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俗人-第8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杆杆旗帜在飘扬。

    每一队人马,皆立一队旗,各以颜色、禽兽等图案代表,各队都是纯队,都是单兵种队,全队弓手或全队弩手。

    秦琅的叠阵,又特意把各兵种聚集来用,形成一个个兵种军阵。

    两千八百人马,弓弩手八百,枪兵一千,刀盾手五百,另外还剩下五百为骑兵,骑兵又为奇兵,是机动力量,同时也是预备部队。

    唐军结阵,惯用纯队,很少有那种弓枪刀盾结合的花队,纯队比起混编的花队来,更适合大规模的作战,而花队更适合小规格的战斗。

    若干兵种纯队组合结阵,混编成阵。

    战鼓咚咚擂动。

    一通鼓毕。

    长矛手列阵完毕。

    又一通鼓毕。

    长矛手也不管地上湿滑泥泞,全都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长矛步槊大刀重斧放平。

    第三通鼓又起。

    中间的四队步弓手整整二百人,这些来自于关中地区的步弓手个个虎背熊腰,人高马大,满脸络腮胡子,鼓毕立即单膝跪坐地上。

    “锁阵!”

    锁阵是叠阵的关键之处,也是其精髓。

    以拒马锁阵,铁索相连。

    顷刻间,无数柜马枪组成的柜马的柜马立起,三枪六首,首皆有刃,铁索相连的拒马,可不是后面阵地上临时用木桩削尖绳索捆扎而成的一次性装备。

    这是可快速组装、拆卸,便于携带和运输,却又狰狞锋利的阵地神器。

    三支拒马枪两头尖锐,中间有一个孔洞,再配上一支插销锁紧三支拒马枪,便形成了一支狰狞无比的拒马。

    然后再用铁链把这些拒马联结组合,就能形成一排拒马墙。

    大量拒马枪组成的拒马,不仅在阵前立起一道拒马墙,而且张仁政还早指挥人给整个左翼步兵外面都围上了一圈拒马,甚至在圈内,还部置了不少单个的拒马散置于阵中。

    仗还没开打,却先把自己围起来了。

    驮米山上,相距不过二里左右的侬三娘子等人居高临下的观阵,看的一清二楚。

    “这啥意思?”

    扶三若有所思,“看样子好像用的是车阵,据说汉人与北方草原上的游牧骑兵作战时,为对付骑兵冲阵,往往以车围阵,做为步兵的屏护。看来他们是想用这拒马枪代替车结阵,以阻拦我们的骑兵。”

    侬三娘子看了会,“可这样一来,那些唐兵岂不全成了龟壳里的乌龟?而且你们看,唐人把骑兵放到了步兵侧后方的位置,但他们的拒马环阵而立,却是立在了步骑之间,这么一来,他们的骑兵岂不是也被阻隔在后了?而且你看那拒马立了多少,他们自己的兵也全被堵在拒马里面了,他们不打算出来?”

    打仗当然不能只挨打不还手的,就算被围城,也没有谁把城门堵死的,哪怕城门最容易被攻破,那不能封堵,就是因为那虽是破绽,可也是出城反击的手段。

    谁打仗傻傻的把自己捆住手脚,呆在那不动的打?

    就算围城战也没这种打法啊,何况这还是平地野战?

    侬天贵甚至都已经开始嘲讽秦琅有名无实了。

    倒是侬三娘子觉得未必。

    “或许姓秦的自知兵马远不及我们,故此有意如此约束士兵,以免士兵畏惧逃跑。”

    四面皆水,又搞了一圈拒马锁阵,这种打法,让侬三娘等都感觉信心大增。

    拒马虽克骑兵,但对方这样打法,主动权可全在他们手里。

    唐军阵前。

    战阵已锁,军鼓停歇,只剩下红旗作响。

    张仁政看着越驰越近的敌骑,这些驴子一样的矮小马,跑起来也真慢,他扭头看了下左右。

    二百弓手二百弩手,全都屏息静气,一个东张西望的都没有。

    那一圈圈的拒马,给了他们莫大的安全感。

    军心定,则必持满。

    对于弓弩手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专注不受打扰,便可以将弓弦拉满,反弓弩的威力发挥到最大。

    春秋战国时盛行车战,而到了南北朝时盛行车阵。

    南北朝盛行的车阵,其实就是为了克制骑兵冲锋,给弓弩手们稳定输出破甲的。

    而现在,这块特殊的地形下,秦琅下令摆叠阵迎战十倍之敌,故意以身为饵,诱蛮来战,看似自负过头,却全是精心算计。

    这样的战况下,才两千多人的唐军根本不需要机动,要的是能顶住敌人的进攻,敌众我寡,敌人会源源不断扑上来,所以防御反击才是硬道理。

    好在这么狭小的地形里,蛮子没有象军也没有具装甲骑,否则秦琅这个拒马马锁阵,也根本防不住。

    但战争总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得根据敌情调整,现在这战法就很适合眼前的局势。

    蛮骑虽远不如中原或草原骑兵的强悍,但也终究还是踩着泥泞冲近了。

    张仁政目测距离,这一刻反而内心平静起来。

    他也不是战场初哥了。

    “擘张弩准备!”

    “放!”

