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忽必烈对权、元两国之间未来实力的对比,还是有相当清晰的认识。只是他不知道的是,赵权相信,不需要十年更别说二十年,只要再给自己五年的时间,不需要动用太多的兵马,便足以从经济上彻底催毁元国了。
尤其是对于海上军事力量,这是元国朝堂上下,没有一个人可以理解得了的事物。
为什么要建立海军?如何建立?海军与水军到底有什么区别?如何使用海军?如何防范海军?
就是连刘秉忠,也是在萁国呆了数年之后,才对这些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才明白为什么忽必烈会知道了权国海军的强大之后,会宁愿选择攻打貌视庞然大物的宋国,也不愿再与权国过早地爆发决战。
忽必烈,他是想通过接管宋国的水军,打造一支可以与权国海军相抗衡的军事力量。
哪怕不能超过权国海军,但只有守住海疆,才有可能在陆上的决战中,获得最终胜利的可能。
“忽必烈哪来的自信,就可以一战而灭掉宋国?”赵权接着问道。
“一战灭宋,忽必烈未必就有十足把握。臣以为,五六成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理宗在位四十年,宋国国势渐弱,但是整体国力并不输于元国。
如今新皇,据说天生愚钝。只会袖手空谈的理学门人,开始把控朝堂。如此,君不君、臣不臣,内忧外患却无人可挽将倾之大厦。
其实若是没有大权国意外崛起于东北,臣以为,只需十年,宋国必然被元所灭!”
赵权面无表情地看着刘秉忠,心里却委实佩服得很。
这厮,的确有他自傲的本钱。
权宋天下
第1018章 黄河大堤
刘秉忠清咳一声,以掩饰些许的尴尬。
在国主面前,妄议大权国,确实不太合适。
“新皇上位,朝堂内争,唯一能镇伏前线诸军的贾似道大权旁落。宋国哪怕有百万军队,如今也不过一盘散沙。
这确实是一个灭宋不错的时机。
而驱赶百万百姓攻宋……”
刘秉忠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道:“此举太伤天和,哪怕忽必烈能灭掉宋国,也必然守不住半壁江山!”
赵权犹豫一阵,终于开口问道:“忽必烈驱北地汉人南下,鸠占鹊巢。刘先生,可有制衡元军之道?”
“那就,诛鸠之心!”刘秉忠咬牙切齿地说道:
“自得掌大权之后,忽必烈内政依赖畏兀儿人,军队则大多被蒙古人控制。在中枢之中,给汉儒汉将留下位置,大概就是想通过他们,来操纵中原的数百万百姓。
这些中枢汉官,之所以还能听从忽必烈号令,是因为没有一个人能想像得到,他们所侍奉的君主,会残暴如斯。一旦忽必烈消息控制失败,让这些人知晓中原如今惨状,知晓他们在前方为自己的君主苦战时,归家之路却已被君主彻底断绝。
我想,没有人能够再以正常心对待忽必烈。
他们,都是中原人。他们的根,都在中原。哪怕灭了宋国,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如我一样……
若是如此,还不能让这些人醒悟,那么史书之上,必然会为他们留下浓重一笔:助纣为虐,大奸大恶,惨绝人寰,罄竹难书!”
赵权不得不承认,这些中原的读书人,花花肠子确实不少。
后世之人,对于青史留名或是遗臭万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概念。历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而且,迷雾太多,谁也搞不清楚自己所能了解得到的历史,到底是不是真的历史。
但是对于古代任何一个读书人来说,每一部遗传于世的史书,都是被他们奉为圭臬的经典。
经史子集,史书的地位仅次于圣人之言。史书,表征盛衰、识古鉴今,可令世人明善恶知惩劝。
而修订史书,则被当作一个学者毕生最高的成就。
正因为有可传后世的史书,才让当权者为恶之时,有了许多的忌讳。
赵权突然想到,如果此时的贾似道,知道自己死后,被当作南宋亡国的最大奸臣,钉在历史书上,遗臭了千年时间,他还会坚持推动对于宋国的改革吗?
如果他现在就降了忽必烈,由元朝负责编订的《宋史》,会不会就能给贾似道一个更加公平的评价?
起码就目前看来,说贾似道贪财贪权贪富贪贵,赵权不会有任何怀疑。但是说贾似道卖国、说他大奸大恶,还真的有些不知所云。
赵权随即又哑然一笑,自己淡吃萝卜咸操心,面前一大堆无法解决的事情,却去管贾似道身后虚名作甚?
“国主?”刘秉忠看着赵权,有些忐忑地问道。
赵权正待开口,却听大嘟嘟轻声说道:“陈部长过来了。”
赵权愕然看去,从岸边码头上,一人狂奔而来,满脸焦虑,正是已经略微恢复了宽硕身材的陈耀。
赵权不由心里一沉。
这些年,陈耀手段日渐狠辣果决,能让他露出这种焦虑神色,显然是碰到了极为棘手之事。
“忽必烈,准备让人炸了黄河大堤!”
