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赵光义的烛光斧影如果坐实同样是得位不正,要不然他为什么要干掉弟弟和侄子?
赵构就算是害死岳飞的黑手,可那又如何?
岳飞是将,赵构是君!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为上者隐,为尊者讳,即伦常之始!
子不以父过而言之,妻不以夫过而戾之,臣不以君过而非之,则善必归上而恶必委下,纲常定矣。
此为儒家道德观最基本的纲常伦理!
儒家让赵构背责,就是否定自己的理念,抽自己的脸!
“大宋人文荟萃,文化自唐以后达到巅峰,大宋三百多年天下,诞生出多少儒家名臣?只可惜就算是文人最好的时代又能如何?”朱厚炜叹息。
“先有王安石与司马光、文彦博等人的新旧之争,后有蔡京为了排除异己,为了党争而立的元祐党人碑,到了衣冠南渡之后,又有了秦桧、贾似道祸乱朝纲!
这些可都是立足朝堂上的大臣吧,宋代可没有什么藩镇之祸吧,当然,宋代一直是对外战争,也是亡于异族,倒是无需多言。
至于大明……陈瑛、胡惟庸,皆是可以钉在耻辱柱上的奸臣,我大明对待官员难道不好吗?杨爱卿,朕问你,社稷之亡,亡于何处?”
杨廷和没办法继续装死,只能深吸一口气道:“宦官、外戚、武祸、党争、天灾人祸、民不聊生……”
“首辅这是在避重就轻。”朱厚炜冷笑道:“说简单一点不就是四个字,土地兼并!”
三位大臣没谁应答,因为都知道天子说的是事实,只不过一直以来很少会有官员愿意揭开这层伤疤罢了。
“豪强、大族、勋贵等等特权阶级兼并土地,以至于百姓失地,流离失所,成为流民都难以活下去,最终只能占山为王,进而揭竿而起!
这才是社稷危亡的本质,这其中的危害有多深,朕不愿意多说,也没多说的必要,因为诸位爱卿都心知肚明!”
“陛下说的是。”杨廷和垂首,一声沉叹。
第268章 定斩不赦
“大明厚待读书人,只要有了功名每月就能从官府领取足以养活全家的禄米,还有数量额定的免税田,然而事实呢?
杨爱卿,朕问你,按制进士可以拥有两千亩土地的免税权,杨爱卿家族中的免税田有多少?”
杨廷和立即起身,紧接着将官帽脱下,躬身道:“臣有罪。”
朱厚炜无语……
这就是大明官僚的尿性,比如一被弹劾,别管定没定罪,首先就是把官帽摘了,意思辞官,然后天子赦免或者无罪之后再把官帽戴上,一切如初。
杨一清和王琼两人也无语,在大明官位可不具备免税土地权,具备免税土地权的只有宗室、勋戚、进士、举人、秀才,而且都是有定额的。
比如宗室多少土地免税,要看皇室赐予了多少土地,至于那些被巧取豪夺,侵占来的土地可没这个特权,不过谁敢收藩王的土地税?
所以天子将藩王聚拢到京城之后,按照当年皇室赐予的土地跟藩王算账,但凡不是御赐的土地,一律收回,其中损失最惨重的毫无疑问就是太祖时期分封的藩王,比如秦王……
进士也是一样,免税田就是两千亩,超过两千亩就属于侵占,当然官员就算侵占了土地,地方官府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世一代名臣徐阶家族土地四十万亩,可见徐家因为徐阶是首辅侵占或者接受投献了多少良田,就这样,在史书上徐阶还是清官,正臣……
朱厚炜摆了摆手,露出不耐烦的神色,杨廷和便将官帽戴回了头上。
“话题扯远了。”朱厚炜皱眉道:“朕找你们来是问抚恤银子的事,现在朕已经知道这银子被兵部截留了十五万两用于修库,也罢,朕也不计较,朕现在要问的是,几天过去了,想必该查的也查清了,还有的银子去了哪里?”
“被各地地方官府截留。”杨一清应声。
“截留还是贪污!”
“这……”
朱厚炜冷笑道:“看来杨尚书是不打算和朕交代了,也罢,既然你们不愿意说,到了御书房还想和朕玩官官相护那一套,那便简单了,任兴。”
“陛下。”没等任兴回话,杨一清率先抢道:“几乎都被地方官府上下官员贪掉了。”
“好!好!好!”朱厚炜差点气笑了。
“当真是苍蝇见了血,闻到就上啊,区区十几万两抚恤银子分到各地还能剩多少?这点银子都贪,可见这些官员往日里是如何上下其手,贪赃枉法!”
三位重臣心中一凛。
“传朕的旨意,但凡贪污抚恤银之官员,不问多少,尽斩!”
三臣眼中闪出震骇,抚恤银子才多少?分到各个地方又有多少?贪污这么点银子就要斩首?
