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施,给杨云军队补给带来了一些麻烦。幸好他们在海州府的时候,从各层次获得了大量的粮食和各类物资,总算没有造成物质严重匮乏的现象。
一路走走停停,队伍终于来到楚江边,只要成功的渡过楚江,就可以到达于鲜队伍的后方,到时候和前线的胜王杨明,前后夹击楚军,一定可以给于鲜带来很大的麻烦。
芦栖渡这个地方,杨云并不陌生,上一次从郑国返回大的时候,就是从这渡江的时候,遭遇追兵追击,使得杨云掉入江中,最后在楚人的追击下,才不得不从流夷回到大涪。
这一次来到芦栖渡的时候,原来守在这里的楚国士兵早已逃得无影无踪,就连这里的大小船只也被藏起来了。
推荐一个app,媲美旧版追书神器,可换源书籍全的 !
这一情况,让杨云给他手下众人十分头疼,姚侠带人在附近四处搜索,还抓住一些当地人,审问一番,费了好大功夫,才找到一些被藏起来的船只。
熟悉地形的朱晨安,又带着一些以前在这里生活过的士兵,走遍了附近许多城镇村寨,又找到了一些渡河的船只,再加上士兵们加班加点的赶造,终于有了一支可供一两万人同时过江的船队。
为了筹集过江的船只,杨云率领的八万士兵在这庐栖渡驻扎了五六天时间,才开始了渡江的行动。
为了使队伍能够安全渡江,杨云每天都让人在高处观看江对面的情况,让杨云感到高兴的是,只发现数百楚国守兵,对面并没有大军驻扎的迹象。
看来正与杨明大战的于鲜,一时之间无法抽调出士兵,来挡击自己这一支队伍。这情况让杨云和手下众人十分高兴,让他们对成功渡江,并袭扰于鲜的后方充满了信心。
数百大小不一的船只,载满了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士兵,极其壮观地向楚江东岸行去,杨云和巨远光等人站在岸边,看着平静异常的对面码头,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这时,船队已经到了江中心,再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成功到达楚江东岸。
可就在这时候,将对面传来动静,一对骑兵突然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朝江边冲来。
这些骑兵的速度很快,没用太长的时间,他们就到了江岸边的码头上。
这些骑兵显然早有准备,到了江边之后立即翻身下马,举起手中的弓箭就朝江中的船只射去。
这队骑兵大约三千人左右,人数虽然不算多,可江中的船只此时就像靶子一样,很快有许多士兵被弓箭射中,掉入了江中。
反应过来的渡江士兵,马上举起早已放入船中的盾牌,阻挡江岸上射来的弓射,并加快行船速度,想要尽快冲到江岸,消灭这些突然出现的敌军骑兵。
但让大家绝望的是,江岸后方又出现了敌军的身影,这一次出现的是步兵,黑压压的一片,目测下来足足有四五万人。
“这些可恶的家伙,他们现在早已来到江对岸,却躲在后方不现身,就等我们过江,再对我们发起攻击。”看着这些即将到达江岸边的楚军,一旁的朱晨安愤愤地说道。
“是啊!这楚军的领军将领,看来是很有头脑的,我们渡江的行动不可能成功了,快传令,让前面的刘远带着士兵撤回来。”见不断有士兵中箭倒在江中,杨云心急如焚。
第二百六十七章 吃了败仗
听到杨云的命令,传令官立即敲起退兵鼓,挥起退兵的指挥旗,让江中的士兵赶快调转船头,撤回楚江西岸。
可是这时退兵,已经有些太晚了,这时赶过来的步兵已经来到江边。只见这些步兵拨开江边的好些个草堆,露出一些模样奇怪的东西。
“是投石机,这下有些麻烦了。”眼尖的朱晨安看到这些东西,不由得大叫起来。
这些步兵动作很麻利,他们熟练的将一块块巨石安放在投石机上。不都时,人头大乃至磨盘大的石块,像冰雹一般向江中的大小船只飞去。
江中正在往回划的船只可遭了殃,他们手中的木制盾牌只能挡住长箭,根本能挡住这些巨大的石块。
不多时,这些石块就砸中江中一些士兵,一时间这些士兵们惨不忍睹。有的被砸断手脚,半天爬不起来;有的被石块砸中后背,趴在船上,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最倒霉的是被巨石直接砸中头部,被砸得血肉模糊,显然是活不成了。
有一些小一点的船只,被巨石直接砸破或者砸翻,船上的士兵悉数落在江中。会水者向一旁的船上游去,而那些不会水的士兵,则在江中不停的挣扎。
指挥第一批渡江的正是刘远,见不多时,自己就损失了好些士兵,他连忙拼命大声叫喊,命令所有士兵加快划船速度,脱离对方投石机攻击的范围。
接到命令的众士兵立即努力划动船只,又付出了一些伤亡之后,所有船只终于离开敌人的攻击范围。
等所有士兵都退回楚江西岸之后,杨云马上让人清点人数。让大家感觉沮丧的是,这一次不仅渡江失败,居然还伤亡了三千多士兵。
