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权留下了李治,还有一千的辅兵与新兵。
这一年多来,东真军兵力整体增加不大。重新订立了新的考核方案之后,所有士卒,只有通过考核,才能成为全脱产的战兵,因此战兵数量不增反减,现只有三千人。
所有战兵不仅要会说汉语,而且必须通过海东学院二年级的测试,也就是相当于村长的任职文化水平。这是赵权的最基本要求,而且决不允许打折。
许多老兵,不是因为战力不行,而是因为不识字,被迫降为辅兵。
为此,诸多东真老兵虽然颇多怨言,但是揍了几顿之后,也只能从了。
对战兵的要求提高高,待遇自然也是不含糊。每人百亩职田,足以让所有人都为之拼命学习认字。而且这些职田,是不需要他们自己耕种的,全部交给辅兵统一打理。
此外,在战兵内部,打破了所有人的出身与种族,全部混在一起学习与训练。
一年多的打熬,赵权相信,如今这支三千东真军,在同等兵力的前提下,绝不会输于任何一支部队。
当然,打仗不是玩游戏,谁都不会同意预设军队数量。
战兵可以求质不求量,后备兵力的培养也是必须的。
因此,自两年前的南京府之战结束后,在辛邦杰的主持之下,南京府开始加大辅兵的扩军力度。
被暂时淘汰下来的老兵、战场上表现勇敢的新兵、从山里刚挖出来的野人、从沈州诱拐来的高丽兵、一些自愿加入的牧民,还有从辽西、辽南征召而的汉人。
庞杂的士兵来源,给辅兵的管理增加了无限的难度。但是只能慢工出细活,用更长的时间更大的耐心,将这些人慢慢打磨。
所有的辅兵,又被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刚刚征召入伍的士兵,无论年龄与能力,全被归入新兵编制,这些人是军队中的最底层。
除了饭管饱之外,没有任何额外收入,不仅要承担正常的农事活动,还经常被各路人马拉去打下手,包括修水利、做木工、打造兵器、盖房子……
在东真军,新兵的待遇,就是比劳役营里的人会好一些,很多人根本就熬不过一年的新兵期。
因此,南京府的新兵总数增长得相当缓慢,目前只有六千人余人。
一年之后,学会了汉语,通过了海东学院一年级测试之后,才有资格成为一名光荣的辅兵。
辅兵的地位自然不如战兵,其实跟新兵也差不太多。不过成为辅兵之后,就有资格拥有了自己的职田。
赵权首先在辅兵之中推行最初级的军衔制度。根据他们训练的表现、所种田地的收成情况、以及所获战功,进行综合的评价后,来确定其级别: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以及士官。
如今,南京府的八千辅兵中,有近一成为士官。这些人大多是因为无法通过小学三年级的考试,而被迫留连于辅兵之中的老兵。
给李治留下的这一千人,需要干的活不少。
首先是得把这座破城修补完成;而后是在乙离骨水入海口处建一座码头;再就是根据沿途勘探好的线路,开始修建通往罗津的道路。
这里,未来将会成为南京府往高丽,一个非常重要的中转城市。
当然,李治还肩负着继续寻找金矿的任务。只要能再找到一座与长岭府相当的金矿,南京府在未来的五六年之内,都不用担心硬通货的问题了。
赵权带着李勇诚、封扬、张赫、赤梅蝶,还有两个刚通过海东学院五年级测试的小伙子,以及剩下的一千五百东真军继续南下。
当年的高丽之战,赵权已经收集了高丽西北部与北部极为详尽的资料。南京府之战结束之后没多久,张赫便自动请缨,以行商身份潜入高丽东北部,游走了近半年时间。因此对这一带也算是极为熟悉了。
这一日,一行众人终于来到了位于高丽东北角的咸州。
高丽人最喜欢称道的有两个祖先,一是殷商末年,不愿臣服于周武王而率众东迁的箕子;二是曾雄立于辽东数百年的高句丽。
当中原朝廷势力强盛时,高丽人就会把箕子供起来,作为与中原汉家王朝相沟通的桥梁;而当他们想染指辽东时,就会着重于强调自己是高句丽的后人。
高句丽王族姓高,而现在高丽的王族姓王,属于八杆子也打不着的关系。
唐高宗在灭了高句丽之后,曾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以统高句丽旧地。部分高句丽族群被迁至中原内地,遗留的人或入新罗、或投靺鞨、或奔突厥、或流入汉人聚居的辽西地区。当然,也有大批人自此进入辽东山区成为了野人。
高句丽被唐所灭之后,在唐朝的扶持下,新罗王室曾一度统一朝鲜半岛。两百多年前,打出高句丽旗号的弓裔与打出百济旗号的甄萱联合灭了新罗,瓜分半岛。
不久,弓裔被其亲信,出身于松岳(今朝鲜开城)的豪族王建,取而代之。王建自此建立了“王氏高丽”。
此后,王氏高丽便经常以高句丽后人自居,无非是想以此承继高句丽对辽东的影响力。许多事情说多了,自己就会信以为真。高丽人甚至将自己的先祖顺着高句丽继续往上溯源,一直到前秦时的肃慎。
这也是赵权一直强调,让元好问等人要想办法厘清东北各族群渊源的主要原因。
趁着有这个能力,把这些人的祖先全部定案,免得后人再起争论。
不过,现在高丽,别说无力北上,连迁都回陆上的勇气都已经丧气了。对于边境的疆域,自然更是无法在意。
这绝对是给高丽人进行重新定位的最好时机。
权宋天下
第五百七十四章 咸州城
东真军在距咸州城五里之地扎下营寨,营寨还没建好,李勇诚便带着几个游骑兵回来了,满脸怪异之色。
原来,东真军游骑刚刚在城外出现,城中的守军呼啦一声,便全跑了个精光!