……
靖康之变后,为了阻挡金兵,宋军在滑县扒开黄河大堤,以水当兵。致黄河流入泗水,夺淮入海。
自此,黄河开始动荡,每一次人为或非人为的改道,都给下游百姓带来了极为可怕的灾难
金哀宗开兴元年,为阻住南逃的金哀宗,蒙古军队扒开黄河大堤,淹没开封附近数百里之地。
金国灭亡那年,宋军北伐。为了阻挡宋国军队,蒙古人在开封城北二十余里的寸金淀,扒开黄河,水淹半个河南。
发须皆白的史天泽,如今就站在寸金淀的黄河大堤之上。
眼前的河水,似缓实急,浑浊不清。偶尔的浪花扑起,带来星星点点的土腥之味。
这段堤岸,自三十年前被蒙古人挖垮之后,一直到十多年前才慢慢重新填充。但是,也只是填充而矣。想修补完整,没有投入十万以上的人工,根本做不到。
哪怕不炸去这段堤坝,上游雨量一大,也许黄河自己都会垮了吧。千疮百孔的河堤,垮个一两段,岂不是件很正常的事?
史天泽蹲下身子,探出手舀起一点河水。还未举到眼前,河水便已经从掌中滑尽,只余细细泥沙。
这些,会是不久之后,留在河南大地上的泥土吗?朝中管理河工的人,总是在说,河水漫过的土地,最为肥沃。数年一次的黄泛,会给河南各地,重新盖上一层沃土,这样来年的庄稼就可以长得更加的旺盛。
至于开封,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史天泽撑起身子,慢慢爬上堤岸,回望远处的开封城。
颓败不堪的开封城之外,是一个已经被拆得七零八落的行宫。
那是阿合马为忽必烈南巡而建的驻骅行宫。然而,忽必烈只不过在这里呆了两个月,就继续往南而去。
如今还留在开封的,只有两支千人队,一支是一直跟随着自己的真定护卫军,另外一支却是忽必烈宿卫率领的蒙古军。
此时,连史天泽都已经不知道,忽必烈会在哪里。
淮水之北的蔡州?淮水之南的随州?还是长江北岸的鄂州?
开封大部分驻军与百姓,已经随着忽必烈南迁豫南。
有人是因为家里已经断粮被逼从军求活;有些人是因为听说夏天黄河会有一场巨大的水灾;有些人则是希望随着元军,去宋国谋求建功立业的机会。
留在开封城中的,只有三万多实在走不动的老弱妇孺。而开封周边,零零散散的乡村之中,还留着大量不愿南迁的百姓。
这些人,能熬得过这个夏天吗?
哪怕身为元国的重臣,史天泽也已经拿不出更多的粮食来维持他们的生命了。
所谓兴也黄河,亡也黄河。
这座城池,曾因为黄河。因为纵横交错的黄河支流航运,让开封成为了宋国的都城。可是也因为黄河,令开封屡屡遭受灭顶之灾。
权宋天下
第1019章 说服
天灾,无人可挡。人祸呢?
还是因为自己而导致的人祸!
自己,要为了那个抛弃中原数百万百姓的人君,承担这个千古的骂名吗?
夏日炎炎,史天泽的心里却一片冰凉。看着远处的似乎已经被大水冲垮的开封城,目光愈加浑浊。
“谁?停下!”一声大喝突然响起。
史天泽眨着眼睛,重新聚焦,这才看到,有三骑正缓缓向堤岸行来,十个护卫一字摆开,拦在他们面前。
当中一个,身着乌黑单衫,腰板挺直坐于一匹灰马之上,杂乱的胡子布满脸间。只有一双眼睛,偶尔会闪出让史天泽觉得似曾相识的精光。
此人左侧,是一个神态惫懒之人,似乎也曾经见过。
史天泽一边在脑中思索,一边看向另外一侧之人。
梁城?
郭侃的侍卫长梁城!他怎么会来这?
史天泽视线重新回到中间那人身上,心里惊诧莫明,眼前这个浑身邋遢的男子,是那个总是一身白衣白铠、倜傥风流的郭侃?
“郭侃求见史丞相!”中间那人一声大喊,中气十足。
真的是郭侃啊——
督促郭侃接管顺天府军,出兵攻打东北,并允诺其“辽西王”的封位,是史天泽以中书省名义亲自签署的诏令。可是诏令发出不久,便听到消息,郭侃不仅没有领兵出征,反而解散了海阳榆关的守军,就此消失不见。
他这是到哪里当流民去了吗?
史天泽抬起手挥了挥,护卫散开。
郭侃三人下马,走近史天泽身前。
史天泽上下打量,确实是郭侃!只是那张曾经俊俏的脸,如今已经完全被风霜所遮掩。
“见过史丞相!”三人同时抱着行礼。
史天泽皱着眉看向郭侃身边,身材不太胖的胖子。
“在下,陈耀。”
“好大胆!”史天泽一怔,而后怒吼。双眼下意识地往四周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