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不久后又听说方神医考了文状元,所以他才会有此一问。
“将军认识在下?”方贤奇怪地问,不过对方问得小声,并没有让后面的武生听到。
“早就听武卫军的兄弟们提起过,当日先生降服汗血宝马之事已经传遍武都三军,前不久又传来先生高状元,令我们好生佩服。”小校带着崇敬地说。
“将军过奖了,我就是来试试。男人嘛,谁没有从军的理想?谁不想保家卫国呢?不过,还请将军不要声张,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方贤笑着对他说。
“方状元放心,我省得。”小校点点头,然后让方贤进了大门。
方贤牵着火王进入大校场大门,看到里面无比空旷辽阔,迎面就是几排巨大的帐篷整齐地排列着,周围的地面上钉着牵引绳,更远处则是巨大的演武校场,比数个足球场还要大,足够成百上千的战马奔驰。
而此时,巨大的演武校场周边旌旗招展,鼓声如雷,除了周边每隔几步站着一个岗哨士兵,在一处巨大的高台下,已经聚集了许多武生。
方贤牵着战马走过去时,立即就有士兵过来提醒说:“请把战马拴到旁边的马厩里,下午才进行武力测试。”
如果是一般的战马,方贤可能会交给士兵帮忙去拴,但是火王的脾气只会服从他,其他士兵根本不敢靠近,所以他点点头,直接把火王牵到旁边的马厩去拴好,然后才走向前方的高台。
“方兄,你怎么才来呀?马上就要考试了。”方贤刚走去,就有人大声招呼着他,仔细一看却是夏正洪。
“夏兄来得倒是挺早的。”方贤松了一口气,还好对方没有叫他的名字和其他称呼。
“我的水平自己知道,只求能够进前三十名,其他的倒没有多想。方兄既然前来参加武举殿试,一定有把握再考个状元吧?”夏正洪过来笑道。
“好大的口气。”方贤正要谦逊几句,突然旁边传来一声冷笑,却是有武生听到了两人的对话,发出不屑的哼声。
“郭顺生,怎么不服气吗?你小子敢夸口考状元不?”夏正洪却是认识那人。
“夏正洪,别以为你考了个榜眼就能耐了,有种的咱们上擂台试试,十招把你打不下擂台算我输。”郭顺生不屑地哼道。
“我考了榜眼当然是能耐,有种你也去参加科举试试,能够考上殿试资格再说?不过,我估计你这种脑子里全是肌肉的家伙,连县试都通不过吧?”夏正洪反唇相讥说。
“这里是军营,是考武举的地方,谁跟你比科举?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想法,跑来参加一下武举,回头就能够接替你老爹当郡守了,做梦吧你?”郭顺生毫不相让。
“如果我没有机会当郡守,那你这种四肢发达的家伙,更是连当将军的资格都没有,将来谁成了你的兵就是谁倒霉,只知道像蛮牛一样冲杀,说不定哪天命就没了。”夏正洪不愧是读书人,嘲讽起来让郭顺生有些恼羞成怒。
“咚咚咚……”
就在这时,鼓声大作,两人的争执暂时作罢,不过郭顺生临走的时候狠狠瞪了方贤一眼,令方贤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对方跟夏正洪争吵,却瞪自己是几个意思。
方贤没有理会这些,而是被夏正洪拉过去站在武生队列后面,而鼓声一直响着,似乎是集结信号,方贤看到远处有许多士兵快速从军帐里冲出来,穿戴整齐持刀亮甲开始整队。
“刚才那人谁呀?跟你的过节?”方贤低声问夏正洪。
“他叫郭顺生,是广元郡守备军统领郭长发的儿子。我们本是同窗,但我读书比他行,他老爹经常拿我打击他,因此挨的教训不少。只不过这小子习武天赋比我好,时常仗着拳头硬跟我找岔。”夏正洪不在意地说。
方贤顿时明白了,感情两人从小竞争到大,夏正洪在读书方面才华超过郭顺生,而对方的武艺比他强,这是互相不服输的一对冤家。
但是,方贤刚刚直觉,夏正洪对郭顺生只是纯粹有些看不惯,但是郭顺生却对他有种恨意,虽然隐瞒得很深,但是不经意流露的凶狠目光,却让方贤察觉到了。
不过他跟夏正洪也不是特别熟悉,所以并没有提醒他,而且他也不想去插手这两人之间的恩冤,相信以夏正洪榜眼的才华,日后应该能够有所察觉吧。
鼓声连续响了百余次,直到所有参考的武生全部都集合到高台下才停了下来,随后一群朝廷大员登上了高台,为首的是兵部尚书陈林,其次还有几个兵部侍郎和吏部侍郎以及负责监考的兵部官员。
“诸位武生,今天参加武举殿试的共有三百八十六人,取前三十名直接录用到军中担任将领,其他人同样可以参军,至少可以获得游击将军职位。”
兵部尚书陈林扬声说,他也是一位武者,不过实力只在二流强者巅峰,虽然并不强,但是却可以将声音扩大让整个大校场内外都能够听清楚。
“武举考试并不是招兵收将,而是选拔具有统帅能力的年轻将领,因此必须是文武双全才行,既要懂谋略,又要武力不弱才可胜任。
因此本次武举殿试的规则与往次一样,上午考武略,下午考武力。现在请各位武生根据自己参考凭证上面的顺序号前往不同的大帐答题。”
第123章、武略考试
武举考试比起科举来,要干脆直接得多,陈林宣布后,众考生立即向着大校场边上专门设立的十多个巨大的军帐而去。
方贤的顺序号为丙二二,他看到在各个大帐前方都有一块巨大的顺序牌,分别用甲乙丙丁等标示着,便朝着第三个大帐也就是丙字号大帐而去。
“方兄是丙字号吗?我是丁字号。在此祝贺方兄旗开得胜,高中武状元。”夏正洪看了看方贤的编号,而后在分开的时候拱手对他说。
“我也祝夏兄金榜题名。”方贤回以一礼。
正要进入大帐的时候,突然有人抢上前来撞了一下方贤,将他挤到了旁边,然而抢先跨进了大帐,而方贤一看却是那郭顺生,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他已经看出此人心胸狭窄,是那种睚眦必报的小人,但是却想不通他为什么会针对自己,难道只是因为自己与夏正洪熟识吗?
