很少小于二十岁。
但寇准今年才十九,明显有些年轻了,寇准的朋友之前也提醒过他,但寇准略一迟疑。
“回陛下,学生今年十九岁。”
“……”
士子们一片寂静,心说这家伙也完了,古代二十岁才成年,这个寇准还未成年,怎么能当官。
郭浩看着寇准,忽然笑了:“好!”
“嗯?”
所有人都是一愣,心说自己没听错吧,陛下刚才说的是好?
寇准也有些诧异,抬头看向郭浩,他已经想好了说辞,只等郭浩发问,可郭浩竟然没问。
看着下面的士子,郭浩突然站了起来,看着东边的太阳,开口道:“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大宋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天下则国胜于天下;少年雄于环宇,则国雄于环宇。
今日见到诸位,可称少年者有几人,若是因为年龄而不录取,大宋又有什么希望呢!”
郭浩此言一出,众人哗然,感觉今天太不正常了,就和做梦一样!
。
第五百二十之章 茶馆见闻
殿试过后,郭浩召见了士子,钦点了两个名字,解决却有很大的不同。
此时众人才反应过来,郭浩刚刚那番言论,并没有说年轻不好,反而说少年是国家的希望。
随着教育机构的改革,像寇准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多了。
但是任何时候都有天才,寇准今年能现在这里,也是通过层层选拔,只不过他比较顺利,就像后世跳级一样。
而寇准虽然为人耿介,却也被郭浩吓得不轻,好半天才回过神来,跪地拜谢郭浩。
“起来吧,你年少得志,却不能志得意满,你就不过你的文章确实没人家好,就先去翰林院学习学习吧。”
“多谢陛下。”
听到寇准进了翰林院,士子们又投去羡慕的目光。
此时的翰林院,也是大宋重要的机构,地位处在内阁和六部之间,能接触到各方各面的事情。
从郭浩之前的表现看,让寇准进翰林院,也许是因为他年轻,郭浩让他去学习也不是客气,年轻气盛并不是成语。
接下来,郭浩又对个别人简单点评,原本的状元苏易简,被郭浩关进了大牢,所以原来榜眼就成了状元。
要说这一届科举,还真有不少人才,历史上官至宰执者的,就有李沆、寇准、王旦、向敏中、苏易简、宋浞六人。
但是郭浩只注意了苏易简和寇准,苏易简是公认的状元,可他偏偏不给。
而寇准可是历史上的大名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檀渊之盟”,就是他一手促成的。
苏易简有才,但是却嗜酒,这让郭浩想起了李白和张飞。
二人一文一武,皆因饮酒而死,郭浩不了解苏易简的具体人生,但他喝酒确实太凶,以至于三天不喝酒,还能闻到酒味儿。
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他看人的眼光还是有的,玉不琢,不成器,苏易简需要打磨。
而寇准,郭浩让他进翰林院,也是为了打磨他,让他熟悉为官之道,才能更好的做事。
事实上郭浩无意间传播的心学,给大宋带来不小的影响,读书人知道格物致知的道理,就会少一些务虚,多一些实干。
正是因为这样,大宋才会发展的如此迅速,虽然有些事情不能避免,但大的风气还是好的。
吏部安排好了进士,苏易简的事却还没完,其父苏协是后蜀的进士,归宋后在开封府任参军。
得知儿子被郭浩关起来,连忙请人帮忙说情,折子递到郭浩这里,郭浩视而不见。
再说苏易简虽然被关进了大牢,可待遇却和别的凡人不同,他能看书能吃饭,但就是不能喝酒。
一开始苏易简还挺难受,后来郭浩让太医给他开了两副药,苏易简这才好受一些。
同时他这才明白,原来自己喝酒不是习惯,而是一种病,郭浩在给他治病!
得知这一情况,苏协亲自上书表示感谢,郭浩依旧没说什么,大宋嗜酒之人很多,他这么做也不仅仅是为了苏易简。
果然,郭浩这么一闹,很多无酒不欢的官员收敛了许多。
郭浩始终没有涉及制酒业,甚至还加以控制,除了粮食不足外,就是担心酒的负面影响。
……
卫国一战,打的辽国没脾气,耶律贤被他气的生病,郭浩心里也很得意。
不过郭浩并没有放松警惕,因为就算耶律贤病死了,辽国还有一个萧绰,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萧太后,比耶律贤还难对付。
如今韩德让虽然被抓,可韩家不止一个韩德让,完颜继继续潜伏,萧绰并没有太多的怀疑。
西部地区的开发还在进行,有些地方还需要朝廷扶持,铁路已经开始铺设,但进展的速度很慢。
闲来无事,郭浩又去大街上闲逛,逛了一会儿就来到聚贤阁,打算听会儿书。
作为全国最大的连锁茶馆,曾经的说书先生已经发展成一个行业,从而根据地方特色加以演变,也就是后世的相声、梆子、大鼓的艺术形式。
对此郭浩并没有加以干涉,毕竟娱乐项目也有利于社会安定,百姓们吃饱穿暖找点乐子,也能降低犯罪的发生。
管子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郭浩看过这句话后,觉得很有道理,现在的大宋除了知道爱过以外,还需要知荣辱。
所以类似聚贤阁这样的茶馆,平时除了说一些神话爱卿故事外,也会说一些真实的故事。
警告世人的同时,宣传大宋律法,引导舆论加强稳定。
郭浩一边喝茶,一边听故事,故事讲的是杭州的一个案子。
由于朝廷鼓励经商,所以很多老百姓都以行商为生,住在杭州的乔彦杰便是如此。
这个乔彦杰很有生意头脑,同时也极具胆魄,行走与开封、杭州、洛阳三地之间,贩卖各地特产获利极丰,家中积攒下数万贯的家财,是有名的富户。
不过乔彦杰虽然在事业上颇为成功,然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