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士彟很急。
他不知道秦琼能坚守多久。
但以他的估计,秦琼最多坚持两月,毕竟他手里顶多一千人马,还有不少只是奴隶农夫,家丁护卫不超过五百。
尤其是刚入松州,人生地不熟,甚至还可能水土不服,难以适应那里的气候。
他只能一面让人加紧开路赶路,一面不断的祈求秦琼能够撑久点。
一路上,好几次他不得不放弃掉一些粮草辎重。
路太难走,有些塌方的地方,只能修一条简易的道路翻越,这使的运送辎重的车马无法越过,只能用马和骡驴装上部份军械粮草继续前进。
甚至是士兵们把装备干粮扛在身上。
一天行进不到五十里路。
八百里路,得走半个月甚至更久。
武士彟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
他从利州紧急调来的几千人马,也全都精疲力尽,总共是调动了三个折冲府的两千府兵,以及三千乡兵和志愿义勇。
五千人马,是他短时间里能调集的最大兵力,这还是因为那三个折冲府的都尉们主动请令,否则他们不愿意的话,他根本调动不了府兵。
当深夜之时,临时的驻营地里,武士彟睡不着的坐在白水江边,听着那湍急的流水声,望着满天的星斗,不由的后悔起来,或许自己就不是带兵打仗的料,本来根本就不该来。
或许自己只要调集好人马,准备好钱粮器械,静等秦三郎从长安赶来利州,然后把人马钱粮都交给他,让他统领着去救他父亲就好了。
自己为何非要逞这能呢?毕竟这不是通缉搜捕几个逃犯,也不是去围剿一伙山贼,这是急行军千里前去救援秦琼啊。
要是自己赶到时,秦琼已经被杀或是被擒了?那自己怎么办?
又或者自己半路又遇暴雨山洪或是塌方或泥石流,被困在路上,前进不得退后不能呢?
利州。
秦琅带着几百轻骑日夜兼程的赶到,结果发现张超无奈的迎接他。
“我赶到时,武刺史已经调集了两千府兵三千乡兵义勇出发救援了,他走的是北线,走州扶州,绕过大雪山入松州北境。”
秦琅一听这话,气的瞪大了眼睛。
“虾扯蛋,北线只是适合小股马帮商队进出,根本不适合大军行进。眼下又是夏季暴雨山洪多发期,塌方泥石流会让本就难走的路更加难走。应国公怎么犯如此大错,他走北线,看似能缩短几百里路,但实际上,他可能比南线要多花上一倍以上的时间,甚至被困在半道中寸步难行!”
秦琅感激武士彟没等到朝廷的批准就紧急调兵救援,甚至是亲自带队,可他却犯了错,他选了一条看似简短实则更耗费时间的路线。
他把宝贵的五千利州兵马,带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浪费了保贵的兵力,甚至是浪费了宝贵的初期救援时间。
“我去追赶应国公,请求修改路线?”
“来不及了。”秦琅听说武士彟已经出发了十来天了,估计已经走到半道上了,这个时候进也好退也罢,其实都是在浪费时间了。
“指望不上应国公的这支人马了。”
秦琅拿出太子的手令,让利州刺史府的官员带他的人去请折冲府的军官们前来。
利州做要交通要害,驻有数个折冲府,有一个上府,一个下府,三个中府,总共五府五千府兵。
除去番上宿卫京师,以及轮戍边地的府兵,在府的府兵应当还有四千左右,再扣去武士彟带走的两千,还有两千人。
颁出太子的监国令,秦琅命令留守的几位果毅都尉立即紧急动员,马上征召所有在番的府兵全部归府,随他出征救援松州。
几位果毅都尉对于这位年轻的相公,倒是没有拒绝。
有好几位果毅本来就还在秦琼手下打过仗,甚至还有一位曾经在玄武门之变时,跟秦琅并肩战斗过,有过一段缘份,他也正是因那次的靖乱之功,升任的果毅都尉。
“请秦相允许各府的府兵子弟们,志愿随军。”
西魏以来,府兵制度下,府兵们都是选的地主豪强富农子弟,都是选财多丁多强壮的,而府兵们平时训练,轮番宿卫守边,自备武备,没有军饷,打仗却很有战斗力,就是因为他们本来素质较好,二个家庭条件好所以装备好,还往往都有驮装备的骡马,甚至是代步行军的马匹坐骑。
再一个,就是府兵打仗立功,有机会出仕当官,所以大家积极性很高,打起来也很猛。甚至经常打仗时,还会有府兵会带上子弟从军,反正也是自备兵器干粮,跟着出征,打了胜仗也一样能计功论赏。
尤其是在边镇上,那些边军子弟和城傍的蕃人,其实是边军不可或缺的重要战斗力。
“能募集多少子弟?”
