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前辈解出来了?”
“其实就是按照你的思路,往下写一下,正好可以解出来,可能是当时你没往下想,所以才没解出来。”
郭浩闻言施礼道:“前辈果然厉害,小子佩服。”
张桑满意地点点头,这里面的人大多数都会些算学,只有他最为痴迷,平时交流的机会不多,所以就很少有人恭维他。
“其实你的算学也不错,你很有天赋,只要你坚持下去,假以时日,成就不在我之下!”
郭浩闻言称是,心里却是不屑,我的水平领先世界上千年,你学哪点东西,还能和我比?
郭浩心里这么想,脸上却一脸谦虚,觉得他这个后辈很不错,对他的看法也改观不少。
“你初来乍到,理应谦虚一些,东院和西院不同,这里的人都各怀本领,并非常人。
袁管事你认识了,他是翰林院的管事,平时负责接待新人,精通相术。”
说着指了指下棋的一僧一道:“法然大师是得道高僧,佛法精深,当今圣上都十分佩服,特意下旨把他留在宫里。
和他对弈的是灵松道长,是真正的世外高人,精通丹术道法,有斩妖除魔的本领。”
也许是听到张桑介绍他们,正对着二人的法然大师笑着点头,灵松道长拿出一道俘虏,竟然无火自燃,郭浩装出一副惊讶的表情。
“公输运,墨家传人,李兴,音律大家,柳青,书画双绝……”
随着张桑的一一介绍,郭浩发现这里面确实有不少人才,除了法然和尚,几乎都有压身的本领。
一直以来,东院的地位不如西院,就是因为这些人文化水平不高,但李兴和柳青还是很受人尊重的,其他人就差了些。
郭浩默默地记住了这些人,想着以后可以学习一下,虽然他来自后世,在见识眼光上有一定的优势,但他琴棋书画一样不会,和现在的人还是有差异的。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郭浩混迹在东院,每天向众人学习,已经把众人当成了老师。
而且他为人爽朗,出手大方,很快就赢得了东院众人的好感,众人开始接受他,有些事情也提了出来。
三个月后一天,郭浩请众人喝酒,席间袁平道:“郭小子,你和我们交好的事,燕王(李弘冀)已经知道了,你是皇太弟举荐的,你又为什么要交好我们呢!”
袁平说完,其他人都看着郭浩,郭浩的动作停止,忽然笑道:“实不相瞒,其实在下是支持燕王的!”
“哦?”
众人依旧看着他,等待他的下文,郭浩沉吟一下说道:“陛下仁慈,封齐王为皇太弟,可在小子看来,这并非齐王本意。
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燕王有胆有识,有勇有谋,大唐能够今天,都是燕王的功劳。
况且燕王为陛下嫡子,本就是太子,如果他能继位大统,实乃大唐之幸!”
说着郭浩敬了一杯酒,道:“小子妄言,还请诸位前辈见谅,其实小子早就想说,奈何人微言轻,无处可喧。”
众人都喝了酒,借着酒劲有些话都说了出来,听到郭浩这么说,众人心里都很满意,觉得他很识时务。
“既如此,你就不怕齐王?”
郭浩好像是喝多了,高声道:“齐王深明大义,怎么会和我这小子一般见识,我这样说都是为了大唐,为了陛下!”
说完郭浩郭浩拿起酒壶一饮而尽,直接喝了一壶酒,然后躺在地上呼呼大睡,留下众人面面相觑。
待众人走后,郭浩从床上做起来,今天这番话,应该会引起三方的注意,至于能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就不是郭浩能决定的了。
果不其然,当天晚上,李璟、李景遂、李弘冀,就知道今天发生的事,郭浩在聚仙阁大放厥词,表明支持李弘冀。
而后两方大臣也收到消息,冯延巳大骂郭浩不识抬举,小小翰林竟敢议论朝事。
而萧俨那边却有些意外,心道:“难道之前误会他了?”
第五十三章 龙头锯角(二)
郭浩怎么想的,其实对于两方并没有什么影响,他支持谁,其实也无足轻重。
可这番话传到李景遂耳里,让他有一种知己的感觉,郭浩在翰林院的事他知道,他之前也没在意。
可是经过这件事,他忽然觉得或许可以利用一下郭浩,向李弘冀表明自己的心意。
这一天,李景遂召见了郭浩。
“下官郭浩,拜见齐王殿下。”
“起来吧,赐座。”
“谢殿下。”
郭浩没叫他皇太弟,这更让李景遂满意,觉得郭浩明白他的心意,应该早些找他。
“郭浩,本王问你,你可知我的心意?”
