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陌刀王-第6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鼎力相助,才能迅速平定川中,孤待你也算不薄,为何你却突然反叛让孤寒心。”

    都到了这个时候,崔宁再说什么也不起作用,他只能低头叹气道:“是微臣糊涂了,请大王降罪。”

    李嗣业又把目光投向另一边的张献诚,音调倒是柔和了几分:“严庄给我的来信中说,有一员小将不顾生死亲自率六千铁骑前往吐蕃边境拦截崔宁叛逃,张献诚便是你吧。”

    “正是末将。”

    李嗣业的神情又和煦了几分,点点头又道:“严庄的书信中还说,按照朝廷的法度崔氏兄弟二人本该就地正法,你站出来阻拦说已经答应二人放他们生路,便要求情免去他们的死罪。你可知道一个死罪的犯人因为你的求饶而活,今后将会有多少人效仿。贪赃枉法,杀人越货,丧尽天良之人有人求情,是不是也要放过他们?”

 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对谈

    当李嗣业问出这番话的时候,张献诚感觉自己的血液快要凝固,他无法反驳这样的话,却也不能够放弃。现在已经捅到了老天爷面前,稍稍打一点退堂鼓,他和崔氏兄弟的性命都要报销在这里。

    “卑职知晓,所以卑职愿意自己的性命保崔宁性命无忧,就算主公不允,卑职也毫无怨言,甘心赴死。”

    李嗣业微微皱起眉头问他:“你先前担任何职?”

    “剑南节度使麾下团结营行军司马。”

    他坐回到胡床上,双手扶着膝盖道:“崔宁,崔密犯上作乱,意图谋夺蜀中自立,孤本该将你们问斩。但张献诚舍命为你们求情,孤不忍拂他之意,但谋逆大罪不可轻饶,削去你二人所有官职爵位,连同家眷流放至北庭碎叶川濛池都护府。”

    兄弟二人心中暗暗叫苦,但好歹捡回来一条性命,只得叩首谢恩。

    李嗣业又对张献诚说道:“你为罪人求情,虽是出于情义承诺,却干扰了国法,罚你杖责三十,领关中白山军军军使,领兵前往襄阳与王难得的横塞军换防,望你能够戴罪立功。”

    跪在旁边的崔氏兄弟惊奇不已,这哪里是罚呀,这分明就是赏。

    张献诚心喜之余,上前叉手说道:“末将定将奋死搏杀,以报主公之厚恩。”

    “行了,都退下去吧。”

    等几人退去之后,李嗣业从大殿走出来,命人牵来几匹战马,与随从前往京师宿卫左右龙骧军和左右御林军视差。

    执掌这两军的分别是李嗣业的亲儿子李旭还有他的心腹大将燕小四。李旭同时担任着中书门下平章事,时常跟在中书令徐宾身边学习理政,积极掌控长安城的各项任命,虽无监国之名,却有监国之实,民间和朝廷官员们都在背地里称呼他为隐储君。

    父子二人屏退了所有随从,登上了大明宫外城郭的玄武门,可遥望到耸立在太液池旁边的麟德殿。他低头询问儿子:“经过这两年的理政,可有什么心得?”

    “儿子以为,天下之事莫过于中庸二字。”

    “哦,何以见得?”

    “治理国家宛如大海行船,虽是御风而行,也要调整风帆受力方向,受风弱则船停止,受风强则桅杆断。再如法度,国法严苛则百姓怨声载道,国法宽纵,则使弱民受害,作奸犯科者逍遥法外。”

    听完之后,李嗣业给出了他的最高评价:“很好,算是一个合格的封建统治者了。”

    李旭却咂摸不出来味道,隐隐感觉这五个字不是什么好词,哪有把这种贬义词用在自己身上的道理。

    “儿子有一个疑问,一直得不到解惑,还望父亲给予解答。”

    “说。”

    “河西走廊以西,如北庭和安西,地广人稀,大漠纵横,坏境苦苛,几年来不仅不能为朝廷创造赋税,而且每年还需要给它们派过去约千名良家子。如今中原凋敝,国力民力也远不如从前,掌控这两个贫瘠之地不免有些吃力,父亲何不将它们割裂分离出去,集中精力经营富足的中原。”

    李嗣业脸上的笑容有些许凝固,李旭感觉自己说错了话,连忙叉手说道:“儿子胡言乱语,还请父亲治罪。”

    李嗣业笑了笑说道:“你能够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你也曾经细细思考过,能提问解惑便是好事。”

    “自汉以来,凡强盛者皆有心经营西域,但只不过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原大乱,统治者有心无力。身为大国之君,若只想着龟缩自保,苟且安逸,周遭必然群强环峙,连年征战,百姓倍受涂炭。汉唐之所以强盛,正是因为历代君臣都有一颗强者之心,要有居中央之国威服四夷的霸气和野心,你要将来站在含元殿的楼阁上,帝国的能量要以长安为中心辐射四海八荒,所遇到的政权只能有两个选择,或为臣属,或被铁蹄火炮踏碎,就算你现在做不到,也要时时怀着这样的志向,当你有一天成功踏上这个顶峰时,你就会发现,你脚下的帝国才是真正的坚不可摧。“

