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熟,就再次发动革命。”
革命导师语气坚定,眼神自信,仿佛成功尽在把握,林重听了,点点头,道,“沙俄现在只能算半工业化国家,经济先天不足,尼古拉二世却野心勃勃,四处出击,除了给俄国人民带来苦难,什么也得不到。”
几个人交谈了一个小时,布尔什维克的三人当然对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表示愤慨,表示以后必然将中国的领土全部归还。
最后,林重看着第二情报部部长耿云生少将,对列宁道,“列宁先生,这位是耿云生将军,以后由他和你们联系,你们需要的武器装备,他会给你们准备的,祝你们成功!”
他们出去后,林重看着三人的背影,想,仅仅归还那些领土是不够的,最好的俄罗斯,是分裂的俄罗斯,继续横跨欧亚两大洲,是不可以的,中国决不答应。
当天下午,段祺瑞和蔡锷来找林重辞行。
这几年,拥有超凡实力的德国在欧洲、西亚、中非、南非和英国疯狂的竞争着,英国对德国国力的迅速增长,已经有些害怕了。
在德奥同盟和法俄同盟的关系已经彻底无法调解之后,英国试图抽身而出,单方面和德国签订海军条约,避免德国直接威胁它的海洋霸权。
去年4月,英德第四次海军协约谈判失败,自此,两国和世界各国都明白,协约国与同盟国的战争,已经只是时间的问题。
1910年冬天,全国大练民兵与预备役部队,1911年夏,中华国举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军事大比武与军事演习。
1911年底,中国将陆军从二十二个师,扩编为四十个师、80万部队。
不仅征召了训练与军演中,表现出色的36万预备役加入正规军,还将原来的二十二个师打散,一起混编,然后有了军一级的编制。
第一军军长马二,辖一二三师。
第二军军长姜虎子,辖四五六师。
第三军军长李大壮,辖七八九师。
第四军军长瘸虎,辖十、十一、十二师。
第五军军长冯国璋,辖十三、十四师。
第六军军长小五,辖十五、十六师。
第七军军长曹锟,辖十七、十八师。
第八军军长李东,辖十九、二十、二十一师。
第九军军长宋铁柱,辖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师。
第十军军长钱恒,辖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师。
十一军军长张作霖,辖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师。
十二军军长张永成,辖三十一、三十二师。
十三军军长冯德麟,辖三十三、三十四师。
十四军军长黑头,辖三十万、三十六师。
十五军军长徐树铮,辖三十七、三十八师。
十六军军长郝大炮,辖三十九、四十师。
去年年底,陆军开始设集团军编制,其中,一、二、三军编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蔡锷,驻扎东北。
四、八、十五军编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段祺瑞,驻扎蒙古。
新疆的十一军军长张作霖三个师,驻扎西北。再加上王二的装甲兵部队五百辆战车,以及两个飞行中队,一百架飞机,就是对付沙俄的全部兵力。
这里边,第十军钱恒的三个师,驻扎在日本。第五军冯国璋部,驻扎台湾、福建。第六军小五部调往广东。第七军曹锟部,调往广西和云南。
第九军宋铁柱部驻扎河南、山西、陕西。十二军军长张永成驻扎宁夏、甘肃和青海。十三军军长冯德麟部,驻扎上海、江浙。十四军黑头部驻扎东疆省。
十六军郝大炮的两个师,有一万五千汉人,两万藏人,还有五千印度人。西藏由警备部队驻防。
段祺瑞与蔡锷来找林重辞行,他们将赴东北和蒙古,整训部队,准备战争。具体的策略几个人已经商量好。
印尼原来的汤大虎、靳云鹏两师部队,改编为守备部队,驻防印尼和文莱。这两个殖民地的安全,主要是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负责,海军还要维护海上商路的安全。
海军东海舰队负责从日本、朝鲜到台湾海域,舰队司令员杜锡珪中将,拥有“左宝贵”号、“邓世昌”号和“丁汝昌”号三艘18万吨无畏舰,十九艘装甲巡洋舰,二十艘潜艇,和五十艘鱼雷艇,共一万五千人。
南海舰队拥有21万吨无畏舰四艘,装甲巡洋舰十六艘,潜艇二十艘,和各式鱼雷艇五十艘。舰队司令员程璧光中将,共一万六千人。
四艘从德国买回来的21万吨无畏舰,分别被命名为“左宗棠”号、“冯子材”号、“关天培”号,和“刘铭传”号。
陈季良、陈绍宽、蔡廷幹、林建章、谢葆璋、林献炘、陈策、欧阳格、沈鸿烈等潜艇艇长,都将自己的职位交给助手,与许振鹏、李和、吴英科等人,担任了巡洋舰舰长。
去年九月份,海军两大舰队在南海举行了联合军演。
1914年四五月份,英法德三国大使,不断拜访林重,游说中国加入自己阵营。蓬勃发展的中国,实力强劲的军队,已经成了协约国和同盟国集团极力争取的目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来之前,整个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相互牵连甚广,中国迟迟不表态,似乎加入两个集团都有可能。
第387章 一战之前(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本质上说,就是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战争。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老牌列强瓜分完毕,这时候,德国这个新兴的列强起来了,发现连一点汤汤水水都没给自己剩下。