    大唐军队制式弩有七种,擘张弩、角弓弩、木单弩、大木单弩、竹竿弩、大竹竿弩和伏远弩。

    其中擘张弩是步兵单兵弩,角弓弩是骑兵单兵弩,其余五种弩,都是中大型弩,需要多人操作。

    劈张弩就是用手拉弦的弩,相对来说射程比弓要强,擘张弩射程能达三百步,绞车弩射程能达七百步。

    不过射程越远,精度越低,为了保证杀伤力,所以一般擘张弩都是距敌百步左右发射。

    弩射程远,可上弦慢,往往弩上一次弦,弓箭手都能射几箭了,可弩的威力强劲,尤其是那些用脚开的蹶张弩,甚至是用牛拉动的车床弩等,那更是威力大无力,用的弩枪都直接比步兵长矛还要粗长。

    特别是当弩兵站在城上居高临下的时候,就更猛了,当然,野战的时候,如果有车阵可依,或是直接搞乱箭攒射,也是非常犀利的,能够直接远距离的打击敌方,特别是在敌人密集冲锋的时候,威力更甚。

    二百名弩手,每人携擘张弩一张。

    此时敌骑尚距一百五十步。

    张仁政下令发射。

    弩手们端着早就上好弦的桑柘弩,这是一群来自江淮的弩手。

    江淮弩手是天下最有名最好的弩手,魏晋以来便免扬天下,特别是在南北朝南北的对抗中,江淮弩手一次次显威扬名。

    隋朝杨广征辽,也数次征召江淮弩手参战。

    这些江淮弩手没有关中来的步弓手们高大魁梧,却也都是南人中的猛男,擘张弩开弦虽没有步兵长弓那样要求高,但也一样是要求两把子蛮力的。

    敌近一百五十步。

    对于拥有最远三百步射程得擘张弩手们来说,一百五十步射击,是个久经验证的射击距离,既能保证威力,又能保证精度。

 第838章 背水而战

    左翼二百江淮弩手,满编四个弩队,分成左右两旅。旗帜摇动,号角声声,两旅弩手扣动了擘张弩。

    弩弦阵阵声响,矢如飞蝗。

    几乎是瞬间,冲进一百五十步内的几百蛮骑,便有十余骑中箭。

    挽弓当挽强,射人先射马。

    一百五十步,矮马上的蛮子们根本没料到这骤然到来的打击,一时防备不及,十余骑人马中箭倒地,哀叫连连。

    蛮骑做为蛮族中的精锐,却一样缺少甲胄,他们的坐骑更不可能披甲。就算是大唐最精锐的府兵,也只有部份具装甲骑才人马俱披甲。

    “换射甲箭!”

    张仁政大喝一声。

    两旅江淮弩手便从面前的弩箭之中,抽出一支箭头更重的射甲箭,一名弩手带箭百支,其中射甲箭三十支。

    第一轮是长垛箭。

    “迭射!”

    几乎是在第一轮弩手射完,第二轮就跟上了,二百弩手并没有一起放箭,而是采取轮番迭射之法,分成了五阵。一队弩手五伙,每次一火,五火一轮。

    几乎是无间断的五轮迭射过后,最先发弩的那四火弩手,又已经把擘张弩弦拉满,并换上了射甲箭。

    此时,蛮骑又往前冲了几十步。

    “放!”

    嗡嗡的声音再次响起,五十支射甲箭离弦而出,第一排的四火弩手,紧跟着又扣下钣机,又是四十支射甲箭紧随其后射出。

    天空好像飞过一群飞蝗,密密麻麻。

    进到阵前百步左右的蛮骑,这次遭遇到了更大的伤亡,因为左边是河,右边是塘,靠近两边河塘的地方还是沼泽湿滑之地,蛮骑一下子挤进了这条狭窄的瓶颈之处,人马密集起来。

    不间断的迭射之下,虽只是二百弩手,可也让蛮骑人仰马翻不断。

    驮米山上,牛角号和铜鼓更响 催促继续突进。

    当弩手射出了第三支箭时 敌骑已经冲近六十步了。

    这个距离,似乎下一瞬间就能马蹄踏脸。

    “弓箭手 起!”

    来自关中的步弓手大汉们 终于接到了进攻的命令。

    一个个站了起来。

    粗长的步弓一张张拉开如满月。

    “用射甲箭,先射马!”

    张仁政继续下令。

    蛮骑战马虽矮小 可跑进来也很猛,就算骑士被射落 但战马继续冲进来 一样会很危险,最好便是先把马射了。

    失去了战马的蛮骑兵不足为惧,甚至还能阻滞后面的骑兵。

    六十步。

    对于一位彪悍的关中长弓手来说,这是一个他们能保证很高准头的距离 平时训练的时候他们能够带甲射百步靶 甚至是开更重的硬弓练力气。

    此时,这些居于阵中间的长弓手们,也早就披上了铁甲,几十斤的负重在身,但他们却早习以为常。

    张弓拉弦 搭箭瞄准,射出 一气呵成,行云流水。

    弓手们依然采用了迭射之法 同样是每队分成五批,一次一火 轮流更替。

    关中弓手们连射三箭。

    这时蛮骑已经几乎贴脸。

    他们在付出了上百骑的伤亡代价后 还是冲过来了。

    战鼓军号声响起 拒马墙后面,枪兵和刀兵前的队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