“陛下,臣以为……”
“朕不要王卿以为如何!”朱厚炜寒声道:“朕最痛恨的两件事,一是拐带人口,二就是贪,并非是说小贪,但贪污阵亡将士的抚恤,贪污赈灾银子,朕绝不姑息,一经查实,定斩不赦!”
王琼颓然坐下,瞬间感觉苍老了十岁。
杨廷和与杨一清倒是不算太意外,和当今天子交道打的多了,早就知道今上是个什么样的君王。
简单点说,这就是一位虽然年轻,但是有思想、有主见、当断则断、胸怀大志、有勇有谋的雄主!
和这样的君王打交道,比和正德那样的昏君打交道至少困难百倍……
“杨爱卿。”
“臣在。”杨廷和起身。
“告诉翟銮,让工部在紫禁城外选址,朕要建一座忠烈祠,祠前立碑!”朱厚炜站起身肃然道:“碑上朕会亲书‘大明英烈纪念碑’七个大字,以纪念那些为了大明英勇牺牲的忠勇之士!”
“臣遵旨。”
“杨尚书。”
“臣在。”杨一清起身。
“被克扣掉的阵亡将士抚恤银必须全部发放到位,这事、这银子交给户部去办,另外,如果烈属家中无田,则按照每亩田三石粮食,每年发放至烈属家中,此为常例。”
“臣遵旨。”
“另外,各地如果出现阵亡将士,当地官府需要制匾一块,上书‘烈士之家’四个字,敲锣打鼓将牌匾送去!”
三臣再次无语,这算啥?
一般想要这待遇,恐怕只有地方上哪个读书人中了举人才有可能吧。
天子这是为了收拢军心,已然无所不用其极了。
不过这一连串的举措要是都能做好,天下将士恐怕真的要对今上感恩戴德了,时间一长,效忠君王,效忠朝廷,绝非难事。
“取纸笔来,朕要盈联!”
任兴立即取来两卷卷轴摊开在御桌上面。
三位重臣不解,只当是天子又想要玩什么收拢将士之心的花招。
不过对今上的盈联水平,三人还是比较服气的,当初今上还是永王的的时候在杭州的花魁赛上破了刘大学士的三副对联,而且还留下了三联!
这三联至今无人能对的工整,尤其是那个‘烟锁池塘柳’堪称绝对。
可不管是写诗作词还是对联猜谜,对于文人而言都是雅事,今上能有这般才学,倒是让众臣相当满意。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何辜铸佞臣。’
“三位爱卿来看看朕这副联。”
杨廷和三人依言起身走到御案前,默读了一遍。
“三位爱卿觉得,朕的这幅联应该刻在何处?”
“臣愚钝,还请陛下示下。”三人异口同声道。
“着工部派人整修杭州府精忠庙,改精忠庙为岳王庙,另外将秦桧、秦桧妻王氏、万俟卨、张俊、王俊五人铸跪像于庙前,供万世唾弃!”
杨廷和等三人一呆,今上这是要将秦桧几人彻底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子之上呐,真狠!
未杀人却要诛心,只是如此一来秦桧后人只怕再难抬起头来了。
“臣遵旨。”腹诽归腹诽,该照办还是照办。
朱厚炜很是满意的点头,他并不知道秦桧的跪铸像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但是他上次去杭州的时候知道还没有出现,那正好,这事就交给他办了。
只是朱厚炜不知道的是,历史在这个拐点出现了惊人的巧合……
第269章 高瞻远瞩
历史上朱厚照于正德八年下旨铸造五奸人跪像于岳王庙,如果不是朱厚炜入京称帝,那么此时也正好是正德八年……
三名被召集而来的重臣离开了御书房,抚恤银贪污案也算是告一段落,只不过这次又要有数十官员的头颅落地了……
皇帝交代的事情不算少,杨廷和回到值房,第一件事便是找来同为阁臣的工部尚书翟銮。
而就在这个时候,通州工业园的居民区内正在举行盛大的发丧仪式。
主持丧仪的竟然是通州知州祁蔚,而在祁蔚身后则是通州地界上大大小小的官员。
寻常小民自然不会有这个面子让堂堂知州前来吊唁甚至主持丧仪。
但是没办法,祁蔚怕了……
此番阵亡将士属于原房山县和通州境内的一共有七十三人,也就是说兵部拨给通州的抚恤银子也只有七千三百两。
可实际上这七千三百两也被贪污了八成,最后每位阵亡将士的抚恤银只拿到了二十两,其余的尽数落入通州上下官员的腰包。
没有任何官员觉得有什么不对,雁过拔毛乃是官场惯例,更何况和王琼一样,众官员也认为给阵亡的兵发放一百两银子的抚恤纯粹是浪费。
武夫的命值什么钱,给个二十两足以打发了。
然而没想到的是,皇帝竟然突然间来了通州,而且还恰好碰上了正在给阵亡之兵治丧的民户。
当然,即便如此,祁蔚也没当回事,如今的通州工业园在今上的眼里只怕是天下第一的重要之地,整个园区甚至不入官府管辖范围之内,今上来通州很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