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曾经的历史上,蔡松坡的死因,向来令世人所不解,究竟蔡锷是什么病?可以查究的最为合理的两个说法是,肺结核和喉癌。
林重也不知道是什么病,但早点治疗肯定有助于康复,不至于让他年仅34岁就病逝。
“现在还没什么感觉,约翰金大夫只是说肺部有毛病,正在调理。”蔡锷道。
王世珍插嘴道,“既然是调理,我还是觉得中医靠谱些。”
“干脆中西医一起看,呵呵。”段祺瑞道。
蔡锷哈哈笑道,“你们也太认真了,我觉得我健康得很,不用这么在意的。”
林重道,“我也建议中西医一起看,改天找个中医高明的郎中。”
林重坚持蔡锷现在治病,但不太担心,距离蔡锷1916年离世,还有十年时间呢,不管是什么病,现在可能只是萌发阶段,及早治疗,一定能治好的。
四个人回到司令部,研究具体战术时候,林重道,“去一次西藏不容易,必须把问题彻底解决掉。”
“彻底解决?”王世珍惊讶道。
“对,彻底解决,”林重说完起身,来到地图前,比划着国界线,看着三人道,“就是说以后英国人想再跨越国界线,入侵西藏,马上就会联想到死亡,会想到父母妻儿,会恐惧做噩梦,会双腿打颤,这就是我们这次入藏作战,必须实现的目标。”
三个人互相对视,段祺瑞问道,“司令的意思是,越境屠杀?”
林重点点头,道,“又是欺负我们,我们一向不去惹别人,可是别人总是欺负我们,为什么?因为我们软弱,助长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那么这次,就用屠杀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让英国人看看中国人的强硬!聘卿兄此去,不但要歼灭入侵的所有英军和印度人,还要杀入印度,在边界地区展开屠杀。
我们要强硬地展示武力,矫枉必须过正!让英国人认识一下我们的手段,我会去上海,如果英国远东舰队敢有什么举动,这次必让英国人好看!”
林重眼神坚决,语气坚定,显然这个策略是不容讨论的。
王世珍看着地图,不作声,他在意的是抵御外侮,但屠杀可有碍他为人的宗旨,一会儿,他问道,“司令,具体要杀什么人呢?”
“英国人和他们的家人,帮助英国人主战的印度人和他们的家人,以及一切想侵略我国的敌人。”
林重说完,突然想起什么,问道,“聘卿兄信佛吧?”
王世珍点点头。
“那算了吧,还是调刘老疤来吧,芝泉兄去东北主持军务,聘卿兄去山东。”林重道。
王世珍信佛,段祺瑞清廉,二人不仅能力出众,都很爱国,实际工作中,林重对二人比较尊敬,但这次的任务,王世珍不是好人选,段祺瑞在执行杀戮任务时候,恐怕也不太合适。
这时候蔡锷道,“也不用调老疤哥,调郝大炮就可以。”
林重点点头,郝大炮就在天津,他想了想,西藏事务不仅是军事问题,必然还牵涉政治问题,或者更复杂的外交问题。
他看看王世珍,见他也心有不甘的样子,便道,“聘卿兄去主持大局,郝大炮为副手,到时候进入印度,让郝大炮带兵过去,聘卿兄留在拉萨处理政务。”
这样安排,大家都觉得不错,林重当即让人给郝大炮去电报,一师暂且由副师长刘大刚主持。
翌日,郝大炮赶到京城,这家伙听说出兵作战,大为欢喜。
林重给他交代了任务,郝大炮大大咧咧道,“司令,放心吧,”他看着地图道,“不行我就带兵,直接捅到这个加尔各答去,把它一把火烧了。”
在英属殖民地时期,加尔各答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首都。
“不,也不能深入印度太远,也要保证我军将士安全。”林重道。
几个人商议了军务,战后是留军队驻守,或者留部分军队做藏军的教官,或者把武器都留给藏军,全军撤回,届时再电报商议。
林重对王世珍和郝大炮交代道,“西藏高原空气稀薄,部队刚刚进去会不适应,会有高原反应。
你们切记,第一,部队要缓慢行军,不要急躁,第二,多带蔬菜和水果、番茄、橘子、豆制品和茶叶,这些食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
第三,一旦战士发生高原反应,要马上休息,多吃易消化吸收的软流食,诸如面条稀饭,要多喝水,
所以,你们要多带后勤辎重,多带骡马,如果高原反应严重的,要交给向导带回,务必注意非战斗减员。”
这个时候,高原反应是新名词,段祺瑞等人细问,林重详细解释了一下,翌日,王世珍和郝大炮就带着卫队出发了。
林重随即召集司法部长陶成章、最高法院院长梁宇达,以及两个情报部首脑瘸狼和耿云生,询问了此前的工作进展,又部署了之后的工作内容。
林重又叫国防军政宣部长王文及,利用《中华民族报》和新开办的共和党的党报《共和报》,宣传忠义军英雄人物和英雄部队。
