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人以西为右,如陇西也叫陇右,江左也叫江东。
六位宣徽院士到位,紧接着亲王府参军又引六名内阁学士入殿,他们站到了紫檀长案的左上首。
殿门大开。
台风后天气凉爽,微风徐徐,殿中的帐幔随风飘动。
接下来是六曹的六位参军事入殿,然后是骑士院的六位给事中等。
如今吕宋决策国事的便是这二十四位大员了,齐王府衙的长史、司马二人和齐王国的国令和国尉则没资格坐在紫檀大会议桌上,他们站在殿门口侍从、监礼。
又是一声钟声。
紧接着鞭声响起。
侍从用力甩动长鞭,三声鞭响后,殿中寂静无声。
内阁学士带头,殿中吕宋要员们齐齐向秦琅行礼。
三下静鞭人寂静,四声千岁连天响。
“诸位,坐!”
秦琅落坐。
二十四位大员也都坐下。
一双双目光望向秦琅。
五十多岁的秦琅并没有穿皇帝赐下的少府监皇家织造局所制的刺绣织锦蟒龙王袍,只是身着一件吕宋棉布长袍,脚下也只是一双老布鞋。
秦琅目光也扫过众人。
吕宋推行三院一阁制度以来,已经平稳运行了十四年,总体来说,这个制度已经越来越成熟。
到现在,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五年一任,院阁不得连任超过两届的制度。慢的拾遗补缺,制度也越发完善。
反正现在就算秦琅放手,也基本上能够保证吕宋政权的平稳运行,而且各院阁间的平衡不错。
哪怕现在秦琅突然暴毙,换上年轻的秦十一郎或是秦大郎来接任,也不会出什么乱子。
“内阁今日谁当值?主持会议吧!”
张超站了起来,“内阁本旬由臣轮执内阁笔。”
秦琅对他点了点头,张超跟着他也是多年,其父张铁枪是秦琼身边最心腹的家将,老铁枪把义子张超推荐给秦琅,从秦琅的随从做起,经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年近六十的张超张文远,也成为了吕宋内阁西阁学士。
虽然内阁不设主副,又只掌票拟之权,且六曹拥有独立完整的行政权,宣徽院又掌批红权,骑士院那边还握有审议权,可经过这十几年的运行,内阁的重要性也还是比较突出的。
张超从新金山兵曹到刺史再到吕宋都督府的兵曹,然后再入内阁,也是一步一步的走到如今位置,在内阁里属于资历和威望都很高的,甚至能力也是非常突出的,深得秦琅信任。
这是他第一任内阁学士的第四年任期,不出意外,他肯定还能再任一届,所以还能在内阁呆上六年。
“今天召集院阁俱至,也是照例要先商议一下明年的财政预算案,先在这里议一遍,做些调整,然后才能出方案送到骑士院去,否则三读不过,也是浪费时机精力,若耽误了明年的事,就更要不得了。”
“老规矩,先由户曹把你们的初稿跟大家汇报一下,然后大家各抒已见。”
张超站在那里,“殿下,户曹做汇报前,臣有一件事情要先上报。”
秦琅被皇帝加封为齐王,虽然秦琅三拒不受,但那位天子更是个不容拒绝的人,最终依然还是让秦琅接下了这齐王之封,同时皇帝还特旨,在吕宋封地,吕宋官员须对秦琅称臣而不称下属。
这基本上是给了秦琅如林邑、倭国等国王的权力了。
“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吕宋铸钱监的监铸殷安国日前呈书户曹,提到一件比较严重的事情,朝廷计划收回吕宋铸钱监的铸币授权。”
秦琅皱了一下眉头。
吕宋铸钱监如今一年能铸钱三百万贯,还没算上其它八种金银币宝泉等的量,仅铸币之利一年就数十万贯。
若仅这点钱,倒算不得什么。
第1312章 剑指吕宋
可吕宋铸钱监在手,带来的不仅是这些好处,还有合法的铸币权,吕宋从先前一年几十万贯,到如今一年几百万贯的铸币量,甚至超过了大唐其它三十多个铸钱监的总铸币量。
不仅让吕宋境内货币流通量充足,稳定经济发展,同时还让秦家对倭国、林邑以及辽东、渤海、林邑等地输出货币,靠着这巨大的铸币量,秦家的金融业务也遍及海东和南海诸国,存储放贷、汇兑票号,可以说都是靠着秦家掌握的这铸币的优势,才能在这些业务上如鱼得水。
秦家经营的金融业务,所赚到的钱是铸币收益的几十倍。
更何况,秦家因为掌握着铸币权,能够把自家挖到的铁通过胆泉,大量置换成铜,再铸成钱流通,这是一个很完美的循环,如果秦家失去了铸币权,那么以后产出的铜铁金银这些,就不能直接拉来铸钱,而是得按常规,交完矿课后,再专卖给朝廷。
那样的话,到时不仅挖矿、铸钱产生的高附加值没有了,甚至连这些矿产的定价权都将失去,只能卖给朝廷的情况下,价格自然是朝廷说了算。
不说朝廷会不会打压价格,就说如果按朝廷向来的铜官价一斤一百六,那也会损失巨大的,要知道秦家把自家挖的或炼的铜拿来铸钱,这其中的附加值可是非常高的。
“朝廷当不只是想收回铸币权吧,是不是对于开矿也要出新规定?是不是哪天就要官山海?”
