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陌刀王-第4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对,我就是这么说的,你写上去。”李嗣业指着本子说。

    岑参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开始提笔补写行军方志。

    监军边令诚在他的右侧拱手恭维说:“如果这并波悉林是当世名将,那大夫是什么,岂不是百年不世出的将星!自大唐立国百年以来,周边强敌惟有大食、吐蕃是也,能如大夫这般壮举者,惟破突厥之军神李靖,灭高丽之李绩才能相提并论。”

    李嗣业油然感到舒服,边令诚不愧是从宫里出来的哈,这恭维人的本事真是炉火纯青了。

    “那里,那里,在下岂敢与军神相提并论,况且这并非我一人之功,若非圣人做后盾鼎力护佑支持,将士用命,宁远顺义王和葛逻禄顿毗伽两位盟友拔刀相助,你边监军为我传信通报,还有各位幕僚出谋划策,我们岂能有今日之胜。”

    众人在旁边侧过身来叉手道:“李大夫,坐镇指挥,居中调度,当居首功。”

    李嗣业连忙收敛意满志得的情绪,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警惕自己,不要学盖嘉运,也不要学高仙芝,得意容易忘形。

    “现在谈胜利还为时尚早,立刻传令给田珍和顿毗伽叶护,追击六十里后迅速撤回来,前后军距离拉得太长容易被敌军反制。”

    ……

    越是稳固的阵形撤退时越是不容易维持,这种情形就像是一个受伤的牧人挥舞着棒子倒退着走路,身后是穷追不舍的野兽。野兽可以追得轻松写意,虎视眈眈。但牧人的每一步倒退都要绷紧了神经,因为一旦出现闪失,就会把自己的薄弱处暴露在野兽的眼眸里,使其找到扑击下嘴的机会。

    并波悉林的大食军现在就是这个倒退的牧人,他手中的棒子就是精锐的大食骑兵团,不但要与追击的敌人缠且战且退,还要保护步兵阵的左右翼不被包抄。并波悉林精神中的那股弦始终紧绷着,严密注意着敌军的动向。

    大食军几个方阵有条不紊依次后撤,这中间有不少受伤的体力不支的人掉队,成为敌人的刀下亡魂,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他在撤退的途中仍然酝酿着反击,希望能够借骑兵的力量打掉这些尾随的追兵。但唐军并未得意忘形,他们的追击颇有章法,两支骑兵之间相互配合,互为后盾。他们也不贪功冒险,没有想着贪婪地吃口大的,只是一小口一小口的咬着让你掉血,就是这种追击的套路最让人恶心。

    大食军退到五十多里地的时候,坐镇后方的曼苏尔提得知并波悉林吃了败仗,立刻率图斯城中仅存的军队前来支援。

    田珍只好放弃追击,横刀立马望着对方缓缓退去,遗憾地叹了一口气,最终还是让并波悉林成建制地跑了。

    看到己方的援兵到来,并波悉林才真正地松了一口气,同时心中郁气难耐,想他昔日在呼罗珊地区先举义旗,率领军队在短短几年之后,便如摧枯拉朽一般推翻了伍麦叶王朝的统治,又先后击败了阿拔斯家族的反对者,成为阿拔斯王朝的第一名将,但今日这一战却败给了唐军,这是他军事生涯无法抹去的污点。

    曼苏尔亲自策马来到中军所在,安慰并波悉林:“大公莫要太过自责,唐人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今天吃了败仗,我们迟早要讨还回来。”

    并波悉林对曼苏尔能够前来相救表示感激,同时又悲观地摇头说道:“多谢殿下拼死相救,今天在克孜勒库姆沙漠这一战,我军折损过半。李嗣业和他的安西军野战无敌,前后经历四战的疲劳之师还能够将我军击败,简直不敢想象。我想要打败他只能利用河谷或城池等有利地形将他拖住,在平原和沙漠等开阔地我们没有丝毫希望。”

    齐亚德在旁边总算能稍微把头抬起来一些,胸中感觉舒畅,心情也莫名地好了许多。反正也不是只有我一人打败仗,连帝国的支柱并波悉林都败了。这说明了什么,不是我指挥能力不济,而是敌人太强大。并波悉林刚刚的话就是为他正名,李嗣业麾下的安西军野战无敌,我败得不窝囊。

    曼苏尔又问并波悉林:“大公接下来准备怎么做?”

    “撤回图斯城和卡沙夫河谷据险而守,如果他自负前来强攻,我军就有取胜的希望,如果他不来,我们就这样原地坚守消耗他的耐心,我相信他迟早会撤的。”

    并波悉林已经决定了,他就躲在图斯城和卡沙夫河谷后面,无论李嗣业怎样挑衅他都不出来,这才出立于不败之地的最终方法。

    曼苏尔突然想起李嗣业提出的谈判,开口询问并波悉林:“李嗣业一再提出谈判,你看我们可不可以坐下来跟他正经地谈一谈。”

    “不谈,”并波悉林果断地拒绝道:“他们提出的绝对是无理要求,我们一条都不会答应。”

    “但是我们的形势不容乐观,伍麦叶家族的漏网之鱼阿卜杜·拉赫曼跑到了安达卢西亚建了小政权当了哈里发,时时刻刻不忘复辟江山为他的家人报仇。拜占庭帝国趁着我们立国不久,也虎视眈眈想要收复故土。我们阿拔斯家族决不能在接管国家之后丧失土地,让那些政敌来攻讦我们不如伍麦叶家族,有些时候必须取舍。”

