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好!”安娜朝对方笑了笑。
对方本来正在低头开着小差,似乎是在打瞌睡,听了她的话,似乎才一下惊醒过来,连忙朝她咧嘴笑了笑:“你好!”
“你好像对这个兵棋推演不感兴趣啊?”
“天天搞这些,谁也不会感兴趣?”
“你们天天搞这种兵棋推演?”
“学校要求的,不做不行,不然无法毕业。”
安娜一愣。
那个军官似乎没有注意到安娜的异样,还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学校也不知是怎么想的,天天让我们搞这些,好无聊,能有什么用呢,是吧?
听说从下个学期开始,还要我们学研讨型兵棋?真是的,我们是来学陆军指挥的好吗,可不是来玩游戏的!”
研讨型兵棋?
安娜一怔。
他们竟然搞出了研讨型兵棋系统了?
在兵棋发展历史上,兵棋推演不仅限于研究具体作战问题,而且扩展到了国际政治军事危机中的战略策略选择,这种类型的兵棋通常称为政治…军事兵棋。
其中,控制人员作为走子或行动的最后仲裁人,可以对对阵员的决策质疑,或者阻止对阵员走出某步棋。
在这种高层次的对抗兵棋中,需要考虑诸多复杂、不可量化的因素,如某个国…家的国…内…政…治…态…势、经…济…形…势,某个大…人…物的性格、判断力和行为方式等,因此,不仅需要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还需要推演人员之间的交互,后者不仅指对阵各方的较量,还包括同伴之间的讨论、对各种不同看法的交流及对结果的分析和判断。
这种兵棋,通常带有研讨的性质,也称为研讨型兵棋。
“他们真的研究出研讨型兵棋推演系统了?”
安娜皱了皱眉,若是这是真的话
7017k
第174章 秘密武器
174
巴普洛夫指挥着他的部队迅速地向前推进着。
他的速度很快。
速度是由他自己设置的,所以他把速度值设定得很高,甚至高得有些不可思议。
当然,这虽然有点儿夸张,但也还算符合实际,因为在现实中,他们的推进速度就非常狂暴,他因为经常以让下属把装备飙到了超出极限数值很多而闻名。
他指挥着部队,迅速向前推进着。
往前推进了五十公里左右,他的侦察分队侦察到了一个关键情报,在他们前方三十公里处有一个营级部队。
思忖了片刻,他给他的部队下了命令,用最高速度猛冲过去,包围歼灭。
一声令下,他的部队立即以狂暴的姿态杀了出去。
从电教中心的大屏幕上看,只见一个蓝色方块快速地向前移动着。
“让你们见识见识战斗民族的速度!”巴普洛夫得意地笑了起来。
但是,没多大一会儿后他就发现了异样,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他的部队就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大屏幕上显示,他已经被团灭。
“这?这怎么可能?”
他傻眼了。
当然,因为这只是兵棋推演,所以他并没有感受到部队被全歼的震撼,只是屏幕上突然跳出一串字符,提示他,他的部队已经全部完蛋了。
“不!不这不可能的!”
他高手双手,难以置信,很快,他抬起头,看向了别处,他要抗议,他要向裁判组抗议。
“巴普洛夫,你怎么了?”联合裁判组中,他们那一边的一个军官走上前来询问。
“上校,他们的系统有问题,他们的系统出问题了,我的一个团竟然被他们一个营全歼了,这怎么可能?”
那个军官听了他的话后,本就难看的脸色愈发阴沉了,他没多说什么,只是道:“他们没错,你点开看一下具体的数据,你就明白了!”
巴普洛夫呆了好一会儿,这才急忙俯身,点开了相关页面,一一查看。
刹那之后,他傻眼了。
对方的确只是一个营,可是爆发出来的打击力却堪称一个旅。
“这是他们的秘密武器!”那个军官拍了拍他的肩膀。
“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呢?”
