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全是已经做足戒备的高丽兵丁。
第一轮的交战,瞬息而止,东真军无一个坠马,但伤了十几个人。战场之间的空地上,躺着近三十个蒙古兵,有些还能抱着残肢痛苦哀叫,有些却已经被踩入泥中。
阿叱看着剩下的蒙古骑兵,脸色一片铁青。
还好,身后的高丽人并没有出来夹击的意思,也没有箭矢出来。但显然凭着这六十多个骑兵,已经不可能再冲进已经做好防备的高丽人营区了。
阿叱只好掉转马头,在营区之前重新整好队形,大喊一声,便领着骑兵队,向东真军再次冲杀而去。
两军相争勇者胜,阿叱相信这个道理。而这种相对狭窄的地形中,蒙古骑兵无法使用最擅长的迂回袭扰战术,只能直接冲杀。
阿叱就不信,对面那些如弱鸡般的东真军,敢直接对抗自己手下的这些蒙古勇士。
蒙古人一声齐吼,带着浓浓的愤怒,催动战马,五骑并列,兵分两组,相隔五十步。前面一组三十骑,如墙般向东真军撞去。
五百步、三百步、两百步。
东真军竟然一动不动地勒马立住,似乎吓呆了的模样。
阿叱脸上又现狞笑,将马速催到极致,牙根紧咬,紧紧地盯住停在官道之上的东真军。
箭矢又冲天而起,东真军终于有动静了,前面几排纷纷举起木盾,在马前拦起一道木墙,完全地挡住了蒙古人的箭矢。
只剩下不到二十步距离了,阿叱一声长吼,拔出弯刀,恶狠狠地舔了舔干裂的唇角,似乎已经开始品尝着东真军士兵的鲜血。
阿叱眼前,突然一花,东真军挡在前面的一整排木盾莫明的就垮了下来。
十几匹马挡在官道之上,马上空空,东真兵却全都不见了!看着对面气势汹汹而来的蒙古兵,这些马一阵慌乱,想各自退后奔逃。但是后路经被死死堵住,而十几匹马之间,已经被缰绳拴得紧紧,彼此之间,越是用劲,越是无法挣脱。
阿叱暗叫不妙,但已经根本来不及勒住全速前冲的战马。
“砰!砰!砰!”一阵惊天动地的撞击声突然爆发。
两座肉山之间的撞击,爆发出惊天的轰鸣。
权宋天下
第两百零八章 从龙之功
残肢、断腿、浓血、肉块,相互混杂着,四向横飞。
“啊!——啊!”
“吁——呜!”
人与马同时发出一声声的惨叫。
骑兵对撞骑兵,对于一个骑手来说,一辈子只可能碰到一次,一次之后,基本上也活不到下一次了。
阿叱绝没料到,对面的东真军竟然没有丝毫躲避的意思。而道路上已经被马匹塞得严严实实,让他们无处可闪。
更让他没料到的是,东真军会用拴结在一起的空马,来跟他们对撞。对于蒙古人说,马可是与他们自己的生命相等同的一种最亲生物。
“这群卑鄙无耻的猪猡!”这是阿叱留在这个世间的最后一个念头。
直冲而来的蒙古兵,有些撞落在地,被马直接踏上。有些试图闪入马腹处,却被倒地的战马压瘪。还有的,被直接撞飞到空中,便飞来数枝弩箭,将其射成刺猬。
有两三个算是很幸运的蒙古骑兵,不仅躲过了与东真马匹的冲撞,也没有被如网般相互缠纠的缰绳绊倒,还避开了东真兵的弩箭。但是,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却是东真军冷漠的目光,以及直刺而来的长枪。
包括阿叱在内,近三十骑蒙古兵无一生还。
拖后的还有三十骑蒙古兵,虽然及时地勒住了战马,但却如同无头苍蝇般,在原地慌乱地打着转。
这是一场让所有蒙古人与高丽人都难以置信的战斗。
只是两个照面,一支百人骑兵队,便只剩下了不到三十人。而东真兵,竟然一员未损。
……
宣州城外的蒙古营寨中。
撒吉思正在他的军帐内,与郭侃抵足而谈。两人面前的矮几上,铺着一张地图,上面摆满了小石子,郭侃一边挪着这些小石子,一边跟撒吉思详细地讲解着。
撒吉思时而皱着眉头,时而恍然而悟,时而又低声地询问。
两个人已经在此交谈了半天的时间。
郭侃伸了个懒腰,说道:“如此,如果按这个方案实行的话,虽然不敢保证一定会完全达到只不干元帅的意图,但或是灭掉忽察,或是击溃东真军,我想起码会有一个目的得到实现。”
郭侃搓了搓已经有些麻木的双腿,站起身,走到帐门处,掀开帐帘。
一阵雨丝和着清风飘入军帐,瞬时冲淡了充斥于整个军帐内的萝卜味。
郭侃微闭双眼,长长地吸了口清新的空气。在心里舒了一口气:终于可以离开这个鬼地方了!
