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见虎看了眼建在大龙潭边依山临潭的温闷垌,也还算险要。
“要不我带一些兵去拦截伏击侬天顺,你在这里打温闷垌?”
温闷垌所在的是一片河谷盆地,顺难滩河往南,又汇聚了数条支流,温闷垌与西原州罗和寨之间,有一段较狭窄的山区狭谷,倒是便于阻击。
“反正五千里全围在这里,也施展不开,倒不如我去埋伏侬天顺一下子,说不定能成功?”
秦用想了想,他们这次来的快,接令的时候还在安德州以北,接令后迅速南下,拿下安德寨只用了半天时间,估计这会那侬天顺也料不到他们已经破了安德寨,并杀到温闷垌下了。
“小心点,若敌有防备,不要浪战。”
牛见虎拍了拍胸膛,“我虽是水师将领,这会也没有船能开到这大龙潭来,可我手下几千兄弟也不是吃素的,下了船依然弓强弩劲,甲坚刀锐。话不多话,我现在就走!”
他迅速召集旅帅以上军官,传达作战命令,各级军官们赶回自己部落,一级级传下命令,不到半个时辰,三千人马便随着牛见虎往南而去。
秦用瞧着南下的牛见虎三千人马,回头看了看只剩下两千人的营地。
“暂停扎营,趁着天色还早,准备攻寨!”
挑水的刘延禄和赵嗣源等一伙少年们,闻令都赶紧放下水袋,开始武装。打了许多仗,两少年的装备却也是越发的多了起来。
他们原本是无甲的长枪兵,现在却也分得了一人一件胸甲,这是句町蛮子们的铜质胸甲,很笨重,也只能护住胸膛,配上藤制的护臂护腿,皮制的战裙,铁制的头盔,皮的披膊、护颈,倒也算是防护周全,虽然背部基本上没什么防护,但有了这身七拼八凑的甲具,却也让少年们更加有安全感。
互相帮忙把这些零零碎碎披上绑紧固定,然后又开始拿武器。
刘延禄的武器换了一杆更加锋利的丈八步槊,槊杆极粗,虽不如马槊那般坚固韧性,却也远胜一般的枪矛杆,更别提那槊刃,就如同是安装了一把八面剑一样狰狞。
他还配了一把稍弓,一把横刀。
离家时带来的那把朴刀他倒也一直带在身边,只是去了长杆,挂在腰间,充当一把近身用的刀,更多的时候是用来砍柴等杂用。
攻城攻多了,就算是平登堡来的少年们也都有了经验,不慌不急,有条不紊。
他们甚至不忘在穿装备前,先撒泡尿拉个屎给自己排干净,还有的在同伴帮他系甲的时候,赶紧吃一把干粮的。
刘延寿还不忘把一个小布袋揣进怀里,那是军营医官分生下来的一个急救药包,里面有纱布、金疮药、针线等,如果受伤,可以自己简单的清创包扎一下。
毕竟战场上的医官数量极少,一场战斗过后,死伤不少,是很能及时救治的到的,能够先自救的就先自救一下,总好过错失最佳抢救时间加重伤势的好。
又是一通鼓声。
已经装备好的刘延禄等赶紧向着自己的那面燕子队旗前赶去,同样手持一杆步槊的队头已经站在旗下了,燕子队旗由队中最高大的常老三执着,他是队中旗手,一旦队头阵亡,战场上他将接任队长职务。
队副是个谅山来的五十来岁的汉子,个头不高,但缺了一只耳朵,一看也是个狠人。
做为队副的王老头,手中武器是一把斩马大刀,据说大唐府兵里的队副一般是装备陌刀的。
他们打仗的时候,跟队头相反,队头居于队伍最前引战,而队副却是居于队伍最后押阵。
队副最主要的职责就是押阵监督,战斗时谁敢后退,他那把大刀就斩谁。同时,队副还要负责记录一队士兵们的战功表现,最后军功薄也主要由他记录的。
刘延禄一队五十人,多数都是武安州征召上来的中年少男,只有队头队副旗手三个是丁男。
队头也姓刘,见到他便向他招手。
“咱队两个傔旗上次打安德寨时伤了一个,留在那边了,你补上。”
刘延禄一听十分激动,队中一名旗手,有两名护旗手。战斗时,队头居最前第一列,旗手和两个护旗手居第二列。旗手和护旗手都要选人高马大武艺精练的,旗手甚至是队副一级得,护旗手也是跟火长同级的。
一队编五十人,设五火,每火实际上只有九人,因为队头队副和三个旗手是不编入各火的,属于军官,各种待遇等也都是全队最好的。
打仗的时候也容易立功。
他们这一队人在镇南关编队,到了平孟寨开始后打了大小也有十几场仗,也有些伤亡,虽然也几经补充,但攻打安德寨等几场仗,都打的急,战后都还没来的及补充,现在全队还有四十一人。
减员七人,刚好编满四个战斗中队三十六人,再加队头旗手那五人。
“做为傔旗,你小子明白你的职责吧?”本家的刘队头问。
“旗在人在!”
