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真是斯文败类!
“只是谣传罢了,范兄无需当真。”
“空穴岂会来风?”范韬呵呵笑道:“为兄有幸曾见过此女一面,不敢说貌若天仙,可也是肤白貌美的大家闺秀,而且此女虽说是布政使大人庶出的女儿,可裴大人却甚得宠爱,田兄若是能借诗会的机会一鸣惊人,没准就会成了裴大人的乘龙快婿,届时青云仕途……”
“够了。”田姓士子怒道:“我辈士子读圣贤书,寒窗苦读走科考出仕方为正途,岂有行此旁门左道,取幸进之道的道理,范兄几日酒醉,多说无益,告辞!”
范韬愕然看着拂袖而去的田云,眼中闪过一缕讥讽。
十几年前他何尝不是皓首穷经,想要规规矩矩走科考出仕,然而屡试不第当真是他水平不济?
当然未必,这年头科场何尝不是权场,何尝没有充斥满了铜臭味道,那些拜在高官门下,那些能舍得重金,三甲进士都未必没有机会,更何况是乡试!
姓田的不过乡试落榜一次,他又岂知这其中的黑暗门道,范韬不屑开始自斟自饮。
“走吧。”朱厚炜起身,刚到酒楼门口便看见急匆匆赶来的湖州知府尹文曜。
“敢问可是永王殿下当面?”尹文曜见朱厚炜穿着普通,一时间倒也不敢确定。
“你是?”
没有否认便是承认,尹文曜连忙施礼道:“下官湖州知府,见过永王。”
“尹大人无需多礼,本王微服出游,只是想要看看这湖州风景。”
“下官明白,先前王爷被几名泼皮滋扰,实乃下官失职……”
尹文曜也是郁闷,他是湖州知府,湖州却是永王封地,两者紧密相连却又互不干涉,可永王被地痞冲撞,却是湖州府治安失职,永王若是真要给他上眼药,他这官也不用做了,所以这才火急火燎的过来,想要给永王一个好印象,免得遭受无妄之灾。
“青皮地痞就算京师也不乏其人,本王既然遇见,自然会出手惩戒,若是部下出手没个轻重,可让他们来王府领取伤病银子。”
“岂敢,岂敢。”尹文曜惶恐道:“青皮无赖乃地方毒瘤,下官一直有心铲除,然而即便抓了也只能关上十日八日略作惩戒,放出来后这些青皮依旧我行我素,委实让下官头疼无比,不过今日这几个青皮竟然敢冲撞王爷,那下官自当下重手惩治!”
“那便随尹大人之意。”朱厚炜说完便登上轿子,尹文曜则立在轿旁大气都不敢出,不过他相信今日这事应该已经化险为夷。
回到王府,比起昨日要热闹了太多,昨日朱厚炜安排任兴搜罗机灵的适龄孩童,任兴安排了下去,这短短不过半天的时间,王府就收来了上百七八岁的孩童。
这也不算奇怪,湖州虽然相对富庶,可也仅仅指的是衣食,这年头读不起书的孩童多如过江之鲫,听说王府免费收孩童读书,还提供饭食住宿,寻常百姓怎么可能抗拒?
自家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无所谓,少了一张吃饭的嘴,自家的压力也能减少三分不是。
第8章 三角
“王爷,徐长史和李长史在厅内候见。”
“知道了。”朱厚炜眉头一皱,直接迈步前往大厅。
徐祯卿与李梦阳一见朱厚炜当即起身拱手道:“臣下见过王爷。”
“二位长史不必多礼。”朱厚炜在正位落座后笑道:“初入湖州,二位长史诸事繁杂,今日来见本王可是有事?”
徐祯卿身为左长史自是言道:“臣下见王府派人收罗民间孩童,说是要授读进业?”
朱厚炜点头应道:“不错,此事是昨日本王安排任伴伴去办的。”
“不知王爷此举是何用意?”
“二位长史以为呢?”
徐祯卿和李梦阳面面相觑,心里面总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位十三岁的孩童,而是位久经宦海沉浮的官场老油条。
王府突然间搜罗寒门稚童,还要供应衣食住,这不能不让二人心里面警铃大作。
心里面警惕,可二人也不是愣头青,知道有些话是不能宣之于口的,于是面对朱厚炜的反问,两人不约而同选择了沉默。
朱厚炜笑道:“二位长史莫不是在担忧?以为本王让这些孩童读书,以后科考出仕,从而在官场培植自己的势力?”