    李旭双目热诚地遥望着远方,胸中的豪气油然顿生,他按捺在心底的野心萌芽,似乎被父亲的激励点燃,他高声说道:“儿子将来若执掌天下,必延续汉唐之雄风,再创盛世,使得恩威遍布四海。”

    李嗣业欣慰地点点头说道:“真正的西域并非贫瘠,而是物产丰富的膏腴之地,他们所产出的香料黄金,都是中原所稀缺的。孤昔日执掌西域之时,曾经创办了闻名天下的西域商会,那时候你还年幼,不知这其中的奥妙之处,你父亲我在陇右任职多年,从未占用一分一毫地方租庸调,甚至还从西域商会中取出钱来补贴地方,尽管如此每年都有二百多万贯的进项,要知道大唐的年租庸调岁入才一千六百万贯,我区区一条商路的收入,就已经相当于一个道的全年收入。况且北庭安西之地,其战略位置至关重要,可遏制吐蕃向东向北进犯,又可阻断回纥向西进入,防止他们形成能与我们抗衡的大势力。”

    李旭恍然顿悟:“父亲的意思是说,无论独占高原的吐蕃,还是占据漠北的回纥,他们都单独无法对我们形成威胁,但若是他们跨过河西走廊,向北进占安西北庭,向西一统漠北漠南,其势力足以与我们形成均衡的南北对峙。“

    李嗣业满意地笑了笑:“这正是为父要告诉你的,只要河西走廊安西北庭在你手里,天下大势便控制在你的手里,所谓吐蕃、回纥,想使其兴亡只在于你。你可以兴强兵灭亡他们,也可以留下他们任其自生自灭。只是孤有一句话你要牢记,权力从来都不会出现真空,你若不去掌握或者疏于掌控,自然有人代你掌控。吐蕃与回纥也是一样,如果你灭掉他们,却找不到好办法去管理他们留下的土地,必然有别的人取代他们而立国,是否为他人做了嫁衣,你倒要好好思量。”

    李旭叉手拜谢父亲:“今日父亲的一番话,让儿子受益匪浅,今日儿子通读过往史书,才知道治国之道路艰难险阻,需要谨慎对待才是。”

    李嗣业什么话都没有说,今日李旭的表现已经在他的预期之内,他也多半不必担心自己走后后继者的表现。

    这么多年来经过南征北战,身体也早不如从前,他每次上马时都需要人搀扶,有人说如果要做人生的赢家,还需要做到一点那就是性命够长,如果真的要靠寿终正寝的话,他是拼不过郭子仪这类人的。

    时间将成为他最大的敌人,李嗣业心中自然地认为,他必须要在胳膊腿还能动弹的时候攻克江东,完成军事上的实际统一。

 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后腿

    襄阳城的围城已经持续了一年之久,李嗣业不断向南阳方向征兵,除了近二十万的围城部队外,还有六万蠢蠢欲动随时准备打援的飞虎骑。这些人一天对粮草的耗费就是个天文数字。李嗣业让徐宾和高尚负责起整个后勤的供应,他们在运河沿岸建立了数个均匀分布的草料场,各州征调的粮食先集中于洛阳,再由运粮船一路南下到达睢阳,从睢阳用人畜以陆路到达南阳,再由南阳中转至襄阳城前。

    除此之外汉水上游的汉中提供了围城部队一半的供应,所有运粮船都是沿着汉水而下,臧希晏亲自派兵担任护送,可直接抵达襄阳城附近,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消耗,也降低了粮食损耗。

    李嗣业的北方政权筹建了完备的后勤体系,就是要确保围城战能够拉长时间跨度,绝不给襄阳城一线生机。

    早先预料到这种情况的郭子仪就曾经在粮食充足的时候,命令百姓把房子扒掉在城内种地,他们挖地道住在地下。但城内面积终究有限,就算扒掉所有所有建筑全部垦田,也无法满足军民的食物,饥饿终究还是袭来了。

    郭子仪和张巡经过商量之后,认为在城内种地只能够补贴一部分食用,照这样下去百姓吃不上饭,迟早要发生人吃人现象。郭子仪决定还是派人出去向建康的皇帝李豫求援,只要皇帝能够重新夺回荆门进攻已经围城一年的雍军,必然能给襄阳城重新带来生机。

    他先后组织了三次外出送信求援的队伍,结果被雍军发现围堵,不得不又回到了城内。张巡又派麾下猛将南八,在月黑风高之际,带领十三骑冲出了包围圈,向着江城方向而去。

    南八内心急如焚火,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襄阳城内就要有成群的百姓饿死。他来不及前往健康求见李豫,只好去找驻兵在江城负责江淮防务的大将许叔冀。

    朝廷在荆襄九郡的兵力全部集中在了江城,总数大概有九万,从整个江东通过水运来的粮草也集中在江岸边的码头上,城内有两座几十万斛级别的粮仓,与饥馑的襄阳城形成鲜明的对比。南八骑在马上看到这些粮草囤,双目逐渐变得赤红。

    其实相较于只有一条运河水系一条黄河水系的北方,长江以南水网纵横,作物一年两熟,其收成是北方良田的三倍还多,粮食借助于航船从长江水系可通达任何一个战略节点,远比雍军更具有优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