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种雕图案,别具匠心,耐人寻味。
临江门旁石壁上,镌刻着贞观二年皇帝赐封秦琼世封松州都督的敕书。
新城大门门堡,门洞厚达十五丈,雄伟壮阔。
而松州城内,小桥流水,景观独特,一条湍急而又清澈的河流从松州的东端穿过向西流,在经过城中大街后,转向南流,从南城门左侧流出松州。
城内当初建设规划时,还听从了秦琅的建议,内城是牙城,也是世封都督府,而松州北面另圈了一片山坡,则是居高临下的军堡,驻军屯兵。
外城更大,分为山上东城区,和西面的河谷城区。
山上主要是住宅区,河谷则主要是商业区和仓储区。
流过城区的小河上,依着两岸架起了一座座的竹楼,既方便交通,更使的成了休闲娱乐之所,喝茶、观景,十分休闲。
处于交通要道之上,新商道的开拓,尤其是党项、吐谷浑的归附,使的西疆安宁,贸易需求大增,松州做为边境交通要地,又有秦琼坐镇,大力招商引资,故此两年间,这里已经迅速的繁荣起来,成为一个热闹的边市贸易大镇,兼且成为了边境货物集散中心,还成了许多手工商品的加工坊聚集区。
六十斤一块的大青砖垒筑的城墙异常坚固,而第二次陇右之战后,秦琼见过叠州五星堡的厉害,回来也在松州城外加筑了几座小型棱堡护卫,包括内城后面山上的那处军堡,也是以棱堡形式筑成。
而松州附近,拓宽的河谷大道两边,还又增修了不少驿站、烽燧、墩堡、关隘更使的松州越发的热闹和安全起来。
秦琅前些日子从叠州赶来松州,拜见老爷子秦琼,顺便也带来了秦家的商团,指引他们以松州为商站据点,在这里建立西南边陲前线的商业基地。
松州的热闹都出了秦琅的意料,不愧是皇帝亲自下旨敕建,有工部和将作监那群专业的人,秦琼这里两年多时间,完全换了一片天。
站在山上的碉楼里望下看,能看到西城商业区的一片热闹,往来不断的商贩,加工生产坊区更是叮叮当当的不停,这里仓库林立,作坊遍布,一条条商街,前街后坊,商家叫卖不停,客商们川流不息。
城外的官道上,车马骆驼也是往来不息,甚至有许多羌人赶着牦牛前来。
没有了战争,没有了对立之后,打破了东西壁垒界线,两边的民族反而更和谐了,大家的需求也完全放开了。
因为秦琅当初给秦琼提的建议,现在松州这里完全就是一个自贸区一样,并不是普通的边市,这里是完全零关税,不管是中原来的商人,还是羌地来的羌人,货物出入都不课税。
虽说这样损失了大笔的税收,但秦琼放弃关税后,通过征收交易税,其实一样赚钱,大量的商业贸易,使的这里交易额不断提升,交易税自然也就节节升高。
更别说招商引资,招来许多商号,给他们免费提供作坊等,商家在这边生产加工,减少路上运输的时节、成本等,而松州也因为增加了这许多作坊,使的更加吸引远近的商贩百姓们,使的这里的货物成本更低,吸引更多人。
盐茶牛马皮毛药材糖酒等无数的商货聚集于此,吸引着无数的商贩前来,西城区几乎是日夜不休。
秦琼的松州,如今拥有三县一军两关三镇,编户已经超过了一万户大关。
三正县之外,秦琼也特意新设了三个县,分别安置杂羌、杂氐以及党项羌,这三个县基本上设置在甘松岭西面境外,从原党项人的地盘上划出来三块地盘,设立了三个县,这三个县有点自治的意思,主要以游牧为主,也会种植点青稞等,他们要为松州牧马,主要是以牛和马纳税,税偏低,受松州都督府管辖,相当于一个缓冲区。
而更西面还有二十五个羁縻党项州,也都受松州都督府管辖,但那就完全是羁縻区了。
秦琅来到松州,也是知道自己要离开陇右了,而秦琼却一心要呆在松州守藩,他便干脆在回京前,来松州小住。
从叠州过来,也不容易,虽说党项内附,秦琅可以走西面,可少绕许多地,但一路上也要过草地越雪山,尤其是翻越垭口的时候,非常的辛苦,积雪很深,高反严重。
河口、河曲的党项二十五羁縻州,对路过的秦琅,那是跟拜见爷爷一样,纷纷前来拜见,热情招待,虽然一年多以前秦琅还率军深入,大开杀戒,可是这些人对秦琅却还十分敬畏,跟敬畏天神一样。
各部的头领酋长们,甚至还纷纷派出自己的子弟跟随秦琅,不是说做向导,而是让他们就跟在秦琅身边侍候,做部曲随从,只要秦琅不赶他们走,他们可以一直侍奉秦琅身边。
等秦琅过了甘松岭到了松州时,他身边的这些党项羌随从,甚至都多达五百多个了。
到了松州之后,秦琅倒是很放松,整天这里瞧瞧那里转转,松州宁远军的军校们纷纷来拜见,因为一起有过并肩作战之谊,秦琅跟他们相处不错,也会帮他们讲讲作战指挥啥的,或者对他们的棱堡提点建议。
而亲仁坊秦家和平康坊秦家的商团管事们,更是天天来找秦琅汇报,他们倒很少找秦琼,秦琼对于工商之业,并不太放心上,平时他们都是自己拿主意,如今秦琅来了,他们都全来请示,秦琅在商业上的独到见解,让他们很是佩服,秦琅也确实花了些功夫,给他们好好商议了一番远景计划。
当马周赶到松州的时候,秦琅甚至都有点乐不思蜀了,上午松州城中小河竹楼上喝着茶听着曲,下午到西城区去逛逛商街看看交易,每天还能变着花样的品尝美食,舒服。
“三郎可是悠闲啊,我这腿都跑细了。”
马周宣读完圣旨,有些抱怨的道。
秦琅请马周吃手把羊肉,新鲜的羊肉砍成大块,放锅里煮到刚熟立马捞出,羊肉连骨太大块,于是只能用手抓着吃,这样的豪爽吃法让马周很喜欢。
“听说萧瑀在长安弹劾我,韦挺在陇右调查我?”
