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万士兵,有些是当年西征时蒙哥大汗拨付给自己的汉人军卒,有些是西征途中俘获而来的汉人降卒。
而其中最能战、对自己最忠诚的,则是从稿城就跟在自己身边的兄弟!
可惜,从稿城带出去的一千多士兵,如今仅剩下了百余了。
还好,真正的兄弟,依然还在,一个没少!
包括秦子绪、施玉田、吴一虎、吴天,以及蒋郁山。
“果然是一支百战之师,名不虚传!恭喜郭元帅,军心可用啊!”
郭侃身边的马上,端坐着全军唯一一个身着半甲之人——受忽必烈委派前来辅助郭侃的高天锡。
郭侃缓缓收起长枪,微侧着脸,眼神依然看着自己手下的将士,嘴角勾出一个淡淡的微笑,说道:“高先生过誉了,此战,还需高先生多多上心!”
“这是高某人的荣幸!”
郭侃手中长枪一甩,划出一幕银光。
“全军,开拔!”
一万士卒,先分出近千游骑。一些前驱探路,一些扑入西侧山林。
不久,山林中便响起一些厮杀之声。
有惊呼,有怒吼,炸起飞鸟无数。
余下将士,分列三队,每人双骑,昂然前北行进。
第一日的行程并不快,全军不过走了五十里路,就地安营驻扎。
随着郭侃仔仔细细地巡视了一圈营地之后,高天锡真诚的感叹道:“观郭元帅行军,真是章法有度,果然不负常胜将军之名!”
常胜将军?
这是对自己的称呼吗?虽然是第一次听到有人提起,但是感觉不错。
历经西征无数的艰苦战役,活着回到中原,称一声“常胜将军”似乎名至实归啊!
这一场前后七年的战争,带给郭侃太多的感慨。
有伤痛、有悲苦、有艰难的挣扎、也有杀敌的快意。
但是,这一场战争也给郭侃带来了深深的遗憾。
七年以来,杀敌破城无数,累积的战功足以让自己提升为万户,而且还应该是上万户!
可惜,蒙哥汗去世,旭烈兀王爷东归却又留在了波斯之地。
虽然继续跟随旭烈兀,万户必然在手,但是自己这支由汉人组成的军队,终究还是选择了回到中原。
而代价是,自己依然只能以一个千户长的身份,投奔忽必烈。
这也罢了,让郭侃心里不平的是,自己西征时,中原万户不超过十个,如今却几乎遍地都是万户。
单就史家,除了史天泽之外,连史权与史枢都已经是万户了。一家三万户,却没有自己!
更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那个曾经被自己抛弃的手下,如今竟然已经是大权国的国主。
刚听到这消息时,有那么一瞬间,郭侃几乎对自己七年前的选择产生了严重的怀疑,怀疑自己的一生,会不会成为一个笑话?
难道说,一个人的成功,与自己的努力没有任何关系?
还好,忽必烈以其真诚与热情,让郭侃重拾信心。
虽然并没有给自己一个万户的职位,但却给了一个远比万户更加显赫的称号“征东大元帅”!
而且,大汗还亲口允诺,只要能攻占锦州,守住三年,就可以考虑封自己为“辽西王”。
大气!
这样的汗王,才是自己必须为之征战的君主!
三兄弟,三个大汗。
蒙哥时常会让自己感觉到高高在上的威严;旭烈兀更多像自己的一个兄长、一个极为合格的将领。唯有忽必烈,才令自己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的君王。
恩威兼济、宽恤爱人、资赋英明。想来秦皇汉武,不过如此。
看到郭侃一直巍然不语,高天锡只是默默地跟在他的身后,来到了中军大帐。
帐内,烛火已经燃起,诸位将领团团而坐。
“见过大帅!”众人起身,抱拳而呼。
郭侃点了点头,一甩白袍,端坐而下,晃得身上的铠甲叮当作响。
“开始吧!”