自从出兵楚国以来,杨云所带士兵顺水顺风,消灭了许多楚兵,还占领了好几座城池,众将士的心中多少有些沾沾自喜,觉得楚兵不过如此。
这一次失败,终于让大家对于这次出兵楚国,会遇上的危险,有了清醒的认识。
对面至少赶来了五六万的楚军士兵,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成功渡过楚江,从后面进攻于鲜所率的楚兵几乎没有了可能。
更麻烦的是,不能到达楚江东岸,就无法顺利地回到大涪去。等到楚国调派出兵力,杨云率领的这一支处于楚国内部的孤军,就会遇上危险,甚至全军覆没。
现在大军的境况很不妙,杨云正准备把大家都召集起来,一起讨论一下,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这时候,负责外出打探消息的姚侠赶回来了,带回了一个让大家十分震惊的消息,使得大军一下子处于更加危险的地步。
“楚国集结了十万大军,正朝杨云率领的这八万联军奔来,离这里只有五六十里路了。”这一消息在大军中传开之后,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原来,负责守卫青州关的楚国将领丢掉青州关之后,立即带着残兵逃回楚国境内。
青州关是楚国的西北门户,是威慑西北方向郑国和于月的利器。这么多年来,由于有青州关的存在,这两个小国不敢打楚国的主意。
与此同时,郑国和于月随时担心楚国人会兵出青州关,灭掉这两个小国家。所以这么多年来,他们总是老老实实的送上贡品,以保证他们的安危。
(本章未完,请翻页)
青州关对楚国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楚国为它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他的防御能力强,就算郑国和于月倾全国之兵,也不可能撼动青州关分毫,可是就是这样一道雄关,居然被这两个小国家占领了。
现在可好,本来是威慑郑国和于月的利器,现在成却成了这两个小国家,抗衡强大楚国的依仗。
正常情况下,有个四五万士兵镇守的青州关,即使来个二三十万人进攻,都很难拿下这一座雄关。所以,现在在青州关落在郑国和于月联军的手中,楚国人要夺回它是异常艰难的。
这个庸才居然连青州关都丢失了,这可把楚王赵元让气坏了,他根本没有给,这守关将领解释的机会,直接就砍了他的头。
听人说起青州关丢失的过程之后,赵元让怒不可遏,对策划这次夺关的杨云恨之入骨,他愤怒的表示要御驾亲征,将杨云碎尸万段。
楚国的大臣们,费了很大功夫,终于劝得楚王赵元让,收起了御驾亲征的念头。
但赵元让心中的怒火依然未消,他选派了一名楚国能征善战的老将,让他在附近征调了六万楚军,再从守卫王城的楚国禁军中抽出四万士兵,组成一支十万人的队伍,要覆灭杨云所率的这支队伍。
与此同时,楚王赵元让还下旨,让庐州府的所有城池和驻军,尽量配合这十万大军,一起围剿进入楚国腹地的杨云部队。
本次楚王赵元让派出的领军将领,名为赵岳,已经六十多岁了,本是楚国名将,又是皇室宗亲,在楚方威望很高。
本来有人推荐赵岳为楚军兵马大元帅的,但是楚王赵元让想到赵岳年事已高,便启用了年轻有为的于鲜。
赵岳这人为人稳重,在接到出兵任务之时,还没把出兵的兵马筹集完整,就提前派出斥候,到前方打探杨云所率这八万士兵的情况。
所以在没有和杨云的军队遭遇之前,他对杨云军中这诸位领军将领的情况,还有杨云手下士兵的组成情况,都已经了解的清清楚楚。
这赵岳的确是老谋深算之辈,他率领的十万楚兵,在刚刚离开楚阳不久,离杨云的部队还有很远的距离的时候,他便开始“出招”了。
赵岳是楚国猛将,手袋士兵皆是楚国精锐,手下十万大军,半数是楚国装备最好的王城禁军,孤军奋战此次一定会全军覆没。
赵岳先期率领的十万楚军,很快就会和杨云遭遇,所以杨云很快就会大败,到时就算杨云侥信逃脱,楚国各地正在集结二十万余楚兵,即将对杨云围追堵截,杨云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
郑国和于月一向是楚国的友好邻居,此次突袭楚国的行动是被杨云和涪国胁迫。此次楚国要灭的只是杨云所率涪国士兵,只要郑国和于月士士兵离开杨云队伍,楚国一定既往不咎,任由大军离开楚国回往郑国和于月。
不知什么时候,杨云的军中出现了这些传言,到最后甚至有人将这些消息写成告示,贴在鹿栖渡一些醒目的墙壁上。
此次杨云渡江失败,损失了几千兵马,正是士兵士气最低落的时候。这些消息传到杨云军中,更大程度的降低了杨云所率士兵的士气。
更严重的是,郑国和于月士兵中已经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