“陛下对你很信任,并没有半点怀疑,调查也不过是走个程序,以还你清白。你放心,你这次灭国之功,如此巨大,陛下又岂会寒功臣之心,你虽说有许多地方做事粗糙,不合规矩,但也只是小事,问题不大。”
制书写的很漂亮,骈四骊六的。
先前授他兵部尚书倒不出什么意外,只是这检校司空让人有些惊讶了。
估计也是功劳较大,可他毕竟年纪还轻,而且秦琼都是太尉了,虽说低调,可总不能父子皆封三公吧,于是打着营建大明宫的名头,给个检校司空衔,既示荣宠,也不过于出格。
马周压低声音,“其实检校司空除了营建大明宫还有个差事,太上皇自陛下还京后,突然就身体很不适,御医都有些无策。陛下之意,让你赶紧回京,一面恢复开建大明宫,一面开始营建献陵。”
献陵,这是给太上皇李渊皇陵取的名字。
皇帝陵墓,一般还在世时就开始营建了,多数都是规模宏大壮观,要营建多年。之前因天灾兵祸等原因,献陵营建暂停。
而如今太上皇突然身体不适,皇帝有些担忧太上皇撑不过去,于是便打算要重新开工,并加紧营建。
秦琅听了直皱眉头。
大明宫本就是为太上皇李渊营建的新宫,这新宫还没建好,又同时要建李渊的陵墓,这不免有点怪怪的。
“赶紧动身吧,再迟可就过年了。你这个灭国之大功臣,正旦大朝会上可是一定要露面的。”马周劝说。
第627章 异姓兄弟
手把肉吃着很过瘾,秦琅并不是很想回长安去做那劳什子的检校司空,为太上皇营建山陵。
可马周却有些羡慕,他提醒秦琅,历朝营建山陵的,都肯定是由宰相领衔。一般是由工部尚书具体负责,而工部尚书有时也称为大司空,这是因为在周朝官制里,司空最早就是负责营造等事务的。
皇帝给秦琅检校司空,让他负责营建大明宫和太上皇山陵,其实倒正合此意。
“这两年,我大唐国运正隆,北灭东突厥,西平吐谷浑,如今又连着三年丰收,你可知道,今秋丰收之后,各地粮价依然是大跌下行,连长安的粮价,都已经出现斗米二三钱的行市了。朝廷不得不让转运司开各地常平仓籴粮,去年我们还以斗米二十钱的价格买入了一千万石粮,花费二百万贯钱。”
“今年夏天,又以斗米十五钱的价格,又籴入了上千万石粮食。而今秋,我们各地常平仓都已经有些吃不消了,去年和今夏的米都还堆在仓中没动,现在皇帝又让储米,常平仓只好以斗米十钱的价格,再次开仓纳米。”
常平仓的籴米,是以高于市价买入的,主要还是防谷贱伤农,同时趁丰年之时,买入储备,谁料到连续几个丰收了,常平仓买了太多的粮食,都是高于市价太多买的。
做为转运使,马周本来也提醒朝廷,说如今连续丰收,粮食遍地,朝廷正仓、太仓、军仓、转运仓、社仓、义仓诸仓的粮食,也都已经陆续开始充盈,常平仓做为特殊的仓库,没有必要一次性买入太多高价粮。
可李世民因为前几年粮荒搞的太狼狈,有些心理阴影,加之朝廷税赋改革以后,虽说这两年粮食出了点问题,可钱帛方面依然是十分充盈的,因此手里有钱,粮食又贱,早几年一斗米二三百钱,还有价无市,现在一斗米才二三钱,白花花的米麦,遍地都是,都没有愿意买。
各地刺史等纷纷上报,谷贱伤农,请求朝廷出手,李世民于是自然就得兜这个底。
因为买的粮多,很多仓库都堆不下了,皇帝还要求各地增建仓库,以多储备粮米,备战备荒。
如松、叠、洮这样的边州,甚至都要求也增建常平仓,储备常平粮。
“关中陇右河西,是此次陛下要求增置粮仓重点地方,陛下要求多储备粮食。”
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