“嗯,你的任务就是护卫队旗和旗手,就算旗手老五倒了,你也不能让队旗倒下,你跟何大头勿必得保证队旗安全,还有,战斗时记得紧跟着我。”
第842章 伏虎
牛见虎蹲在难滩河边的松林中,一声不吭,如同一尊雕塑。
林外。
难滩河在此穿越一线峡谷,谷底山脚河畔一条跟随着河谷的小路蜿蜒,这是一条宽不到一丈的道路。
一名参军来到牛见虎旁边。
“侬天顺一万二千人马正在往这边来。”
“具体点。”牛见虎一脸严肃。
参军迅速拔出一支匕首,在地上比划起来,“侬天顺这一万二千人,有步有骑,但基本上都是青壮蛮丁,没有携带什么老弱妇孺,也没有携带辎重,只有部份马骡随军。”
“他们大约是两千人为一营,有五个步营,另有一个骑营。”
牛见虎迅速计算着,“路狭,挨次每营双人行,路宽一丈,则四人一排,路宽一丈之外,六人一排,路宽二丈,八人一排”牛见虎所说的这个路,并不是指寻常一般所说的路面,而是指道路左右只要是干燥可以行走的地面,都算在道路宽度里面,以计算安排行军。
行军是个很复杂的事情,有一个关键的东西便是行军长径,简而言之,行军时得先根据道路宽窄,预定好行军时每排的人数车马,以及前后间距,并各部队之间的间距,还得据此安排好侦察探马,骑兵巡护等等。
就如当年杨广征高句丽,发兵一百一十二万,分为三路,左右二路又各编十二军,加上大量的辅兵部队和运粮民夫,每天发一军,前后相距四十里,整整用了四十天所有军队才刚出发完毕,各军首尾相接,前后九百六十余里。
这就是百万大军的行军长径,高达千里,十分恐怖。
牛见虎做为将门二代,本身也是熟知军事兵法 军中历练许久 对这些那是相当门清的。
以眼前难滩河边的道路,从波州过来 侬天贵的兵马最多只能一排四人 如果是骑兵只能两骑。
大唐府兵行军,有严格的标准要求 比如步兵徒步每排间距是七尺,骑兵每排间距则是一丈二。
府兵一个步兵团二百人 不算后勤骡马车队 行军长径是三十三丈,而一个八百人的步兵营行军长径约为一里。
若是一个两千人的行营,行军半径则是三里。
当然,如果是精锐部队 步兵间距还能缩短为一步 也就是一米五左右。
按照这个数据,牛见虎能够迅速推断出侬天顺的那一万二千人的队伍长度,他有五个步兵营一万人,如果五个营之间不拉开距离一起行军,则是一万除四除一步 为两千五百步,五百步一里 那么便要拉开五里长的队伍。
再加上骑兵两千人,两千除二乘一步 又是二里长。
这一万二千人,就算各营中间不分开 也得拉到六里长。
而在通过这附近的峡谷里 路面不及一丈宽 意味着队伍还要拉长一倍,就是起码十二里长。
以正常的行军速度来说,一个时辰大约行军十里路,意味着后军与前军距离一个时辰以上。
当然,这些数据都是以唐军精锐府兵的数据做依据,事实上侬天顺的蛮军里既有句町蛮也有左溪蛮,他们本不是职业军队,而是各个部落溪垌联合起来的,本来都是些人、铁匠、银匠、矿工、农户、奴隶等等拼凑而成。
这样的军队行军时,肯定无法保持很好的默契,尤其是各部队之间,必然会要拉开些距离。
尤其是当通过一些险要路段时,还可能会导致堵塞等等。
而为了保证大军行进时不混乱,唐军向来要求是行军在道,十里齐整休息,三十里会干粮,六十里食宿。
不然的话,走着走着,可能就会有大量兵马掉队了,必须不断的休整才能把部队带完整,并保持战斗力。
而部队越大,人马越多,则行军的速度越慢,因为一路上得不断的整理队伍。
这么一算,侬天顺的这一万二千人马,虽然算是蛮军的先锋精锐了,但估计这一路过来,得拉长十五里左右甚至是二十里。
真正的一字长蛇大阵。
牛见虎在地上一划,一条弯曲的长线。
“这是难滩河,这是雷云谷。”
雷云谷一线峡谷,宽达十余里,难滩河出雷云谷,汇入了三条支流,然后向西北转了个大弯,因此出峡谷后,还得过河。
难滩河不算很宽,但近期雨水多,河水挺深,虽不用架桥造船,可必须得小心渡河,毕竟深处能到胸膛。
个别暗坑处甚至能没过头顶。
牛见虎带了三千人来,对方一万二。
“我们可以半渡而击,先让侬天顺渡过三之一的人马过来,或是一半,然后咱们突然杀出,杀他个措手不及,就在北岸灭掉他那一半人马。”一名参军建议。
“对方一字长蛇大阵,咱们就斩蛇斩七寸便好,先放三分之一人马的蛇头过去,然后咱们再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