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了食堂,一股菜香味传来,黄小木吸着鼻子,在桂皮的引领下排着队,领了自己的一份饭。
食盘上是一份米饭,一颗鸡蛋,一块腌鱼,一份萝卜,一份白菜。对于黄小木而言这样的伙食算是超乎想象的好,登时又颇为不安。
桂皮安排着他们在位置上坐下,黄小木也不敢说话,埋着头吃着。
过了一会,听到那边有人说话,他转头一看,却有些愣住。
“你这个令牌俺不认得,俺就知道这些饭菜只能给先生和小相公们吃。”那打饭的师傅吆喝着,捂着饭桶,如果护着鸡崽的老母亲。
两个长得很好看的人正站在那食堂师傅面前,一人手里拿着令牌,另一人挽着他。
黄小木嘴边还粘着饭粒,转头一看,只见桂皮背着身正在远处检查菜样。
黄小木想了想,连忙跑到桂皮身边,拉了拉他。
“那个是虢国公”
“哪个敢把蝈蝈带进来?”桂皮骂了一句,转过头往那边看了一眼。
“啊!三少爷!”桂皮吓了一跳,手里的萝卜掉在板车上
“还想吃什么?”王笑向淳宁问道。
淳宁挽着王笑的手臂,目光在几样菜上看了看,觉得能选的东西实在不多。但于她而言倒也颇为新奇,于是应道:“这些就可以,但不要这么多。”
“唔,好,那我们吃一份好了。”
王笑觉得这些菜不好吃,也不愿多拿,端起一份餐盘。
一边的桂皮很是狗腿地凑过来,道:“国公爷,后厨还有备着的肉,我让人去烧”
“不用了。你别管我,自去忙吧。”王笑道。
大锅饭能有什么好吃的。
桂皮又问道:“那国公爷要不要考校一下这些学生?”
“不用,我就是来看看。”王笑挥了挥拒绝,浑身都散发着威严。
他今天是主要是来谈恋爱的,视察只是顺便。
王笑伸手在黄小木肩上拍了拍,笑着说了一句“放松点”便领着淳宁坐到角落里用饭。
淳宁不太习惯在这么多人的场合用饭,也不肯多吃,只是四下看了一会,问道:“那些便是夫君新选出来的寒门子弟?”
这不太难看出来,这一批孩子的气质看着和先前见到的那批显然有很大不同。
“是啊。”王笑道:“张光第的兄长张光耀今年十六岁,武双全胸有韬略,在讲武堂呆个一年就能出任校将,张光第十二岁,培养几年也可以成为栋梁。但这样将门子弟总还是少数。其他士族子弟就算差一点,也是识字明礼,眼界不低。有了基础,把思想品德教好了,三五年就能陆续得用。寒门子弟就得从小教起,从识字教起,要学的太多了,慢慢来吧。”
他说到这里,看了看黄小木,又道:“这是门第之间的差距,没有大毅力的话,极难在短时间克服。这个黄小木心志不错,但以后能成长到什么样,还得看他自己。”
王笑其实是有些遗憾的,他当然也希望创造出更平等公平的环境。但这种差距不是他一个人在一个时代就能弥补的,他能做的也只有开一个头,给一些人以机会,剩下的只能靠他们自己去挣。
淳宁倒明白王笑的意思,低声道:“汉高祖奋三尺之剑,遂成帝业,自述唯知人善用四字,其大帝能成,在于开创了一个赏罚分明的体系、掌握世间英杰;唐太宗开创科举,把世家大族当中的人才纳入朝廷当中,谓曰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她说到这里,转头瞥了王笑一眼,又道:“夫君是想再改进用人的体系,让更多人杰得用?”
王笑其实只是按记忆里的东西照本宣科,本是没想到这一层,此时淳宁一说,他想了想,发现竟还真是这么回事,不由哑然失笑。
科举制度背后,何尝不是上位者在笼络世家与寒门当中的人才,换成讲武堂或那些杂学学院,也就是成本更高,效果更快的手段而已
“眉儿好聪明啊。”王笑道。
约会了半天,他对淳宁的称呼又变了变。
“我不过是瞎说的啊,一点也不聪明。”
淳宁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又补充了一句:“夫君才是最厉害的。”
她聪明也好,不聪明也罢,反正是不愿意在王笑面前展示出来的。
对比唐芊芊,她在与王笑的关系中其实处于劣势,如果她真的表现出太多的权谋干练,也许早就把王笑推到唐芊芊那去了。恰恰是她这种“不聪明”,才让她在一点点把为数不多的优势巩固起来。
藏拙不争,才是她最擅长的“大谋不谋”。
这未必是有意为之,只是一种习惯,构成了她端庄平淡的气质,与唐芊芊截然相反的处事方式。
“我也没什么厉害的。”王笑道,他看着远处下课往这边走来的学生们,满意地点点头。又道:“不过,五年内建奴若是不能攻下山东,容我们喘过这口气来,他们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你觉得呢?”