    并波悉林死死地攥紧马缰,随之苦涩地笑道:“殿下请放心,我知晓其中的轻重,并且会顾全大局。”

    盛唐陌刀王

 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局性的转机

    黄沙掩埋了战场上的尸体,在那之前唐军已经仔仔细细地打扫了战场,这是不消将军们吩咐的,因为大多数人都在尸体上发财,钱袋子里有第纳尔银币,回去铸成银铤便能换钱,腰间的雪花纹短刀,这些大马士革钢打造的刀具相当值钱,甚至有些军官嘴里镶嵌的金牙,他们都用短刀橇了下来。

    人类最大的本领就是捡破烂,一遍又一遍就像是在收割后的秋田中捡麦穗,别人搜刮后的尸体照样能有新发现,非要把死人扒得赤条条才能安心放过。

    李嗣业对兵卒们的行为默许赞同,他们不搜刮尸体,埋入黄沙中也是损失。他在马上望着孤零零立在黄沙中的几十架投石机,段秀实在旁边询问道:“这些大家伙怎么办?“

    他立刻转过身去,抬着马鞭指着木鹿城说道:“我军在城中休整三天,三天之后在城中抓一千个壮丁,让他们推着这些投石车前往卡沙夫河谷,我军要攻克河谷拿下图斯城。”

    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唐军再度开拔前往卡沙夫河谷,隔着大河用投石机向对面的大食军进行进攻,又进行了几次试探性的强渡,但敌军防守严密,他始终找不到机会攻过去。

    兵力不足成了他最大的限制,在平原地带可以利用优势以少敌众,但明显我方处在劣势的地形,始终难以攻克。

    并波悉林似乎也学精了,无论他如何挑衅,想尽办法露出破绽诱惑,对方都缩在河谷的对面不冒头。

    图斯城就在距他十几里远的地方,城墙高耸黑旗飘扬,就像一个轻纱半遮体的美人儿,等待他去撕掉对方的遮羞布,但这个距离成为他难以逾越的天堑。

    “早知道就该多带些人过来了,省得现在这样望城兴叹。”

    经过十几天的对峙之后,李嗣业再度带着军队撤退到了木鹿城,至于那几十架抛石机,被劈砍做了柴化作了篝火的灰烬。

    如今已经是天宝十一载的三月,距离他从龟兹带兵开拔已经整整过去了一年时间,安西军还从未如这般长时间的作战。李嗣业逼着大食人签订条约的愿望似乎要落空,他打了一年时间的仗,花费了多少钱粮,损失了多少士卒,这些总需要用赔偿的方式赚回来,不然死皮赖脸地呆在这沙漠的绿洲木鹿城中做什么。

    玄宗皇帝李隆基的圣旨千里迢迢地传到了木鹿城,不过这已经是一册失去了时效性的旨意,圣人依旧在圣旨上夸赞他取得了河中九国地,降服了粟特众胡,并且在圣旨的末尾提出要他尽快在河中创建联合归义军,然后尽快班师回去。所谓联合归义军,也与小勃律的归仁军类似,由唐军将领担任联合归义军军使,留下数千人以唐军为骨干,吸纳九国胡人蕃兵形成一个一万人的军队。

    这支军队的直接领导人应为安西节度使,这样他安西的麾下实际兵力最终会达到三万九千人。

    可惜皇帝的信息有延迟,他已经领着军队在大食国境内来来回回打了小半年,圣旨给不了什么指导性的意见,只能给军中的将士们壮一壮士气。

    但这道圣旨不但没有起到壮士气的作用,反而因为旨意最后的一句话“望汝尽快安定河中,班师归国”,使得将士们起了归乡之心。

    现在的图斯城就如同曹孟德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安西军的将领们也都能看出李嗣业的心境,隔三岔五地来劝说李嗣业撤出木鹿城,尽快回到康居城组建联合归义军。他们哪里知道李嗣业真实想法,他只是不想做赔本的买卖而已,也不想就这样拍拍屁股走人。

    将士们的思归之心越来越重,李嗣业的心中也产生了动摇,但他还在坚持等待着,等待某个出现的机遇。

    皇天不负有心人,机遇终于来了。

    ……

    大食军在与唐军交锋的东线战场上已经损失了近二十万军队,整个呼罗珊驻军精锐尽亡,只剩下老弱。迫使萨法赫哈里发抽调了与拜占庭接壤小亚细亚半岛上边境线驻防的军队和哈里发的亲卫军,用来抵抗唐军的入侵。

    拜占庭帝国的将领们嗅觉实在是迟顿,他们得到以上这一段情报已经是二月份,终于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战机。阿拔斯王朝实力削弱了,他们在东线战场上被唐军打得没有还手之力,拜占庭帝国的机会不就来了吗。

    他们把消息汇报给君士坦丁五世,得到了皇帝的首肯,开始翻过托鲁斯山脉,准备占领小亚细亚全境。

    消息传到巴格达,萨法赫哈里发震惊,小亚细亚半岛上阿拔斯王朝的兵力不足,如何能够抵挡拜占庭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