秦朝自商鞅时起推行齐国的官山海政策,搞盐铁官营,后来始皇帝一统天下,实行官营民采,征收税利。
西汉初曾经放松过盐铁政策,但汉武帝打击匈奴为了钱财以充军用,通过盐铁会议,再次确定盐铁专卖制度。
魏晋南北朝到隋朝时,局势动荡,制度多变。隋朝时,全力发展铜矿开采业,并把铜矿的开采权收归国家,采用瑶役制度,使用民力开采铜矿,主要是为了控制铸钱的资源。
唐立国后,武德朝开放盐铁禁令,允许民商开采经营,到贞观时,开始征收矿税,朝廷大体上还是允许百姓开采金银铜铁诸矿,到了后期又实行民采官收的政策。
允许百姓堪探开采矿产,但需取得执照,要按产量纳矿课,对于重要的矿铁,还实行官方采买的政策,就跟盐一样,允许私人制盐,但制出的盐只能卖到官仓。
秦家因为拥有铸币之权,所有先前获得了特许,所开采的铁矿铜矿等冶炼后,上交两成的矿课,剩下的就可以供给吕宋铸钱监铸钱了。
“臣派人打听了,朝廷三司之铁案、工部之虞案、户部的金部司,如今都分管矿冶,依然允许和鼓励民间探矿和报矿,甚至给予报矿人优先的承买权,但也把一些地区划入了禁区。”
如秦琅猜测的一样,朝廷明显是看吕宋矿冶产业和铸币产业太厉害,所以现在举刀了。
允许民间继续堪探、开采、冶炼,但是所得的金银铜铁等这些,先交矿场的承买钱,然后根据产量还要纳矿课,矿课百分之二十,很高。
更狠的一招是以后跟采盐一样,所有开采所得的金银铜铁以及硝、硫磺等诸多矿产,在纳完矿课后,剩下的矿产,一律都得全部专卖给朝廷有司,价格也有统一标准,比如说铜料一斤一百六十钱。
朝廷还规定,禁止私铸钱币,取消之前的授权。
吕宋铸钱监将转为朝廷官营,朝廷拔钱收购吕宋铸钱监,所有的工坊、钱炉、产业工人,他们都愿意全盘接收。
同时,朝廷又针对如今很繁荣的金融业出了新规,如所有经营存储放贷汇兑业务的银行、钱庄、金银铺、票号等,一律都要在朝廷官营的开元钱庄存入准备金。
而且这个存款准备金比率高的吓人,居然是三成,更要命的是朝廷规定,准备金必须以金银币实缴,不要铜钱和宝泉,更不要各家自已发行的票据。
同时对于大唐境内从事金融业务,尤其是发行票据的各个商号,加强监管,比如只能发行面额一贯、五贯、十贯、五十贯、百贯五等。并且把原来各种的银票、庄票、钱票、兑票等统一为钞票,且必须是见票即兑无须凭据的那种。
各家发行的本家钞票,须向朝廷官营的开元钱庄存入百分之三十的准备金,并且,各家的钞票,必须由朝廷的印钞厂印刷,禁止私印。各家的钞票印好后,再加上各家的专有防伪印章等。
按朝廷的这个新规,以后吕宋官营的吕宋银行,以及秦家经营的四海钱庄、太平钱庄、武安票号等,再从事相关业务,也必须得按朝廷的这套规矩来。
以后就不能再发行各式各样的银票庄票了,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得上缴百分之三十的准备金,存在朝廷的开元钱庄里,而且这笔钱只有最低的利息。
这相当于朝廷公然薅各家的羊毛了。
虽然这也确实有积极的一面,比如结束如今越来越混乱的金融行业的局面,现在市面上的大大小小的各种银行钱庄到处都是,发行的各种票据也多,虽然这些票据都是打着凭据票证的明义发行的,但其实不可避免的都会超发,这是赚钱的重要门道。
可超发就会有最后难以兑现的风险,毕竟发展到如今,搞这行业的已经不再是只凭自己的钱了,而是通过吸收百姓存款再去放利赚钱,再加上超发放贷套利,虽说利润很高,但坏账呆账总会有,一旦管理不善,也会有很大风险,对于朝廷来说,这就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民间商业行为了。
通过存款准备金,控制放贷比例,再通过钞票准备金,能避免滥发超发。
本质上都是在降低风险。
其实秦家和吕宋手中的几大钱庄银行,这些年内部也一直是在这样做的,始终把风险控制的较低,原来秦琅控制下的各家银行钱庄,都会有这样的准备金,但都是存入骑士院下的银监科。
现在,朝廷要把这钱拿走,存他那去。
秦琅既得担心这钱会不会有风险,比如被贪污挪用,或是被朝廷自己拿去放贷等,二来朝廷要求的准备金,都是真金白银,只要金银币,连铜钱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