如果德国不是这么强,也就算了,但德意志帝国实在是太强大了。超强的实力让威廉二世野心膨胀,他想当老大!
英国佬已经在老大的位置上坐的太久了,也许屁股都坐疼了,威廉二世决定把他的表弟乔治五世从宝座上拽下来,他上去坐几天。
凭借着1870年普法战争的胜利,德国获得法国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传奇的德国就此扬起风帆。
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起国,德国的工业总值疯狂增长。从1870年到1914年,德国糖产量由207万吨增至2618万吨。
采煤量从3400万吨增至277亿吨,钢产量从17万吨增至1832万吨,铁产量从139万吨增至1931万吨,钢铁产量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
更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酸、碱等基本化学品产量居世界首位,而这些化学产品刚好就是制作炸药最不可缺少的玩意儿。
且由于德国早早使用了电力作为基本能源,所以电缆行业排名第一的英国逐渐被德国挤下去,就连铁路行业,英国作为首先发起国也被德国比了下去,德国长达62万公里的铁路路线长度,整整超出了英国一倍有余。
1914年,美国国民收入137亿美金,德国120亿美金,英国110亿美金。
从工业实力上看,德国是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工业产值占到了世界的157。不过,虽然美国工业产值超过了德国,但美国的工业实际上大部分处于欧洲资本的控制下,直到一战爆发后,利用一战的契机才摆脱了英法等列强的控制。
此外,德国的工业水平和技术革新能力比美国都高,稳居世界第一,德国才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这一切都有赖于德国发达的教育和高超的科技实力,在德国还没有统一的时候,普鲁士的学龄前入学率就已经达到百分百。
实力已经不允许德意志低调了,让这么强大健壮的德国,看着老迈的英法占据着世界上绝大多数殖民地,威廉二世当然不干。
此时的德国简直目空一切,就是挑战整个世界都不在话下。
实际上,在曾经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就是凭借着自己的强悍挑起了一切,像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这些青铜小弟几乎是跟着德国跑。
可反观协约国方面,英、法、俄、美,哪一个都是世界上十分强大的国家。
用文绉绉的话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十分尖锐。
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个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而德国要摁着,防止法国东山再起。
沙俄与奥匈帝国的矛盾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
多年来,沙俄帝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上南方斯拉夫人的居住地区进行扩张,地处中欧的奥匈帝国也在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由此产生激烈矛盾。
德国与英国在殖民地问题上冲突的加剧,导致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1882年,德、奥、意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1892年,法国和沙俄达成了军事协议,1904年和1907年,英国与两国分别签署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三国协约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从1905—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系列国际危机,甚至引起局部战争。
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1912年10月8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门的内哥罗四国组成“巴尔干同盟”,对奥斯曼土耳其宣战,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1913年6月29日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对奥斯曼土耳其宣战,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到1914年,同盟国一方有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