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年多来,运气算是不错,挖到了一个小型的铁矿与一座中型煤矿,还找到了一些石油。
不过对于石油的开发与利用,目前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赵权还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精炼,有猛火油可用,已经算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就了。至于煤油、汽油之类的东西,还需要时间。
负责军械改进与制造的李毅中,在战前除了打制出一百套完完整整的人马具装铠甲之外,就是研制出用弹弓发射的陶丸。
陶丸虽然打不死人,但只要击中人脸,炸开之后,便可令敌基本丧失战斗力。关键是陶丸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想要多少,便可在短时间内无限的供应。
对于守城的士兵来说,这绝对是性价比相当高的一种武器。
下一步,可以考虑,在陶丸之中,加点什么料……
为了使大量制作出来的陶丸,有统一的重量与大小,李毅中在李治与陈耀的支持下,被迫开始重新整理统一的度量衡。
标准化作业啊,这是一定得要推行的事情。
“可以开始推行以‘米’为基准单位的度量衡了!”赵权有点兴奋地琢磨着。
“史言黄帝命‘隶首作算数’,又言黄帝设‘五量’,即权衡、斗斛、尺丈、里步、十百。少昊也‘同度量、调律长’,虞舜接尧之位后,更是‘同律度量衡’。”李治开始摇头晃脑地说道。
黄帝就开始设计度量衡?赵权脸露不相信的神色,不过他突然有些好奇,古代的人到底是用什么来确定长度、重量与容积单位的?
李治似乎看到了赵权的疑惑,接着说道:“《孔子家语》有言:夫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斯不远则也。”
赵权听得一怔一怔,有些不可思议。忍不住地伸出手指头,自己比划起来。
中指中节上一横纹称为“布指”,这是一寸?
大拇指与中指一叉的距离,这是一尺?
两臂伸长的长度,这是八尺?
好像差不多,可问题是,每个人的手指长度、臂长完全不一样啊!
李治又摇头晃脑地说道:“《孔丛子》中有记: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步,四尺谓之仞,倍仞谓之寻。寻,舒两肱也,倍寻谓之常,一手之盛谓之谥,两手谓之掬。”
李治看出了赵权的疑惑,便引经据点地跟他解释,到底什么是跬、步、仞、寻、常、谥、掬。但是赵权却更加迷糊了。
“李先生,古人与今人都是这么确定长度的?”赵权忍不住问道。
李治摇了摇头,说:“《汉书律令志》中有载: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本起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一黍之广,度之九十九分,黄钟之长,一分为一分,十分为寸。
黄钟长九寸,可以横排黑黍百粒。如果是能装一千二百粒黑黍的容器,那就是黄钟之龠,二龠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
一千二百料黑黍重十二铢,即半两,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黄钟,是上古的一种乐器,这个赵权知道。却不知道,中国古代竟然用乐器来确定长度与容积的兑换比。
“那标准到底是什么?黄钟,还是黑黍?”赵权依然没弄明白。
“秬黍,即黑黍,即便如今有,此黑黍也非黄帝时之黑黍。古黄钟律也只能根据古书中的记载考订,其律管所发之音,高低如何是无法确切的推断和证实的。
因此,制乐诸家,莫不各树其说,纠缠不清。
黄钟之声有变迁,使历代黄钟之长并不相等,而黍体本身大小与排列疏密,更是无法一致与统一。
这就使每一个朝代,根据各自礼器,所定的尺寸都不一样。
如西晋荀勖之尺、后周王朴之尺,开皇初调律尺、唐小尺,即便有宋一朝,蔡元定之尺与李照太府尺也不尽相同。”
好嘛,绕了半天,说了跟没说一样。赵权虽然算是长了见识,却已经完全糊涂了。
难怪以前一说到古代的尺寸,总是搞不清,原来就算一个宋代,尺寸的标准都不同。
可是,“米”呢?
赵权呆呆地望着屋顶,他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不知道“米”是什么。
隐隐约约,他只记得这个单位似乎跟地球半径或是光年有关,除此之外呢,还能用什么办法来测量并确定?
所有人都呆望着发呆的赵权,不明白他为什么发呆。
良久,还是梁申轻咳了一声,说道:“接下去,还有许多事情待议的!”
是啊,还有很多事情!
那就待议吧。
无奈的赵权,只能告诉李毅中,一立方米的水是一吨,先把这个比例记下来,其他的,再议吧!
春耕继续进行。被迫中断的葑田已经来不及补种了,只得最大可能的开发麦田,尤其是抚松县的大片肥沃之地。
罗津的盐田今年要继续扩大生产,造船场也要开始进入试生产环节。
斜寸岭周边的一些牧民,既然已经迁去率宾府,就要想办法让他们在那里安居下来。那个呼勒,可以扶持他成为新的族长,欠他的一堆筹码,就当作是那些族人的赎金吧。
其他迁居到率宾府的蒙古部族,可以照此办理。另外,那里可不能光有蒙古人,其他部族,尤其是山里的野人,也得想办法迁一些过去。
率宾府是要建县的,就称为“海参崴”好了——为什么叫这名字?嗯,听说那边海参很多!
