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对植物的属性还是很有研究的。
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哪些食物有毒,一般情况下杨云一看就能区分清楚。在他的指引下,这些流民在山民挖掘了许多野菜,大大的缓解了粮食的压力。虽然这些野菜不一定都很美味,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流民们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能填饱肚子,就是最好的了。
不过这些流民,在这大山里生活也有好处,因为这里的空气质量特别好。还有,在这里要取水,只能在深井中挖出井水,所以大家的食用水都很健康,没有任何污染,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瘟疫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之前在治疗吴县百姓的瘟疫的时候,杨云等人已经积累了许多的经验。所以这一次,熬制出的中药。效果十分明显,很多流民的病情很快得到缓解。
能够继续活下去,就是这些流民目前最大的目标。身上的病情得到好转,他们立即有了信心。所以在这之后,搭建帐篷、挖掘野菜、种植食,大家的积极性就更加高了。
虽然大家都很努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麻烦还是慢慢的向大家靠近了。首先是药材基本用完,之前为了治疗吴县老百姓们手中的瘟疫,已经用了许多的药材,并且也在周边各县收购了许多。
但现在又有好几万的流民需要用着这些药物,已经严重入不敷出了。大家在山里四处搜寻,几乎把每一棵树每一寸土为一颗草周边都找寻完。但是,治疗瘟疫的药草几乎被挖的干干净净。
好些重病的病人,通过服用中药已经脱离危险,但是随着药物的缺失,他们的病情又出现了反复。甚至还有一些重病病人,只能不甘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一切,让以杨云为首的大夫们心急如焚。他们绞尽脑汁,找了一些药物进行代替,但是这些替代的药物药性差了许多,所以这一情况使得这鹿儿坡的流民们,慢慢变得日愈艰难起来。
除药物之外,粮食也是个大问题。几万流民几万张嘴巴,每天消耗的粮食,都可以堆成一座小山。很快,粮食消耗完了,山中的飞禽走兽也被他们差不多清光了,山中能够吃野菜树皮,也快没有了。
从最初的一日两餐,慢慢变成一日一餐,最后发展成两日一餐。甚至有些老百姓三天才能吃上一顿。但现在,就算是这样的待遇,眼看都快没有了。
这一切的人情况让杨云等人心急如焚,他们发动群众想尽一切办法,筹集了一些粮食,但是仍然是杯水车薪。
这些鹿儿坡的流民,最先指望着吴县官员给他们治病,给他们带来粮食。但随着粮食越来越少,治病的药物也越来越少,他们也慢慢变得暴躁起来。
于是乎,开始出现了打架,杀戮,甚至为了一些食物,大面积的进行厮杀,很多人,在这些厮杀中失去了生命。
最后甚至发展到,有些人偷偷把这些被杀死的人的尸体,也当成粮食。
杨云和他手下的人,绞尽脑汁想了许多办法,但是在饥饿面前很多人,人性中最卑劣的一些方面,在流民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就在大家快要坚持不下去,快要崩溃的时候,终于有好消息传来,朝廷第一批赈灾的粮食和药材终于送到了。
这些药材和粮食能够这么快送到吴县,也亏了父皇和朝中大臣的睿智。他们接到杨云的加急奏折之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很快决定,调拨物质救济灾民。
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吴县离西京的确太远了,如果从西京调拨物资再到吴县的时候的话,就会耽误很多时间。
最后涪皇下令,以快马形式,通知吴县周围的县城,州府等各个区域。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就近调拨粮食和药材,并快速的送到吴县。
当第一批粮食和药材送到吴县的时候,杨云兴奋不已。纵使他的个性超越同龄人的沉稳,但是这时候他也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在县衙中,和池丽巨远光等人,兴奋得又蹦又跳。
有粮食,有了药材,鹿儿坡的流民们也看到了希望。他们那烦躁的心情,也慢慢平静下来。开始像以前一样服从县衙的安排,按部就班地开荒种地,配合着县衙进行治。
从第一批粮食和药物到达之后,慢慢的,涪皇从大涪各地调拨过来的药材和粮食,也源源不断的送来了,大大的缓解了杨云等人的压力。
紧接着,好消息不断传来。流民们到鹿儿坡之后,开垦出来的荒地种下的第一批快熟的粮食,终于成熟了。这一下让这几万流民彻底放下心来,终于不用担心饿死在这里了。
第二百零三章 粮食危机
各县县衙费了好大的功夫,终于将这十多万流民都安置了下来,并且使他们遵守封地的各种法规,接受成为封地百姓的事实。