“上次报纸对朱大宝和朱小宝的宣传,反响很好,我们部队有很多英雄人物,有不少英雄部队和战斗事迹,要宣传出去,让民众们知道,最好报纸设置一个专栏,每期都进行报道。”
王文及点头应了。
第274章 应对(三)
为了应对英国可能的进攻,蔡锷负责京畿地区和天津,刘老疤负责东北,段祺瑞去山东,林重去上海。
离京前,林重和袁璇祯夫妇去袁府吃饭,见到老袁,林重想起袁克文对他说的事情,忍不住想笑。
自从见到李月后,袁克文真的展开追求,几乎每天都到林府吃饭,因此,林重知道了老袁让袁克文写一篇文章,赞颂北洋军的事情。
‘赞颂北洋军的文章?写什么?你们打过什么仗?甲午战争?’,听到袁克文这样说起,林重大笑,道,“二哥说话太不客气了,这话太噎人了,让老头子多伤心啊。”
袁克文笑道,“我写忠义军是真情实感,觉得应该写出来,如果让我写北洋军的好话,可难为死我了。”
但几天前,报纸上还是出现了称颂北洋军的文章,讲述北洋六镇如何艰苦训练,军纪严明,成为国防军后,如何英勇剿匪等等,只不过没引起什么反响。
吃过饭后,老袁和林重到书房,得知他明天就离京,老袁交代林重,“必须克制,尽量不和远东舰队发生直接冲突,我国需要和平。”
林重点头同意。
自从北洋方面判定林重会参加总统选举,袁世凯已经认认真真地将林重当成了对手。
夺回国库财物后,又让袁璇祯离了职,虽然此时的财长徐有才仍然是忠义军的人,但财物由内务部保管,财长就成了摆设。
下一步,老袁也有计划,一步步将林重的势力压缩,他看着自己的女婿,如果他没有那么大野心,能配合自己工作,该多好,可是这匪首卜卜楞楞,不驯服啊。
翌日,林重和段祺瑞离京,在南下山东途中,经过沧州,看到津浦线修筑工地,看到了在工地上忙碌的詹天佑和孙中山。
林重和段祺瑞问了施工情况,詹天佑说一切顺利。看着庞大的筑路队伍,林重问道,“工人们的吃住怎么样?工钱给的怎么样?”
孙中山道,“都能吃饱,住的工棚条件差一些,都是工人们自己搭建的,工钱按月结算,月底都能及时给付。”
“这条铁路的修建,也能让沿线民众多赚些钱,改善民生啊。”段祺瑞道。
驻扎在山东的是十七师,师长是原北洋第三镇协统吴凤岭,也是一员悍将,林重检查了部队训练情况后,赶去青岛。
段祺瑞留在济南,之后,他将去东营,部署军队对海防御作战。
几天后,林重在德国公使馆武官弗兰克陪同下,来到青岛。
1897年11月,两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遇害。11月13日,即教案发生后的第12天,德国派军舰多艘,强行占领胶州湾,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德《胶澳租界条约》。
林重一行赶到青岛时候,昔日籍籍无名的胶东渔村,已经变成一座城市了。
德国在这里修建了海水浴场、跑马场、露天音乐台等旅游休闲设施;开建基督教堂,兴办德华大学等等,青岛礼贤书院的学生,可直接升入山东大学堂。
林重心情复杂地来到这座城市,德国驻青岛总督、海军司令特鲁泊中将,热情欢迎林重,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检阅仪式。
林重在这里呆了两天,与特鲁泊进行了三番密谈,林重启程南下时候,特鲁泊提议由德国军舰护送林重南下,被林重拒绝了。
去年12月23日上午,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英国断绝和中国的一切外交关系,启动对中国临时政府的制裁方案。
当天下午,林重召开新闻发布会,针锋相对地宣告,中国不承认英国在长江上的航运特权,任何进入长江的英国军舰,都将遭受中国军队打击。
发布会上,林重恶狠狠警告,他已经准备了十万部队,届时将对英执行大规模杀伤性计划,还威胁派部队进入各地英租界,把所有的英国人都杀了,甚至派部队解放印度和阿拉伯。
不知道是不是英国人怕了,或者英军的性命都比较珍贵,反正自那之后,一直到上个月,英国炮艇真的没有再进入长江。
上月中旬,英国一艘炮艇驶进长江试探,中国军队请示后,没有阻拦,也没有打击,但是得知英军入侵西藏后,林重给上海和南京的部队下令,如果英国炮艇再驶进长江,便开火击爆它。
林重带着卫队来到靖江长江岸边时候,驻守浙江的十四师部队,已经用十道铁索,封锁了附近江面,黑头也带着大狙守在江边。
林重与两个副官郑士良、冯自由,以及徐大国带领的一营卫队,坐船渡过了长江,见到了十四师师长冯国璋和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