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陌刀王-第6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证明有道明君不一定就不是亡国之君,听到这句话汉献帝和明崇祯一定有话要说,也许将来后人回忆这一段历史,也会说唐朝亡于天宝,所谓肃宗和代宗都是在为玄宗造成的天下大乱背锅。

    李嗣业命人在长江北岸的安庆,扬州,高邮和江城汉口设立了四个造船码头,征调了六万役夫工匠,历时七个月共建造成炮舰四十八艘,运兵船一百三十艘。炮舰的排水量设计在九百吨往上,上面装玄武炮十二门,船首和船尾各一门,两舷各装载五门火炮,为了获得优越的防火性能,四十八艘炮舰甲板和船舷上都用铆钉覆盖了薄铁板,船底用来划水的兵卒舱位共有一百四十个。

    炮舰和船队制造成功后,李嗣业便将五万兵卒划归长江水师,任命韦益为水师都督,进行了半年的水上训练。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唐朝这边也没有歇着,郭子仪由于没有北方的造炮技术,只好摸索着在漆黑中前进,造出了一种口径较粗的筒子炮,装药量大,射程比较短,尚未经过实战的检验。

    李嗣业很快就给他们提供了机会,第二年的春三月,他下令韦益率领长江水师进攻对岸的江夏。

    驻守在江夏的唐军水师也闻风而动,双方在十几里的江面上开始的战船决战。唐军的战船大部分都是战前所修建的大黄龙,比雍军炮舰还要大三尺,船上适配性地装载了十几门粗口径筒子炮。由于唐军对这种粗口径火炮没有战胜的信心,所以船上还列装了大量的床弩和拍竿。

    拍竿这种东西相当于船舶的近战武器,威力非常之大,特别是大黄龙这种巨舰上的拍竿,对于小船有着毁灭性的杀伤力,只要不幸被它接近,一拍竿下去保管粉身碎骨。

    郭子仪知道自己的炮如何造都拼不过雍军的玄武炮,所以把大黄龙都发挥出来近战的优势,船首的龙头上安装了大撞角,遇到对方的炮舰,只要撞击过去,至少让其分裂成两半。就算是雍军新型用铁板包裹的战舰,也抵不过撞角这一下的冲击力。

    不过郭子仪实在低估了雍军玄武炮的更新换代速度,他们作坊中成功将前膛炮的长度铸造出九倍口径,射程比之前的七倍,八倍口径,增加了百步以上,总射程超过了四百丈,按照唐一尺三十二厘米的换算,三百五十丈射程超过了一千米。

    雍军的炮弹也进行了很大强度的革新,装药不再是碎渣填装,而是带引线的特制油纸包裹的装药筒,大大地加快了装填速度。炮弹也有三四种类型,有用于毁坏船体的实心弹,有内装火药的开花弹,还有装着火药和油脂的猛火雷弹,甚至还有抵近发射的碎片散弹。更厉害的是炮弹的捻子还能够防水,即使开花弹和猛火雷弹落入水中,也能够爆炸。

    郭子仪想要取胜只能在水面近战除,如此唐军大船数量多的优势也能够发挥出来。

    李嗣业明白郭子仪的作战意图,所以必须发挥自己火力射程的长处,他除去去在炮舰上大量列装火炮外,又在江岸的码头边布置了玄武炮营,将六百多门炮一字排开。长江水师在江面上采用放风筝的战术与唐军作战,充分发挥炮舰射程远的优势,一旦发现有敌船靠近,就立刻往江岸码头撤退。而唐军的大黄龙等战船一旦追击过线,就会进入江岸边炮营的炮击范围,对方只能落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确定了这种臭不要脸的战术之后,雍军就可以倾巢而出进攻唐军了。

    当日天气晴朗,由于是春夏之交,江面上刮的是东南风,大概有三四级的样子。这种风对于雍军非常不利。当年在赤壁败退的曹操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李嗣业还是下令水师逆风出战,这是基于对武器装备的绝对自信。

    唐军刚一驶出水寨,便将大黄龙战船纵列于江面上,升起风帆借着风势,底层船舱士兵加快划桨,战船的行进速度逐渐加快,朝着江对面的雍军炮舰直冲过来,战船的撞角黑漆漆的,宛如一头头即将爆发的公牛。

    韦益将炮舰分为三个梯次横列在江面上,每个梯次之间相隔出大约一炮的射程,当唐军的战船冲锋而来时,第一梯次的战船开炮发射开花弹,炮弹落在江面上炸出汹涌的浪花。

    雍军炮舰再次齐射,唐军的战船被击中,船上的桅杆或者断裂,船体或受损,但依然凭着势头向前冲锋。有的船在冲锋的过程沉没。

    炮舰再次放低了炮口,双方正在缓缓拉近距离。韦益命令第一梯次的战船拉起风帆后退,后退的同时继续向唐军炮击。

    当第一梯次的炮舰后退至第二梯次时,唐军就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火炮打击,被炮弹炸飞的士卒们落入水中,鲜血染红了江面。

    郭子仪站立在后方的黄龙大舰上,亲自擂动战鼓,催动着战船向前进发,他要所有唐军都发扬不怕死的精神,一战彻底打垮雍军水师,让他们再也不敢染指长江。

    一时间所有的大黄龙战船前赴后继,凭着舍身忘死的精神向前冲锋。

 第九百二十八章 长江水战(中)