其实,早在正月蒋郁山见过赵权回来之后,郭侃便力主只不干退兵。在郭侃看来,继续留在高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即便是还能打下一两座城池,即便能再劫些钱物,对于整支大军来说,也是得不偿失的。
但是,只不干不甘心,因为他在高丽依然没有任何的收获。
直到十多天前,只不干收到了从开元府的急递而来的一个密件,密件是斡赤斤令人传来的。密件中提到,窝阔台汗已经重病缠身,要只不干尽快撤军北返。
如今,蒙古各王公的势力都在蠢蠢而动,就等着窝阔台汗一旦去世,便开始应对汗位的争夺。已经拥有东道大半土地的斡赤斤,自然也准备插上一脚。
斡赤斤,蒙语的意思是“幼子”,有这名字,正是因为他是成吉思汗最小的弟弟。根据蒙古一族的传统,幼子负有“守灶”之责。也就是说,他不仅要负担对母亲的赡养,也是家族最应当继承汗位的传承者。
成吉思汗虽然没有将汗位传给斡赤斤,但是分封给他的土地最为广阔,民户也最多。
成吉思汗四个嫡子,长子术赤早在成吉思汗去世之前便已死去;窝阔台汗发动攻金之战后,在即将获胜时,拖雷莫明其妙死于与窝阔台汗一同撤军的路上;次子察合台在五月份时,终于没有熬过窝阔台,而先一步离去。
如果窝阔台汗一去,斡赤斤可以算是成吉思汗家族中,地位最为尊贵之人。对于斡赤斤来说,这的确是个相当不错的机会。
但是,斡赤斤现已经七十三岁了,可以想象得到,即便他能得到汗王之位,用不了几年,这个汗位必将是其嫡长子只不干的掌心之物。
因此,只不干对于争夺汗王的热情,已经完全超过了其父亲斡赤斤。
对此,郭侃也很心动。
如果能助只不干夺得蒙古汗王之位,那可是“从龙”之功!以后别说自领一军万户,就是封个王也是很有可能的。
于是他在认认真真的思考之后,为撒吉思提交了一整套的撤兵方略。
首先,是让高丽人过来和谈,给他们一个机会,通过和议来实现让蒙军撤兵的可能。
其次,计划派一支千人队绕过龟州的东真兵,直接到朔州城,在探听那边情况的同时,去要些粮草过来。
赵权的屯垦行为,在郭侃看来,还是相当明智的一种做法。他知道赵权是在为东真军的北撤准备粮草。出高丽到南京府,还有一千六百多里路程,如果只不干阻挠的话,东真军在沿途中是得不到任何补给的。
假若可以挖走赵权的一部分屯粮,将可以直接削弱东真军北撤途中的持续作战能力。
第三,郭侃给撒吉思定下了一个很详细的伏击之策。调动洪福源的沈州军,让他们出人出粮,配合只不干手下的几支部队,在五老山城处设伏,围杀忽察与东真军主力。
郭侃的三个方略,每一个都正中只不干心坎,尤其是第三个伏击之策。
原来进攻高丽,只是只不干给自己刷战功的一种手段。自他见到突然出现的忽察之后,便开始生出将忽察留在高丽的念头。
随着东真军越来越不服管制,这种念头也让只不干越发的强烈。
如今,要想全力参加汗位的争夺,东真军——这根插在他们背后的巨刺也必须拔掉了。
能在撤退的路上解决这事,无疑是上上之选。否则一旦让东真军回到南京府,那只能通过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才可能解决的了。
撒吉思立刻就开始安排。
权宋天下
第两百零九章 谁为指挥
与高丽人的和议进行得很顺利,江华岛上特地派来礼宾少卿宋彦琦与御史权韪过来。双方只是经过一天的谈判,就草拟了基本的协议。
此时索要金银财物,对于只不干军来说,其实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双方主要围绕提供粮食的数量问题,商谈了半天,最终以两万石成交。不过高丽人要求分批给付,只要蒙古人一拔营就给五千石;到铁州时再给一万石;出义州时,会把剩下的五千石在国境处交付。
派兵去朔州这事,虽然只不干同意了郭侃的意见,却只派出了一支百人队,由自己的侍卫队长阿叱率领。只不干根本就不相信,有哪个东真兵敢于正面反抗他的命令。
更何况是那个长得跟萝卜一样的赵权。
对此,郭侃毫无劝解的办法。在他心里,虽然不认为赵权会是一个威胁,却隐然也有一丝担心。这个他已经认识了三年多的小家伙,不断地给他以惊喜,却总是让他无法操控。
也许,这次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最后再考察下这个家伙,如果不行,郭侃不介意彻底地解决掉赵权的问题。否则,此人终将会成为自己的一个隐患。
剩下的,就是五老山城的伏击。
这些日子,郭侃天天与撒吉思一起,不断地跟他解释每一个伏击的细节问题,从如何协调各支军队的进退、攻击层次的设置,到各种状况出现时的应对措施。郭侃可谓是倾囊相授。
“郭将军,还有一个问题我需要再征求下你的意见。”撒吉思依然坐在那,抬起头对郭侃说道。
郭侃放下帐帘,将一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