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陌刀王-第6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崇豹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说?”

    “没错,将来决定继承权的,不仅仅是公子你的能力,还有你的正妻,还有子嗣的血统。你父王一定不会选择一个有胡人血统的皇孙,更不会让胡人做太子妃,更别说母仪天下的皇后了。特别是粟特人安禄山,史思明造反之后,天下人都在改变观念,一切都在回归华夏汉人正统,胡人已经不吃香了。”

    李崇豹信服地点点头说道:“先生说得有道理,哎呀!快快给我备马,我要去把岑参先生追回来!”

    他率领十几名亲卫快骑出了雁门关,沿着官驿道奔出几十里,紧赶慢赶总算追上了岑参。岑参等人也率领着马队,悠哉悠哉地往回纥金汉王帐所在而去,瞧叫李崇豹带人追了上来,岑参不急不慢地问道:“公子可是有什么叮嘱忘了说?”

    “非也,岑夫子,对于娶妻一事我不得不慎重,所以特地赶来请先生放慢脚步。”

    岑参宽厚地笑道:“公子可是改变了主意,不管你如何决定都没有关系,在下自可以在葛勒可汗面前一口回绝。”

    李崇豹不好意思地说道:“此事是我思虑不周,先生切莫怪罪,只是我还想劳烦先生能不能问问可汗,让雪珠做我的侧室。”

    岑参差点憋不住笑出来,这李崇豹果然是看中了可汗的女儿,但又顾忌正妻的身份对自己造成影响。只是这要求有点儿太过分,对方再不济也是回纥可汗的亲生女儿,怎么可能容忍给你李崇豹当妾室。

    “这个嘛,我可以向可汗提起,但公子不要抱太大期望。”

    “是吗,”李崇豹犹豫徘徊之际,想起过去南北朝时期的皇帝能立两个皇后,那么他日后也能立两后,一个汉人皇后,一个回纥皇后,自然就不存在太子血统不纯正的问题,他的色欲同时也能够得到满足。

    李崇豹打定主意后,深吸一口气说道:“岑夫子,我已经决定了,愿意娶可汗的女儿为妻。”说把他从自己的脖子上摘下一颗虎牙钓坠,递给岑参说道:“这是在山中猎兽时获得的老虎的虎牙,做为定情信物送给雪珠郡主。”

    岑参点点头,拿着吊坠翻身上马,进入了茫茫的草原之中。

    一个月之后,李嗣业命韦应物为送亲使,将李唐皇室的郡主远远地送到了漠北的回纥金汗王帐。然后送亲使摇身一变成为接亲使,把可汗的女儿雪珠接到了太原与李崇豹成亲。

    李崇豹新抱得美人归后,洞房花烛夜,如胶似漆,过了两个多月甜蜜的婚后生活,但他这样好日子没有延续多长时间。因为李嗣业已经决定再次带兵伐燕,要将整个中原收归己有,自然要先从云州打下史思明的老巢。

    史思明在洛阳称帝后不久,深感幽燕的重要性,遂开始实施两都政策,将幽州定为北都,并且长期居住在幽州,随时准备进攻李嗣业占据的河东,把儿子史朝义留在洛阳当留守。

    元朔四年,也就是李亨的上元二年,突然从江东的金陵传来消息,太上皇李隆基和皇帝李亨在一个月内先后去世,太子李豫继位,刚成为皇帝的李豫雄心勃勃,誓要恢复大唐河山。

    他将老司空郭子仪从襄阳请到了皇宫,与群臣商议北伐的主攻方向。若要从仇恨方面来讲,李嗣业占据长安扶持伪帝,对大唐社稷的危害最大应该优先讨伐。但是李嗣业占据的区域皆有山脉纵横阻挡,关山林立,飞鸟难渡,要想成功难度系数太大。

    最终在郭子仪的建议下,皇帝选择北伐中原,将最终目标选为洛阳。并且起大军十万以郭子仪为主帅,仆固怀恩和长孙全绪为副帅,分为两路大军,一路从鄱阳湖进入扬州运河,沿运河北上过睢阳进攻徐州,一路从陆路出发,进攻庐州。

    太子史朝义得知后,立刻发文向自己的父皇求援,但史思明这边也压力山大,他要直接面对李嗣业十二万大军的围堵,宰相薛嵩向他建议暂时投向朝廷宣布归顺,把洛阳让给李豫,撤回长江以北。与朝廷先合力收拾掉李嗣业。

    史思明最是灵活多变,知道一打二打不过,立刻派人前往扬州给李豫送上降书,愿意继续做河北节度使。

    李豫本来是不相信他的,此人已经是第二次宣布归顺了,日后得到喘息一定会再次反叛。但这次史思明做出的巨大让步让他心动,直接放弃河南的大片土地,洛阳又直接回到大唐手中。

    朝中多数官员建议皇帝答应史思明表面归顺,让他和李嗣业在幽州掰腕子,朝廷随时在后方获取渔利,他们甚至可以北上进攻武关,与史思明合力夹击李嗣业。

    李豫与李辅国商议之后欣然同意,派出宦官中使北上宣旨,封史思明为信义王,这个封号听起来有几分讽刺的意味。

    于是大燕雄武皇帝脱下了黄袍,从皇帝降格为二字王,占有黄河以北的广袤地区。他给儿子史朝义下令从洛阳撤出,将兵力收缩至邺城,而幽州和营州的兵力也得到了补充,一时间达到了十八万人,远超李嗣业出征的十二万。