不过,考试在即,他并没有理会对方,进入大帐后看到里面摆着二三十张书案,上面有着文房四宝,还有一个号牌。
他找到二十二号桌案,然后坐了下去,这时旁边一个肆无忌惮的声音传来:“小子,你跟夏正洪是什么关系?就凭你这个怂样,也想考武状元,还是回娘胎里再多喝点奶吧?”
郭顺生的话引起一阵哄笑,周围有不少武生似乎都与郭顺生认识,而他们看方贤陌生,知道他并不是圈子里的人,所以也没人在意他。
“你有病,得治。”方贤看了郭顺生一眼,淡淡地说。
“小子,你特么的说什么?”郭顺生一拍桌案站了起来,块头倒是不小,至少有一米八,体重一百七十斤以上,怪不得夏正洪武艺不如对方。
“我是神医,说你有病,而且还病得不轻。如果不早治的话,恐怕活不过五年。”方贤仍然淡然地说。
“混账,敢诅咒老子,你想挨揍?”郭顺生气得跳脚,就要朝着方贤冲过来。
“干什么呢?马上考试了,都给我坐好。”这时,监考官进来了,看到郭顺生后喝道,后者只得悻悻地坐回去,但是却给了方贤一个威胁的眼神。
“郭兄不必与他计较,下午不是还有实战吗?到时候收拾他们就是了。”郭顺生旁边,一个青年低声对他说,不过方贤却听得很清楚。
“中午我请客,把认识的人都叫来,下午大家帮我出出气,一定要把他们两个挤出去。”郭顺生小声地与那人咬着耳朵,随后他们又与周围一边武生私下交流着。
“各位武生,今天上午的武略考试,时间为一个半时辰,请大家认真答题。”这时,考官发下试题,并对所有人说道,而一个大帐内足有三名考官,而考生则有四十人左右。
方贤拿到试题先浏览了一遍,发现共三道题,第一道题是对历史上战败的案例分析,第二道题是对历史上胜利的战争案例分析,最后一道题是假设题,对可能发生的战争进行战略战术分析。
比较难的是,前面两道题都只有简单的战争名称,而没有具体情况,这就要求武生必须熟读兵书,必须对历史上那些有代表性的战争非常熟悉,才能够进一步分析,否则这两道题便会难到大多数人。
方贤在获得韬略下卷前,都不熟悉这些历史上的战争案例,如果是那个时候来参考,那他可以直接放弃这两道题了,但是现在他却胸有成竹地开始思考,随后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着分析,甚至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战略战术,指出了战争中双方的败笔与点睛之处。
最后一道题,却是假设蛮国与夏国联合从西北方位全面进攻武国,武国应该如何应对,要求进行战略战术分析。
方贤虽然以前没有思考过这方面的问题,但是以他如今的战略眼光,很快就发现武国恐怕是察觉到蛮国与夏国的动静,更大的可能是这两国真有可能结盟共同进攻武国。
他迅速在脑海中模拟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最后发现可能性非常大,甚至有可能等不了多久,夏国与蛮国就有可能联合进攻武国。
随即,方贤快速将五国的地图在脑海中放大,寻找着突破口,最终发现关键位置在于武国广元郡的剑门县,而这里有一座并不高大的关隘,名为剑门关。
只要武国能够固守剑门关,那么夏国与蛮国便不能越雷池一步,将有更多的时间调集援军前来支援,拖住两国的进攻步伐。
而一旦丢失剑门关,那么两国的联军就可以长驱直入,直接试卷整个广元郡,进而威逼华阳府,直捣武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