这里不仅要作为南京府最大的牧马场,还可以同时养些鹿。
代理县长的人选?再议吧。
南京府周边,现在算下来,已经有了火罗县、罗津县、抚松县与海参崴四个县级机构,对这些县的具体管理条程,需要老侍整理一下。
北琴海那边的水达达人,既然已经出山了,就争取不要让他们回去住那些猪窝。先给他们盖些房子,然后有可能的话,派些人去指导他们放牧,或者开始珍珠的养殖——这个东西很简单,回头再细说。
权宋天下
第五百一十一章 妹子变嫂子
道路,一定要修,想要富,先修路。从南京府通往几个县的道路要尽快开始动工,最好是二十五里或是三十里,能设立一个驿站。
战后的行赏,需要老侍跟辛大哥再商议下。大的原则,是以土地奖励为主。
沈州洪福源手下的高丽人,应该可以试下诱拐的手段,不过一次别弄得太多人过来,慢慢来就好。
今年主要的对外贸易商品,还是以酒为主,会想办法再开发一些其他品种的酒,比如鹿茸酒或是啥鞭酒的。
如果铁矿能再找几座的话,除了兵器打造之外,需要保障农用的铁器供应。
夏国的冷锻剑,与在宋国时拿到的?筒木弩,需要加快研发力度。
火药?慢慢来吧,这东西搞不好会先把咱们自己给炸死的。
抚松县那边,要让人开始去寻找人参,这玩意有多少挖多少,不能卖,先存着再说。
石忽酒楼的拓点,让列维继续负责,开元府那里直接去开一家就好了,不过估计现在没什么人。最好能在燕京开个分店,姚枢可以协助下。
山东?这是下一个阶段必须开拓的目标,先看看谁能找得到关系。
不知不觉之中,这场冗长的会议竟然就开了两个多时辰。除了精神依旧抖擞的侍其轴,其他人全都已经东倒西歪。
赵权不停地揉着自己的额头,他发现自己的脑子真的有些不够用了。他甚至都有些记不得,自己到底都说了些什么。
不过,高正源那厮正安静地坐在身边,回头让他再细细跟自己说下应该就没太多问题。或者找正在做记录的权承仁,也行。
会议终于被打断了,不是因为大伙儿肚子都饿得实在撑不住,而是因为小马哥的第八个老婆又生了。
自从小马哥第一个老婆生的小马驹夭折之后,小马哥的脾气就变得越来越暴躁。从第二个老婆的生产开始,它便只允许梁申负责接生。其他人一旦靠近,一定会被他厮咬得惨不忍睹。
小马哥,已经活成了南京府最大的爷。
走出参谋部,赵权伸了个大大的懒腰,与辛邦杰一起,下意识地随着大岩桓,便往北院走去。
没走两步,身边一空,回头却看见辛邦杰犹犹豫豫在落在了后头。
赵权靠过去,笑嘻嘻地说道:“辛大哥,这事,你别怪我啊!”
辛邦杰摆了摆手,说道:“怪你还不至于,只是,现在去见她,合适吗?”
“没事,都是自家人,反正每天都见面的,早点熟悉下也好。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而且,人家今天可是专门在等你呢!”
果然,院子门口,杨氏妹子拉着她姐,站在那翘首而望。
见到辛邦杰与赵权两个人过来,很大方地瞧了瞧辛邦杰,而后一福,说道:“见过辛大哥、权总管!”声音清脆,谈不上动听,却自有一番味道。
赵权突然心里感觉有些怪异。
虽然说这个时代,十四、五岁的女孩子也该出嫁了,可是把这样一个后世里初中刚毕业的小姑凉,嫁给一个比她大了一轮有余的大叔,真的合适吗?
而且,一个妹子突然就要变成自己的嫂子,让赵权不由地叹了口气:以后可不能肆无忌惮地瞧着人家了!
不过,更郁闷的可能会是小耀。他绝没想到,一路护送过来的一个小妹子,如今竟然成了他大舅妈!
想及于此,赵权忍不住地“噗嗤”笑了出来。
杨氏姐妹同时看向赵权,只是一个怒目而视,一个却带着娇俏的疑问。
“没事,没事,我……我先进去吃饭了!”赵权拔腿便溜了进去。
晚餐极为丰盛,据说都是杨氏妹子操持,让赵权大为感叹。看来,以后要蹭饭,直接去辛大哥他们家就好了。
杨氏姐妹都没有上桌吃饭,这让辛邦杰与赵权都松了口气。
大乌泰一边把努力要爬上桌的嘟嘟扯下来,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