    李豫命郭子仪率兵北上,接管燕军撤走抛下的洛阳以及周边地区,而且向安阳和信阳派驻屯兵。又派出兵力西进伺机进攻潼关和武关。

    李嗣业得知后并不紧张担心,他接手关中后重点对潼关和武关行进了加固和扩建,在城墙安装了炮台,再加上城关两侧山川险峻。除非是天兵天将才能够攻进来。他还命人在太行八径之间修建险关,将河东和关中一带打造成了坚固壁垒。

    这样李嗣业就能够最优化地节省了防御兵力,从而腾出人手来进行重点进攻。

    盛唐陌刀王

 第八百八十八章 炮轰幽州城

    郭子仪接到圣旨后就曾经以超然的战略眼光提出反对,他认为幽燕兵战斗力强却缺乏忠诚,他们常常以父子来维系上下级关系。而李嗣业则已经形成了良好完备的军事体系,所以李嗣业和史思明的交战双方,李嗣业获胜的几率要大一些。若他们只是进攻武关或在坐等收获渔利,很可能就会失去收降大量幽州兵将的机会,而李嗣业一旦击败史思明,军事实力将获得极大增强,他们则再无机会收复中原。

    然而李豫新登基不久,此时唐朝廷依然是李辅国主导,郭子仪并无多少话语权,他的上表在朝堂之上被李辅国亲自否决。

    李嗣业此时率领大军刚刚攻克蓟县,距离幽州城已经不足两百里,听闻郭子仪已经率军北上,不费吹灰之力便收复了许多城池,已经接近了燕军撤走的洛阳。

    他放下斥候送来的消息感叹道:“李豫小儿或许会成为我与史思明之争的最大赢家,他接受了史思明的降表,又不费一兵一卒便拿回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土地,果然有新君气象啊。”

    岑参上前叉手道:“主公眼下兵强马壮,挟兵戈之利正是图谋中原的好时机,不管他两方如何归顺或结盟,我们的态度永远不变。”

    李嗣业点头道:“岑夫子所言正合我意,只是眼下史思明所占据的幽州城兵力雄厚,城池坚固,若要拿下它需要折损不少人马,要是真的与其两败俱伤,那倒是得不偿失了。”

    岑参对答如流:“无论是幽州还是中原各地均是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可供大规模的骑兵和重型火器输送,这便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如今南朝廷久在南方缺少战马,兵力投送能力和攻城能力远远不如我们,等我们攻下幽州之后,再南下扫荡中原各州,击败朝廷取得中原,甚至可以一举南下完成一统。”

    史思明为了完成力量积蓄,主动收缩兵力,在营州、幽州集结了十四万兵力,而在邺城留下了四万兵马给史朝义。他虽然已经主动投降,但还是信不过朝廷,万一郭子仪不讲规矩北渡黄河,他也好有个防备。

    宰相薛嵩建议他以营州,幽州和邺城三地为根据加固城墙坚守,放弃其余城池坚壁清野。燕军在这三座城中厚积粮草,可供大军食用一年之久。在冷兵器战争条件下,能够坚持围城六个月以上而不疲惫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到时候李嗣业攻幽州、营州久攻不下,便是他绝地反击的好时机。

    史思明却有另外的打算,他已经北上向同罗和室韦借兵,并且把自己的女儿当做和亲的手段嫁给了室韦可汗。连同罗在内共三万骑兵,与他麾下的步骑兵联合在一起就是二十一万。有了这二十一万还守什么城啊,他要在幽并之间的千里平原上与李嗣业来一场骑兵和骑兵,步兵和步兵之间的大决战,将其消灭得一干二净。然后一鼓作气攻下云州,南下太原,渡黄河入关中,逐渐吞并李嗣业的所有地盘,最后再反过来向朝廷开刀。

    只是目前送亲的队伍还在路上,借的兵也没有到来,他只好窝在幽州城中耐心等待。

    李嗣业的十二万兵马已经在幽州城外,他调动了麾下的最强精锐飞虎骑和玄武炮营,仅火炮就布置了五百多门,弹药更是不计其数。

    攻城的第一日,他命令玄武炮营向幽州城内宣泄炮弹,其中开花弹发射了两千多枚,猛火雷弹发射了三千枚,使得城中燃起大火。史思明迅速组织人手扑灭。

    第二日清晨,史思明望着满目疮痍的城池笑道:“你们都说李嗣业的炮营如何如何厉害,在我看来也不过如此嘛。我的幽州城城墙全是青砖和糯米浆砌筑而成,不怕炮轰,他再轰个五六十天也不在话下。

    第三天清晨,巨大的孔明灯从地平线上升起,燕军的士兵们恐惧地在城头上指指点点,这是他们的敌人使出的第二件神秘武器。大将田承嗣将自己的三石宝弓张开,对准其中一个飞得最低的热气球射了上去,然而这一箭射到最高处便失去了动能,离气球尚有尺许,又歪歪斜斜地栽了下去。

    田承嗣望着热气球若有所思地说道:“站在这些孔明灯上面,幽州城中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堆积了多少草料,囤积有多少兵力。若他们再把猛火雷从上面投下来,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