先开口的,是吴一虎。那道长长的伤痕,几乎融入坑坑洼洼的脸庞,加上遍布下巴的白胡茬,让他显得尤其粗犷。
“据游骑兵探听消息,与高先生提供情报验证,如今可以确定的是,前方石家店守军约有万余人,大多辅兵配置。
依靠石家店码头,敌兵具备充足的人员与粮草补充能力。
史枢与张弘彦,如今已逼近锦州城下,但攻打不顺,且粮草将尽。
锦州守将洪福源,拥有战兵二千余人,守城辅兵两万余人。我军还需要对这些守城之军的战力,进行更细致的评估。
另外还需要了解,大权国军队,会对锦州做出什么样的增援。
以及,若是我军占领锦州之后的下一步行动计划与安排。”
高天锡心下暗自佩服,虽然有自己提供的情报支持,但是郭侃早在两三天之前,就派出游骑,对每一条情报都进行尽可能的确认。
高天锡相信,这并非是郭侃对自己的不信任,能坦然地让自己参加军事会议,已经说明了郭侃的态度。
自己在名义上虽然是协助他,但彼此都很清楚,这也是大汗对郭侃监督的一种方式。
监督的可不仅仅是郭侃,还有在座的诸位将领。
高天锡默默地观察着帐中诸将。
心思沉稳的施玉田,是郭侃的第一副将;面色阴柔的秦子绪,是郭侃的后勤总管;大大咧咧的吴天,刚刚被任命为郭侃的代理侍卫长。
其他的,还包括一个自小生活在西域的汉人左荣,一个最年轻的百夫长向锦。
最让高天锡感兴趣的,则是坐在角落中,始终不言不语的蒋郁山。
权宋天下
第九百五十七章 长趋而入
这位满脸花白虬髯的老将,据说是郭侃军中第一猛将,每战必先,战功无数。但坐在帐中,似乎显得与其他人格格不入。
眼前这些人,虽然在军中的正式官职全是百夫长,但是每一个人最少领兵千人。想来此战之后,待得郭元帅受任万户,这里的大多数人便可以直升千夫长了。
第一次的军议,并未浮于形式,除了蒋郁山,每一个人都参与了讨论。
郭侃的战术安排没有引起太多的异义,在继续增加游骑兵对榆关走廊西侧山林的渗透与控制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攻下石家店的堡寨。
第二天,整支军队突然加速,当夜便赶至石家店。一天急行五十余里,对于骑兵来说不算什么,但是整支军队一兵未落,连所有的辎重与提前准备的攻城器械,也一样同时抵达。
第三天凌晨天刚蒙蒙亮,郭侃便投入重兵,以势不可挡之势,开始攻打石家店。
“这么快?”权承仁诧异地问道。
报信的,是二排长李亦安手下的一个班长。他点着头说道:“而且攻得相当急促,负责守卫的二排长说,快顶不住了!”
承仁大怒,“顶不住,给了他一万多人,他说顶不住?让他自己找条狗喂了拉倒!”
这班长脸色发苦,“真的顶不住啊,他们准备的攻城车与抛石机威力极大,而且将士个个极为悍勇,远非那些顺天府军可比。第一天,我们就战死了近千人。”
“敌方伤亡如何?”
“大概,有百多个吧。”班长脸上微微见红。
同样的兵力,以守对攻,战损竟然是对方的近十倍!
这大概是东真军十多年来,打得最难看的一仗了。
权承仁不由陷入沉思。
自己刚收到援军将领是郭侃的消息,他竟然就已经开始攻打石家店了。
大权军上下,对此人极为忌惮,是因为郭侃隐然之中,很可能成为大权军最大的软肋。
只是这些年,郭侃随着旭烈兀西征,几乎所有人都将他忘诸脑后。却没想到回来时,竟然直接领兵前来攻打锦州。
更没想到的是,郭侃部下,如今竟然可以拥有如此强大而凶猛的战斗力。
这是个极其危险的劲敌!
“洪旅长怎么说?”
“他的意思是,锦州失守,算他的责任。石家店保不住,就是连长的问题了。”一排长答道。
这个老帮菜!
承仁在心里暗骂一声。
本来,这场战打到现在,可谓有滋有味。
已至锦州城下的史权一部,无论是粮草供应还是攻城器械,都严重不足。而且真定军与顺天府军中,彼此的协调出了很大的问题。
前方既要攻城,又要在后方重兵防备,进退失措。
而自己领着近千兵力,跟在顺天府身后,捡尽便宜。
按这情况,只要再有十天,最多半个月,这两支军队必然不战而溃。
但是,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自己的后路也出了大问题。
“两尊大炮,也挡不住吗?”承仁问道。
“敌方的伤亡,有近半是大炮的功劳。但是,炮太少了,而且还损毁了一尊。屠旅长已经分出一半人马,护送炮兵先撤了。”
两尊大炮,的确数量太少了,发挥不出决定性的威力。
屠磊主要的任务就是保护炮兵,能留下一半人马助守,已经仁至义尽。
看来,是真挡不住了。
三天之后,大权守军终于撤离石家店。郭侃留下部分军队,看住石家店码头,其余人马,直击锦州。
一路之上,大权军队虽然不住袭扰,但是之前无往不利的弩箭,在这支全甲骑兵面前,几乎发挥不出太多的威力。反而是陶弹给这支骑兵带来不少伤害,但也仅仅只是伤害而矣。
一到锦州城下,在高天锡的宣示之下,郭侃立时接管了史权的真定军与张弘彦的顺天府军。
没有太多的叙旧,郭侃直接开始了对锦州城的攻打。
细细雪花,开始在辽西飘落。
郭侃的突然出现,并且以如此强势的姿态长趋而入,直至锦州,这完全出乎了大权国军部的意料。
此时,军部之内,便显得有些慌乱。
要不要让国主回来?
这是所有人首先探讨的问题。
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