淳宁不答,只是低着头。
王笑“嗯?”了一声。
“夫君,今天是来约会的啊。”淳宁低声道。
她觉得自己刚才说得已经太多了。
也不必多说别的,这一低头间的可爱动人任王笑笼络了世间英杰,王笑自己又被她多笼络住了一些
与此同时,宋礼在周衍面前踱了两步。
“殿下,非是臣小人之心,但自古以来臣强则君弱,殿下若没有自身不稳,他日难免为人架空”
周衍也很忙。
他正埋首案牍,闻言将头抬起来,叹道:“宋先生是让孤做什么?争更多的权?”
我处理这些公务已经很累了,你还要我争更多的事来做?
宋礼闻言一愣,劝道:“殿下,臣指的不是这些繁琐事务,乃是兵权。如今山东兵马尽在虢国公一人之手。臣斗胆说句难听的,他日万一虢国公起了异心,殿下如何自处?并非臣信不过他,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啊。或者,就算虢国公忠心殿下,但兵危战凶,万一哪日虢国公战死,殿下如何操控兵马?”
周衍抬手摆了摆,道:“宋先生勿虑,此事,皇姐曾与孤交待过。姐夫的为人她清楚,只要我不负他,他定不负我。这是用人不疑的道理”
宋礼很无语。
宋礼当然明白淳宁公主的意思,问题是周衍没明白他的意思。
自古上位者确实讲究用人不疑,但人家自身都是极有魅力之人。刘邦镇得住韩信,封他王爵他就是王;但刘邦要夺韩信的大军,只派几个侍卫就可以擒住他。这就是本事。
换言之,她淳宁公主能收拢得住王笑,齐王殿下你却未必,那就不能不做考虑。比如哪天公主不在了,你怎么办?
但这话,宋礼不知道怎么说。
他再是直臣、诤臣,也不敢直接对周衍说“殿下你本事不行、魅力不够,所以你得小心啊。”
思来想去,宋礼于是道:“殿下所言甚是,但臣认为应再建一支齐王亲卫,由殿下亲自统领。此举,也是给虢国公减轻压力。”
周衍反问道:“但粮草银钱何来?”
他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想当然的小孩子了,也知道宋礼是一片好意,但有的事想想容易,办起来难。
果不其然,“银粮”二字入耳,宋礼就闭了嘴,老老实实地坐下批阅公。
第777章 大明湖
这一整个下午,周衍和宋礼君臣二人都在处理山东的水利、赈灾事项。
到了晚上,宋礼回到家中,又揪着自己的胡子纠结不已。
不多时,宋信回来,脸色有些不妥。
他是从高唐县回来,因高唐县的春汛淹了不少田亩,他过去视查防汛事务。
“兄长怎么了?可是防汛不顺?”
宋信摇了摇头道:“我在高唐县,见到老大人了,如今分田事毕,老大人过几日便归。”
“那便好,老大人身子骨可好?”宋礼很关心左经纶。
宋信点点头,叹道:“分田地是老大人数十年的心愿,如今得偿所愿,他比往常还精神矍铄些。”
“那就好。”
宋信忽然道:“老大人想让明德娶杜正和的女儿。”
宋礼一愣,想了想,笑了笑,叹道:“也好。”
“我本以为明德和兰儿能成一对……”
“兄长也知道的,兰儿一直不太喜欢明德,这丫头性子野。”宋礼有些无奈,道:“与我们联姻对于左家而言,并非好事。在外人眼里那又是结党营私。老大人让明德娶杜正和的女儿,此举高明啊。
杜正和忠于楚室,又得王笑重用,以后就算有什么变故,也不会牵扯到他;如今武人地位与以前不同了,左家能与杜家结亲,对殿下也是好事……”
宋信点点头,叹道:“只是不知明德会不会同意。”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还能不同意吗。”宋礼叹息了一声,又道:“殿下本也不愿纳朝鲜郡主为妃,我劝过他了。”
“联姻朝鲜,对殿下而言有利也有弊啊。”宋信道,“利者,殿下许能得到朝鲜支持,弊者,来日再想争帝位,只怕要被南京那边攻讦。”
“走一步看一步吧。对了,兄长还不知道吧?王珠要娶朝鲜宰相金自点的女儿,今日传得沸沸扬扬……”
兄弟俩随口议论了两句,说到正事。
“建齐王亲卫之事,如何了?”
“殿下不反对,但没有银粮。”宋礼叹道,“这年头上哪去搞银粮呢?山东财政尽掌在王家之手。王笑精明啊,一手捉兵、一手捉钱。王家这些人,王康掌着盐业,王珍掌着农业,王珍掌着商业,就连那陶文君也在城南仿造京郊产业园,大肆圈地……”
他话到这里,忽然沉吟起来,胡子揪个不停。
过了一会,宋礼抬起头,缓缓道:“兄长,上次王康老儿来访,言下之意,是想替王珠求娶兰儿吧?”
宋信一愣,喃喃道:“应该是吧?”
“呵,惠质兰心、落落大方?我这当父亲的都没看出来这丫