    唐军前进途中沉入江底的战船越来越多,但大黄龙战船很少有沉没的,坚固度不可谓不强。雍军所有炮舰都汇聚到了第三梯队,炮弹的打击力度也越来越猛烈,挂着长帆前进的大黄龙身上冒着浓烈的黑烟和火焰,依然没有靠近雍军。

    炮舰们已经退入岸边炮营的射程范围之内,为了让炮营更加方便打击,他们撤退至江边码头的下游,顺风追上来的唐军尚未意识到事态的严重,当他们调转船头准备向下游追击时,实则是把宽阔的船身朝向了岸上的玄武炮营。

    李嗣业大喜过望,立即下令玄武炮营玩命地炮轰,几十艘大黄龙就这样笼罩在了密集的炮火下。

    郭子仪喊得嗓子都快嘶哑了:“不要靠近江岸,撤退!撤退回对岸去!”

    得到郭令公的旗令后,所有船只迅速调头撤退,他们追击雍军的时候顺风快速,此刻撤逃变成了逆风,只得迅速降下船帆,用人力快速划动朝着南岸撤退。

    雍军岂能就此放过痛打敌军的机会,长江水师也迅速降下风帆,朝着唐军撤退方向进行追击。

    郭子仪深知唐军的船队一旦退入位于江夏的水寨之中,必然会变成固定的靶子,会被江面上的雍军炮舰挨个打沉。

    战船初战失利并不意味着就败了,既然两军正面对垒干不过雍军的岸上的炮火,倒不如暂时撤到上游的赤壁。

    尽管唐军在长江水战中初战失利,但水军的数量依然比雍军占绝对优势,仅大黄龙战船就还有两百多艘,其余各类小战船也有一千余艘,这些全是李嗣业和史思明在北方拼命时,他们大唐在南方七八年积攒下来的家底,这样的规模和实力,不是雍军加紧用半年时间建个几十条船能够追赶上来的。

    郭子仪还有更长远的计谋,如今对岸的江夏城应当是守不住了,他将命令江夏的部队退守武昌鄂州。雍军一旦在江夏站稳脚跟,就要接连不断地往南岸运兵,还要供应更多的粮食补给,到时候长江的江面上一定很忙碌。到时候他的水师从上游顺流而下,借着长江的水势阻断雍军的运兵和补给,届时进占江夏的唐军会和北岸彻底失去联系,断绝粮草补给的下场便是被唐军给包围吃掉。

    当唐军撤往上游的赤壁之后,李嗣业立刻命令炮舰进逼江夏,长江水师在江面上炮轰江夏城。

    江夏的守军得到郭子仪的指示,立刻向武昌方向撤退,避免遭受到更大的损失。

    李嗣业决定先将十三万大军通过船只运过江对岸,彻底占据江夏和武昌。大将段秀实向他建议道:“主公,唐军水军实力尚在,而且占据上游赤壁天然水利之势,一旦他们趁我们运兵的时候从上游冲下来,我水军必然不能抵挡,还可能被唐军断为两截,留在江夏的我军失去对岸的支援,很快就会被对方吃掉。我军只有完全控制长江的江面,才能够进占江东州郡。”

    李嗣业点了点头,确实是这样,他询问段秀实:“以卿之见,我们该怎么做。”

    “应当伺机等待,加紧造船,等我军战船与唐军接近时,可一举将唐军水师击溃,掌控长江江面,届时一统江东指日可待。”

    在目前看来这确实是最稳妥的办法,但是他们这边造船,长江对面的唐军也在加紧造船,而且他的水师与唐军水师比起来,学习成本太高。唐军招募水军,人均游泳好手。他们组建水师却人均旱鸭子,他的长江水师训练了六个月才摆脱了晕船水土不服等症状。

    况且造船打仗实在是太费钱了,北方被安史叛军破坏的太厉害,需要休养生息,他今年一口气免掉了河南道河北道十几个州的赋税,只靠关中,河西,汉中,蜀中等地的赋税加起来,恐怕都没有李豫占据的江东的三分之一多。尽管有玄武重炮的利器加持,但在造船这件事情上,他是拼不不过富庶,没有遭受战争破坏的江东的。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在江面上炮战浪费炮弹太厉害了,这些可都花的是流水般的铜钱,一发炮弹打出去耗费的便是府库开销,他能在这大乱之争中屹立五六年不倒,全是靠着昔日在河西安西北庭三地经营西域商会赚取的老本,如今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李嗣业想用最低的代价清除郭子仪的长江水军,只是一时半会想不出来办法,只得下令江城码头的水工们加紧造船。

    一日他在江边行走,看到涨起肚子在水中漂浮的河豚,顿时兴奋地大喜道:“这下有破掉郭子仪长江水师的办法了。”

    水雷和地雷一样,都是一种造价低廉且无需太大技术含量的武器,但是威力之大堪比自杀性的火药小舟,李嗣业勒令工匠按照他的思路铸造青铜水雷,里面灌以大量的火药和铁片,能够悬浮在水中不易发现。

    制成的水雷要先进行威力试验,他特意命人造了一艘靶船,模拟船只撞上水雷的情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