徐祯卿和李梦阳没回话,不过很显然他二人就是这么想的。
“你们想的太多了,也太离谱了。”朱厚炜微微摇头道:“想要入仕为官,需要苦读圣贤书,明微言大义,会做锦秀文章,然而本王教导这些孩童可不是让他们穷毕生之力去钻研儒家经典的,他们充其量也就是读书认字,不读四书不读五经,只是认字,认个一两年,就会学其它的,比如算术学的精通,本王可以让他们去当账房去做掌柜,匠学有天赋者,本王会让他们去钻研奇技淫巧,打造些新奇事物出来,若是有曲乐天份,那就去研究唱词谱曲,总之才尽其用,与科考无涉。”
两长史听了这番解释,顿时松了一口气,原本以为朱厚炜野心勃勃是想培植势力侵入朝堂,如今看来完全是他们多想了。
王爷招买孩童如果只是学些不入流的杂学,倒是无伤大雅,大不了他们以后盯着些也就是了。
而且二人也是京官,岂能不知道二皇子朱厚炜是什么德性,这位王爷性子沉稳的不像话,和其兄正德帝的跳脱完全是两个极端,可惜不是嫡长子,否则未必不能成为一代英主,开创大明一代中兴。
然而朱厚炜喜欢钻研奇技淫巧之道,还在宫外建了一处作坊,搜罗铁铜之匠,整日里打造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亏得他是次子,皇家才会对其这般放任。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一位喜欢打铁炼铜的王爷对于大明而言何尝不是福气。
落下心事的两位长史起身告辞,朱厚炜待二人背影消失,这才说道:“这些新收来的孩童要妥善安置,另外延请几位夫子为他们启蒙识字。”
“老奴明白,已经吩咐下去办了。”
朱厚炜看了任兴一眼,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明朝的文官最喜欢干的事就是限制皇权,一件事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只要他们认为是错的就会反对,甚至连皇帝的旨意,内阁都有权封驳。
没有洪武帝的狠辣,没有永乐帝的魄力,也没有嘉靖帝的政治智慧,其余的帝王只能被文官集团死死限制,久而久之,亲信身边知根知底的宦官也就变的不难理解。
文官标榜自己是为了大明是为了国家大义,这样的官员不是没有,但更多的则是为了一己私欲,就好像拥有清正廉明之城称的一代贤相徐阶,家里面的土地足足有四十万亩,这一点就连权倾朝野,臭名传千古的严嵩都望尘莫及。
与文官集团行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宦官集团,宦官为什么能行成势力,是因为在文官的眼里,阉贼就没他么一个好人,但凡得到皇帝宠信的宦官都该死。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当中,宦官除了抱团以外唯一能够依仗的就是皇帝的信任,而在皇帝的眼里,太监是自己的身边人,天然比文官亲近,而且太监是家奴,哪怕权倾朝野也能比起整天聒噪,自己还不见得能奈何的了的文官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久而久之,拥有庞大共同利益的文官和拥有皇帝支持的宦官再加上皇权本身就形成了一个牢固的三角关系,这样的关系维系着大明这艘战船不断的前行,不至于经受一点风浪就有倾覆的风险。
然而崇祯帝继位之后干掉魏忠贤,彻底打破了这种平衡,他自己也没能扶植出一个足以和文官势力抗衡的大太监,最终让以东林为首的文官势力彻底坐大,朝争、党争、争权夺利、内忧外患又遇上小冰河的大明朝终究还是走上了末路。
身体里面住着现代灵魂的朱厚炜对宦官没太大的好感,因为在历史上太监几乎成了祸国殃民的代名词,比如汉末时期的宦官之乱,比如大唐时期可以轻易操控皇帝废立的宦官势力,再比如明代几乎能只手遮天的太监。
可只有亲身经历,朱厚炜才知道自己还是太年轻了,就比如他在京城建作坊招铁匠,这种事如果是他哥朱厚照这位储君在做,文官们群起而攻之也就算了,毕竟太子迟早是皇帝,一位荒诞的皇帝对大明而言是祸不是福。
可他只是皇子,如果不出意外,这辈子和皇位几乎是绝缘的,他就算荒唐些又能对江山社稷产生什么危害,他是仗势欺人了还是横行不法了,让铁匠打造些新奇事物,到了文官嘴里怎么就成了万恶不赦?
与之行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他的贴身太监,只要他吩咐什么事下去,任兴和洪济都会不折不扣的去执行,就算被文官指着鼻子骂,都不吭一声。
再如现在朱厚炜就藩,原本永王寝殿内的宫女、太监一起随之就藩,一路上自是无微不至的关怀照料,可那徐祯卿和李梦阳呢?
他们是为了监视,是文官集团的眼睛,是随时随地准备给朱厚炜上黑手下眼药!
第9章 生意
“今日逛街,若是王府想要置办产业,大伴觉得可以开什么铺子?”
任兴嘴角咧了咧,永王可是当今圣上的亲弟弟,他若是想要搜刮民脂民膏,只要不是逼的天怒人怨,谁都管不着他,哪里需要开商铺赚辛苦银子。
可任兴是朱厚炜心腹,永王的话对他而言比圣旨还要管用的多,既然主子问了,他自然要分析作答。
“王爷,商贾之道无非是赚大钱还是赚小钱,又或是赚快钱和赚慢钱,以老奴来看,寻常铺子开了没多大意思,王府不如开间酒楼。”
“酒楼?”
任兴点了点头,他之所以说要开酒楼其实也是通过察言观色得出的结论。
今日王爷落足的地方就是春来酒楼,也点了几道春来酒楼的招牌菜,可很显然王爷对这几道菜的口味并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