那位曾跟秦琅一起砍过太子党的果毅拍着胸脯道,“大家只要听说是跟着小秦相公去救援松州秦大帅,必然会争相踊跃前往的,不敢多说,但五千子弟义勇没问题。”
秦琅听到这个数字有些意外,可一想利州本就驻有五个折冲府,子弟多也正常。府兵本就选的丁多财多的富户子弟,他们兄弟多,家里条件好,所以打小也多练过骑射等本事,这些兵本质上来说,其实跟正规府兵比没什么差别,顶多是训练、作战的经验差一点点而已。
“需要多少时间集结,我没时间等。”
“一声号令,千军万马来相见,不用等!”果毅拍着胸膛道。
“好,我在这里停留两天,两天后我要出发。”
秦琅派张超带上十余轻骑马上南下打前哨,“给你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拿着太子的这道监国令向沿途的剑、绵、汉、益、彭、茂诸州,让各州刺史、折冲都尉,征调府兵,调集粮草器械待命,待我一到,便随我北上救援松州。”
“还有一个任务,你传完令直接赶去松州,告诉我阿爷,我带千军万马赶来了。”
“三郎,万一?”
“没有什么万一,区区一些羌人,还奈何不了我阿爷,去吧!”
老铁枪要随儿子一起去,秦琅却让他留下。
“张叔你本来应当留在长安歇息的,你一把年纪了,上次跑那么急,身体太疲惫了。让远去吧!”
“哎,这个武士彟,本以为他是个靠谱的,谁知道这么不靠谱,带着五千人马,居然走北线,这怎么想的。”
秦琅不想过多去批评武士彟。
“应国公毕竟不是带兵打仗的武将,他救援心切,一想出了差错,也不能全怪他。不管怎么说,应国公的这好意我们秦家得领。”
就算武士彟堵在路上没能帮上忙,可人家顶着那么大的风险出兵,这个情无论如何都得牢记着。
“也不知道阿郎在松州如何了,他太倔了,应当暂避羌人锋芒的。”
“我阿爷那个人,遇强更强,况且这次遇到的也只是一些羌人而已,他们吓不到我阿郎。有城寨可依险而守,阿爷兵马虽少,但应当无碍,能坚持到我们过去的。”
张铁枪叹气,“我怕就怕阿郎不甘坐守,说不得又要冒险出击,万一有个意外,那可就麻烦了。尤其是那把利部新降,未必可信啊。”
秦琅心中也急,却也只能安慰自己,秦琼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不至于这阴沟里还翻了船。
第514章 心火
甘松岭上。
漫山遍野的甘松正盛开着紫色的小花,低矮的甘松草齐齐绽放,叶片更加油绿。
“参狼种宕昌羌没了!”
“梁弥光的首级找到了,就在京观的最上面,尸身跟其它部众一样,被扔在坡沟,早已经分不清了。”
轻骑向拓跋思头报告了隘谷里的情况。
做为拓跋部首领拓跋赤辞的侄子,拓跋思头是这次拓跋部出兵松州的主将,拓跋赤辞给他拔了两万人马。
拓跋思头打算以这一战做为自己的成名战,谁知道连秦琼的人都没看到,他就折损了五千人马,这连松州地界都没进。
“死了就死了吧,梁勤也曾开国称王,传世二百年,想不到他的子孙如此无能了。”
拓跋思头感觉有些恶心,甚至腹胀,他弯腰低头扯了一把甘松草,捋干净甘松细小的根茎,直接扔进嘴嚼了起来。这甘松在羌境到处都是,也是一味药材,能治牙痛脚肿,还能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还有止痛开脾的效果,对于羌人来说,这种随处可见的小东西,却是万金油般的好东西。
嚼了一把甘松根,总算感觉人清爽了点。
虽然嘴上说梁弥光死就死了,可拓跋思头还是很郁闷。说来,梁弥光也是被拓跋思头给忽悠了的,这位梁弥光所率的宕昌羌,其实并不是拓跋部的。
在十六国时期,羌人首领姚苌曾经建立过后秦,但很少人知道的是,其实羌人还建立过一个国家,便是宕昌国。
在十六国末期,宕昌羌在松州北面,白狼羌水流域,建立了一个拥有两万多户,十余万人口的宕昌国。他们向北魏南梁等中原王朝同时称臣纳贡,得以在夹缝中生存,从他们得到北魏册封承认开始,经历了九代十二主,历一百四十余年最后被北周所灭结束。
羌水上游有参狼谷,羌人一支在此游牧生聚以此得名,史称参狼羌在武都有胜兵数万,人口十余万人。他们与白马羌分布交错,故此也称为武都塞上白马羌。
宕昌羌在西晋末就已经是很强大的部落集团,建立宕昌国后,其境东西千里,南北八百里,后北周武帝攻灭了宕昌国,改其地为宕州,兼置宕昌郡。
这个当年曾几次被吐谷浑攻灭,又跑去找北魏爸爸派兵复国的参狼羌梁家,终究还是被一统中原北方的北周所灭,不再需要他做为中原与吐谷浑的缓冲地带了。
北魏时册封的宕昌王、甘松侯,东羌校尉、陇西公等的梁家,也最终败走南迁,此后宕昌羌实力不复,最终到此时,已经沦为了党项羌拓跋家的附庸。
这次拓跋思头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