他难以置信。
他不知道的是,这是苏齐和实验班的学员们一起设计出来的全新战术单元。
他虽然是营级作战单元,但集合了空中打击、网络攻防、精确火力、电子对抗、情报互联等多域力量,号称具备旅级作战能力。
由于集成了几乎所有战斗域的作战单元,指挥官能够根据战场形势,直接调动和调整地面、空中、水面、网络等战斗力量,战斗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更加高效。
同时,营级单位的建制大大缩短了从指挥员到战斗员的指挥链条,决策效率也更高,真正做到“即侦即打”。
这是苏齐参考了以色列“幽灵部队”而成立的特殊作战单元。
以军“幽灵”部队的出现,与美军提出的“多域战”“全域战”设想一脉相承。
在美以军方看来,战场不是一维的,多域联合作战是战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成功的地面机动部队必须集合多域作战力量,以高效的后勤支持为后盾,迅速识别、追踪和摧毁敌方目标,增加己方杀伤力,缩短战争持续时间。
一定程度上,“幽灵”部队可以说是多域战和全域战设想发展和实践的结果。
根据相关资料,“幽灵”部队只有一个营的人数,却拥有一个旅的火力。
苏齐根据幽灵部队设计出了这个营。
这个营的存在当然有些变态,但这个营的存在,的确是为了给老毛子当头一棒。
今天来这儿的都是精英,他们只要看到了这个营的火力后,都会被吸引住,然后都会去研究,然后他们就会发现
上帝,中国人的军事思想和战术战法已经先进到了这种程度了吗?
这一场对抗,毫无疑问,在以陆指绝对性的优势中落下了帷幕。
这一幕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外军万万没有想到。
他们最初的设想,我方很可能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他们打平,可是哪儿想到,这却是单方面的屠杀;
我们这边也没想到,几个领导的脸上都是一片震惊。
“这?”
“这是我们打的?”
“风格完全不像啊!”
大家都有些傻眼。
对抗结束,双方很快进入了复盘和交流环节。
在交流阶段,一个金发军官站起来问:“在刚才的对抗中,我发现你们的指挥系统非常完美,能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吗?”
“少校,你好,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陈军率先站了起来:“陆军合成作战涉及的兵种多,主要包括装甲兵、步兵、炮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侦察、工程保障、防化保障、装备保障、后勤保障。一个理想的指挥系统,需要建立至少 100类左右的信息模型,如此才能实现了各兵种之间、单车到各级指挥所之间的互操作。我们这个指挥系统由 30多类、近 500个指挥控制的子系统组成。。。。。。”
陈军侃侃而谈之际。
观众席中,一个女军官微微皱眉,她的大脑里迅速的记忆着,分析着。
“100个信息模型? 30多类近 500个指挥控制的子系统?我们的是145个信息模型48类721个子系统?如此看来,他们的这个数据应该是真实可靠的!这么说,他们真的完成了相关研发了?”
想了片刻,她站起来问:“你们的这些指挥控制系统这么出色,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战术互联网的定位信息上报频率和分发方式能够保证得了吗?”
听到这个问题,苏齐暗暗笑了笑,很快,他站了起来,朗声说道:“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这个问题的确是一个问题,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被弄得焦头烂额,不过经过无数次摸索,我们发现其实要想解决,也不难,只要掌握几个关键就可以了。
第一,当通信速率窄带网为 2。 4k,实体每 20s上报 1 次定位数据,通信时延有 20多分钟,不能满足要求。但每 40s上报 1次定位数据,通信时延只有几秒钟,可以满足要求,第二。当通信速率窄带网为 10k,实体每 6s上报 1次定位数据,通信时延近 30分钟,不能满足要求。实体每 12s上报 1次定位数据,通信时延只有几秒钟,可以满足要求。。。。。。”
苏齐侃侃而谈,把他和实验班的学员们早就琢磨了无数次的数据报了出来。
果然,安娜以及其他军官听了,无不面色大变。
他们知道,对方真的是在部队中使用过那些东西了,不然,这么精确的数据,这么完美的数据,根本不可能得出!
这一次的军事交流结束后半个月,一个好消息传了回来,我方和外方成功签署了一个重大合作项目,双方的合作进入了更高阶段。
这件事结束后,苏齐在学校的地位更高了,很多学校领导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而且他在实验班里的威望也更大了,大家都对他心服口服,都真心诚意地把他当成了班长。
这一年的年底,苏齐拿到了一个一等功和一个优秀学员的荣誉称号。
第175章 老A我来了
175老A,我来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日历本一页接着一页,翻得飞快。
不知不觉间,春去夏来,很快,时间就来到了这一年的六月底了。
苏齐在陆军指挥学院的学习生涯开始以天计,进入最后阶段的倒计时了。
接下来不过就是几个事,授衔,毕业,下部队。
不过就在苏齐紧锣密鼓地计划着怎么和大家好好来一个毕业典礼之际,一个人却突然到来,把他从学校接走了。
袁朗开了车,来学校接他。
那家伙穿着夏季常服,挂着中校军衔,开着一辆小破车来接他。
袁朗本应该是一身正气的,但脸上坏笑坏笑的,让人忍俊不禁,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