由于有这些难民的加入,各县的百姓人数,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以前各行各业缺人的困局终于解决了。
为了鼓励这些难民,参与到封地的建设之中,各县县衙的还颁布了许多奖励的政策,努力调动大家参与各种劳动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针对目前这一特殊情况,封地还制定了一个临时的规定。
对于整日游手好闲的百姓,封地采取了强制劳动,关入牢房,甚至是遣送出境的各类惩罚。
与此同时,各县还办起了许多培训班,有各行各业的一些成功人士,给这些新来的难民传授各种技能。
在一系列措施引领下,封地的三个县,总算走上了正轨,大家都开始按部就班的,在封地进行发展。
在经历了短暂的不适应之后,绝大多数的难民终于适应了自己,成为大涪百姓成为吴王封地子民这一新身份。
封地人数增加,大多数人都能找到事做,创造出来的财富,当然越来越多。
看着各行各业都在朝着良性发展,封地的所有官员终于松了一口气,对杨云招来这么多难民的不满之声终于渐渐平息。
看着个县一切工作都走上了正轨,杨云、巨远光和邱泽等人终于放心不少,因为当时他们三人立主将这些难民引来封地,遭遇了许多反对的声音。
杨云轻松的心情,没过多久又开始着急起来。因为他们又陷入了巨大的麻烦之中。
在引这些流民来封地之前,杨云已经的储备了不少粮食。本以为就算不够用,缺口也不会太大,大家都想想办法,一定能够渡过难关。
但是如今流民的数量,现在超过了杨云预想的好几倍,所以粮食消耗特别快。才刚刚过了几个月,各县粮仓的粮食都快要没有了。
杨云将手下一些核心人物召集在一起,一起讨论解决粮食问题的方案。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办法。
第一方案是从周边各县府借粮,这是目前为止最现实的方案。但是这方案也有一些问题,周边各县府都不是产粮地,所以他们粮食的数量也十分有限。
杨云派出许多人,在周边各县府奔波很久。许多县府官员看在吴王的面子上,尽力挤出一点粮食,但是数量也十分有限,完全不能填补粮食的巨大的缺口。
没办法,杨云找到新成立的商会,让商会的商人到大涪过地去购买粮食。
尽管早有思想准备,但是杨云还是低估了这些奸商们的无耻程度。他们深知,吴王封地现在严重缺粮,所以故意抬高市价,使得购粮十分艰难。
还有人提出,将此事上报朝廷,让朝廷拨出粮食赈济这些灾民。
这一想法一提出,便被邱泽这样的老江湖否决了,首先是大涪朝廷,几乎不可能拿出粮食赈济楚国的灾民。
其次就是朝廷愿意帮助这些灾民,这一来一去也得好几个月的时间,可
是封地现在的情况哪里等得到好几个月。
面对这一困局,杨云绞尽脑汁。都没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连足智多谋的巨远光和邱泽,都想不到任何办法。
“云州城的龙武军,是大涪常备的边军,那里速来粮草充足。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在那里借一些粮食。”戚威见众人都束手无策,犹豫半响之后说道。
“龙武军当然有粮食,可是龙武军的统帅蒙武,是陛下最器重的边关守将。这人脾气很怪,谁的面子都不会给,要想从他那里弄来粮食。可能比登天还难啊!”刘远常在军中,对龙武军的统帅蒙武十分了解。
“我也知道,要从龙武军那里借的粮食,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这也是我犹豫半天没有说的原因。”戚威接口说道。
“现在没有其他办法,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都不能放弃。这样,你们留在封地,再想一些办法。我亲自去云州,去会一会蒙武将军。”杨云坚决的说道。
杨云的封地虽然也在云州,但是距离云州最大的城池云州城,还有好几百里的路程,他虽然知道蒙武这个人,但是从来没有和他打过交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因为事情比较紧急,杨云没有带太多的兵马,只带着三千贴身侍卫,在戚威和赤木儿保护下,以最快的速度向云州城赶去。
云州和楚国比邻,向来是两国争斗的中心。比起旬阳关,云州城这边要难防御得多,因为这里地势开阔,楚国人要从这里攻入大涪境内十分方便。
所以,大涪便在这两国交界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巨大的城池,就是这座边关大城云州城。
为了避免楚国人,从这里攻入大涪境内。云州城常住拥有二十万兵马的大涪劲旅龙武军,由与胜王场明齐名的龙武军统帅蒙武,常年镇守在这里。楚国兵马多次进攻,却始终没有越过云州城一步。
而蒙武这人脾气古怪,向来不和大涪各方面的势力过多的来往,和朝中大多数大臣的关系都不好。
尽管朝中大臣对蒙武颇有微词,但是涪皇却对蒙武十分信任。将他放在这里,守护最重要的这一座城池,十四年时间一直未将它从这里调离。
和胜王杨明相比,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