这句话有点歧义,郭浩听着有些别扭,但也懂他的意思,抱拳道:“回殿下,下官知道。”
看到郭浩认真的样子,李景遂忽然叹了口气,道:“所有人都知道本王的心意,可却只有你一个人敢说。
他们都认为本王在这东宫是多么逍遥自在,表面拒绝实则愿意,殊不知本王如坐针毡,度日如年啊!”
“殿下所说,下官也有所耳闻,只是下官人微言轻,有些事没有资格评论。”
李景遂闻言点头,郭浩的官确实小了些。
“你的书本王看了,虽是神话,却也影射朝局,说明你内含锦绣,本王想让你来东宫侍读,不知你可愿意?”
“这……”
李景遂让他去东宫,郭浩觉得这样不妥,他在翰林院交好东院,就是想和李景遂保持一定距离,现在到他身边,这就彻底打上了李景遂的印记。
看到郭浩不说话,李景遂知道他是惧怕萧俨他们,柔声道:“你若是不愿,我也不强迫你。”
“皇叔,皇叔……”
就在这时,宫外传来一个声音,二人回头一看,竟然是李煜。
“从嘉,你怎么来了。”
李煜看到郭浩,眼前一亮,道:“皇叔,我听说郭先生进宫了,特意前来拜访,郭先生上元节一词,从嘉很是喜欢,特意前来请教!”
听到李煜是来请教诗词的,李景遂没觉得奇怪,因为他这个侄子从小就是这样,书法、绘画、音律,诗文都很感兴趣。
后来李煜能有如此高的评价,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与他的好学是分不开的。
“郭浩见过安定郡公。”
郭浩施了一礼,李煜却不在乎这个,摆手问道:“先生最近可有新作?”
“这个,没有……”
在这个以后得大诗人面前,他还是低调些好,别看他小,但从小受文人熏陶,李煜懂得可不少。
“也是,诗词皆有感而发,能有一首也是难得,不过郭先生的西游,里面的诗也甚是有趣。”
“呃……”
四大名著中,确实有不少诗词,其中以红楼的葬花词最为有名,虽不如流行诗词脍炙人口,可也足见作者功底。
李煜看了西游记里的诗,以为是郭浩所写,这下彻底认定他会写诗了。
“皇叔,郭先生现在在翰林院供职吧,我想让他教我写诗,你觉得父王能答应么?”
“让郭供奉教你?这个主意倒是不错,我正好想给他升官呢,他不愿留在我身边,跟着你也是一样。”
郭浩听了有些无语,这俩人难道就不问问他本人意见么,只是问了他也不敢说,无论是跟着谁,都不是他能决定的,跟着李煜比跟着李景遂好一点。
“嗯,我这就去求父皇,让他把郭先生调给我。”
“去吧,路上慢点。”
到底还是个孩子,李煜一路小跑去了皇宫,李景遂看郭浩半天,最终还是叹了口气,欲言又止。
郭浩明白他的意思,他是想找人帮他说说话,朝里的大臣不合适,他们都有自己的心思。
而其他人又没资格,也没这个胆子,本来郭浩还有点希望,但他若是出言劝谏,他能接受这个事实,冯延巳他们可就不一定了。
李景遂不想害了郭浩,所以才欲言又止,郭浩索性也装糊涂,直接行礼告退。
……
郭浩那边回到了翰林院,李煜则是找到了李璟。
“什么,你要郭浩当你老师?”
“不错,郭先生的诗词造诣很高,我想和他学写诗。”
李璟闻言沉默,这段时间郭浩有些活跃,虽是个小人物,却成功进入了众人的视线。
尤其是郭浩的一系列行为,让他摸不清郭浩是谁的人,如果是李弘冀的人,就不能把他给李煜。
“翰林院有那么多文人,你为什么偏偏选择了他?”
“因为只有他写出了那样的诗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此诗句那些文人谁能写出来!”
李璟也是个词人,自然也知道郭浩这首词很不错,只是郭浩的身份特殊,他实在有些担心。
“从嘉,郭浩此人虽有诗才,却是北国人,而且他举棋不定,在翰林院里左右逢源,你还是不要和他学诗了,也许他只是碰巧做出一首,其实没有什么才华。”
“我不信,他是什么人与才华有关系么,大唐有很多北国的士子,父皇怎么能区别对待。”
李煜也许是无心之言,可这个帽子可太大了,这要是传出去,哪还有人才会投靠南唐。
“父皇不是这个意思,只是郭浩他……罢了,你把他叫来,让他当面再作一首词,如果他能作出来,而且和之前那首一个水平,我就让他教你。”
“这……多谢父皇!”
李煜知道李璟这是为难郭浩,可他确实想和郭浩学习,此时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只能帮郭浩拖延一下时间,让他好好想想。
结果郭浩刚回到翰林院,屁股还没坐稳,就收到宫里的传唤,李璟要见他。
翰林院的人议论纷纷,都在议论郭浩这是什么情况,刚从东宫回来,又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