“跑了?给我们留了个空城?”不战而胜,这让赵权有些诧异,但又是他最喜欢的一种结果。这样便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东真兵的伤亡。
“也不算……我觉得,权总管还是得自己去看看为好!”李勇诚犹豫着说道。
与赵权在北高丽见过的数座城池一样,这座勉勉强强称为“城”的建筑,既小且破。
墙高不过丈,全为黄土垒成,起伏不平、厚薄不均。城墙之上,甚至连一面完整的旗帜都没有。
赵权在心里暗暗地点了点头:这样的破城,也难怪守军根本就没有任何作战的勇气与信心。
临近城门,还未下马,赵权便听到城内传来一阵阵的哭喊声,似乎全是妇人。
赵权皱着眉头看着李勇诚。
李勇诚两手一摊,说道:“你放心,你的手下绝不会有人敢做出欺负妇孺之事!”
入城之后,赵权放眼望去,不由地抽了口冷气。
数百个瘦骨嶙峋的女人,如一群僵尸般,从城内各个破败的茅草屋中涌现而出。
大部人身上衣不蔽体,最多只是在身下遮几条破布,上身晃出两颗干瘪的器官。
有些小孩子被抱着,有些被拖着,有些则叼在女人胸前,拉出一滴滴的黑血。
赵权的头皮一阵阵地发麻。
这些妇孺看到入城的东真兵,不但没有丝毫的害怕,反而一个个努力地向他们靠近。
有些已经跪在地上疯狂地叩头,有些一边蠕动着一边向他们伸出瘦长的胳膊,有几个略有力气的,已经死死地抱着几个东真兵的大腿,无论他们怎么扯都不愿松手。
“太惨了!”赤梅蝶喃喃地说道。
“叭!”一声鞭响,随后是一声嘶哑的惨嚎。
张赫正扬着手上的鞭子,狠狠地抽向一个试图抱住他腿脚的女人。随后又抬脚一扫,那女人便如一条裹着灰土的面团一样滚开。
“张县长!”李勇诚见赵权又皱起眉头,便扬声喊道。
张赫转过头,立时过来,倒提鞭子,对着赵权抱拳而立。
“这些人,是咸州城守军的家眷吗?”
张赫摇了摇头,说:“咸州早已经没有高丽守军了,跑走的那些人,应该是占据此城的山匪。这些人,有一部分可能是他们的家眷,只是称家眷可能有些不妥……”
张赫看着露出好奇神色的赤梅蝶,犹豫着没有往下说。
赵权瞪了赤梅蝶一眼,赤梅蝶只好嘟着嘴掩上耳朵。
张赫压低了声音,继续说道:“有一部分人,应该是他们共用的家眷……”
“其他的呢?”
“卑职怀疑,是他们的备用粮。”
“什么?”赵权没有反应过来。
“就是,如果找得到粮食,就用不着这些妇孺。如果找不着的话……”
胃里一阵汹涌的翻动,让赵权差点就当场吐了出来。
他已经把高丽人的生活估计到最惨了,却绝没想到竟然惨到成为同胞的备用粮地步。
赵权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立即大吼道:
“所有人,立即撤出咸州城!”
“吩咐营寨,建立隔离区!”
“烧开水,凡有进城者,包括我在内,全部热水全身消毒!”
“凡有接触高丽人的,全部隔离,消毒!”
“生石灰准备!”
命令一声声传下去,城内的东真兵,立刻甩脱纠缠着的高丽妇孺,转瞬间就全部撤出城外。
“封住城门!”
叮叮咚咚的响声之后,两扇城门便被封死。
“怎么了?”惊疑不定的李勇诚与张赫齐齐地看着赵权。
赵权吐出一口浊气,说道:“我担心,那城里有瘟疫!”
张赫脸色一白,如果真是自己所预料的那样,整座城池里面,不知还有多少备用粮残渣,在这种天气里,引发瘟疫那是可能性非常高的事情!
张赫不由地轻轻跺了跺脚,心下委实后悔,刚才真不该踢那个破女人一脚的。
“那,那些可怜的人,怎么办?”赤梅蝶揪心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